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
中文别名
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啉三氟甲烷磺酸酯;
英文名称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英文别名
1-ethyl-3-methylimidazol-3-ium,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ate;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CAS号
145022-44-2
合成路线:
1.通过1-乙基咪唑和三氟甲烷磺酸甲酯合成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收率约99%;
2.通过N-甲基咪唑和三氟甲烷磺酸乙酯合成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收率约97%;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http://ke.molbase.cn/cidian/9539
⑵ 什么化学品有剧毒
本列表为2002年版,共收录335种剧毒化学品。
序号
中 文 名 称
化 学 名
别 名
1
氰
氰气
2
氰化钠
山奈
3
氰化钾
山奈钾
4
氰化钙
5
氰化银钾
银氰化钾
6
氰化镉
7
氰化汞
氰化高汞;二氰化汞
8
氰化金钾
亚金氰化钾
9
氰化碘
碘化氰
10
氰化氢
氢氰酸
11
异氰酸甲酯
甲基异氰酸酯
12
丙酮氰醇
丙酮合氰化氢;2- 基异丁腈;氰丙醇
13
异氰酸苯酯
苯基异氰酸酯
14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2,4-二异酸甲苯酯
15
异硫氰酸烯丙酯
人造芥子油;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烯丙基芥子油
16
四乙基铅
发动机燃料抗爆混合物
17
硝酸汞
硝酸高汞
18
氯化汞
氯化高汞;二氯化汞;升汞
19
碘化汞
碘化高汞;二碘化汞
20
溴化汞
溴化高汞;二溴化汞
21
氧化汞
一氧化汞;黄降汞;红降汞;三仙丹
22
硫氰酸汞
硫氰化汞;硫氰酸高汞
23
乙酸汞
醋酸汞
24
乙酸甲氧基乙基汞
醋酸甲氧基乙基汞
25
氯化甲氧基乙基汞
26
二乙基汞
27
重铬酸钠
红矾钠
28
羰基镍
四羰基镍;四碳 镍
29
五羰基铁
羰基铁
30
铊
金属铊
31
氧化亚铊
一氧化(二)铊
32
氧化铊
三氧化(二)铊
33
碳酸亚铊
碳酸铊
34
硫酸亚铊
硫酸铊
35
乙酸亚铊
乙酸铊;醋酸铊
36
丙二酸铊
丙二酸亚铊
37
硫酸三乙基锡
38
二丁基氧化锡
氧化二丁基锡
39
乙酸三乙基锡
三乙基乙酸锡
40
四乙基锡
四乙锡
41
乙酸三甲基锡
醋酸三甲基锡
42
磷化锌
二磷化三锌
43
五氧化二钒
钒(酸)酐
44
五氯化锑
过氯化锑;氯化锑
45
四氧化锇
锇酸酐
46
砷化氢
砷化三氢;胂
47
三氧化(二)砷
白砒;砒霜;亚砷(酸)酐
48
五氧化(二)砷
砷(酸)酐
49
三氯化砷
氯化亚砷
50
亚砷酸钠
偏压砷酸钠
51
亚砷酸钾
偏亚砷酸钾
52
乙酰亚砷酸铜
祖母绿;翡翠绿;巴黎绿;帝绿;苔绿;维也纳绿;草地绿;翠绿
53
砷酸
原砷酸
58
氧氯化磷
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三氯化磷酰;三氯氧磷;磷酰三氯
59
三氯化磷
氯化磷;氯化亚磷
60
硫代磷酰氯
硫代氯化磷酰;三氯化硫磷;三氯硫磷
61
亚硒酸钠
亚硒酸二钠
62
亚硒酸氢钠
重亚硒酸钠
63
亚硒酸镁
64
亚硒酸
65
硒酸钠
66
乙硼烷
二硼烷;硼乙烷
67
硼烷
十硼烷;十硼氢
68
戊硼烷
五硼烷
69
氟
70
二氟化氧
一氧化二氟
71
三氟化氯
72
三氟化硼
氟化硼
73
五氟化氯
74
羰基氟
氟化碳酰;氟氧化碳
75
氟乙酸钠
氟醋酸钠
76
二甲胺氰磷酸乙酯
塔崩
77
O-乙基-S-[2-(二异丙氨基)乙基]甲基硫代磷酸酯
维埃克斯;VXS
78
二(2-氯乙基)硫醚
二氯二乙硫醚;芥子气;双氯乙基硫
79
甲氟膦酸叔已酯
索曼
80
甲基氟膦酸异丙酯
沙林
81
甲烷磺酰氟
甲磺酰氟;甲基磺酰氟
82
八氟异丁烯
全氟异丁烯
83
六氟丙酮
全氟丙酮
84
氯
液氯;氯气
85
碳酰氯
光气
86
氯磺酸
氯化硫酸;氯硫酸
87
全氯甲硫醇
三氯硫氯甲烷;过氯甲硫醇;四氯硫代碳酰
88
甲基磺酰氯
氯化硫酰甲烷;甲烷磺酰氯
89
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90
