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怎么回事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气、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氰、光气、毕兹(BZ)、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据国外报导,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美、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http://academy2003.cpst.net.cn/popul/guard/manys/artic/20819170703.html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三、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水源、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接触皮肤和粘膜,引起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地面、物体大面染毒。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痉孪、呼吸困难,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鼻、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代号为:CO(美)和PG(英),学名二氯化碳酰。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瞳孔散大、眩晕、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产生幻觉、瘫软、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白色或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63833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http://www.fmcoprc.gov.hk/chn/tyyflsw/gjgy/t54945.htm
第二个问题,自己去查,731的恶行我不想多说,收起你的笑脸,我相信在你看过日本人拿中国人做化学武器试验的场景后,你就笑不出来了。
‘贰’ 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什么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和潜艇,以及舰载机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
大型战列舰决战的时代过去了,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王牌,海军航空兵作为新的决定性力量登上海战舞台。但世界海军强大的美国对于“航空制胜”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事件相关评论
美国着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着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在该着作中他对此事件描述如下:
早在11月26日(1941年)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亲自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
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偷袭取得成功。丘吉尔11月26日致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仍未解密的文件。
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偷袭珍珠港
‘叁’ 叙利亚发生化学武器袭击:背后真兇到底是谁
可能当时就没把所有的化武销毁,特别是俄罗斯和某国监督的部分,因为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之前在战斧导弹打的那个机场里有有毒武器放在机场上,你说那是谁给的,要么当初没销毁完,要么俄罗斯给的。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和俄罗斯关系好转了,美国也说出现在不想推翻现总统,谁知道他又肆无忌惮的用起毒气来,更没想到的就是美国还是全程监控叙利亚的飞机动向,飞行路线时间也很吻合。顺便有关消息称美国用战斧攻击叙利亚机场前两小时通知了俄罗斯要炸机场,避免出现俄方人员伤亡。然后就是俄方说有23发战斧命中不值钱的目标,美方说58发命中要打击的目标,并出示了地图。
当然我上面的是美方说辞。俄方说辞可以看内地主流媒体报道。
‘肆’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咋回事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气、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氰、光气、毕兹(BZ)、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据国外报导,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美、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http://academy2003.cpst.net.cn/popul/guard/manys/artic/20819170703.html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三、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水源、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接触皮肤和粘膜,引起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地面、物体大面染毒。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痉孪、呼吸困难,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鼻、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代号为:CO(美)和PG(英),学名二氯化碳酰。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瞳孔散大、眩晕、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产生幻觉、瘫软、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白色或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63833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http://www.fmcoprc.gov.hk/chn/tyyflsw/gjgy/t54945.htm
