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产物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就应该根据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性质来判断.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 歧化反应,(同一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即可.比如硫化氢和硫酸的产物就是二氧化硫了. 其实更多的是靠平时的积累,你平常看多了,记多了,做多了,就会发现它们的共通之处.单单判断是很难的.
‘贰’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何判断有无新物质生成!!!详细点儿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叁’ 高中化学。知道反应物如何判断生成物是什么详细点吧!
高中化学方程式
在不知道反应物反应后生成什么时,如何判断生成物?能说一下常考/必须记的么?说明清判断过程~
2012-06-21
20:49
匿名
|
分类:化学
|
浏览202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提问者采纳
2012-06-21
20:54
这个……首先判断反应类型,确定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关于这个的判断可一观察反应物中是否有强还原剂或者强氧化剂。若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话,就对反应物的价态进行变化,氧化剂降价,还原剂升价,找到对应的价态之后再配出所需要的物质,一般还要根据题里给的提示来判断生成物。若不是氧化还原的话那多半就是复分解了,复分解很简单的,只要能配出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就好喽追问那么类似于
①铁粉和过量稀硝酸的反应
②过量铁粉和稀硝酸的反应
怎么配平?
回答①铁和过量的稀硝酸,先判断生成物,分别是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然后这个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那么用电子守恒来配平。第一步,找标准,寻找一个升价的基准和一个降价的基准,这里可以选一氧化氮为降价的基准,铁为升价的基准,第二步,运用电子守恒,N从+5降到+2,降三价,即一份NO生成要接收3份的电子,Fe从0升到+3,升三价,即一份硝酸铁的生成需要给出3份的电子。然后将电子配平,即升价给出的电子数等于降价接收的电子数。这里面3=3,所以铁和一氧化氮的系数为1.第三步,运用元素守恒,将未配平的物质配平,一份Fe反应所以硝酸铁的系数为1,此时生成物的N为4份,所以前面硝酸配4,出现4个H,那么后面的水配2,最后用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检查方程式是否正确。②的话因为铁粉过量,所以在反应只出生成的三价铁又会被铁还原成2价铁,所以生成物为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配平如上一题步骤纯手打,望采纳
‘肆’ 请问怎么判断化学反应的生成物,
一个化学反应一开始加入的化学药品中只有反应物没有生成物,在完全反应后就只有生成物了,也就是所有的反应物都转化为生成物了,那,他们的区别不就在这里了吗。
生成物虽然属于化学反应的一部分,但他们是生成而不是反应,而反应物只是反应而不会生成,对吧。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其实就是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而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恰好是另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伍’ 怎么判断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
因为CO2是酸性气体,所以它能跟H2O和碱反应。因为酸性气体加上碱,会生成对应的盐,因为CO2+H2O=H2CO3,就是碳酸,那么CO2+NaOH生成的就是碳酸盐,酸性气体+碱肯定会生成水,就这样。盐就是有金属离子(Na+ K+……或铵根离子(NH4 +)加上酸根离子(CO3 2- CL- ……)铵根离子它有些地方和金属离子有相似
‘陆’ 怎样才能判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生成时就发生了化学变化,否则就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情况相对少,就气液固状态的改变和形状大小的改变,如水结冰和粉碎矿石等。其它情况都是化学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如食物腐烂,煤燃烧等。
看产生的物质与原物质本质是否一样。如矿石粉碎,粉碎前后都是石头,本质没变,没有产生新物质,而钢铁生锈,铁锈与铁在本质上不一样,是生成了新物质。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叫做烃。如甲烷(CH4)是烷烃、乙烯(C2H4)是烯烃、乙炔(C2H2)是炔烃,苯(C6H6)是芳香烃。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2、CO、H2CO3以及碳酸盐外)如CH4、C2H5OH、CH3COOH都含有碳(C)元素。
‘柒’ 高中化学如何知道生成物
化学反应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或几种物质的过程。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生成物。所以,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物自身的性质是控制反应走向的关键因素。
比如:反应物的量,反应温度,光照等条件,相关物质活泼性,溶解度等性质。
对这些需要长期的积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之后,就可以轻易的判断出反应的生成物了。学习的时候注意各种物质的性质。因为有怎样的性质,就会对怎样的条件敏感。而反应的发生或者反应过程遵从某一方程而非另一个也是其性质决定的。
‘捌’ 在化学反应中,如何判断反应物质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主要是从反应现象上看的.如:放热,吸热,发光,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有这些现象的话说明生成了新物质.