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91
双(2-氯乙基)甲胺
氮芥;双(氯乙基)甲胺
92
2-氯乙烯基二氯胂
路易氏剂
93
苯胂化二氯
二氯苯胂
94
二苯(基)胺氯胂
吩吡嗪化氯;亚当氏气
95
三氯三乙胺
氮芥气;氮芥-A
97
六氯环戊二烯
全氯环戊二烯
98
六氟-2,3-二氯-2-丁烯
2,3-二氯六氟-2-丁烯
99
二氯化苄
二氯甲(基)苯;苄叉二氯;a,a-二氯甲(基)苯
100
四氧化二氮
二氧化氮;过氧化氮
101
迭氮(化)钠
三氮化钠
102
马钱子碱
二甲氧基士的宁;白路新
103
番木鳖碱
二甲氧基马钱子碱;士的宁;士的年
104
原藜芦碱A
105
乌头碱
附子精
106
(盐酸)吐根碱
(盐酸)依米丁
107
藜芦碱
赛丸丁;绿藜芦生物碱
108
a-氯化筒箭毒碱
氯化南美防己碱;氢氧化吐巴寇拉令碱;氯化箭毒块茎碱;氯化管箭毒碱
109
3-(1-甲基-2-四氢吡咯基)吡啶
烟碱;尼古丁;1-甲基-2-(3-吡啶基)吡咯烷
110
4,9-环氧,3-(2-羟基-2-甲基丁酸酯)15-(S)2-甲基丁酸酯);[3B(S),4a,7a,15a(R),16B]-瑟文-3,4,7,14,15,16,20-庚醇
计明胺;胚芽儿碱;计末林碱;杰莫灵
111
(2-氨基甲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氯化氨甲酰胆碱;卡巴考
112
甲基肼
甲基联胺
113
1,1-二甲基肼
二甲基肼[不对称]
114
1,2-二甲基肼
对称二甲基肼;1,2-亚肼基甲烷
115
无水肼
无水联胺
116
丙腈
乙基氰
117
丁腈
丙基氰;2-甲基丙腈
118
异丁腈
异丙基氰
119
2-丙烯腈
乙烯基氰;丙烯腈
120
甲基丙烯腈
异丁烯腈
121
N,N-二甲基氨基乙腈
2-(二甲氨基)乙腈
122
3-氯丙腈
β-氯丙腈; 氰化-ß-氯乙烷
123
2-羟基丙腈
乳腈
124
羟基乙腈
乙醇腈
125
乙撑亚胺
氮丙环; 吖丙啶
126
N-二乙氨基乙基氯
2-氯乙基二乙胺
127
甲基苄基亚硝胺
N-甲基-N-亚磷基苯甲胺
128
丙撑亚胺
2-甲基氮丙啶; 2-甲基乙撑亚胺
129
乙酰替硫脲
1-乙酰硫脲
130
N-乙烯基乙撑亚胺
N-乙烯基氮丙环
131
六亚甲基亚胺
高哌啶
132
3-氨基丙稀
烯丙胺
133
N-亚硝基二甲胺
二甲基亚硝胺
134
碘甲烷
甲基碘
135
亚硝酸乙酯
亚硝酰乙氧
136
四硝基甲烷
137
三氯硝基甲烷
氯化苦, 硝基三氯甲烷
138
2,4-二硝基(苯)酚
二硝酚; 1-羟基-2,4-二硝基苯
139
4,6-二硝基邻甲基苯酚钠
二硝基邻甲酚钠
140
4,7-二硝基邻甲苯酚
2,5-二硝基邻甲苯酚
141
1-氟-2,4-二硝基苯
2,4-二硝基-1-氟苯
142
1-氯-2,4-二硝基苯
2,4二硝基氯苯; 4-氯-1,3-二硝基苯; 1,3-二硝基-4-氯苯
143
丙烯醛
烯丙醛; 败酯醛
144
2-丁烯醛
巴豆醛; β-甲基丙稀醛
145
一氯乙醛
氯乙醛; 2-氯乙醛
146
二氯甲酰基丙烯酸
粘氯酸; 二氯代丁烯醛酸; 糖氯酸
147
2-丙稀-1-醇
烯丙醇; 蒜醇; 乙烯甲醇
148
2-巯基乙醇
硫代乙二醇; 2-羟基-1-乙硫醇
149
2-氯乙醇
乙撑氯醇; 氯乙醇
150
4-己烯-1-炔-3-醇
151
3,4-二羟基-α-((甲氨基)甲基)苄醇
肾上腺素; 付肾碱; 付肾素
152
3-氯-1,2-丙二醇
α-氯代丙二醇; 3-氯-1,2-二羟基丙烷; α-氯甘油; 3-氯代丙二醇
153
丙炔醇
2-丙炔-1-醇; 炔丙醇
154
苯(基)硫醇
苯硫酚; 巯基苯; 硫代苯酚
155
2,5-双(1-吖丙啶基)-3-(2-氨甲酰氧-1-甲氧乙基)-6-甲基-1,4本醌
卡巴醌; 卡波醌
156
氯甲基甲醚
甲基氯甲醚; 氯二甲醚
157
二氯(二)甲醚
对称二氯二甲醚
158
3-丁烯-2-酮
甲基乙烯基(甲)酮; 丁烯酮
159
一氯丙酮
氯丙酮; 氯化丙酮
160
1,3-二氯丙酮
1,3-二氯-2-丙酮
161
2-氯乙酰苯
苯基氯甲基甲酮; 氯苯乙酮; 苯酰甲基氯; α-氯苯乙酮
162
1-羟环丁-1-烯-3,4-二酮
半方形酸
163
1,1,3,3-四氯丙酮
1,1,3,3-四氯-2-丙酮
164
2-环己烯-1-酮
2-环己烯酮
165
二氧化丁二烯
双环氧乙烷
166
氟乙酸
氟醋酸
167
氯乙酸
一氯醋酸
168
氯甲酸甲酯
氯碳酸甲酯
169
氯甲酸乙酯
氯碳酸乙酯
170
氯甲酸氯甲酯
171
N-(苯乙基-4-哌啶基)丙酰胺柠檬酸盐
枸橼酸芬太尼
172
碘乙酸乙酯
173
3,4-二甲基吡啶
3,4-二甲基氮杂苯
174
175
4-氨基吡啶
对氨基吡啶; 4-氨基氮杂苯; 对氨基氮苯; γ-吡啶胺
176
2-吡咯酮
