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化学酸碱盐有什么做题的方法,需要注意的 我作题时都不知道从哪下手....
没有必要看的太复杂,如果没给少量足量过量可以用排列组合方法:
共有三种情况
1恰好反应,生成物唯一
2其中一个过量
3另一个过量
得出三个结果,套入到下一个反应里,把重复的划死,得到的再看题目有没有颜色,现象的提示,可以排除几个,最后就可以了
‘贰’ 初中化学酸碱盐典型题解答方法
第一题,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所以应用氯化钡 然后过滤即可 同理接下来用氢氧化钠 得到氢氧化铜后过滤即可
第二题,B中氢离子与氢氧根不共存,不行 C中镁离子与氢氧根不共存生成沉淀 D中氢离子与碳酸根不共存生成CO2
第三题,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是沉淀。 一定不含硫酸铜,因为是蓝色。 碳酸钙 氯化钡。
第四题 选D 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因为氢氧化钡遇酚酞变红,所以最后不反应为HCl
纯手打,希望采纳我
‘叁’ 初三化学酸碱盐怎么学才能学好
带过近千个一对一学员了,对于学生们的个性化问题算是有点心得,分享一下酸碱盐的知识
目录:
酸碱盐的考察形式
酸碱盐的难点
酸碱盐的易错点
突破酸碱盐难点
一、酸碱盐的考察形式
作为初中化学最难的一部分,酸碱盐通常以图像、除杂和鉴别、变形实验、推断和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占分的话在20分左右。
二、酸碱盐的难点
1.客观环境:大多数学生是在寒假过后开始学的酸碱盐,这时候有个比较尴尬的就是进度比较赶,因为要抓紧讲完,一模考试前又要开启一轮复习,所以这时候的时间紧任务重势必会使得难点的内容消化时间不够,所以从客观上造成了学生感觉酸碱盐比较困难。
2.性质难点:酸碱盐老师们通常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形式展开去讲解,这其中物理性质都可以考察难点出来,比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那画出来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溶液相结合,利用性质分析判断);化学性质中方程式是需要着重记忆和掌握的,这里面的性质也是实验中非常容易考察的,以酸的化学性质为例:使得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部分盐反应,这些需要记住的同时,将方程式也一并掌握。比如可以这样考察:现有两种无色溶液,已知一种是稀盐酸,一种是氯化钠溶液,请问如何鉴别?
但从题目的角度来看已经达到了应用的层次,如果没能快速把握住要点很容易就懵了,此时结合性质一条条过就行了,鉴别无非是现象不同即可,第一条指示剂,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第二条活泼金属,加入锌粒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第三条金属氧化物,加入氧化铜,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第四条碱,加入氢氧化铁,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注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等虽然由放热但不易观察,没有颜色、沉淀、气味等明显现象,所以用难溶性的碱更好些);第五条部分盐,加入碳酸钠固体,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这里注意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为现象均为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通过上述例题总结下:实验考察的是知识的应用层次,用性质解决问题,所以对于能否反应、如何反应、反应后现象等需要精准记忆,而以老师经验来看,多数同学对酸碱盐的基础知识存在模棱两可现象,导致题目拿捏不准。
3.除杂难点:除杂也是选择和实验非常爱考的一种,比如CO2(HCI),除去HCI的话选取哪种试剂,先要思考除杂要点: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不能消耗主要的物质,符合这两点就可以,我们挨个尝试一下:比如同学想到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和HCI反应达到除去HCI的目的,但是同样会除去CO2,不符合要点;有同学想到用碳酸钠溶液,这里HCI可以和它发生反应,但其实CO2也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H2O+Na2CO3=2NaHCO3)所以也不能用;实际上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消耗HCI,但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消耗CO2,所以符合要点。
总结一下除杂要结合性质+要点选择,缺一不可,鉴别与除杂异曲同工。
4.实验仪器、药品作用:
这部分属于大多数同学看不上,但却容易失分的,比如导管的作用:导气、冷凝回流、平衡气压,一般同学能想到导气,后续的基本都想不到;比如制备实验中浓硫酸试剂瓶的作用,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想到干燥气体,但其实还可以有的作用:通过观察气泡的流速来控制反应速率、混合反应气体等;比如碱石灰的作用,多数同学能够想到干燥气体,但是还可以有处理尾气XX,防止污染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水,防止进入到发生装置使得xx药品xx。
总结一下:实验仪器、药品的作用等不能还停留在走进化学世界那时候的水平,需要结合实验总结、整理、归纳出来,这样你的实验思路才能打开。
三、酸碱盐的易错点
1.现象描述不全或者错误
多数同学对于现象的记忆看似比较准确,稍微变一下就容易犯嘀咕,比如将热膨胀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仪器将仪器中加入水和氧化钙,书写右侧观察到的现象:多数同学能够写出来导管口有气泡生成,但实际上还需要写出来,冷却到室温后的倒吸现象,一旦涉及到现象与压强相关,同学们普遍发懵。再比如天平两侧放等质量足量稀硫酸,左右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和AI,天平的指针现象:这个就要结合性质去分析,考察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熟悉的同学应该知道,Mg的金属活动性更强,所以Mg反应速率更快,因此刚开始是天平向右倾斜,但是从量来看,AI生成的气体更多,所以最终天平向左倾斜。
2.材料分不清
