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缺陷化学有哪些原理

缺陷化学有哪些原理

发布时间:2022-08-08 17:08:15

Ⅰ 为什么点缺陷的存在会影响材料的化学反应

晶体缺陷的存在对晶体的性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实际晶体或多或少都有缺陷。适量的某些点缺陷的存在可以大大增强半导体材料的半导电性和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起到有益的作用

Ⅱ 晶体中的晶体缺陷有哪些

晶体中的缺陷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前言

晶体的主要特征是其中原子(或分子)的规则排列, 但实际晶体中的原子排列会由于各种原因或多或少地偏离严格的周期性,于是就形成了晶体的缺陷,晶体中缺陷的种类很多,它影响着晶体的力学、 热学、电学、光学等各方面的性质。晶体的缺陷表征对晶体

理想的周期结构的任何形式的偏离。

晶体缺陷的存在,破坏了完美晶体的有序性,引起晶体内能U和熵S增加。按缺陷在空间的几何构型可将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它们分别取决于缺陷的延伸范围是零维、一维、二维还是三维来近似描述。每一类缺陷都会对晶体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点缺陷会影响晶体的电学、光学和机械性能,线缺陷会严重影响晶体的强度、电性能等。

一、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

点缺陷

1、点缺陷定义

由于晶体中出现填隙原子和杂质原子等等,它们引起晶格周期性的破坏发生在一个或几个晶格常数的限度范围内,这类缺陷统称为点缺陷。这些空位和填隙原子是由热起伏原因所产生的,因此又称为热缺陷。

体缺陷

在体缺陷中比较重要的是包裹体。包裹体是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所捕获的夹杂物。它可能是晶体原料中某一过量组分形成的固体颗粒,也可能是晶体生产过程中坩埚材料带入的杂质微粒。

二. 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点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晶体中点缺陷的不断无规则运动和空位与间隙原子不断产生与复合是晶体中许多物理过程如扩散、相变等过程的基础。空位是金属晶体结构中固有的点缺陷,空位会与原子交换位置造成原子的热激活运输,空位的迁移直接影响原子的热运输,从而影响材料的电、热、磁等工程性能。晶体中点缺陷的存在一方面造成点阵畸变,使晶体内能升高,增加了晶体热力学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大了原子排列的混乱程度,改变了周围原子的振动频率。使熵值增大使晶体稳定。矛盾因素使晶体点缺陷在一定温度下有一定平衡数目。在一般情形下,点缺陷主要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如比容、比热容、电阻率等。

1.比容:为了在晶体内部产生一个空位,需将该处的原子移到晶体表面上的新原子位置,导致晶体体积增大

2.比热容:由于形成点缺陷需向晶体提供附加的能量(空位生成焓),因而引起附加比热容。

3.电阻率:金属的电阻来源于离子对传导电子的散射。在完整晶体中,电子基本上是在均匀电场中运动,而在有缺陷的晶体中,在缺陷区点阵的周期性被破坏,电场急剧变化,因而对电子产生强烈散射,导致晶体的电阻率增大。

4.密度的变化:对一般金属,辐照引起体积膨胀,但是效应不明显,一般变化很少超过0.1~0.2%,这种现象可以用弗仑克尔缺陷来描述

5.电阻:增加电阻,晶体点阵的有序结构被破坏,使原子对自由电子的散射效果提升。一般可以通过电阻分析法莱追踪缺陷浓度的变化.

6.晶体结构:辐照很显着地破坏了合金的有序度,而且一些高温才稳定的相结构可以保持到室温

7.力学性能:辐照引起金属的强化和变脆(注,空位使晶格畸变类似置换原子引起的)。

此外,点缺陷还影响其他物理性质,如扩散系数,内耗,介电常数等,在碱金属的卤化物晶体中,由于杂质或过多的金属离子等点缺陷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会使晶体呈现色彩,这种点缺陷称为色心。

(2)线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位错是一种及重要的晶体缺陷,他对金属的塑性变形,强度与断裂有很重要的作用,塑性变形就其原因就是位错的运动,而强化金属材料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阻碍位错的运动,另外,位错对金属的扩散、相变等过程也有重要影响。所以深入了解位错的基本性质与行为,对建立金属强化机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位错在材料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如何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位错运动受到的阻碍较小,则材料强度就会较高。实际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时,位错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位错之间相互反应、位错受到阻碍不断塞积、材料中的溶质原子、第二相等都会阻碍位错运动,从而使材料出现加工硬化。因此,要想增加材料的强度就要通过诸如:细化晶粒(晶粒越细小晶界就越多,晶界对位错的运动具有很强的阻碍作用)、有序化合金、第二相强化、固溶强化等手段使金属的强度增加。以上增加金属强度的根本原理就是想办法阻碍位错的运动。

