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国高中有几个化学竞赛
一个
② 历届浙江高中化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分数线
只能用概数……
三等奖貌似是103
二等奖是要110以上
一等奖有的说120,有的说123,还有的说130左右,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没有想过要考一等奖,只想争取二等奖的说
③ 近年全国高中化学初赛竞赛获奖分数(最好是浙江省的)
分数没有,这有关于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的几点想法,你看看吧。
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由浙江省省化学会组织,每年4月中下旬举行。2006年开始分成A、B两组设奖,A是重点中学组(主要由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参加)、B组是其他中学组(除省一级重点以外普通中学的学生参加)。跟以前相比,分组后的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分组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参赛热情大大提高
分成A、B组以前,获奖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各所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的学生获奖机会不多。基于这一现实,非重点中学的化学教师对省高中化学竞赛的关注程度明显比传统化学竞赛较强的重点中学要少,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参加竞赛的热情也不高。分组后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变,使很多的非重点中学学生也有获奖的机会,使许多非重点中学学生的参赛热情也大大提高,近两年参赛学生的总人数比过去几年有很大幅试的增加。
也有更多的中学化学教师(包括非重点中学的化学教师)开始重视对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的研究。
但从往年的情况看,学生的获奖情况跟指导教师的指导程度相关比较密切,一些获奖学生较多的学校都有一些竞赛辅导经验丰富、指导水平比较高的教师。
二.竞赛试题难度探制在高考试题中的较难题水平
竞赛试题、高考试题和会考试题相比,有许多方面的差异。从考试的目的看,化学竞赛的一个重要目的选拔出尖子选手,这就决定化学竞赛试题中应该有比较多的区分度强、难度大的试题。但从整体情况来看,近几年的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难度还不是很大,难易度控制得也比较好,获奖学生分数线也控制得比较好。
这是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的主旨决定的,也跟参赛对象紧密相关的。省高中化学竞赛不同于每年9月份举行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主要目的是提高优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一个取得成功的机会。由于参赛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完高中化学学科的全部内容,所以竞赛试题的命题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于高一、高二学过的化学学科内容,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属于基础性较强、思维要求不是太高的试题,只是跟高考试题相比,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较难题的比例高一些,有较多试题属于高考试题中的较难题。B组试题的难度会更低一些,其中大多数试题跟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接近。
但值得注意的,由于化学竞赛试题要起到选拔尖子,要根据竞赛结果选拔出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必定会有部分难度较高、选拔性较强的试题。但根据往年竞赛结果年,获奖学生大多是基础知识扎实、基础题上失分比较少的学生,有一些学生由于学生难题也做出来了,但在基础试题失分比较多,所以总分不高,失去了获奖的机会。
三.竞赛试题的命题角度比较新
实际上,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与其它考试中所见的试题没有明显的不同。分析以往几年的竞赛试题,以下一些命题角度值得大家重视。
1.从高中化学课本中最基础概念、原理入手,深入考查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浙江省化学竞赛试题中大部分试题是为了考查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基础原理的。但考查的深度可能会比其它类型考试中的试题要深一些。如:
例1:(2007年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A、B组)C14H30的同分异构体甚多,若该烷烃的主链为10个碳原子,且主链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符合以上条件的烷烃的种数有( )
A.4种 B.5种 C.6种 D.超过6种
答案:B。
分析:考查烷烃的命名原则、有机物的结构等。取代基可以是“—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2”“-C(CH3)3”等四种情况,前三种取代基只能连接在第5个碳原子上,最后一种取代基可以连接在第4或第5个碳原子上,所以共有5种符合条件的烷烃。
例2.(2007年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A、B组)25℃时某电解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并游离存在于溶液中的c(H+)=1×10-amol·L-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7时,此溶液中水的电离一定是受到了抑制
B.a<7时,此溶液中水的电离一定是受到了促进
C.a>7时,此溶液的pH为a或14-a
D.a<7时,此溶液的pH为a或14-a
答案:BC。
分析:考查溶液的pH、电离平衡移动、盐类水解等基础原理。25℃时蒸馏水中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为c(H+)=1×10-7mol·L-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并游离存在于溶液中的c(H+)<1×10-7mol·L-1时(即a>7时),可以是酸溶液、碱溶液、强酸弱碱盐溶液,前两种情况下水的电离被抑制,后一种情况水的电离被促进;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并游离存在于溶液中的c(H+)>1×10-7mol·L-1时(即a<7),只可能是强碱弱酸盐溶液,这种情况下水的电离被促进。
当a>7时,由于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小于10-7mol∙L-1,溶液中的H+的总浓度可能是10-amol∙L-1或 mol∙L-1,所以pH可以是a或14-a。
当a<7时,由于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大于10-7mol∙L-1,溶液中的H+的总浓度只能是10-amol·L-1,所以pH只可能是a。
