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盐类水解与沉淀平衡实验注意事项
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一、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一)、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1、定义:盐电离产生的某一种或多种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 或OH - 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的水解是盐跟水之间的化学反应,水解(反应)的实质是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而建立起新的平衡。
3、盐类水解的条件:(1)、盐必须溶于水中;(2)、盐中必须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4、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一般盐类水解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书写水解方程式时,一般不用“↓”或“↑”,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写可逆号。
(2)、多元弱酸根的正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水解离子方程式要分步写。(3)、双水解反应:弱酸根和弱碱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直至完全的反应。
如:Al3+ + 3 HCO3- = Al(OH)3↓+ 3 CO2↑
注意:常见的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Al3+与CO32-、HCO3-、S2-、HS-、AlO2-等;Fe3+与CO32-、HCO3-、AlO2-;NH4+与SiO32-等。
(二)、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1)、弱碱越弱,其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2)、弱酸越弱,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即: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外因
(1)、温度: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
①、增大盐溶液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
②、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减小。
③、增大c(H + ),促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增大c(OH-),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1. 在难容电解质的溶液中,当时,就会生成沉淀。据此,加入沉淀剂析出沉淀,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注意:
① 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的越完全越好。
② 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沉淀就达完全。由的表达式可知,使除去的离子在溶液中残留的浓度尽可能小,需要加入过量的沉淀剂。
2、当时,沉淀会溶解。
常用的方法有:
① 酸碱溶解法。加入酸或碱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境地相应离子的浓度,是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某些金属硫化物,其溶度积特别小,故可用氧化性酸使之还原为可溶性物质。
‘贰’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如何理解质子守恒
比如NaAc的水解:Ac-+H2O==(可逆)HAc+OH-
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显而易见,质子守恒么就是就是方程式左右两边,左边参加水解反应的物质质子数之和等于右边生成物的质子数之和(最好以碳酸钠等举例,不过打起来不方便)
‘叁’ 如何进行化学集体备课
首先确定课题,然后自己对这一节的设计有什么想法,比如说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解时的重点与难点的确立与突破,要有一个思路,在集体备课时,各抒已见,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
‘肆’ 化学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在溶液中,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与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水解。
基本介绍
1.定义: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的水解。
2.条件: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能电离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3.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过程。
4.规律:难溶不水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适用于正盐),同强显中性,弱弱具体定;越弱越水解,越热越水解,越稀越水解。
(即盐的构成中出现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阴离子,该盐就会水解;这些离子对应的碱或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变化越大;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构成该盐离子对应的酸和碱相对强弱决定,酸强显酸性,碱强显碱性。)
5.特点:
(1)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水解进行程度很小。
(2)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3)盐类溶解于水,以电离为主,水解为辅。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6.盐类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因为盐类的水解是微弱且可逆的,在书写其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用可逆符号表示,
(2)由于盐类的水解程度通常很小,因此在书写水解离子方程式时不标“↓”“↑”,但是如果存在双水解的情况,通常需要标注“↓”“↑”,且可逆符号要换成等于号。
(3)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分步进行且步步难,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7.水解平衡的因素
影响水解平衡进行程度最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①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就越强,PH越大;
②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也有影响,移动方向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下面以NH4+水解为例:
①.温度: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右移,水解程度增大。
②.浓度:改变平衡体系中每一种物质的浓度,都可使平衡移动。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③.溶液的酸碱度:加入酸或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类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若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H+,使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动而促进水解;若加入酸,则抑制水解。
‘伍’ 化学备考:解题时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盐的水解”
化学备考:解题时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盐的水解”