位错密度取决于材料变性率的大小。 在高形变率荷载下,位错密度持续增大,因为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动态回复与位错攀岩被限制,因而位错密度增大,材料强度增大,可以等同于降低材料温度。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位错在材料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如何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位错运动受到的阻碍较小,则材料强度就会较高。实际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时,位错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位错之间相互反应、位错受到阻碍不断塞积、材料中的溶质原子、第二相等都会阻碍位错运动,从而使材料出现加工硬化。因此,要想增加材料的强度就要通过诸如:细化晶粒(晶粒越细小晶界就越多,晶界对位错的运动具有很强的阻碍作用)、有序化合金、第二相强化、固溶强化等手段使金属的强度增加。以上增加金属强度的根本原理就是想办法阻碍位错的运动。

对金属材料来说,位错密度对材料的韧性,强度等有影响。对于晶体来说,位错密度越大,材料强度越大。对于非晶刚好相反:位错密度正比于自由体积,位错密度越多,强度越低,塑性可能会好。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变形量增大,晶粒破碎和位错密度增加,导致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迅速增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是: 硬度和强度显着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所谓的“加工硬化”现象。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晶体对滑移的阻力愈来愈大。从位错理论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是位错运动愈来愈困难。滑移变形的过程就是位错运动的过程,如果位错不易运动,就是材料不易变形,也就是材料强度提高,即产生了硬化。加工硬化现象在生产工艺上有很现实的作用,如拉丝时已通过拉丝模的金属截面积变小,因而作用在这一较小界面积上的单位面积拉力比原来大,但是由于加工硬化。这一段金属可以不继续变形,反而引导拉丝模后面的金属变形,从而才能进行拉拔。

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使用也是有利的,例如构件在承受负荷时,尽管局部地区负荷超过了屈服强度,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但通过加工硬化,这部分金属可以承受这一负荷而不发生破坏,并把部分负荷转嫁给周围受力较小的金属,从而保证构件的安全。

钢经形变处理后,形变奥氏体中的位错密度大为增加,可形变量愈大,位错密度愈高,金属的抗断强度也随之增高。随着形变程度增加不但位错密度增加而且位错排列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变形温度下,原子有一定的可动性,位错运动也较容易进行,因此在形变过程中及形变后停留时将出现多边化亚结构及位错胞状结构。当亚晶之间的取向差达到几度时,就可像晶界一样,起到阻碍裂纹扩展的作用,由霍尔一派奇公式,晶粒越小则金属强度越大。

(3)面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面缺陷的晶界处点阵畸变大,存在晶界能,晶粒长大与晶界平直化使晶界米面积减小,晶界总能量降低,这两过程通过原子扩散进行,随温度升高与保温时间增长,有利于这两过程的进行。

2.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常温下晶界对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塑性变形抗力提高,晶界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晶粒越细,材料的强度越高,这就是细晶强化,而高温下刚好相反,高温下晶界又粘滞性,使相邻晶粒产生相对滑动。

3.面缺陷处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具有较高的动能,晶界处也有较多缺陷,故晶界处原子的扩散速度比晶内快。

4.固态相变中,晶界能量较高,且原子活动能力较大,新相易于在晶界处优先形核,原始晶粒越细,晶界越多,新相形核率越大。

5.由于成分偏析和内吸附现象,晶界富集杂质原子情况下,晶界熔点低,加热过程中,温度过高引起晶界熔化与氧化,导致过热现象。

6.晶界处能量较高,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及晶界富集杂质原子的缘故,晶界腐蚀速度较快。

(4)缺陷对半导体性能的影响

硅、锗等第4族元素的共价晶体绝对零度时为绝缘体,温度刀·高导电率增加但比金属的小得多,称这种晶体为半导体。晶体呈现半导体性能的根本原因是填满电子的最高能带与导带之间的禁带宽度很窄,温度升高部分电子可以从满带跃迁到导带成为传导电子。晶体的半导体性能决定于禁带宽度以及参与导电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数目和它的迁移率。缺陷影响禁带宽度和载流子数目及迁移率,因而对晶体的半导体性能有严重影响。

