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要学的科目有哪些
初中要学的科目有:
一、初一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体育。
二、初二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体育、音乐(10科)。浙江等省份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生物、化学部分基础内容)、社会(历史、地理、政治)。
三、初三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初中的学习任务:
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会接触到一批新的学习科目,初中新设的课程有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每个年级会变更一些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科目将贯穿初中三年。
而地理、生物、历史会在七年级开设,物理会在八年级开设,化学会在九年级开设。之所以初中课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仍然受到小学学习思想与习惯的影响,因此在初一并不适合开设物理,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并且需要初中数学知识作为铺垫。
初中一天的课程会增加到七节,而学生会在初中接触到比小学复杂许多的知识,例如语文的文言文,数学的代数与几何,英语的系统语言学习等等,这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思考,不能像小学边听听边玩玩。
在初中,一些知识老师只会讲解一遍,不会像小学一样重复好几遍。考试之前不会逐一复习。因此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小学比起来有一个质的飞跃。
Ⅱ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有哪些
一、常见气体知识点
气体用途
(1) 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 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气体检验方法
(1)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 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 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二、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初三化学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6、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7、初三化学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10、甲烷(CH4):沼气
8、乙醇(C2H5OH):酒精12、乙酸(CH3COOH):醋酸
9、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14、汞(Hg):水银
10、初三化学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三、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 + H2SO = ZnSO + H2↑
2、铁和稀硫酸Fe + H2SO = FeSO + H2↑
3、镁和稀硫酸Mg + H2SO = MgSO + H2↑
4、铝和稀硫酸2Al +3H2SO = Al2(SO)3 +3 H2↑
5、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6、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7、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8.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四、溶解度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2)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五、溶解度曲线: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6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Ⅲ 九年级课本都有哪几科
九年级课本都有哪几科:
初一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地理七门主科。
初二主科多了一门物理。
初三主科多了一门化学,少了生物和地理两门课程。
具体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学习任务:
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会接触到一批新的学习科目,初中新设的课程有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每个年级会变更一些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科目将贯穿初中三年。而地理、生物、历史会在七年级开设,物理会在八年级开设,化学会在九年级开设。
之所以初中课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仍然受到小学学习思想与习惯的影响,因此在初一并不适合开设物理,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并且需要初中数学知识作为铺垫。
小学阶段每天有六节课,而六节课中需要学生大量动脑的时间并不多,而进入初中,一天的课程会增加到七节,而学生会在初中接触到比小学复杂许多的知识,例如语文的文言文,数学的代数与几何,英语的系统语言学习等等。
这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思考,不能像小学边听听边玩玩。在初中,一些知识老师只会讲解一遍,不会像小学一样重复好几遍。考试之前不会逐一复习。因此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小学比起来有一个质的飞跃。
Ⅳ 初中一共有几门科目分别是哪几个
初一一共有11门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生物,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美术。
初二一共12门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地理,历史,生物,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美术,物理。
初三一共10门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物理,化学。
相关内容解释
初级中学简称初中(junior high school)。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在我国初级中学学年制为三年制:七年级(初一)、八年级(初二)、九年级(初三)。
2015年,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4万所,在校生4311.9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1%。
2020年,全国共有初中5.28万所。初中招生1632.10万人,在校生4914.09万人。初中共有专任教师386.07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5%。
Ⅳ 现在新人教版的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目录和具体内容
链接: https://pan..com/s/1oPG2MUD6hec93n7k_anOIQ
万门中学初三化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
Ⅵ 初三有几门课程,分别是那几门啊
初三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信息技术。
(地理、生物是上完初一初二通过会考就结课的,是中考不考的课程。中考的考试科目为:初三学的那些课程。)
初中各科总分各地都是不尽相同,列举几个:
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各100分。总分760。
(6)九年级的化学学哪些科目扩展阅读
学习方法
一、学前预习
这就意味着在初中生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学习成绩好的初中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