177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
二恶英
178
羟间唑啉(盐酸盐)
179
5-[双(2-氯乙基)氨基]-2,4-(1H,3H)嘧啶二酮
尿嘧啶芳芥; 嘧啶苯芥
180
杜廷
羟基马桑毒内酯; 马桑苷
181
氯化二烯丙托锡弗林
182
5-(氨基甲基)-3-异恶唑醇
3-羟基-5-氨基甲基异恶唑
183
二硫化二甲基
二甲二硫; 甲基化二硫
184
乙烯砜
二乙烯砜
185
N-3-[1-羟基-2-(甲氨基)乙基]笨基甲烷磺酰胺甲磺酸盐
酰胺福林—甲烷磺酸盐
186
8-(二甲基氨基甲基)-7-甲氧基氨基-3甲基黄酮
回苏灵;二甲弗林
187
三-(1-吖丙啶基)氧化瞵
涕巴,绝育磷
188
O,O-二甲基-O-(1-甲基-2-N-甲基氨基甲酰)乙烯基磷酸酯(含量>25%)
久效磷;纽瓦克;永伏虫
189
O,O-二乙基-O-(4-硝基苯基)磷酸酯
对氧磷
190
O,O-二甲基-O-(4-硝基苯基)流逐磷酸酯(含量>15%)
甲基对流磷;甲基1605
191
O-乙基-O-(4-硝基苯基)苯基流代磷酸酯(含量>15%)
苯流磷;一皮恩
192
O-甲基-O-(邻异丙氧基羰基苯基)流代磷酰胺酯
水胺硫磷;羧胺磷
193
O-(3-氯-4-甲基-2-氧代-2H-1-苯并吡喃-7-基)-O,O-二乙基流代磷酸酯(含量>30%)
蝇毒磷;蝇毒;蝇毒硫磷
194
S-(5-甲氧基-4-氧代-4H-吡喃-2-基甲基)-O,O-二甲基硫赶磷酸酯(含量>45%)
因毒磷;因毒硫磷
195
O-(4-溴-2,5-二氯苯基)-O-甲基苯基硫代瞵酸酯
对溴磷;溴苯磷
196
S-[2-(乙基磺酰基)乙基]-O,O-二甲基硫代磷酸酯
磺吸磷;二氧吸磷
197
O,O-二甲基-S-[4-氧代-1,2,3-苯并三氮苯-3[4H]-基)甲基二流代磷酸酯(含量>20%)
保棉磷;谷硫磷;谷赛昂;甲基谷硫磷
198
S-[(5-甲氧基-2-氧代-1,3,4-塞二唑-3(2H)-基)甲基]-O,O-二甲基二流代磷酸酯(含量>40%)
杀扑磷;麦达西磷,甲塞硫磷
199
对(5-氨基-3-苯基-1H-1,2,4-三唑-1-基)-N,N,N',N'-四甲基磷二酰胺(含量>20%)
威菌磷;三唑磷胺
200
二乙基-1,3-亚二流戊环-2-基硫酰胺酯(含量>15%)
硫环磷;棉胺磷;棉环磷
⑶ 有毒的化学试剂有哪些
二甲基亚砜
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因此,在搬运和使用中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如,防毒服,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 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 可能致癌物,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手套样感觉、出汗 和肌肉无力。累积毒性,不容易排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列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观察对象:
a.接触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
b.出现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可疑神经源性损害。
5.NN-亚甲双丙烯酰胺:
有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切勿吸入粉末。
氯 仿
氯仿(CHCl3):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它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和肾。它也易挥发,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甲醛(HCOH)
甲醛(HCOH):
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也是一种致癌剂。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汽雾。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进行操作。远离热、火花及明火。
叠氮钠
叠氮钠(NaN3):