1.缺陷对半导体晶体能阶的影响

硅和锗本征半导体的晶体结构为金刚石型。每个原子与四个近邻原子共价结合。杂质原子的引入或空位的形成都改变了参与结合的共价电子数目,影响晶体的能价分布。

有时为了改善本征半导体的性能有意掺入一些三、五族元素形成掺杂半导体;而其他点缺陷如空位或除三,五族以外的别的杂质原子原则上也会形成附近能阶。位错对半导体性能影响很大,但目前只对金钢石结构的硅、锗中的位错了解得较多一点。

2.缺陷对载流子数目的影响

点缺陷使能带的禁带区出现附加能阶,位错本身又会起悬浮键作用,它起着施主或受主的作用,另外位错俘获电子使载流子数目减少,所以半导体中实际载流子数目减少。

由于晶体缺陷对半导体材料的影响,故可以在半导体材料中有以下应用

1.过量的Zn原子可以溶解在ZnO晶体中,进入晶格的间隙位置,形成间隙型离子缺陷,同时它把两个电子松弛地束缚在其周围,对外不表现出带电性。但这两个电子是亚稳定的,很容易被激发到导带中去,成为准自由电子,使材料具有半导性。

2.Fe3O4晶体中,全部的Fe2+离子和1/2量的Fe3+离子统计地分布在由氧离子密堆所构成的八面体间隙中。因为在Fe2+—Fe3+—Fe2+—Fe3+—……之间可以迁移,Fe3O4是一种本征半导体。

3.常温下硅的导电性能主要由杂质决定。在硅中掺入VA族元素杂质(如P、As、Sb等)后,这些VA族杂质替代了一部分硅原子的位置,但由于它们的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其中4个与周围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多余的一个价电子便成了可以导电的自由电子。这样一个VA族杂质原子可以向半导体硅提供一个自由电子而本身成为带正电的离子,通常把这种杂质称为施主杂质。当硅中掺有施主杂质时,主要靠施主提供的电子导电,这种依靠电子导电的半导体被成为n型半导体。

4.在BaTiO3陶瓷中,人们常常加入三价或五价杂质来取代Ba2+离子或Ti4+离子来形成n型半导瓷。例如,从离子半径角度来考虑,一般使用的五价杂质元素的离子半径是与Ti4+离子半径(0.064nm)相近的,如Nb5+=0.069nm,Sb5+=0.062nm,它们容易替代Ti4+离子;或者使用三价元素,如La3+=0.122nmCe3+=0.118nm,Nd3+=0.115nm,它们接近于Ba2+离子的半径(0.143nm),因而易于替代Ba2+离子。由此可知,不管使用三价元素还是五价元素掺杂,结果大都形成高价离子取代,即形成n型半导体。

(5)位错对铁磁性的影响

只有过渡族元素的一部分或其部分化合物是铁磁性材料。物质的铁磁性要经过外磁场的磁化作用表现出来。能量极小原理要求磁性物质是由磁矩取向各异的磁畴构成。一般说来加工硬化降低磁场H的磁化作用,磁畴不可逆移动开始的磁场Ho(起始点的磁场强度)升高,而加工则使物质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

三.总结

缺陷对物理性能的影响很大,可以极大的影响材料的导热,电阻,光学,和机械性能,极大地影响材料的各种性能指标,比如强度,塑性等。化学性能影响主要集中在材料表面性能上,比如杂质原子的缺陷会在大气环境下形成原电池模型,极大地加速材料的腐蚀,另外表面能量也会受到缺陷的极大影响,表面化学活性,化学能等等。其实正是有了缺陷金属材料才能有着我们需要的良好的使用性能,比如人工在半导体材料中进行掺杂,形成空穴,可以极大地提高半导体材料的性能。总之影响非常大,但是如果合理的利用缺陷,可以提高材料某一方面的性能。


