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壤的化学性质是怎样的
土壤的化学性质:
(1)土壤的吸收性能。土壤的吸收性能与土壤胶体性质有关,
是保存与供应植物养分的重要机制。只有当土壤具有吸收性能
时,才能保存和积累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如,混浊的水通过土壤后会变清,臭水通过土壤后臭气会消失或减弱,这些现象都说明土
壤具有截留、吸收或固定某些物质的能力。这就是土壤的吸收
性能。
(2)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直径为1〜100微米的固
体颗粒,是土壤固体颗粒中最细小的部分,也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最活跃的部分。土壤胶体与土壤一起构成了土壤胶体体系。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带电性和凝聚作用3个特性。
土壤胶体体系与土壤的保肥性能、酸碱反应、缓冲性能以及结构和
物理机械性等有关。
(3)土壤的酸碱性。大气降水和灌慨水都不是纯水,当它们进
入土壤时,土壤中的许多可溶性物质就会溶解于水中,这种含有可
溶性物质的土壤水分就是土壤溶液。土壤溶液是土壤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土壤中极易变动的最活跃的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土壤
的养分状况,而且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Ⅱ 土壤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土壤的性质可大致分为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指土壤的形态特征,其中有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干湿度,孔隙状况,新生体和侵入体等。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由固相,也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按容积计,典型土壤中矿物物质和有机质(二者为固相)分别占38%和12%,液相和气相物质占50%。简单来说就是土壤的含有不同种和量的矿物质,有机质及水分,空气。生物性质是指土壤中含有巨大数量的微生物群体,能把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矿物化和腐殖质化。
Ⅲ 土壤的离子交换,PH,有机质,容重属于什么性质
这四个总的都是属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容重是物理性质,其他三者都是化学性质
Ⅳ 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哪些
土壤的理化性质,就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物理的,是指土壤的物理状况,如含砂量,松、软程度,红色或黑色,等等。化学的,是指所含化学成分,如各种元素的含量,酸碱性(PH值),等等。知道土壤的理化性质,就能知道适宜栽种什么作物。
Ⅳ 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土壤理化性质太多了,包括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多个性质,最重要的有:pH、TC、TN、DOC、铵态氮、硝态氮、DON、TP、质地(颗粒组成,粉粒、砂粒、黏粒的比例)、TK,速效钾、速效磷、容重、密度、含水率、颜色以及这些性质在土壤剖面的分布。此外,还有重金属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等。
Ⅵ 土壤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
不同土壤的化学成分不同,性质各不相同
Ⅶ 土壤的成分有什么
土壤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四种:
1、无机物-如小颗粒状岩石、黏土;
2、有机物-如植物动物的尸体腐烂、又称腐殖质;
3、空气;
4、水。
(7)哪些是属于土壤的化学性质扩展阅读
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1、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形状:
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形成土壤结构。除砂土外,土壤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是聚集在一起以土壤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土壤质地对土壤生产性状的影响也是通过土壤结构性表现出来。
土壤结构的类型有片状的、块状的、柱状的和小颗粒粒状的。在旱地表层常出现片状的土壤结皮和板结层。
有趣的是在荒漠、半荒漠地区土壤表面由于苔藓、地衣、地钱、真菌、细菌等低等植物的生长而形成的一个复合的生物—土壤片状结构,又称为荒漠生物结皮,是沙地固定状况的重要标志。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内部孔隙少,致密紧实,都属于不良结构体。
农民把大的土块称为坷垃,俗话说:“庄稼既怕草,更怕坷垃咬”。在农业生产上最好的土壤结构体是团粒结构,它是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0.25~10mm之间,直径0.25mm的称为微团粒。
团粒结构一般在耕层较多,群众称为“蚂蚁蛋”,“米糁子”。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在水田中微团粒的数量比团粒的数量更重要,越是肥沃稻田土壤微团粒数量越多。
Ⅷ 土壤有哪些基本性质
1、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容重、比重、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状况、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耕性、磁性等。
2、土壤的理化性质就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1)物理的,是指土壤的物理状况,如含砂量,松、软程度,红色或黑色,等等。
(2)化学的,是指所含化学成分,如各种元素的含量,酸碱性(PH值)等等。
3、知道土壤的理化性质,就能知道适宜栽种什么作物。
拓展资料:
一、土壤 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二、土壤的污染源有哪些
一是污水灌溉和大气污染。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氧化硫、氟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二是过量化肥和农药。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三是固体废物。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三、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一是运用科学技术,使用生物或化学方式来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净化的能力和有机物含量。二是制定相关的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方法,加强清洁生产。三是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四是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物的处理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科学的进行污水灌溉,减少有害物质进入到土壤中,影响土质变化。
Ⅸ 土壤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这些性质取决于土壤的哪些特征结构和成分
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Ⅹ 土壤都分什么性质的
物理学主要研究土壤中固、液、气三相体系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内容包括: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移动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土壤空气的组成与交换,热的传导与转化,土壤固相的组成与排列,土壤的力学性质和电、磁性质等。
化学主要研究土壤固、液相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以及固液相之间的反应。内容包括土壤固体颗粒的表面化学性质及阳离子交换,土壤溶液及土壤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1)吸附性
土壤的吸附性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包括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一无机复合胶体。由于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胶粒表面带有电荷,分散在水中时界面上产生双电层等性能,使其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2)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氢离子存在形式,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类。活性酸度又称有效酸度,是指土壤相处于平衡状态时,土壤溶液中游离氢离子浓度反映的酸度,通常用pH值表示。潜在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交换氢离子和铝离子经离子交换作用后所产生的酸度,氢离子和铝离子处在吸附态时不会表现出酸度,只有转移到土壤溶液中,形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才会表现出酸性。土壤的碱性主要来自土壤中钙、镁、钠、钾的重碳酸盐、碳酸盐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水解作用。(3)氧化还原性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土壤的氧化一还原性也是土壤溶液的一项重要性质,它对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和表面分异、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污染物质的缓冲性能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