毒性非常大。它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运送系统。含有叠氮钠的溶液要标记清楚。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操作时要格外小心。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有毒,是一种刺激物,并造成对眼睛的严重损伤的危险。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不要吸入其粉末。
三氯乙酸(TCA)
三氯乙酸(TCA):
有很强的腐蚀性。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防目镜。
daanlaizi
⑷ 化学上en是什么东西
乙二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或水样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呈强碱性。易燃。低毒,有腐蚀性。主要用于溶剂和分析试剂。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乙酸、乙酸酐、二硫化碳、氯磺酸、盐酸、硝酸、硫酸、发烟硫酸、过氯酸、发烟硝酸等剧烈反应。
能腐蚀铜及其合金。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该品蒸气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有肝、肾损害,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可引起职业性哮喘。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摄氏度。
(4)化学如何合成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扩展阅读:
化学性质
乙二胺呈现伯胺和仲胺的特性。化学性质与官能团(NH2)上面的氢原子被取代多少有关,由于其化学结构特点,导致其化学性质活泼,溶于水放热,水溶液呈强碱性,碱性比脂肪胺要弱一些,但比氨要强。在通常的条件下,乙二胺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但是当乙二胺与外界的水、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氧气等物质长时间接触时,就可能产生微量的副产物,并导致产品颜色加深。
二氧化碳和甲醇很容易和乙二胺反应,在空气中放置时吸湿,并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结晶性的N-(2-氨基乙基)氨基甲酸酯(白色固体)。
⑸ 常用于蚕室、蚕具、蚕体、蚕座消毒用的药品有哪些如何应用
常用于蚕室、蚕具、蚕体、蚕座消毒的蚕药品种较多,主要有:漂白粉、漂粉精、优氯净烟熏剂、优氯净防僵粉、甲醛溶液(福尔马林)、蚕安康、蚕病净、大小蚕防病一号(聚甲醛散)、毒消散、防僵灵Ⅱ号(402抗菌剂)、新洁尔灭溶液、蚕季安Ⅰ号、蚕季安Ⅱ号等。
(1)漂白粉(含氯石灰):本品用于蚕室、蚕具消毒,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将本品和水按1∶25倍稀释,喷雾消毒,每1平方米使用225毫升。本品应密封保存。
(2)漂粉精:本品除用于鱼塘消毒外,还可用于蚕室、蚕具、蚕体及桑叶消毒。
用法用量:①蚕室、蚕具消毒时,取本品100克加水10~12公斤。喷洒于60平方米的蚕室或浸渍蚕具半小时,晾干后使用。②蚕体消毒,大蚕取本品100克,加新鲜石灰粉3公斤混匀,每1平方米撒布30~40克;小蚕取本品100克,加新鲜石灰粉6公斤,每1平方米撒布30~40克。③桑叶消毒,取本品10克,加水2公斤,搅拌使溶解,分3次喷洒于叶面上,晾干后,3、4日龄起蚕时各喂1次,5日龄起蚕时喂2次。
本品应在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
(3)优氯净烟熏剂:本品由二氯异氰尿酸钠38克与聚甲醛12克,分别包装组成。其中,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有氯臭;聚甲醛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有刺激性气味。本品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用于蚕室、蚕具消毒;也用于蚕体防僵消毒。临用时,将两包药混合均匀,蚕室、蚕具消毒每1立方米用5克,蚕体防僵4~5龄期每1立方米用1~1.5克,点燃,熄灭明火,密闭烟熏。