Ⅲ 固体点缺陷有

固体缺陷及其先进应用,内容主要包括:1)缺陷物理和缺陷化学的基本概念;2)理论原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3)固体电池、快离子导体、燃料电池和传感器以及铜氧超导体的关键应用;4)点缺陷化学、线缺陷和面缺陷、非化学计量和晶体结构、固体扩散、离子传导、本征电子传导和非本征电子传导以及磁缺陷和光缺陷。此外,每章都在开篇就提出引导性的特定问题以提醒读者关注,并在章末附加了讨论题和练习题等。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固体物理、固体化学和无机化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优秀教材。
章节目录
第1章 点缺陷 1.1 引言 1.2 晶体中的点缺陷和电子缺陷 1.3 电子特性: 以掺杂的硅和掺杂的锗为例 1.4 光学性能: 以F心和红宝石为例 1.5 体相性能 1.5.1 晶胞尺度 1.5.2 密度 1.5.3 体积 1.5.4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 1.6 热电性能: 以Seebeck系数(塞贝克系数)为例 1.7 点缺陷标记 1.8 缺陷所带电荷 1.8.1 电子和电子空穴 1.8.2 原子缺陷和离子缺陷 1.9 点缺陷的平衡: Schottky缺陷(肖特基缺陷)和Frenkel缺陷 (弗仑克尔缺陷) 1.9.1 Schottky缺陷 1.9.2 Frenkel缺陷 1.10 反占位缺陷(错置缺陷) 1.11 缺陷形成和反应方程 1.11.1 原子的增加和减少 1.11.2 方程形式 1.11.3 反占位缺陷的形成 1.11.4氧化镍 1.11.5 氧化镉 1.11.6 氧化钙稳定的氧化锆 1.11.7 三元氧化物 1.12 纯物质中点缺陷的结合 1.13 点缺陷分布的结构状况 1.14 引言问题的解答 问题和练习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2章 化学计量化合物中的本征点缺陷 2.1 单原子晶体中的空位平衡 2.2 单原子晶体中的自间隙原子平衡 2.3 晶体中的Schottky缺陷平衡 2.4 LiI电池 2.5 晶体中的Frenkel缺陷平衡 2.6 感光膜(照相底片) 2.7 光色玻璃(光致变色玻璃) 2.8 晶体中的反占位缺陷平衡 2.9 本征缺陷: 研究趋势和进一步的考虑 2.10 缺陷能的计算。

Ⅳ 请简述缺陷化学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缺陷化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固体中的化学反应,只有通过缺陷的运动。
陶瓷材料在高温时能正常烧结的基本条件是:
材料中要有一定的缺陷机构与缺陷浓度,以使许多传质过程能顺利进行。点缺陷对材料的性质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固体材料的导电性与缺陷关系极大。
可以说,缺陷化学及其相关的能带理论,是无机材料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正如West所说:“在固态科学中,晶体缺陷的研究是一个活跃和迅速发展的领域。”

Ⅳ 晶体缺陷的对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

哪种晶体?什么样的缺陷?

这个可以写本书了 呵呵 我知道的也很少,胡说一些

结构缺陷有可能导致各种物理性质的变化,
如电导率,半导体里面的掺杂就是这个道理,掺杂离子充电载流子,提高了其电阻率;
有些缺陷会形成色心(很多时候是空位),会导致晶体呈现不同的颜色,如PWO(钨酸铅中的氧空位) 还有一种就是江湖新秀说的那种,掺杂了别的离子 红宝石就是Cr3+:Al2O3

