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化学常见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必须是纯净的化合物,一般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 Na2O2 MgO等等 酸:纯硫酸,醋酸晶体等等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铜等等 盐: 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硫酸钡,碳酸钙 等等 还有水非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甲烷。乙醇,蔗糖,还有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般看成非电解质。
㈡ 在高一上化学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是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得都是化合物啦,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类....所以金属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
弱酸弱减少部分盐,是弱电解质
㈢ 高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哪些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
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等因素。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4
g),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钡却几乎完全电离(20
℃时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离度为97.5%)。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从结构看,对其他难溶盐,只要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尽管难溶,也是电解质。
氢氧化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Fe3+与OH-之间的化学键带有共价性质,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钡还要小(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9.8×10-5
g);而落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胶体,其余亦能电离成离子。但氢氧化铁也是电解质。
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可见,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
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㈣ 高中化学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哪些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其水溶液的电离程度(即溶解度)。
非电解质: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三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 乙醇 蔗糖 (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如:
1、弱酸:碳酸、亚硫酸、醋酸、氢硫酸、氢氟酸、硅酸、原硅酸、所有的有机酸。
2、弱碱:一水合氨、所有的除强碱的氢氧化金属R(OH)。
3、水也是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包括可溶的和不可溶的】如:
1、强酸:硫酸、硝酸、氢溴酸、氢碘酸 、高氯酸。
2、强碱: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3、绝大多数盐:高中见到的盐全部是强的电解质,金属化合物:a、 氧化物: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锌、氧化盐铁、氧化铁、氧化铜、氧化汞、氧化银。
b、过氧化合物:过氧化钠。
c、 金属碳化物:碳化钙。
d、 金属硫化物:硫化钙、二硫化亚铁。
(4)高一化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强弱因素
决定强、弱电解质的因素较多。下面从键型、键能、溶解度、浓度和溶剂等方面来讨论这些因素对电解质电离的影响。
1、键型
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导电性很强,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
而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弱酸、弱碱和少数盐类,在水中仅部分电离,导电性较弱,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为弱电解质。
所以,从结构的观点来看,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是由于键型的不同所引起的。但是,仅从键型强弱来区分强、弱电解质是不全面的,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也有属于弱电解质的情况,HF就是一例。因此,物质在溶液中存在离子的多少,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2、键能
相同类型的共价化合物由于键能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例如,HF、HCl、HBr、HI就其键能来说是依次减小的,它们分子内核间距的依次增大。从分子的键能依次减小来看,HF的键能最大,分子结合得最牢固,在水溶液中电离最困难。
再加上HF分子之间由于形成氢键的缘故而有缔合作用,虽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一部分HF离子化,离解为H3O+和F-,但离解出来的F-很快地又和HF结合成为HF2-、H2F3-、H3F4-等离子。
在1 mol/L HF溶液中,F-仅占1%,HF2占10%,而大部分都是多分子聚合的离子:HF2-、H2F3-、H3F4-,这样就使HF成为一种弱酸,而HCl、HBr、HI都是强酸。从HCl→HI,它们分子内的核间距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所以它们的电离度逐渐略有所增大。
但是,仅从键能大小来区分强、弱电解质也是片面的,有些键能较大的极性化合物也有属于强电解质的情况。例如,H—Cl的键能(431.3 kJ/mol)比H—S的键能(365.8 kJ/mol)大,在水溶液中HCl却比H2S容易电离。
3、溶解度
电解质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些离子化合物,如BaSO4、CaF2等,尽管它们溶于水时全部电离,但它们的溶解度很小,使它们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但它们在熔融状态时导电能力很强,因此仍属强电解质。
4、浓度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也不同。溶液越稀,电离程度越大。盐酸和硫酸只有在稀溶液中才是强电解质,在浓溶液中,则是弱电解质。由蒸气压的测定知道10 mol/L的盐酸中有0.3%是共价分子,通常当溶质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部分少于千分之一时就可认为是强电解质。
因此10 mol/L的盐酸中HCl是弱电解质。
5、溶剂
溶剂的性质也直接影响电解质的强弱。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水和其他极性溶剂的作用主要是削弱晶体中离子间的引力,使之解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解质
㈤ 高中常见的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有哪些
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直接排除,混合物直接排除!(选择很容易误导)
1.电解质:所有的盐!既是是沉淀也是!比如baso4也是电解质
强酸(h2so4,hno3,hcl
还有一个高锰酸,强酸就这些了),
强碱(naoh,ca(oh)2,koh,ba(oh)2,强碱也就这些了)
2.非电解质:有氧化物,弱酸,弱碱,过氧化物na2o2,
㈥ 高中化学中常见的电解质有哪些非电解质有哪些
中文名称:电解质
英文名称:electrolyte
定义:本身具有离子导电性或在一定条件下(例如高温熔融或溶于溶剂形成溶液)能够呈现离子导电性的物质。
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大多数正盐,如: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铜;弱电解质一般有:(溶解的部分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酸,弱碱,如;醋酸
一水合氨(NH3·H2O),以及少数盐,如:醋酸铅、氯化汞。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non-electrolyte
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电解质而言的。非电解质是以典型的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不发生电离反应。除羧酸及其盐、酚、胺以外,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如蔗糖、甘油、乙醇等。在无机化合物中,只有某些非金属的卤化物和所有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
㈦ 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哪些
电解质:强酸强碱盐,弱酸弱碱水。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如so2,蔗糖,酒精,大多数有机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导电的金属
㈧ 高中化学 常见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有哪些
中文名称:电解质 英文名称:electrolyte 定义:本身具有离子导电性或在一定条件下(例如高温熔融或溶于溶剂形成溶液)能够呈现离子导电性的物质。
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大多数正盐,如: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铜;弱电解质一般有:(溶解的部分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酸,弱碱,如;醋酸 一水合氨(NH3·H2O),以及少数盐,如:醋酸铅、氯化汞。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non-electrolyte 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电解质而言的。非电解质是以典型的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不发生电离反应。除羧酸及其盐、酚、胺以外,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如蔗糖、甘油、乙醇等。在无机化合物中,只有某些非金属的卤化物和所有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
㈨ 化学必修一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分别有哪些。 来不及了解分辨方法了。 只好死记硬背
电解质有金属氧化物,强酸,强碱,盐
㈩ 高一化学常见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常见了电解质有酸,碱,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盐,常见的非电解质有,各类有机物(比如说乙醇,乙酸),NH3,非金属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