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薄荷的主要化学成分
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醇,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脂、莰烯、 柠檬烯、 异薄荷酮、 蒎烯、薄荷烯酮(、 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
‘贰’ 薄荷的成分
薄荷-种类-化学成分-香草植物科属 薄荷学名:Menthaspecies,别名:又称苏薄荷、水薄荷、鱼香草、人丹草、蕃荷菜等。属于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属(Mentha)的地上部分,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叁’ 关于薄荷的所有信息
薄荷别名野薄荷、夜息香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菱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菱上被柔毛,多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7)cm,宽0.8-3cm,先端锐尖,侧脉约5-6对。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冠淡紫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具体如下:
1、简介
薄荷属(学名:Mentha),为唇形科的一属,包含25个种,其中胡椒薄荷(Peppermint)及绿薄荷(Spearmint)为最常用的品种,而植物的不同来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种品名。最早期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现时主要产地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巴尔干半岛等,亚洲也有一些地方种植,而中国大部分地方如江苏、浙江、江西等都有出产。
‘肆’ 薄荷的化学成份
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醇( Menthol),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酮(Menthone),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脂(Menthyl acetate) 、莰烯(Camphene)、 柠檬烯(Limonene)、 异薄荷酮(Isomenthone)、 蒎烯(Pinene) 薄荷烯酮(Menthenone)、 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
‘伍’ 薄荷的历史及文化
冥王哈迪斯(Hades)爱上了美丽的精灵曼茜(Menthe),引起了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Persephone)的嫉妒。为了使冥王忘记曼茜,佩瑟芬妮将她变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长在路边任人踩踏。
可是内心坚强善良的曼茜变成小草后,她身上却拥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凉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浓烈。虽然变成了小草,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人们把这种草叫薄荷 (Mentha)。
薄荷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植物,人生难免有许多错过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亲和相爱的机会几乎没有,但越是没有就越是想念。
薄荷虽然是一种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从每一个毛孔渗进肌肤,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通透了,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会让那些曾经失去过的人得到一丝安慰,所以薄荷的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逢”和“再爱我一次”。此外,它还有一种花语是“有德之人”。
(5)薄荷的化学成分可以在哪个文献里找扩展阅读:
薄荷品种超逾500个,当中最为人所知的有黑胡椒薄荷和绿薄荷,其余的还有苹果薄荷、橘子薄荷、香水薄荷等,大多是以它独有的香气而命名。
【花语】:有德之人。
【赠花礼仪】:把几种薄荷花苗分别种在几个陶瓷花盆中,放入木箱赠人。如果能在每盆花旁边插一个标签注明薄荷的品种,效果会更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薄荷
‘陆’ 中国古代有薄荷吗都有什么种类其功效是什么
中国古代有薄荷,有药用和食用的品种。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清香升散;
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
主治风热表症,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声哑,鼻渊,牙痛,麻疹不透,隐疹瘙痒,肝郁胁痛脘胀,瘰疬结核。
薄荷做法指导:
1. 薄荷煎汤代茶饮用,切忌久煮。
2. 外感风热,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者,可与金银花、连翘、荆芥或桑叶、菊花、桔梗等配伍,共奏辛凉解表之效。
3. 风热头痛眩晕,心胸烦闷者,可与菊花、白芷、石膏、川芎等配伍,以散风热而清头目。
4. 风热郁闭,表里俱热,麻疹透发不畅者,可与石膏、蝉蜕、连翘等配伍,以疏风清热透疹。
5. 凡肝气郁结,两胁胀痛,胃脘不舒,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者,可与柴胡、当归、白芍等配伍。
6. 薄荷有透发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
烹调用途:为烹饪原料及调料。传统上用以调制羊肉,亦可用作增香调料,如薄荷汤、薄荷粥等。又留香薄荷则作糖果、糕点、饮料的调味品。
‘柒’ 水薄荷的化学成分
鲜叶含油1%~1.46%,油中主成分为左旋薄荷醇(menthol),还含左旋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cgone),乙酸癸酯(decyl acetate),乙酸薄荷酯(menthyl acet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α-及β-蒎烯(pinene),β-侧柏烯(β-thujene),3一戊醇(3一pentol),2一己醇(2-hexanol),3一辛醇(3-octanol),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桉叶素(cineole),α一松油醇(α-terpineol)等[1]。还含黄酮类成分:异瑞福灵(isoraifolin),木犀草素一7一葡萄糖苷(luteolin--glucoside),薄荷异黄酮苷(menthoside);有机酸成分: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2],多种氨基酸[3]。叶中还分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羟基一1,2一二氢萘二羧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4.5]以及右旋的8-乙酸氧基莳萝艾菊酮(8-acetoxycar-votanacetone)[6]。
注释文献:[1]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科学研究所.香料与香精,1981,(2):1
[2]Pulotova T P.C A,1974,80:130498f
[3]Arora S K,el al.C A,1969,70:112410k
[4]Matano Y,et al.C A,1993,118:198179m
[5]Matano Y,et al.C A,1993,118:240926e
[6]刘国声.药学通报,1983,18(10):620 药理
[7]戴云华,等.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887,10(1):39
[8]横田正实.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O,12(2):83
[9]Forster H B,et al.Planta Med,1980,40(4):309
[10]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244
[11]山原条二,等.生药学杂志(日),1985,39(1):93
‘捌’ 薄荷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再冷冻,部分脱脑加工得到的挥发油。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存放日久,色渐变深。本品与乙醇、氯仿或乙醇能任意混合。