2.试题的技巧性比较强,数学方法要求比较高
有些竞赛试题的解答过程中技巧性比较强,数学方法要求比较高。
例3:(2007年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A、B组)某油脂样品跟氢氧化钠共热后共生成了5种有机物,原样品最多可能含有的三羧酸甘油酯种数为( )
A.5种 B.18种 C.75种 D.40种
答案:D。
分析:考查油脂水解反应、同分异构体概念。由于涉及到多种同分异构体,数目较多解答若能用分类、排列组合的方法可提高解题速度。
例4:(2006年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A、B组)八角茴香属于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做烹调的香料。最新医学研究成果显示,从八角茴香中可以提取到莽草酸。莽草酸有抗炎、镇痛作用,是合成某些抗癌药物中间体,还是合成“达菲"的前体(“达菲”是对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的一种药物)。莽草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只有C、H、O三种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题图分子结构模型,写出莽草酸分子中包含的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莽草酸跟有机物A在一定条件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4的酯类物质。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3)写出莽草酸在一定条件下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
(1)羧基、羟基、碳碳双键。(3分);(2)HCOOH、CH3CH2OH(4分)。
(3)
+H2
(共2分)
分析:考查观察能力、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竞赛试题中还经常会考查到一些平常教学中不太受重视的知识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常见疑难问题等等。
④ 2006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获奖名单
2006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杭州市学生获奖名单
A组
浙江省一等奖(30名)
吴东锴 学军中学 张立超 萧山中学
陈炜 学军中学 王宇骅 杭州二中
何舒 杭州二中 刘凯航 杭州二中
钟宇浩 杭州外国语学校 张冠李 杭州高级中学
许庞杰 杭州外国语学校 杨扬 杭州二中
张瑞勋 杭州二中 张子宽 学军中学
潘雨晨 杭州二中 蒋晗 杭州二中
楼宇 学军中学 方竞宇 富阳中学
李南 杭州二中 孟渊 学军中学
夏宁 杭州二中 胡金戈 杭州二中
计佳栋 学军中学 谭斐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裘东盈 杭州二中 陶涛 萧山五中
赵奇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骆周扬 杭州二中
赵云煜 杭州二中 杨易安 杭州二中
严正平 杭州二中 单旦骏 杭州二中
浙江省二等奖(50名)
张奕宁 浙大附中 李昕欣 杭州二中
黄巍 杭州二中 金鑫 杭州二中
张雪弢 杭州二中 李泽鹏 杭州二中
徐米之 学军中学 张奕斌 杭州二中
金侃 学军中学 向阳 学军中学
俞萍锋 萧山中学 陶一兰 杭州外国语学校
章庆隆 富阳中学 张磊 杭州外国语学校
顾晓滕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王欣 杭州二中
胡毛圆 学军中学 赵东晨 杭州二中
韩清扬 学军中学 刘震宇 杭州二中
潘隽 杭十四中 沈鹏皞 杭十四中
王丹红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朱超 杭州高级中学
钱晟 杭州二中 李若凡 萧山中学
张心瑜 杭州二中 胡伟江 萧山五中
郁泽林 萧山中学 李忱 杭州二中
李元临 杭州二中 何骏潇 杭州二中
朱冰清 杭十四中 边新杰 杭州二中
赵法明 余杭高级中学 何丹 杭州二中
许杭超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张幸 杭州二中
赵逸青 学军中学 张可 杭州二中
赵一江 萧山中学 丁巽 浙大附中
陆宁 萧山中学 李蜀宁 杭州外国语学校
孙玄 萧山中学 马思超 杭州二中
周辰 杭州二中 章静谦 杭州二中
何梓轩 杭州二中 吴航俊 杭十四中
浙江省三等奖(31名)
周宇斯 学军中学 尹克华 杭州二中
陈龙 学军中学 翁天驰 杭州二中
杨明江 萧山中学 鲍楠 淳安中学
王斌杰 萧山三中 方翔 学军中学
周皎洁 杭州二中 谢君 学军中学
何彦昕 杭州二中 梁艺 萧山中学
黄晋飞 学军中学 徐力同 杭州二中
何盛来 学军中学 盛健丰 富阳中学
徐行天 萧山中学 汪蕾 学军中学
徐旭 萧山中学 倪忠欢 萧山五中
金志豪 杭州二中 戴亮 杭州外国语学校
陈琪 杭十四中 鲁福韬 杭州二中
陶辰融 萧山中学 蔡钺奇 杭州高级中学
梅嘉莉 杭州外国语学校 胡霁光 杭州高级中学
陈畅言 杭州外国语学校 张无忘 富阳中学
傅皓 杭州二中
集体优胜学校
杭州二中 学军中学
B组
浙江省一等奖(10名)
朱骏 余杭树兰中学 陈垚 临安于潜中学
董褢 杭州二中分校 江笑龙 临安于潜中学
陈珊珊 临安于潜中学 李肇星 建德寿昌中学
杨杰 临安于潜中学 卢林平 建德寿昌中学
张乾 临安于潜中学 马平悦 杭州七中
浙江省二等奖(32名)
徐佳康 临安于潜中学 王飞 萧山九中
丁奇 杭州七中 任佳 萧山八中
张炎琦 萧山八中 吴林杰 桐庐三中
盛伟斌 临安于潜中学 毛海明 临安于潜中学
龚志恒 杭州二中分校 赵萃 临安于潜中学
杨晨 余杭树兰中学 程鹏 临安于潜中学
鲁元杰 临安于潜中学 程钱 临安于潜中学
郑昊 临安于潜中学 洪晓辉 杭州源清中学
王亚东 临安于潜中学 李惠欣 萧山九中
谢志平 临安于潜中学 宁雷鸣 临安于潜中学
蓝振华 建德寿昌中学 方向阳 临安于潜中学
朱明 建德寿昌中学 叶靓 临安于潜中学
吴泽鹏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郭秀峰 余杭实验中学
朱海波 萧山九中 林初旺 余杭瓶窑中学
朱利锋 临安于潜中学 李钱江 建德寿昌中学
徐赟龙 余杭中学 俞雅君 杭州七中
浙江省三等奖(40名)
孙健 临安于潜中学 房勇连 余杭瓶窑中学
翁超 临安于潜中学 齐斌 桐庐三中
许佳娜 临安于潜中学 朱钦伟 桐庐三中
徐森 临安于潜中学 郑强华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盛旺 临安天目高级中学 毛双群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赵泽焘 杭州二中分校 陈浩 余杭中学
王春明 萧山八中 吴玉芳 余杭瓶窑中学
陈武斌 临安于潜中学 周献辉 建德寿昌中学
李健 建德寿昌中学 潘超 杭州七中
周飞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张伟 富阳场口中学
朱奇江 萧山十中 李恺和 新安江中学
朱俏俏 临安于潜中学 华杭柯 萧山六中
赵宏亮 临安于潜中学 冯春国 桐庐三中
陈萃 临安于潜中学 陈慧芳 桐庐第二高级中学
吴伶平 建德寿昌中学 徐鑫锋 萧山六中
李佳梁 杭州源清中学 郑冲 萧山九中
全金刚 余杭塘栖中学 蔡旭峰 萧山八中
李波 萧山八中 周腾飞 萧山八中
方言智 建德新安江中学 韩光 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戚富强 余杭中学 莫小波 萧山八中
集体优胜学校
临安于潜中学
