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阳能怎么转化为化学 能..
把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在通过给电池充电转化为化学能。
B. 太阳能能转化为化学能吗
利用光化反应,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光—化学转换方式。它包括光合作用、光电化学作用、光敏化学作用及光分解反应。
光化转换就是因吸收光辐射导致化学反应而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其基本形式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利用物质化学变化贮存太阳能的光化反应。
植物靠叶绿素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实现自身的生长与繁衍,若能揭示光化转换的奥秘,便可实现人造叶绿素发电。太阳能光化转换正在积极探索、研究中。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质的过程。
C. 太阳能制氢气能量转化为什么是转变成化学能
太阳能制氢,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因为氢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才释放出能量(电能或热能),所以是转变为化学能。
D. 太阳能的转化形式有哪些
太阳能的转化形式:
1、光-热转换
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的称为太阳能热发电,也属于这一技术领域。
2、光-化学转换
包括半导体电极产生电而电解水制氢、利用氢氧化钙或金属氧化物热分解储能等。
3、光-电转换
太阳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和利用。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的属于太阳能光发电技术,光电转换装置通常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的,因此又称太阳能光伏技术。
技术原理
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形成的一次能源。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9w/㎡。地球赤道周长为40076千米,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的能量。
E. 太阳能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转化为哪几种能量
(1)太阳能汽车消耗了太阳能,得到了机械能,因此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人造地球卫星上的太阳能由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1)太阳;机械;(2)光;化学;(3)太阳;电.
F. 植物是如何把太阳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的
一、原初反应
光合作用机理是复杂的,迄今仍然未完全查清楚。已有研究表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过程。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光反应是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推动的光化学反应,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暗反应是在暗处(也可以在光下)进行的、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光反应的过程并不都需要光,而暗反应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酶活性也受光的调节。 图示
光合作用是能量转化和形成有机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吸收光能并把光能转变为电能,进一步形成活跃的化学能,最后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贮藏于碳水化合物中。
整个光合作用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①原初反应;②电子传递(含水的光解、放氧)和光合磷酸化;③碳同化过程。第一、二两个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从能量转变的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以做如下划分:
光能———→电能—————→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原初反应是指光合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过程。它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速度非常快,可在皮秒(ps,10-12秒)与纳秒(ns,10-9秒)内完成,且与温度无关,可在-196℃(液氮温度)或-271℃(液氦温度)下进行。
根据功能来区分,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可为二类:
(1)反应中心色素(reaction centre pigments),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属于此类,它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称为“陷阱”)。 图示
(2)捕光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s),又称天线色素(antenna pigments),它没有光化学活性,能吸收光能,并把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绝大多数色素,包括绝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等都属于此类。
捕光色素位于光合膜上的色素蛋白复合体上(图示),反应中心色素存在于反应中心(reaction center)。但二者是协同作用的,若干个捕光色素分子所吸收的光能聚集于1个反应中心色素分子而起光化学反应。一般来说,约250~300个色素分子所聚集的光能传给一个反应中心色素。每吸收与传递1个光量子到反应中心完成光化学反应所需起协同作用的色素分子数,称为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实际上,光合单位包括了聚光色素系统和光合反应中心两部分。因此也可以把光合单位定义为:结合于类囊体膜上能完成光化学反应的最小结构的功能单位。
当波长范围为400~700nm的可见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时,天线色素分子吸收光量子而被激发,以“激子传递”(exciton transfer)和“共振传递”(resonance transfer)两种方式进行能量传递。所谓激子是指由高能电子激发的量子,可以转移能量,但不能转移电荷。而共振传递则是依赖高能电子振动在分子间传递能量。两种激发能传递方式的传递速率都很快,例如,振动一个寿命为5ⅹ10-9s的红光量子在叶绿体中可传递经过几百个叶绿素a分子。能量可在相同色素分子之间传递,也可在不同色素分子之间传递,但总是沿着波长较长即能量水平较低的方向传递。传递的效率很高,几乎接近100%。于是,大量的光能通过天线色素吸收、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引起光化学反应。 能量传递过程的图示
光化学反应是在光合反应中心进行的。而反应中心是进行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它至少包括一个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即原初电子供体(primary electron donor,P)、一个原初电子受体(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A)和一个次级电子供体(secondary electron donor,D),以及维持这些电子传递体的微环境所必需的蛋白质,才能导致电荷分离,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反应中心的原初电子受体,是指直接接受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电子的物质(A)。反应中心次级电子供体,是指将电子直接供给反应中心色素分子的物质。在光下,光合作用原初反应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因此,必须不断有最终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的参与,构成电子的“源”和“库”。高等植物的最终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光化学反应实质上是由光引起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与原初电子受体和次级供体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天线色素分子将光能吸收和传递到反应中心后,使反应中心色素分子(P)激发而成为激发态(P*),释放电子给原初电子受体(A),同时留下了“空穴”,成为陷井(trap)。反应中心色素分子被氧化而带正电荷(P+)........(太多了)
参考资料
http://4a.njau.e.cn/plantphysiology/content/chapter4/unit3/page1-1.htm
G. 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A、太阳电池补充电能时,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法错误; B、电路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得到了内能,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说法错误; C、电池在对外供电时,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了电能,因此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说法错误; D、无轨电车在运行时,消耗了电能,使电车具有了机械能,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说法正确. 故选D.
H. 太阳能可以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吗
可以的。光合作用是一个例子。
同时有一大类反应叫做光化学反应,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在特定颜色光的照射下发生反应,且反应速率与光的强度成正比。这种反应中一部分是吸能反应,也就是光能转化为产物化学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