想不出来了 就这么多

Ⅵ 铜锌原电池的严重缺陷 化学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所以,根据定义,普通的干电池、燃料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产生是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结果。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负极本身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一般为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外电路为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中为离子导电。
原电池primary battery 一种将活性物质中化学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输出的装置。又称化学电池。由于各种型号的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很差,放完电后,不能重复使用,故又称一次电池。它通常由正电极、负电极、电解质、隔离物和壳体构成,可制成各种形状和不同尺寸,使用方便。广泛用于工农业、国防工业和通信、照明、医疗等部门,并成为日常生活中收音机、录音机、照相机、计算器、电子表、玩具、助听器等常用电器的电源。原电池一般按负极活性物质(如锌、镉、镁、锂等)和正极活性物质(如锰、汞、二氧化硫、氟化碳等)分为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锌银电池、锌汞电池、镁锰电池、锂氟化碳电池、锂二氧化硫电池等。锌锰电池产量最大,常按电解质分为氯化铵型和氯化锌型,并按其隔离层分为糊式电池和低极电池。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锌锰电池,由于其负极(锌)的构造与其他锌锰电池不同而习惯上另作一类,称为碱性锌锰电池,简称碱锰电池,俗称碱性电池。
原电池是一类使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换能装置。原电池连续放电或间歇放电后不能以反向电流充电的方法使两电极的活性物质回复到初始状态,即电极活性物质只能利用一次。故亦称一次性电池。
[编辑本段]常见的原电池
常用原电池有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锌-银扣式电池及锂电池等。
1 锌-锰干电池:锌-锰电池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人们使用最多、最广泛的电池品种。锌-锰电池以锌为负极,以二氧化锰为正极。按照基本结构,锌-锰电池可制成圆筒形、扣式和扁形,扁形电池不能单个使用,可组合叠层电池(组)。按照所用电解液的差别将锌-锰电池分为三个类型:
(1)铵型锌-锰电池:电解质以氯化铵为主,含少量氯化锌。
电池符号:(-)Zn│NH4Cl·ZnCl2│MnO2(+)
总电池反应: 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
(2) 锌型锌-锰电池:又称高功率锌-锰电池,电解质为氯化锌,具有防漏性能好,能大功率放电及能量密度较高等优点,是锌-锰电池的第二代产品,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推出。与铵型电池相比锌型电池长时间放电不产生水,因此电池不易漏液。
电池符号:(-)Zn│ZnCl2│MnO2(+)
总电池反应(长时间放电):
Zn+2Zn(OH)Cl+6MnO(OH)=ZnCl2·2ZnO·4H2O+2Mn3O4
(3) 碱性锌-锰电池:这是锌-锰电池的第三代产品,具有大功率放电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和低温性能好等优点。
电池符号:(-)Zn│KOH│MnO2(+)
总电池反应: Zn+2H2O+2MnO2=2MnO(OH)+Zn(OH)2
锌-锰电池额定开路电压为1.5V,实际开路电压1.5-1.8V ,其工作电压与放电负荷有关,负荷越重或放电电阻越小,闭路电压越低。用于手电筒照明时,典型终止电压为0.9V,某些收音机允许电压降至0.75V。
2.锂原电池:又称锂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总称。锂的电极电势最负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导电性良好,可制成一系列贮存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的高能电池。根据电解液和正极物质的物理状态,锂电池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固体正极—有机电解质电池、液体正极—液体电解质电池、固体正极—固体电解质电池。Li—(CF)n的开路电压为3.3V,比能量为480W·h·L-1,工作温度在-55~70℃间,在20℃下可贮存10年之久!它们都是近年来研制的新产品,目前主要用于军事、空间技术等特殊领域,在心脏起搏器等微、小功率场合也有应用。
[编辑本段]吸氧腐蚀
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腐蚀,叫吸氧腐蚀.
例如钢铁在接近中性的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属于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Fe):Fe - 2e = Fe2+
正极(C):2H2O + O2 + 4e = 4OH-
钢铁等金属的电化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编辑本段]析氢腐蚀
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电化腐蚀时放出氢气,这种腐蚀叫做析氢腐蚀。在钢铁制品中一般都含有碳。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水汽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水膜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就变成一种电解质溶液,使水里的H+增多。是就构成无数个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微小原电池。这些原电池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负极(铁):铁被氧化Fe-2e=Fe2+;正极(碳):溶液中的H+被还原2H++2e=H2↑
这样就形成无数的微小原电池。最后氢气在碳的表面放出,铁被腐蚀,所以叫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定义金属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电化腐蚀时放出氢气,这种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过程在钢铁制品中一般都含有碳。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水汽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水膜中溶有二氧化碳后就变成一种电解质溶液,使水里的H+增多。于是就构成无数个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微小原电池。
析氢腐蚀化学式这些原电池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负极(铁):铁被氧化Fe-2e=Fe2+;正极(碳):溶液中的H+被还原2H++2e=H2↑
这样就形成无数的微小原电池。最后氢气在碳的表面放出,铁被腐蚀,所以叫析氢腐蚀。
[编辑本段]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编辑本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原理分析:
例:CuCl2是强电解质且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Cu2+和Cl-。
CuCl2=Cu2++2Cl-
通电前,Cu2+和Cl-在水里自由地移动着;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着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改作定向移动。溶液中带正电的Cu2+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阴极,铜离子获得电子而还原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在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氯原子,并两两结合成氯分子,从阳极放出。
阴极:Cu2++2e-=Cu
阳极:Cl--2e-= Cl2↑
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
上面叙述氯化铜电解的过程中,没有提到溶液里的H+和OH-,其实H+和OH-虽少,但的确是存在的,只是他们没有参加电极反应。也就是说在氯化铜溶液中,除Cu2+和Cl-外,还有H+和OH-,电解时,移向阴极的离子有Cu2+和H+,因为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Cu2+比H+容易得到电子,所以Cu2+在阴极上得到电子析出金属铜。移向阳极的离子有OH-和Cl-,因为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Cl-和OH-容易失去电子,所以Cl-在阳极上失去电子,生成氯气。
说明:
①阳离子得到电子或阴离子失去电子而使离子所带电荷数目降低的过程又叫做放电。
②用石墨、金、铂等还原性很弱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叫做惰性电极,理由是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铁、锌、铜、银等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又叫做活性电极,它们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③在一般的电解条件下,水溶液中含有多种阳离子时,它们在阴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Ag+>Hg2+>Fe3+>Cu2+>(H+)>Fe2+>Zn2+;水溶液中含有多种阴离子时,它们的惰性阳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是:S2->I->Br->Cl->OH_(F-、NO3-、SO42-等)
以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水溶液,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方法步骤为:
①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为阴、阳两组;
②分别对阴、阳离子排出放电顺序,写出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③合并两个电极反应式得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祝您学习进步!