本品应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4)优氯净防僵粉:本品为二氯异氰尿酸钠与中性或碱性陶土配制成,每500克含二氯异氰尿酸钠12.5克(以有效氯计)。对家蚕真菌病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用于蚕体消毒杀菌。用法用量:预防时各龄起蚕使用一次;发现病蚕时每天使用一次,喂桑叶前均匀撒在蚕体上,呈薄霜状为度。本品应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5)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有刺激性特臭,能刺激鼻、喉粘膜;在冷处久置易发生浑浊;能与水任意混合。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主要用于蚕室、蚕具消毒。喷雾或浸渍消毒,本品和水按1∶17稀释后,每1立方米用225毫升即可。消毒时保持室温24℃以上5小时。本品应密封防冻保存。
(6)蚕安康:本品为甲醛与珍珠岩粉配制而成的灰白色粗粉,有刺激性特臭。对家蚕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用法用量:一般用于饷食后,第二次给桑前,也可每日使用,每次用量呈薄霜状为度。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7)蚕病净:本品为甲醛与木屑等助燃剂配制而成的浅褐色、干燥色泽一致的木质粗粉状散剂。每100克含甲醛8.5~9.5克。对家蚕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一般用于养蚕前和养蚕后蚕室、蚕具第二次熏烟消毒,也可用于蚕期中熏烟消毒。每1立方米用药24克。本品有效期为2年。
(8)大、小蚕防病Ⅰ号(聚甲醛散):本品为聚甲醛与酸性陶土配制而成。其规格有1000克含聚甲醛25克(大蚕用)和1000克含聚甲醛12.5克(小蚕用)两种。对家蚕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一般用于饷食前蚕体消毒,也可每日使用。每次用量呈薄霜状为度。
(9)毒消散:本品由聚甲醛、苯甲酸与水杨酸按60∶20∶20配制而成,对家蚕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杀灭作用,用于蚕室、蚕具消毒。密闭熏蒸消毒,每1立方米用3.75克,消毒时保持室温24℃以上5小时。本品应密封、遮光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10)防僵灵Ⅱ号(402抗菌剂):本品为乙基硫代磺酸乙酯加合适的乳化剂制成的微黄色澄明液体。主要预防家蚕真菌病。用于蚕室、蚕具和蚕体消毒。蚕室、蚕具消毒时,本品和水按1∶1500稀释后喷雾。蚕体消毒时,1龄按1∶700稀释浸网覆盖,2~3龄按1∶500稀释浸网覆盖,4~5龄按1∶2000稀释体喷,阴雨天气不宜体喷。本品不宜与碱性物质相混,应遮光密封保存。
(11)新洁尔灭溶液:本品为溴化二甲基苄基烃铵的水溶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芳香、味极苦;强力振摇则发生多量泡沫。预防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用于蚕室、蚕具消毒。用法用量:用喷雾或浸渍法,本品和水按1∶100稀释,每1立方米用225毫升。本品禁与肥皂及盐类消毒药合用,应遮光、密封保存。
(12)蚕季安Ⅰ号:本品为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是无色或微黄色的粘稠液体,强力振摇时则产生多量泡沫。本品用于蚕室、蚕具消毒,用法用量:喷雾或浸渍法,将本品和水按1∶1000稀释,每1立方米用225毫升。本品禁与肥皂及盐类消毒药合用,应遮光、密封保存。
蚕季安Ⅰ号可制成蚕季安Ⅰ号溶液,每100毫升含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5克。其作用与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项等均同蚕季安Ⅰ号,用量按1∶115稀释,每1立方米用225毫升。
(13)蚕季安Ⅱ号:本品为溴化三甲基烃铵,是微黄色胶状体,具乙醇味,水溶液强力振摇时则产生多量泡沫。用于蚕室、蚕具消毒,用法用量:喷雾或浸渍,将本品和水按1∶1000倍稀释,每1立方米用225毫升。禁与肥皂及盐类消毒药合用,应遮光、密封保存。
蚕季安Ⅱ号可制成蚕季安Ⅱ号溶液,每100克含溴化三甲基烃铵5克。其作用与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项等均同蚕季安Ⅱ号,用量按1∶115稀释,每1立方米用225毫升。