化学与生活作为送分题通常是得分率比较高的,但是一弄材料就有点分不清,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等需要具体的掌握,比如复合材料中有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纤维素类棉、麻,蛋白质类羊毛和蚕丝等,合成材料中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中的热固性塑料诸如电木等容易被遗忘。
3.计算多次添加不会算
在计算题目中,多数类型按照老师的套路、模板可以直接计算,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多次添加的问题就需要分析了,这种题目对学生不太友好,下面拿一个例题为例阐述一下:
有兴趣的同学先别看解析,自己先去分析解决一下,10分钟以内答完挺不错。
分析:第一次剩余35.2g,第二次是在这个基础上加的25g,所以理论上应该有60.2g,但是只有58.4g,所以生成气体1.8g,第三次也是这样分析,生成气体0.8g,所以从这要分析出来,这块已经反应结束了,因为加入的酸是一样的,应该生成1.8g。所以整理一下:第一次气体不知道,第二次气体1.8g,第三次气体0.8g,熟悉计算题的学员应该能反映出来这就是经常出现的表格题目了,第一次也应该生成1.8g,总的来说生成气体4.4g,结合这个重要信息再去计算就迎刃而解了。
四、突破难点
在酸碱盐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下面的节奏学习:
1.熟记基础性质——看山是山
大多数同学对知识掌握层次不够,导致失分较多,所以需要把基础的东西达到快速准确的表达出来:比如酸的化学性质5条,分别是XXX,快速的背诵出来;这里可以用诵读的形式每天背诵一下,加深印象,避免遗忘。
2.学习技巧——看山不是山
需要开始理解性质,比如原来酸的最大特点在于解离出来的H+,那么反应的实质就是H+与XX反应生成XXX,如果能达到这种进一步的层次,对于性质掌握就不仅仅是在记忆上, 而是在理解的层面上精进了一步,此时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3.归纳整合——看山是山
这个阶段是需要多做限时训练的同时,把最基础的东西回归整合,题目中考察实验原来从实验目的出发、开始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总结反思,但其实这个你早就学过了,只不过你对于每一个步骤有了具体内容上的认知,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词汇。
以上是老师近千名学员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能踏踏实实看到底部,你已经超越了90%的学生了,点赞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吧~超过2000再更
‘肆’ 化学酸碱盐推断题怎么做
一般情况下,在化学式前为 “H”开头的,酸根结尾的(除CH3COOH醋酸外),的式子表示的都为酸。或者说。在电离时,电离出的离子,全是(或仅有带正电荷的粒子)为“H"离子的化合物就叫做酸。
关于碱,即
在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是(OH)根的化合物就是碱。或者是说,左边是由金属或(NH4),右边是由(OH)根组成的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一般情况下是碱。
关于盐,只需看;如既不是碱,又不是酸的物质,大多是盐。但化合物除外。
如果,实在分不清。可用指示剂来观察。初中阶段只学无色酚酞,和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酸,在化学性质中,呈酸性。碱则同理,呈碱性。而盐,不会使任何指示剂变色,一般情况下,呈中性。
分辨到底该物质呈酸性还是碱性。酚酞和石蕊的变化是不同的。
当该物呈酸性,加入指示剂,酚酞不显色。石蕊变化成红色。
当呈碱性时,石蕊变成蓝色,酚酞变成红色。
希望能帮助你
‘伍’ 初三化学酸碱盐辨别题窍门
主要就是要记住一些经常在题目中出现的:有颜色的,有特殊气味的,有特别现象的,点燃有特别颜色的火焰的,等等。
记住这些之后,就要能够灵活应用,当出现某个信息,如:白色沉淀。这样就应该想到与白色沉淀有关的一些反应以及物质,如:硫酸钡,碳酸钙,氯化银……
总而言之,学习初中化学鉴别,最好的方法就是:1.背诵特别的物质 2.学会联想,看到某些信息就要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些信息。
这些是本人学习的一些小窍门,希望LZ能够从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
o(∩_∩)o
‘陆’ 有图的初三化学酸碱盐推理题,要有答案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Cl2、Na2SO4、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这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柒’ 化学酸碱盐的鉴别题怎么解啊给几个例子讲一下
(1)有特殊pH值的考虑
指示剂
.
如:
H2SO4
HCl
Na2CO3
CaOH
可以选用紫色的
石蕊试液
,
酚酞
或
pH试纸
.
(2)放出气体,有
碳酸根离子
或
碳酸氢根
离子的化合物遇到酸放出CO2气体.
如:
CaCO3
Na2CO3
NaHCO3
CaHCO3
(3)产生沉淀,这需要记物质的溶解性.
具体沉淀如下:SO4(2-):Ba(2-)[白色沉淀].
Cl(-):Ag(-)[白色沉淀]
OH(-):Fe(2+)[]
Fe(3+)[红棕色沉淀]
Cu(2+)[蓝色絮状沉淀]
Al(3+)[]
Zn(2+)[]
CO3(2-):Ca(2+)[白色沉淀]
Fe(2+)[]
Fe(3+)[]Cu(2+)[蓝色絮状沉淀]
Al(3+)[白色沉淀]
Zn(2+)[]
Al(-)[白色沉淀]
(注:有些沉淀的颜色我也
不太清楚
,没有标出.)
‘捌’ 初三化学酸碱盐,求详解!!我有标答,要的是思路或过程,谢谢! 尤其是这个图,没看懂。A瓶要是会有
A有现象即由红变无色,说明A瓶是用来除掉二氧化硫的,(因为 二氧化硫通入水溶液中形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使成中性)那么之后通入管中的就可能是氢气或是空气若是氢气则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变成铜成红色 B瓶是为了干燥
‘玖’ 初三化学题:酸碱盐 急,在线等待
好吧,如果你一开始是与CuCl2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也会立即与HCl再生成CuCl2
化学反应没有这么麻烦的,总是倾向于一步反应生成产物
自然是先于HCl反应生成BaCl2
如果要解释,这个与H+浓度有关系,H+浓度主要来自HCl,所以先于HCl反应
Cu(2+)会水解,产生H+,但是数量及其小(高中知识)
所以先于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