Ⅶ 高中化学实验题一般会出现的实验缺陷有哪些(除了无尾气收集,防倒吸)

1.加热试管时如有液体生成,应使试管口向下倾斜,否则会炸裂
2.需要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等的实验需检验是否漏气
3.用液体生成气体并且气体会被通入加热的反应器时,应先干燥,否则会有危险
4.加热液体时如会有沸腾的,应加沸石,未加则有暴沸危险

Ⅷ 找化学实验装置缺陷大全

课本中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的,其缺陷有:生成的气体会外逸对环境有污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的无色不易观察;无色气体变为棕色的界限不清。针对上述缺陷,我们确定改进的实验必须达到以下目的:装置应密封,气体不能外逸;生成的气体应能够富集,便于学生观察NO为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生成与一氧化氮的转化(即生成二氧化氮)分阶段进行。

通过多次研究和实践,得出以下改进方法,将反应在注射器内进行:先取下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内放入一团铜丝,塞上活塞后,吸入适量的稀硝酸,将注射器细管端用橡皮塞密封。反应即开始,生成的气体被富集在筒内,让学生观察气体为无色后,取下橡皮塞,拉动活塞吸入空气,无色气体即变为棕色气体。振荡注射器,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NO2与稀硝酸中的水反应有生成了NO),若再吸入空气,无色又变成棕色。本实验若采用投影仪放大强化,效果则更佳。

Ⅸ 半导体物理中 热缺陷 形成的原理

热缺陷是由于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的热运动而造成的缺陷,从几何图形上看是一种点缺陷,热缺陷的数量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造成缺陷的机会愈多。晶体中热缺陷有2种形态,一是肖脱基(Schotty)缺陷,2是弗仑克尔(Frenkel)缺陷。
1)肖脱基缺陷
由于热运动,晶体中阳离子及阴离子脱离平衡位置,跑到晶体表面或晶界位置上,构成一层新的界面,而产生阳离子空位及阴离子空位,不过,这些阳离子空位与阴离子空位是符合晶体化学计量比的。如:MgO晶体中,形成Mg2+和O2-空位数相等。而在TiO2中,每形成一个Ti4+离子空位,就形成两个O2-离子空位。肖脱基缺陷实际产生过程是:由于靠近表面层的离子热运动到新的晶面后产生空位,然后,内部邻近的离子再进入这个空位,这样逐步进行而造成缺陷。
2)弗仑克尔缺陷
弗仑克尔缺陷形成过程为:一种离子脱离平衡位置挤入晶体的间隙位置中去,形成所谓间隙(或称填隙)离子,而原来位置形成了阳离子或阴离子空位。这种缺陷的特点是间隙离子和空位是成对出现的。弗仑克尔缺陷除与温度有关外,与晶体本身结构也有很大关系,若晶体中间隙位置较大,则易形成弗仑克尔缺陷。如AgBr比NaCl易形成这种缺陷。

Ⅹ 高中化学实验题一般会出现的实验缺陷有哪些

1.污染空气
2.爆炸
3.倒吸
4.直接对人体有害
5.副产物

阅读全文

与缺陷化学有哪些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