【药材】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带辛辣而清凉,有强烈的窜透性。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出。存放日久则色渐变深,质渐变粘。易溶于水,与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化学成分】油中主成分为左旋薄荷醇(menthol),含量62.3%-87.2%,还含左旋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 acetate),乙酸薄荷酯(menthyl acet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α-及β-蒎烯(pinene),β-侧柏烯(β-thu-jene),3-戊醇(3-pentol),2-已醇(2-hexanol),3-辛醇(3-octanol),右旋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及桉叶素(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1]。又含黄酮类成分:异瑞福灵(iso-raif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薄荷异黄酮甙(methoside);有机酸成分:迷迭香酸(lu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2];氯基酸成分: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丝氨酸(ala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ine)和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赖氨酸(lysine)[3]。最近,又从叶中分阶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羟基-1,2-二氢萘二羟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①1-(3,4-二羟基苯基)-6,7-二羟基-1,2-二氢萘-2,3二羟酸[1-(3,4-dihydroxyphe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ylic acid],②1-(3,4-二羟基苯基-1,2-二氢萘-2-羟酸{1-(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4],③7,8-二羟基-2-(3,4-二羟基苯基)-1,2-二氢萘-1,3-二羟酸[7,8-di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1,2-dihydronaphthalene-1,3-dicarboxylic acid],④1-[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3-羟酸{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 acid}-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 acid},⑤3-[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羟基-2-(3,4-二羟基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羟酸{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1-carboxylic acid},⑥1,3-双[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⑦1-[2-(3,4-二羟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3-[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2-(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⑧1-[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3-[2-(3,4-二羟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⑨1,3-双[2-(3,4-二羟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 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5],右旋的8-,酰氧基莳萝艾菊酮(8-acetoxy-carvotanacetone)
‘玖’ 我以前很喜欢吃薄荷 特别是绿箭的薄荷糖 像药丸的那个.可以吃下肚子的那个 一天吃三四盒.11年到1
其实你应该去问医生。薄荷主要药用成分是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含量62.3%~87.2%,还含左旋薄荷酮含量8%~12%、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乙酸癸酯、乙酸薄荷酯、苯甲酸甲酯、α-及β-蒎烯、β-侧柏烯、3-戊醇、2-己醇、3-辛醇、右旋月桂醇、柠檬烯及桉叶素、α-松油醇、薄荷烯酮、新薄荷酮、沉香醇、顺式罗勒烯类、反式罗勒烯类、顺式异胡薄荷酮、反式异胡薄荷酮、1,8-胺树恼等(其实我们讨论的问题完全不需要在意这些东西确切的构型)。目前研究较多的为薄荷醇。
薄荷醇又名薄荷脑,化学名为5-甲基-2-异丙基-环己醇,是一种存在于薄荷和欧薄荷精油中的饱和环萜醇。这是一个十碳化合物,分子量非常小。其毒性体现在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等多方面,如需详细资料请自行搜索参考文献。
薄荷非挥发性的成分以黄酮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以二羟基-1,2-二氢萘二羧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等。但尚未见有毒性报道。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薄荷中导致低血压的成分应该是小分子化合物,不具有抗原性,也即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不存在针对这些物质的抗体。其次,医学上的毒理作用是建立在一定剂量的基础上的。只要体液内有毒物质的浓度没有达到显示毒性的标准值,是不会出现中毒症状的。人体可以分解有毒的小分子有机物,分解与摄入的过程相互拮抗,共同将毒性物质维持在较低的浓度,细胞即不会受到伤害。因此,只要不一次大量摄入,长期有规律地摄入毒性物质,细胞中对应解毒的基因表达量会增大,从而使分解过程加快,至少在当下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关于动物咬伤,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必须注射相应的疫苗,隐瞒不报的,如果发病,应该不由医保负责。其实被感染的概率并不很高,不是说不打针就一定感染,只是会有感染的可能性。国家为了确保伤者不被感染,遂有此规定。不打针而且不感染是正常的。动物唾液如果真的带有病原体,单靠初次免疫那点抗体和T细胞肯定是不够的,如果不打针,发病是必然的;不发病的原因只是那只猫本身不携带病原体,你本来就没被感染。另外,楼上那个十年潜伏期不靠谱,基本上,该发病的几个星期就已经没救了(狂犬病毒侵入外周神经系统后,将会没有任何阻拦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机制对其无效)。不过下次你未必有这么幸运,请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基于功效和毒性的薄荷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何希望1李晓宇2,3孙蓉2*(1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3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拾’ 薄荷是什么
薄荷又名苏薄荷,为常用中药,其提取剂薄荷醇为清凉油的主要成分。民间也有用薄荷叶外敷或煮成糊状外用治疗某些疾病。中毒常因过量服用所致。
毒性:薄荷含挥发油1~3%,油中含薄荷醇(薄荷脑)80%左右,其次为薄荷酮、异薄荷醇、蒎烯等。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对延髓中枢及心脏有抑制作用。服薄荷脑20毫升可致严重中毒。
中毒表现:多在进食后10余分钟至数小时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昏、手足麻木、步态不稳、昏睡、昏迷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慢、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压下降等。可发生过敏性皮肤改变。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给患者口服活性炭50克。中毒后24小时内禁食牛奶及油腻食物。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避免小儿采食薄荷。不要听信偏方,大量食用薄荷。治疗要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