⑹ 乙蒜素能和什么农药一起用
乙蒜素的实际应用:使用的方法有:浸种、拌种、大田喷洒、熏蒸、浇注消毒、树皮切刀和加工蚕药等方法。浸种浓度一般将80%乙蒜素乳油稀释5000—8000倍,喷洒浓度控制于1500—2500倍。 对棉花病害防治:主治黄枯萎病 用5000--8000倍80%乙蒜素乳油药液浸种处理后,对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和消毒效果100%。防治棉苗病害,使根和胚颈发病率降低40—75%,子也病降低25—50%,死苗率降低70--80%,有效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使出苗率提高10—80%,现蕾、开花提前2—3天,结铃均加17—25%,棉铃脱落率降低9—14%,一般可以增产23—39%。
用2000倍80%乙蒜素乳油药液大田喷洒棉苗叶病防治效果73.6%,防治烂铃效果41.9%,单株平均减少烂铃0.4个。
用1500倍80%乙蒜素乳油药液对枯萎病康复率70.7—85.9%。 对水稻病害防治:烂秧病,稻瘟病
用2000倍80%乙蒜素乳油药液处理种子能有效治稻瘟病、恶苗病,对交链菌、镰刀菌和绵腐菌有强烈消毒作用。提高发芽率7—11%,出苗率和发根能力提高6.9—8.6%促进幼胚呼吸,使幼苗光合作用提高7.7—17%根系P32吸收能力提高35—36%,所以能减少烂秧,促进植株健壮,,施用后苗色浓绿,生长迅速,抵抗低温侵袭。同倍数药液进行大田喷雾对穗颈稻瘟病防治效果93.8%(病情指数0.41),防治白叶枯病效果50—93.8%。蔬菜:西瓜枯萎病,蔓枯病果树:腐烂病,炭疽病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薯仔:黑斑病甘薯:疫病
2:对甘薯病害防治:
用80%乙蒜素乳油药液熏窑法防治鲜甘薯黑斑病效果60—80%,2000倍药液浸种薯10分钟,或用4000倍药液浸种薯苗基部10分钟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2000倍药液大田喷洒防治效果100%。
3:苜蓿病害防治:
用5000倍80%乙蒜素乳油药液浸种24小时可有效防治炭疽病和茎斑病。生长期病害使用2000倍药液进行大田喷洒。4.对果树的病害防治:切开树皮,60倍-200倍和白乳胶混合涂抹,对苹果腐烂防治效果86—100%。对果树黑星病,轮纹病防治效果100%,对桃树流胶病防治96%
5.其它作物方治举例:
用2100倍-4000倍80%乙蒜素乳油药液对西瓜蔓枯病害有特效。1000—1200倍药液浸栽防治中药白术病害效果优于对照农药。对生姜姜瘟和辣椒病害(包括病素)有特效。
对家蚕的白僵病防治有特效。500倍药液浸网挤干,防僵网。4—5龄壮蚕也可用1500倍乙蒜素药液喷雾,进行蚕体消毒。蚕室、蚕具用1500—2000倍药液喷洒,对白僵、曲僵等均达消毒要求。 乙蒜素小知识:中文名称:乙蒜素。英文通用名称:ethylicin。分子式:C4H10O2S2化学名称:乙烷硫代磺酸乙酯
作用方式:保护、治疗
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大蒜臭味。工业品为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大蒜和醋酸臭味,挥发性强,有强腐蚀性,可溶于 多种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为1.2%。140℃分解,沸点56℃(0.2mmHg),比重 d4^(20),1.1987,折光率n4^(20)1.4981。常温贮存比较稳定。纯度越高颜色越浅。
毒性:
1.中毒症状: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通过食道、皮肤等引起中毒,急性中毒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出现意识障碍和休克。
2.急救治疗:污染手脸和皮肤应及时清洗,必要时用硫代硫酸钠液敷。目前无特效解毒剂 ,一般采取急救措施和对症处理。注意止血抗休克,维持心、肺功能和防止 感染。口服中毒者洗胃要慎重,注意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消化道狭窄和闭 锁。早期应灌服硫代硫酸钠溶液和活性炭 。 可试用二巯基丙烷磺酸钠治疗。
3.注意事项:[1]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2]经处理过的种子不能食用或作饲料,棉籽不能用 于榨油。浸过药液的种籽不得与草木灰一起播种,以免影响药效。
⑺ EMS(甲基磺酸乙酯)如何使用如何做好安全防护
EMS?诱变?