当然,很多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这就要借助一些指示剂和仪器来观察了.
‘玖’ (化学)如何判断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看两种物质水解产生的离子能否共存,若能共存,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若不能共存,则会发生化学反应。
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物质、配合物(旧称络合物)等。
以下离子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能够反应有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易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下:
如SO42-与Ba2+、Ag+;OH-与Cu2+、Fe2+、Fe3+、Mg2+、Al3+;Ag+与Cl-、Br-、I-、CO32-、SO32-、S2-;Mg2+、Mn2+、Zn2+、Ba2+、Ca2+与CO32-、SO32-、PO43-;S2-与Cu2+、Pb2+;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原理:金属阳离子能够结合酸根离子或者阴离子生成难溶性或者微溶性的物质。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离子间结合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之间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易生成难电离的离子如下:
(1) H+与OH-、ClO-、CH3COO-、F-、S2-、HCO3-、CO3 2-、HSO3-、SO3 2-、HS-、S2-、H2PO4-、HPO4 2-、PO4 3-、F-、HSiO3-、SiO3 2-.因生成水和弱酸而不能共存。
(2) OH-与H+、Cu2+、Fe2+、Fe3+、Mg2+、Al3+、HCO3-、CO3 2-、HSO3-、SO3 2-、HS-、H2PO4-、HPO4 2-、F-、HSiO3-、SiO3 2-.因生成弱碱和水, 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挥发性物质
如果溶液中离子间能结合有挥发性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生成配合物(旧称络合物)
如果溶液中离子间能结合有络合物生成, 则这些离子不能共存。
例如:Fe3+和SCN-。
原理:3SCN-+Fe3+=Fe SCN3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等。
5、离子间发生双水解
如果溶液中存在弱酸和弱碱, 则弱酸对应的酸根离子和弱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反应, 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
6、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溶液中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 则溶液中不能存在较强氧化性的离子, 两类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和NO3-同时存在, 则不能与S2-、Fe2+、I-共存等。
原理:H+与NO3-结合生成的硝酸, 硝酸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较强的S2-、Fe2+、I-等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能共存。
离子不能共存的隐藏条件总结
1、颜色
离子共存题干中经常会有一些隐含的条件, 需要我们仔细地阅读题意, 当题中说明溶液为无色时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如下: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 O4+紫红色[5]等。
2、状态
若题中说溶液为透明则不代表溶液无色, 透明是溶液的状态, 也可代表溶液有颜色。
3、性质
(1)溶液呈酸性
如果题中溶液 (1) 呈酸性、 (2) 滴加石蕊试剂呈红色、 (3) 滴加甲基橙呈红色、 (4) p H<7符合以上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OH-或弱酸根阴离子 (CO32-、S2-、Cl O-、Al O2-) 。
(2) 溶液呈碱性
如果溶液 (1) 呈碱性、 (2)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 (3) 滴加石蕊呈蓝色、 (4) 滴加甲基橙呈黄色、 (5) p H>7符合以上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6],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H+或弱碱阳离子 (Mg2+、Al3+、Fe3+、NH+4) 。
(3) 酸碱性皆不能共存
(4)酸碱性
(1) 与金属Al反应能放出H2, 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2) 水电离出的c (H+) =1×10-12mol/L, 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3) 在酸性的条件下Mn O4+和Cl O-等离子具有氧化性, 则具有还原性的离子不能共存。
‘拾’ 怎样判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考虑浅些,就是看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像你说的氯化钠溶于水是个溶解过程
是简单的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从根本上来说,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氯化钠溶于水破坏了其离子键
但是没有形成新键
所以不是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