⑤ 通常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得1、2、3等奖的分数线是多少大概也行。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奖证书由中国化学会颁发。评奖依据是学生的初赛成绩,设一、二、三等奖,奖状总数以中国化学会下发的试卷总数为基数,获奖总数为6%,一等奖不超过1%,二、三等奖的比例为2:3。一等奖候选人总数不超过45名。
各省赛区竞赛负责人需将全部获奖候选人名单和一等奖候选人初赛答卷上缴中国化学会办公室,由核心组核定一等奖获奖名单。一般要在70分以上。
简介
中国化学会自1984年以来,连续每年组织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帮助青少年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对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一等奖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可获得大学保送生资格。
⑥ 30届化学竞赛国初省二等奖多少分每省多少人
全国初赛产生的奖项为省级,由省教育厅和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下发,各省会选省一等奖的前几十名参加省队选拔赛,选出省队后参加冬令营,也就是全国决赛,然后才会产生国家级奖项。全国一等奖的前100人会获得北大和清华的招生政策,其中进入国家集训队的人可以直接保送北大。
⑦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省一分数线大概多少本人江西
比例和题满分100,最多70是分数线,最低55。这个不一定,看人数。
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普及化学知识,鼓励青少年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学习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和创造精神;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方法和途径。
促进化学教学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交流,推动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我国化学教学水平;选拔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竞赛的选手。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是全国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化学赛事,它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轨,是中国高中学生的化学“全运会”。
省控线是《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简称,也叫阻档线、省定线。一般是指在高考期间省(区、市)划定的相应本科、专科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省控线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只有高考总分(艺术、体育考生含专业成绩)达到或超过这些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⑧ 全国化学竞赛
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普及化学知识,鼓励青少年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学习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和创造精神;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方法和途径;促进化学教学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交流,推动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我国化学教学水平;选拔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竞赛的选手。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是全国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化学赛事,它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轨,是中国高中学生的化学“全运会”。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为两个阶段: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和“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 1、初赛在每年9月中旬举行,笔试(3小时),全国统一时间在各省市自治区分若干考场同时进行。 2、决赛在来年春节前举办冬令营进行,分理论竞赛(4小时)和实验竞赛(4-5小时)两轮。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在来年国际竞赛前小于20岁。决赛选手名额为每个省、市、自治区5名。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一等奖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可获得大学保送生资格。 中国化学会自1984年以来,连续每年组织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帮助青少年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对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87年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成绩优异的高中学生参加了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17年来,68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金牌44枚、银牌21枚、铜牌3枚,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化学竞赛活动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重视,每年都有近10万名高中学生报名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励了那些才华出众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为我国早期发现一批优秀化学人才奠定了基础,并扩大了化学教育思想、化学教材、化学教学方面的国际交流,同时激发了千百万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编辑本段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2008年4月新大纲 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 求不涉及国家队选手选拔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符合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三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 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 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密度。