常用浓度0.05-0.5mol/L,作用时间5-60min。
小心点,那东西剧毒且致癌。
人工化学诱变技术:
化学诱变技术是指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提高生物的自然突变率,这些化学物质就叫做“化学诱变剂”。其特点有: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特异性较强,能诱变定位到DNA上的某些碱基;后代较易稳定遗传,一般到F3代就可稳定;应用于遗传标记,是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
诱变剂主要包括5类,他们的特点、机理和应用如下:
1、烷化剂:能使一些碱基烷基化,比如使鸟苷酸甲基化,影响mRNA的转录,从而使蛋白质的表达紊乱,使得蛋白质重组,而改变了性状。临床上应用此类物质作为抗癌药物,具有强烈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所以在应用在于植物上时,也要注意他的强烈杀伤性。
主要有:甲基磺酸乙酯(EMS),是最常用的诱变剂,我们曾用作真菌的遗传标记,诱变率很高。常用浓度0.05-0.5mol/L,作用时间5-60min。该物质具有强烈致癌性和挥发性,可用5%硫代硫酸钠作为终止剂和解毒剂。SIGMA公司价格:80元/25ml。
硫酸二乙酯(DMS),也很常用,但由于毒性太强,目前很少使用,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和EMS基本相同。属于剧毒品,受公安局管治。
乙烯亚胺,生产的较少,很难买到。只要用于大量诱变育种用,使用浓度:0.0001-0.1%,高度致癌性!使用时需要使用缓冲液配置。
盐酸氮芥,用于抗癌药物,可以从药店买到,但有些地方必须有主任医师的处方。
一般是针剂,稍加稀释即可使用,作用时间5-10min,可用甘氨酸作为终止剂和解毒剂。
环磷酰胺、亚硝基胍等物质也可作为诱变剂使用,但较少使用。
2、碱基类似物:分子结构类似碱基,导致DNA复制时产生错配,mRNA转录紊乱,功能蛋白重组,表型改变。该类物质毒性相对较小,但负诱变率很高,往往不易得到好的突变体。主要有:6-溴尿嘧啶、6-BudR、马来酰肼、2-氨基嘌呤等,同样属于抗癌药物,可到药店买到,稍加稀释即可使用。
3、嵌入剂:是分子生物学比较常用的一类,诱导率较高。原理是这类分子的大小正好可以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配。最常用的:溴化乙锭(EB),高致癌性!价格较贵,但诱变率很高,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可以到生化实际商店买到,1500元/100mg.