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哪么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盐的水解呢?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确定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c(Na )>c(S2-)>c(OH-)>c(HS-)>c(H或:c(Na) +c(H+)=2c(S2-)+c(HS-)+c(OH-3423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AlS3 ,MgS,Mg32 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5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4332232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7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
FeCl323(胶体)+3HCl 8
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
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
(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
(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9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3(3)加热浓缩FeCl3 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2(4)加热蒸干(NH42343(5)加热蒸干Ca(HCO3(6)加热Mg(HCO323210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2)化肥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3)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4)纯碱液可洗涤油污。
(5)磨口试剂瓶不能盛放Na2323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学习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用之。
‘陆’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都有什么重要规律及其详解,必采纳,速度
(一)盐类水解口诀: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双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
(1)有弱才水解
要求盐要有弱酸根离子或者弱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
如:NaCl中的Na+对应的碱是强碱NaOH,则Na+是强碱金属离子,不会水解。NaCl中的Cl-对应的酸是强酸HCl ,则Cl-是强酸根离子,也不会水解。
所以,NaCl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
又如:CH3COONa中的CH3COO-对应的是弱酸CH3COOH,则CH3COO-是弱酸根离子,会水解。消耗H2O电离出的H+,结合成CH3OOH分子。使得水中OH-多出。
所以,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
(2)越弱越水解
盐中的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酸性越弱或碱性越弱,水解的程度越大。
如:Na2CO3和Na2SO3
CO3^2-对应的酸是H2CO3;SO3^2-对应的酸是H2SO3
由于H2CO3的酸性弱于H2SO3
则,CO3^2-的水解程度比SO3^2-的水解程度更大,结合的H+更多。
所以,Na2CO3的碱性比NaSO3的碱性强。
(3)双弱双水解
当盐中的阳离子对应的碱是弱碱并且盐中的阴离子对应的是弱酸时,则盐的这两种离子都会发生水解。阳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OH-;阴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H+,所以双水解发生的程度往往较大。
如:CH3COONH4 中的NH4+对应的碱是弱碱NH3*H2O ;CH3COO-对应的酸是弱酸CH3COOH
则NH4+和CH3COO-都会发生水解,NH4+结合OH-形成NH3*H2O;CH3COO-结合H+形成CH3COOH,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
(4)谁强显谁性
主要是针对双水解的盐,即弱酸弱碱盐,由于盐中的阴离子水解结合H+,阳离子水解结合OH-
要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则要比较阴离子的水解成度和阳离子的水解程度的大小。
如:(NH4)CO3 ,由于NH3的碱性比H2CO3的酸性强(实际上比较的是两者的电离度,中学不做要求,只需记忆),则NH4+的水解程度比CO3^2-的水解程度弱,使得水溶液中消耗的H+更多,有OH-多出。
所以,(NH4)2CO3 溶液显碱性。
又如:CH3COONH4,由于NH3的碱性和CH3COOH的酸性相当,则NH4+的水解度和CH3COO-的程度差不多,使得水溶液中的H+和OH-也差不多。
所以CH3COONH4溶液显中性。
再如:(NH4)2SO3,由于NH3的碱性比H2SO3的酸性弱,则NH4+的水解度比SO3^2-的水解度大,使得水溶液中消耗的OH-更多,有H+多出。
所以,(NH4)2SO3溶液显酸性。
(二)根据盐类的不同,可分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强酸弱碱盐;强奸弱酸盐;弱酸弱碱盐
(1)强酸弱碱盐
如:NH4Cl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NH4+ + H2O =可逆= NH3*H2O + H+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2)强碱弱酸盐
如:CH3COONa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CH3COO- + H2O =可逆= CH3COOH + OH-
强奸弱酸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3)弱酸弱碱盐
如:CH3COONH4的水解:
CH3COO- + NH4+ + H2O =可逆= CH3COOH + NH3*H2O
CH3COONH4水溶液显中性
如:NH4F的水解:
NH4+ + F- + H2O =可逆= NH3*H2O + HF
NH4F的水溶液显酸性。
如:NH4ClO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NH4+ ClO- + H2O =可逆= NH3*H2O + HClO
NH4ClO的水溶液显碱性。
弱酸弱碱盐的酸碱性和阴离子与阳离子有关。
(三)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形成的盐的水解
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形成的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一般第一步进行的程度最大,第二步甚至更多步的水解程度就很弱了。
如:Na2CO3的水解:
第一步程度很大: CO3^2- + H2O =可逆= HCO3- + OH-
第二步程度很小: HCO3- + H2O =可逆= H2CO3 + OH-
【注意】:
大部分的盐的水解都不能进行彻底,所以一般盐的水解都要是可逆符号。
水解度较大的盐有Al2S3可认为几乎双水解彻底。
【以上都是一种盐中的离子水解。】
【第二种情况】:
另外,还有2种盐中,分别有弱酸根离子和弱碱根离子,也会互相促进,发生双水解。
如:NaHCO3和AlCI3两种盐,如果把它们的溶液相混合,则会发生双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如下:
3HCO3- + Al^3+ == Al(OH)3↓ + 3CO2↑
注意:Al^3+和HCO3-双水解较彻底,可以用“==”而不用“可逆符号”
另外,所有的水解过程中一定有水参加,但是由于该水解反应,生成物中有水,可以和反应物中的水刚好相互抵消,但方程式中没有水出现并不表明没有水参加。
【附】
(1)常见的弱酸根离子:SO3^2- ;HSO3-;CO3^2-;HCO3-;PO4^3-;HPO4^2-;ClO-;S^2-;HS-;CH3COO-;SCN-;F-;AlO2-;C6H5O(苯酚根);NO2-(亚硝酸根)
常见弱酸的酸性排序:
H2SO3 > H3PO4> HF >HCOOH>C6H5-COOH>CH3COOH>H2CO3>H2S
亚硫酸 磷酸 氢氟酸 甲酸 苯甲酸 醋酸 碳酸 氢硫酸
> HClO>C6H5-OH>HAlO2
次氯酸 苯酚 偏铝酸
(2)常见的弱碱离子:NH4+;Cu^2+;Fe^2+;Fe^3+;Al^3+
其中碱性排序:Fe(OH)2 > Fe(OH)3 > Cu(OH)2 > NH3*H2O > Al(OH)3
‘柒’ 化学中盐类的水解这一部分学不好 怎么办啊 同上
一是学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是水解的原因;
二是要清晰了解电离和水解的程度,一般像醋酸、氨水这样的弱酸碱电离度都在1%附近;
三是盐类水解的程度与对应的酸碱的强弱成反比,醋酸根、铵离子的水解是比较弱的,但碳酸根的水解就比较强.
在做题的时候多进行假设和求问,这方面是一点有突破,到处是坦途.
‘捌’ 我们现在在上高二化学盐类水解,具体应该怎么判断呢应该怎样写电离方程式
盐类的水解反应就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从理论上讲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都水解。盐类水解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要用可逆符号,当生成物有碳酸、氨水等易分解易挥发的物质,像氢氧化铝、氢氧化铜等难溶于水的物质时,这些物质一般仍用原分子式表示,也不需要标上气体上升符号、沉淀下降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