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镀镍为什么会发黄j是镀液还是后处理的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一般化学镍表面发黄,有几种原因:1.后处理不当:热水浸泡时间过长;钝化水液残留;2,镀液质量问题,3,产品基材有关。
2. 我是做铝鳍片化学镀镍的,最近遇到了难题,就是做出来的产品表面发黄,黄色上面还带有一层油。
如果可以擦掉,那就可以确定是后处理的问题。估计你化学镀镍后没有使用铬酸钝化,直接使用油性封闭剂造成的。
3. 化学镀镍 用什么做光亮剂 颜色比较黄
这个不止是光亮剂的问题
还有其他原因
各种光亮剂含量的不一样 造成了 化学镀镍层 颜色有的泛白 有的泛黄
4. 镀镍出来为什么会发黄
镀镍出来因为没有清洗干净,发黄是因为含有铁元素,导致氧化所致。5. 铸铁件化学镀镍后发黄是怎么回事
一般铸铁件的前处理工艺如下:除油--水洗--酸洗--水洗--超声波清洗--活化--水洗--预镀镍。一是铸铁件表面往往凹凸不平,组织疏松,孔隙率高,特别是在铸造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还存有气孔、裂纹及砂眼等缺陷;
6. 镀镍工件发黄什么原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6
7. 化学镍铜块表面发黄,怎么处理
用稀硫酸可以除去,不建议用盐酸,氯离子对镍具有腐蚀性
8. 化学镀镍时,工件经过除光曹水洗以后为什么会变黄
HH118-9碱性化学镀镍添加剂 使用工艺说明书本产品分为A液和B液两种。 HH118-9A液:用于配制化学镀槽工作液,PH值4.5~5,密度约1.22,液体呈浅黄色或无色透明状。 HH118-9B液:用于配制化学镀槽工作液和补充液,PH值6~6.5,密度约1.01,液体呈蓝色透明状。该添加剂适合于钢铁、铜和铝等多种金属材料的化学镀镍工艺以及石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化学镀镍工艺,特别应用于铝件的直接化学镀镍工艺。该镀层光亮均匀、结合力好、防腐性能较强、工艺操作比较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一、配槽工艺配方及参数硫酸镍 25g/L 次亚磷酸钠 25g/L HH118-9A 100mL HH118-9B 100m/L PH值 8.5~9 温度 80~85℃ 装载量 1~1.2dm2/L 首先用槽液总体积一半的水,分别将计算好的硫酸镍、次亚磷酸钠溶解、沉淀、过滤后入镀槽,连续搅拌均匀。先后将计算好的HH118-9A液和HH118-9B液倒入镀槽中,连续搅拌均匀后,加水至槽液总体积,搅拌均匀,对槽液过滤处理一次后,用氨水调试槽液的PH值至工艺要求,加氨水时要注意同时均匀搅拌槽液,测试PH值时,必须等氨水搅拌均匀后进行。PH值调好后,便可升温试镀。注:配槽液用水,最好用除离子水或者纯净水。配好后的槽液即为工作液。二、补充液的配制基本配方:硫酸镍 25g/L 次亚磷酸钠 25g/L HH118-9B 100mL 补充液主要用于工作液在施镀过程中的消耗补充调整,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槽液水分的蒸发情况,将补充液配成浓缩液,最好浓缩一倍,较方便工作液的调整。配制补充液的用水同上。另外,现场可根据当天(或一个班次)补充液的用量,配好待用。配制的方法可参考工作液的配制方法。三、镀液的调整和补充镀液在工作过程中, 一些主要成分由于消耗而发生变化,影响镀液相关的理化性能,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其方法可根据现场条件和情况进行选取。 1. 有分析和检测条件时,可在规定的时间里,对镀液中的硫酸镍的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确定硫酸镍需要补充的重量(g/L),然后要根据补充液的配方,按其它材料与硫酸镍的比例关系,计算出次亚磷化钠和HH118-9B需要添加的重量,分别用水溶解,沉淀去渣后进行混合搅拌均匀,配成补充液过滤入槽。此时用水的多少,要注意槽液水分的蒸发量,如蒸发量过少,可视槽液的工作状况,部分采用槽液配制补充液。补充完成后,用氨水将PH值调到工作范围内,然后升温至工作温度,进行下一批次的施镀工作。 2. 没有分析和检测方法条件时,一般情况下,要求每施镀一小时补充调整一次。补充时,补充液的用量为实际工作镀液的10%进行添加。而实际工作镀液(升)=槽中实际镀件施镀面积的总和(平方分米)施镀时间不到一小时的,每镀一次产品,都需进行一次补充调整。补充液的添加量要根据实际施镀时间占一小时施镀时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换算,得到补充液的添加量。同样,当用补充液添加时,由于槽液的蒸发量不够大,而造成加水过多时,可将补充液浓缩一倍后进行添加,最后加水至槽液的体积。补充完成后,用氨水将PH值调到工作范围内,然后升温至工作温度,进行下一批次的施镀工作。附: 1. 钢铁、铜等金属常用化学镀镍工艺流程化学除油→水洗→酸洗活化→水洗→热水预热→化学镀镍→水洗→后处理 2. 铝件直接化学镀镍工艺流程化学除油→水洗→酸洗出光→水洗→表调→化学镀镍→水洗→后处理(或后续工序) 3. 石墨板化学镀镍工艺流程化学除油→水洗→活化→水洗→预处理→水洗→化学镀镍→水洗→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