4、 无机化合物:比较容易得到,效果一般,危险性较小。常用:氯化锂,白色粉状,使用时配成0.1-0.5%的溶液,作用30min-2d。可到化工商店买到:120元/500克。
亚硝酸:没有现成商品,由于该物质易分解,所以现配现用。常用亚硝酸钠和盐酸制取,将亚硝酸钠配成0.01-0.1mol/L的浓度,使用时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即可。
过氧化氢:又名双氧水,效果不好,所以很少用到。
5 其他:盐酸羟胺,一种还原剂,作用于C上,是G-C变为A-T。也较常用,可以买到。使用浓度:0.1-0.5%,作用60min-2h。较便宜。
生物碱类:如长春碱、秋水仙碱、喜树碱等。
以上的诱变剂同时又是致癌物!使用时必须小心。通常用来浸种,最好的方法是将诱变剂加到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诱变率最高。
对人体危害甚大,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操作时,要严密防护,切勿让药剂沾到皮肤。用过的工具,也要严格收藏隔离,以防失误
二、常用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
(一)烷化剂
是栽培作物诱发突变的最重要的一类诱变剂。药剂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泼的烷基。通过烷基置换,取代其它分子的氢原子称为"烷化作用"所以这类物质称烷化剂。
烷化剂分为以下几类:
1. 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
代表药剂: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
2. 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代表药剂:亚硝基乙基脲(NEH)、N-亚硝基-N-乙基脲烷(NEU)
3. 次乙胺和环氧乙烷类
代表药剂:乙烯亚胺(EI)
4. 芥子气类
氮芥类、硫芥类
烷化剂的作用机制--烷化作用 作用重点是核酸,导致DNA断裂、缺失或修补。
(二)核酸碱基类似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与DNA碱基类似的结构。
代表药剂:
5-溴尿嘧啶(BU)、5-溴去氧尿核苷(BudR) 为胸腺嘧啶(T)的类似物
2-氨基嘌呤(AP) 为腺嘌呤(A)的类似物
马来酰肼(MH) 为尿嘧啶(U)的异构体
作用机制:作为DNA的成份而渗入到DNA分子中去,使DNA复制时发生配对错误,从而引起有机体变异。
(三)其它诱变剂
亚硝酸 能使嘌呤或嘧啶脱氨,改变核酸结构和性质,造成DNA复制紊乱。HNO2还能造成DNA双链间的交联而引起遗传效应。
叠氮化钠(NaN3) 是一种呼吸抑制剂,能引起基因突变,可获得较高的突变频率,而且无残毒。
⑻ 乙基乙酯
英文名称】ethylicin;ethyl ethylsulfonothiolate;Yisuansu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54.16
【密度】1.1987(20℃)
【沸点(℃)】80~81(66.7Pa);56(26.7Pa)
【折射率】1.5120
【毒性LD50(mg/kg)】
大白鼠急性经口140,小白鼠80。
【性状】
有打蒜臭味的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
【溶解情况】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易溶于乙醚、氯仿、酒精、冰醋酸等。
【用途】
农业上用作广谱性杀菌剂,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可防治水稻烂秧、稻瘟病、棉苗害病、棉花枯萎病、油菜霜霉病、番薯黑斑病、大豆紫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家蚕白僵病。防治棉苗病害、油菜霜霉病、稻瘟病用5000~8000倍液喷雾;浸种时。加水7000~9000倍,籼稻浸种2~3天,粳稻浸种3~4天,防治水稻烂秧病,加水5000~8000倍,棉籽浸种16~24小时,可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加水1000~2000倍,维持液温55~60℃浸泡棉籽0.5小时,可防治棉枯、黄萎病,加水2000倍浸泡种薯10分钟,可防治番薯黑斑病,加水5000~6000倍浸泡豆种1小时,可防治大豆紫斑病。闷种时,加水500倍,每100kg稀释液均匀喷洒于500kg棉籽中,边喷,边搅拌闷种24小时,即可播种。还可进行土壤处理和灌注,防治棉花枯萎病。
【制备或来源】
硫化钠水溶液与硫黄粉在80~100℃反应,生成的二硫化二钠溶液于50~60℃通入氯乙烷,烷化鸭梨1.2公斤/平方米,最终反应温度80~90℃。分出二乙基二硫化物,加入冰醋酸,在40~55℃下用40%硝酸进行氧化,即可制得纯度为93~94%的乙基硫代磺酸乙酯。
【消耗定额(t/t)】
65%硫化钠 1.00 冰醋酸 0.06
硫磺粉 0.30 98%硝酸 0.48
氯乙烷 1.00
【其他】
有强腐蚀性,可燃,对人畜有毒,能抑制多种真菌和细菌生长。应避免与铁、锌、铝等金属或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直接接触,以防破坏期抑菌作用。
不得与食物混放,不宜与碱性物质混用,浸过摇曳的棉籽不得与草木灰一起播种,以免影响药效;皮肤一旦接触药剂,应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用硫代硫酸钠敷;切忌入口,如误服应立即送医院采取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目前无特效解毒剂。早期应灌服硫代硫酸钠溶液和活性炭,可试用二巯基丙烷磺酸钠治疗。
【包装及贮运】
0.5、0.1kg塑料(或玻璃瓶)瓶装,外加钙塑箱。防治潮湿和雨淋,密闭、低温、避光贮
⑼ 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
(1) (2)高秆基因经处理发生(隐性)突变,自交后代(或F 1 )因性状分离出现矮秆 (3)细胞核、叶绿体 (4)取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或取该大穗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取纯合体,选取其中的大穗个体即可) (5)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突变后的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突变发生在DNA的非基因区段;该突变为隐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在环境中不能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