‘伍’ 关于军事地图以及地图上的符号
军事地图基本符号
Roy E. Appleman [美国]
[出自《South To The Naktong, North To The Yalu》] 1961
兵种符号
战斗单位规模符号
图例
武器
兵种符号
防空炮兵(Antiaircraft Artillery)
装甲战斗群(Armored Command)
集团军航空部队(Army Air Forces)
炮兵,防空、海岸炮兵除外(Artillery, except Antiaircraft and Coast Artillery)
骡马骑兵(Cavalry, Horse)
机械化骑兵(Cavalry, Mechanized)
化学战兵种(Chemical Warfare Service)
海岸炮兵(Coast Artillery )
工兵(Engineers)
步兵(Infantry)
医护兵(Medical Corps)
军械处(Ordnance Department)
军需兵(Quartermaster Corps)
通信兵(Signal Corps)
反坦克兵(Tank Destroyer)
运输兵(Transportation Corps)
兽医(Veterinary Corps)
空降部队的标识由象征海鸥的符号与兵种符号相结合组成:
空降炮兵(Airborne Artillery)
空降步兵(Airborne Infantry)
战斗单位规模符号
以下符号标于战线边缘或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围起来部队标识或兵种符号之上,表示军事组织的规模:
班(Squad)
小队(Section)
排(Platoon)
连,陆战连,炮兵连,飞行小队(Company, troop, battery, Air Force flight)
营,骑兵中队,或空军中队(Battalion, cavalry squadron, or Air Force squadron)
团或集团,战斗队(以简称CT及数字标识)[Regiment or group; combat team (with abbreviation CT following identifying numeral)]
旅,装甲师战斗群,或空军联队(Brigade, Combat Command of Armored Division, or Air Force Wing)
师或空军司令部(Division or Command of an Air Force)
军或航空队(Corps or Air Force)
集团军(Army)
集团军群(Group of Armies)
图例
符号左侧的字母或数字表示单位的名称;右侧的字母或数字表示其所属上级单位的名称。边界线以上或以下的字母或数字表示这些作战单位由该线分开:
第137步兵团A连(Company A, 137th Infantry)
第8野战炮兵营(8th Field Artillery Battalion)
第1装甲师A战斗群(Combat Command A, 1st Armored Division)
第23步兵师观察所(Observation Post, 23d Infantry)
第5步兵师指挥所(Command Post, 5th Infantry Division)
第137、138步兵团的结合部(Boundary between 137th and 138th Infantry)
武器
机枪(Machine gun)
炮(Gun)
炮台(Gun battery)
榴弹炮或迫击炮(Howitzer or Mortar)
坦克(Tank)
自行火炮(Self-propelled gun)
‘陆’ 民防 如何判断某地遭到了化学武器的袭击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军事科技突飞猛进,生物和化学武器更加先进实战性更强,生化有着常规武器不能比拟的优势,价格便宜、制造简单、杀伤威力大、持续效果好、对敌人能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因为这些优点现在的军事强国普遍装备大量生化武器,积极研究新式生化武器。我们在未来战争中,极可能遇到敌生化武器的袭击,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要加强对生化武器的学习,了解它学会如何防护,尽量减少损失。
1.化学武器毒剂有哪些种类?
主要有6种毒剂: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抗暴剂。前四种能使中毒者丧生,称为致死性毒剂,后两种能使中毒者丧失战斗力,但不会造成死亡,称为非致死性毒剂。
2.各种化学武器毒剂是通过什么途径中毒的?
神经性毒剂是主要通过吸入、渗透和误食而中毒;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通过吸入而中毒;窒息性毒剂主要通过吸入而中毒;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吸入、渗透和误食而中毒;失能性毒剂主要通过吸入而中毒;刺激性抗暴剂主要通过吸入而中毒。
3.如何判断敌使用化学武器?
主要征候有:
(1)当发现飞机低飞,机翼下喷出烟雾物,飞机飞越的地面、植物上有液滴或粉末;
(2)当爆炸声音小而低沉,并产生烟雾云团,爆炸时弹片大、弹坑浅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或粉末沾染;
(3)动植物和昆虫产生异常现象。禽畜有中毒症状,蜂蝶类飞行困难,植物叶子卷缩,花朵颜色变化;
(4)人员有异常感觉。人体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灼烧感觉时。
4.个人如何进行防护?
用防护器材对人的呼吸道、眼睛、皮肤进行防护,免受毒济伤害。个人防护器材主要有制式防护器材和简便器材,制式防护器材有防毒面具、防毒衣等;简便防护器材有口罩、毛巾、围巾、风镜、雨披(衣)、雨靴、大衣、毛毯等呼吸道、皮肤防护物品。
5.群体人员如何组织如何防护?
群体人员主要利用人防设施进行防护。染毒人员进人防工事时应在防毒通道内脱去受染衣服、装具,放入封闭的容具内,经过洗消后进入人防工事。
6.敌使用化学武器,如何对呼吸道进行防护?
一旦判明遭到化学武器袭击后,除用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外,还可利用浸水、浸碱和包有泥土颗粒的口罩、纱布、毛巾、手帕等自制的简便器材防护呼吸道。
7.敌使用化学武器,如何对皮肤进行防护?
