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环境的化学自净作用有哪些

环境的化学自净作用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2 00:35:26

1. 自净作用的环境自净

环境的自净作用,是环境的一种重要机能。自然界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自然环境也在不停地变化着,绝对未受污染的大气、水和土壤是不存在的。火山爆发,山洪海啸,雨水冲刷和岩石风化等自然现象,以及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废物,都给自然环境带来多种“异物”,造成污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一般,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
1、大气的自净作用: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到地面;或是在雨水的洗涤作用下返回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得以净化。但当大气中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
2、水体的自净作用:当“异物”进入自然水体后,可溶物或悬浮性固体微粒,在流动中得到扩散而稀释,固体物经沉淀析出,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物理净化作用。进入水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使它分解而降低浓度,这是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在水体中污染物还可能由于氧化、还原、吸附和凝聚等而使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化学性的净化作用。通过水的上述各种自净作用可使受污染的水体恢复到原来的良好状况。但如水中的沾染物数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质就受到污染。

2. 为什么环境有自净的作用

环境的自净作用,是环境的一种重要功能。受污染的环境,经过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为什么环境会有这种自净作用呢?进人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或是受重为作用及雨水冲刷,使较重的颗粒沉降到地面上来;或是在光的照射和其他物质的参与下发生分解等,都会使空气得到净化。

而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其中可溶性或悬浮性固体微料,在水体流动中得到扩散、稀释,其他固体颗粒在重力影响下逐渐沉淀排出,使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也可以通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作用,分解有机物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另外,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吸附、凝聚等化学作用,使污染物形态、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这种污染物的浓度。

通过上述这些过程,环境就可以达到自净。然而,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就出现了环境污染。

3. 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按照其作用机理可以分为哪些作用并说明土壤为什么存在环境自净能力。

按照不同作用机理,可将土壤自净作用划分为物理净化作用
化学净化作用
生物净化作用,
如满意请采纳

4. 简述水环境的自净作用,阐明广义自净作用和狭义自净作用的区别

水体的自净作用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由于自然的作用,使污染污染浓度逐渐降低,最后恢复到污染以前状态的过程.这种自然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度逐渐降低。化学作用包括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生物作用主要指水体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它在水体自净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体自净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5.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什么作用达到自净

搜索词条

环境自净

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环境自净按发生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中文名:环境自净

实质:自然净化的过程

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过程:稀释、扩散、淋洗、挥发、沉降

分享

物理净化

环境自净的物理作用有稀释、扩散、淋洗、挥发、沉降等。如含有烟尘的大气,通过气流的扩散、降水的淋洗、重力的沉降等作用,而得到净化。混浊的污水进入江河湖海后,通过物理的吸附、沉淀和水流的稀释、扩散等作用,水体恢复到清洁的状态。土壤中挥发性污染物如酚、氰、汞等,因为挥发作用,其含量逐渐降低。物理净化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环境的物理条件和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环境的物理条件包括温度、风速、雨量等。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包括比重、形态、粒度等。此外,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对物理净化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利于污染物的挥发,风速增大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水体中所含的粘土矿物多利于吸附和沉淀。

化学净化

环境自净的化学反应有氧化和还原、化合和分解、吸附、凝聚、交换、络合等。如某些有机污染物经氧化还原作用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水中铜、铅、锌、镉、汞等重金属离子与硫离子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物沉淀。铁、锰、铝的水合物、粘土矿物、腐植酸等对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吸附和凝聚作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代换作用等均属环境的化学净化。影响化学净化的环境因素有酸碱度、氧化还原电势、温度和化学组分等。污染物本身的形态和化学性质对化学净化也有重大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可加速化学反应,所以温热环境的自净能力比寒冷环境强。这在对有机质的分解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害的金属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有较强的活性而利于迁移;在碱性环境中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利于净化。氧化还原电势值对变价元素的净化有重要的影响。价态的变化直接影响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和迁移、净化能力。如三价铬(Cr)迁移能力很弱,而六价铬(Cr)的活性较强普卫欣,净化速率低。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如生成沉淀物、水和气体则利于净化J!D;如生成可溶盐则利于迁移。

美国进口

6. 如何理解大气环境的自净作用并举例说明。

就是把大气里一些尘埃减少,比如下雨

7. 环境的自净力是指什么

环境有自净能力。当环境受到污染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环境可以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以大气为例,靠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这就是大气自净。大气的自净能力与当地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城市布局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样,水、土壤等也有自净能力,但无论是哪种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污染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污染的危害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生态系统就将被破坏。

8. 为什么环境会有这种自净作用呢

环境的自净作用,是环境的一种重要功能。受污染的环境,经过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为什么环境会有这种自净作用呢?

进人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或是受重为作用及雨水冲刷,使较重的颗粒沉降到地面上来;或是在光的照射和其他物质的参与下发生分解等,都会使空气得到净化。

而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其中可溶性或悬浮性固体微料,在水体流动中得到扩散、稀释,其他固体颗粒在重力影响下逐渐沉淀排出,使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也可以通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作用,分解有机物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另外,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吸附、凝聚等化学作用,使污染物形态、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这种污染物的浓度。

通过上述这些过程,环境就可以达到自净。然而,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污染物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就出现了环境污染。

阅读全文

与环境的化学自净作用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