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溶液配制(按浓度的精确度选择仪器)。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溶剂(包括混合溶剂)。胶体。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电子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预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键长、键角、键能。σ 键和π 键。离域π 键。共轭(离域)的一般概念。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 8. 配合物。路易斯酸碱的概念。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Ti(H2O)63+的颜色。 9.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 10. 晶体结构。晶胞。原子坐标。晶格能。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与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 11.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的概念。 12. 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 电化学。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定性说明。 14. 元素化学。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碱土金属、碱金属、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过渡元素氧化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常见难溶盐。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常见无机酸碱的形态和基本性质。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使用特殊试剂)和分离。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 15.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磺酸的系统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C=C加成。马可尼科夫规则。C=O加成。取代反应。芳香烃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糖、脂肪、蛋白质。 16. 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初步知识。 决赛基本要求 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不涉及微积分。 1. 原子结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单电子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S、p、d原子轨道图像。 2. 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基本概念。定域键键级。分子轨道理论对氧分子、氮分子、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氮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解释。一维箱中粒子能级。超分子基本概念。 3. 晶体结构。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 4. 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热化学循环。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相、相律和相图。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 5. 稀溶液通性(不要求化学势)。 6. 化学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反应级数。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一般概念。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7. 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 8. 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9. 配合物的配位场理论的初步认识。配合物的磁性。分裂能与稳定化能。利用配合物的平衡常数的计算。络合滴定。软硬酸碱。 10. 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 11. 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污染及治理、生态平衡、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 12. 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拆分)。 13.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DNA与RNA。 14. 糖的基本概念。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糖苷。纤维素与淀粉。 15.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16. 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构型与构象。顺反异构(trans-、cis-和Z-、E-构型)。手性异构。endo-和exo-。D,L构型。 17. 利用无机和有机的基本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推断。 18. 有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电子天平。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重结晶、过滤(包括抽滤)、洗涤、蒸发浓缩、常压蒸馏与回流、倾析、分液、搅拌、干燥。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产率和转化率的计算。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处置的知识与操作。废弃物处置。仪器洗涤和干燥。实验工作面的安排和整理。原始数据的记录。 19. 常见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及分析结果的计算。容量分析的误差分析。 20. 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