除可利用制式防毒衣外,还可利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如通过染毒地域时,可穿雨靴对腿部进行防护,也可捆扎塑料布、帆布或或毯子等式用品进行防护;如通过染毒的丛林地时,可利用雨衣、油布等用品对全身进行防护。
8.敌使用化学武器,如何对眼睛进行防护?
除用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外,还可利用自制的简易防毒眼镜、防风眼镜等对眼睛进行防护。用塑料薄膜贴在眼部也有一定的防护任用。
9.敌使用化学武器,如何对物资进行防护?
物资、器材、和食物应尽量放在地下仓库或人防工程里;露天堆放的物品采用玻璃纤维塑料布和棉帆布掩盖,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10.敌使用化学武器,如何对水源进行防护?
尽可能在人防工事内挖水井、修水池,并利用一切容水器储备清水,以备地面水源遭染毒时使用;地面水井应加 密封,防止染毒。
11.人员染毒后如何对皮肤进行消毒?
对皮肤消毒可按吸、消、洗的顺序。吸:取出防护盒的纱布,叠成尖角轻轻地吸掉皮肤上的毒剂液滴,不要来回擦,用过的纱布要密封或掩埋;消:摇匀消毒液,用纱布浸上消毒液对染毒部位由外向里擦试,重复消毒2-3次。洗:用纱布或毛巾浸上净水,把消毒部位擦净;没有水时,也可用纱布或纸擦试。
12.对服装消毒有什么方法?
主要有割除法、擦试法、洗涤法、煮沸法和自然消毒法。
13.什么叫生物战剂?
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和细菌产生的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14.什么叫生物武器?
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花炸弹、导弹头和气熔胶发生器、布洒器等统称为生物武器。
15.生物战剂有哪几类?
按致伤程度分类有失能性战剂,如布氏杆菌;致死性战剂,如鼠疫杆菌。按有无传染性分类有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天花病毒;非传染性生物战剂,如肉毒毒素等。
16.生物战剂有哪些途径侵入人体?
主要途径有吸入、误食、皮肤接触和昆虫叮咬。
17.对生物武器如何防护?
主要防护方法有利用器材防护;利用工事防护;免疫防护、消毒防护和杀虫灭鼠等方法。
18.生物战中个人有什么防护方法?
主要抓好戴、扎、涂、服四个方法。戴:戴上防毒面具、口罩或用毛巾捂口鼻,戴上手套、穿塑料衣、雨靴;扎:扎好袖口、裤脚,上衣扎裤腰内,围好劲部;涂:在身体暴露部位涂驱避剂;服:参加生物战剂人员可服高效、长效预防药物。
19.受战剂污染的人员如何消毒?
可用70%酒精或其它消毒药品,擦试污染部位,;如无药品,可用皂水擦洗,再沐浴也有效果。
20.对服装上的战剂污染如何消毒?
可烈日暴晒或沸水蒸30-60分钟;如 孢则需蒸煮2小时以上,也可用消毒药品消毒。
21.什么是个人防护器材?包括哪三大部分?
是个人防护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的各种器材总称。有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和防护盒。
22.呼吸道防护器材的种类和作用是什么?
主要有防毒面具、防毒筒、防毒口罩等。主要作用是保护呼吸器官防止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23.怎样检查防毒面具的气密性?
可用手堵住面具的进气孔,用力吸气,感到憋气,说明气密性良好;不憋气,说明气密性不好,要进行分段检查。有条件的应在毒剂室内检查。
24.使用防毒面具应注意什么问题?
注意大小,选择合适的面具;注意各部分是否连接好;注意气密性是否良好。
25.如何正确配戴防毒面具?
闭眼并暂停呼吸,双手配合将头带与面罩之间形成戴脱孔撑开,同时下颌向前伸,先套住下颌,接着双打向上向后拉动,将面具戴好。深呼一口气,再睁开双眼,以排除面罩内的有害毒气。
26.什么是简易个人防护器材?
是指缺少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利用就便材料制作或由成品改制而成的个人防护器材。
27.简易防毒面具有哪几种类型?
一种是带滤毒罐的防护口罩,与防毒眼镜相配合;另一种是滤毒罐与防毒面罩相配合。
28.简易防毒面具吸附毒剂的材料通常采用什么材料?
滤毒材料通常采用石灰土颗粒或浸渍砖粒。滤烟材料有锯木屑、纸粉、棉花、棉绒织物等。
29.可以用作面罩的绝缘材料有哪些?
凡传热慢且柔软、不透气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简易面具的面罩,如塑料薄膜、橡胶布、人造革、桐油布等。
30.浸药口罩是怎样制作的?
可用药液浸渍于现成的口罩上,也可将浸药毛巾折叠后缝制而成。药液一般是低浓度碱液或肥皂水,织物口罩浸渍后要拧干,为确保气密性,在口罩鼻梁部加压条或加棉花等。
31.防毒眼镜怎么制作,通常和什么器材配合使用?
将铁丝弯成镜片状的铁丝圈,用橡皮筋或弹性材料将圈连在一起,使之与脸形、眼睛位置相一致。在铁丝圈上缠上棉花,用胶布将其镜片状的透明材料或镜片贴在铁丝圈上即可。防毒眼镜通常和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配合使用。
32.在紧急情况下,什么用品可作简易防毒眼镜使用?
风镜、防水镜可作简易防毒眼镜使用。
33.在紧急情况下,什么用品可作手部皮肤的简易防护器材使用?
橡胶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可作手部皮肤的简易防护器材使用。但医用手套、塑料薄膜质地的不能使用。
34.在紧急情况下,什么用品可作皮肤的简易防护器材使用?
雨披、皮衣、防尘服、塑料布、帆布等用品可保护身体;毯子、大衣、被子、雨伞可用来防护全身;帽子、围巾可用来防护头部。
‘柒’ 如何判断遭到化学武器的袭击
(一)人员在沾染区的行动
在沾染区内行动的人员,要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也可用毛巾捂住口鼻,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衣服、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的皮肤遮住。不在露天吃东西,不在地上坐卧,不打闹戏嘻和触摸受染物体。乘车时,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门窗,盖严蓬布,加大车距,上下车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等沾染部位。室内人员,要关闭车窗减少室外活动。
(二)对放射性沾染的消除
人员和物体受染后,要想办法及时消除。
1、消除人员皮肤沾染,有局部消除法和全身消除法。
局部消除是用毛巾或纱巾擦拭人员身体暴露部位(头、脸、颈、手)上的放射性物质。全身消除是用水冲洗全身。
2、消除服装沾染,有拍抖法和洗刷法。
拍抖:利用扫帚或树枝站在侧风方向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轻到重地拍打或抖拂。洗刷法即用水冲洗,洗涤时加入少量洗涤剂。
3、消除粮食沾染,有过筛法、加工脱壳法、风吹法、水洗法等。
对沾染的粮食,用筛子过筛;或加工脱壳消除沾染;或将沾染的粮食用风车或簸箕吹尘消除;或将沾染的粮食用水洗或淘洗消除。
4、消除饮水沾染,有土壤净化法、吸附混凝法、过滤法。
土壤净化:以每升水加纯粘土一把,再加适当的明矾搅拌,沉淀后倒出清水使用。吸附混凝:以每升水加净化剂、混凝剂各1包,搅拌澄清后取清水使用。滤水桶(井)过滤:用碎石、细砂、木炭等作滤料净化。江河湖泊等水源受沾染时,可在距离岸边5至10米处挖一滤水井,使水渗入水井内即可饮用。
5、消除蔬菜沾染。主要是剥去表层,去其根皮,用水冲洗。
6、消除地面、工事、道路沾染。视情况采用铲除、扫除或用水冲洗等方法实施。消除时,应从上风方向开始,尽量避免灰尘飞扬。对集中起来的灰尘,应进行掩埋处理。毒剂的种类很多,按毒害作用可分为五类。
一、神经性毒剂
它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沙林、梭曼、维埃克斯。沙林有苹果味,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梭曼有樟脑味,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中毒;维埃克斯有硫醇味,主要通过接触中毒;中毒症状:瞳孔缩小、抽筋、流口水、呼吸困难等。此类毒剂毒性大,伤害作用快,中毒后如救治不及时,很快致死。
二、糜烂性毒剂
是一类渗透性强,能直接破坏组织细胞、糜烂皮肤、伤害人体器官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和路易氏气。芥子气具有大蒜味,路易氏气具有竺葵味,二者均呈油状流体,难以挥发,能造成长时间染毒。中毒症状:皮肤红肿、起泡、腐烂;鼻、咽、喉部干燥难受、刺痛、灼热、流鼻涕、干咳嗽,严重时呼吸困难或窒息。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是一种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造成缺氧而引起全身性中毒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氢氰酸具有苦杏仁味,氯化氰具有较强的刺激味。这两种毒剂是无色,极易挥发的流体,容易使空气染毒。战斗使用成气状、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舌尖麻木、胸闷、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强烈抽筋而死。氯化氰对眼睛和呼吸道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四、窒息性毒剂
是一种损伤肺部组织,引起肺水肿,使人窒息而死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光气具有烂苹果味或烂干草味,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而失去毒性。人员吸入光气后感到胸闷、咽干、咳嗽、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皮肤青紫,最后导致机体严重缺氧窒息而死。
五、失能性毒剂
是一种使精神失常、四肢瘫痪的毒剂,主要有毕兹。毕兹是固体毒剂,使用时呈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引导中毒。中毒后产生幻觉,判断能力和注意力减退,出现狂躁、激动、口干、皮肤潮红等症状,但一般不会死亡。
一、发现染毒征候的一般方法
发现毒剂的方法,除专业人员利用专业设备侦察外,一般人员则主要依靠眼、耳、鼻的功能来判断。
看。看异常情况,如敌机低飞喷洒大量烟雾,炸弹坑浅弹片大,敌人穿防毒面具和衣服,人员或动物出现中毒症状,植物大面积枯萎变色和发现油状物等。
听。听化学袭击警报声和化学武器爆炸声。化学武器爆炸的声音低沉或发出特殊啸音。
闻。闻到异常的气味,如烂苹果味、大蒜味和杏仁味等。
二、防护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的措施。当听到化学武器袭击信号或进入毒区时,要进行防护,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防护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集体防护,即进入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事,它能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所有毒剂;另一种是个人防护,即用防毒面具保护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护人的身体。
三、消毒
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的措施叫做消毒。
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用消毒药剂破坏毒剂的毒性,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对呈液滴状的毒剂(如芥子气、维埃克斯、梭曼)特别需要消毒,而对光气、氢氰酸等呈气状的毒剂,一般不需要消毒。消毒的方法和消毒药剂随消毒对象的不同而异。
(一)对人员皮肤消毒。先用清洁棉球吸去毒剂液滴,后用各种皮肤消毒液进行局部或全身消毒,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果没有消毒液,用肥皂、面碱、小苏打、草木灰等水溶液洗涤。
(二)对服装的消毒。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用碱水煮沸1-2小时即可消毒,对暂时不用的衣物制品,可在下风方向吹晒。
(三)对水源的消毒。有过滤法。过滤法:根据水中毒剂含量加入调制好的漂白粉浆和混凝剂,搅拌静置沉淀后再过滤。消毒后的水经检验无毒后方可使用。
(四)对染毒食品消毒。对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予销毁。对有包装的罐头食品,对其表面消毒后即可食用。
四、急救
急救是对判明中毒人员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尤其对沙林类、氢氰酸类等速效性毒剂的中毒人员至关重要。
(一)急救的原则
1、先自救,后互救。
2、把中毒伤员移出毒区或给他戴上防毒面具,防止继续吸入毒剂。
3、急救必须及时,越早效果越好。
4、一定要在确定毒剂种类的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
当没有专门急救药品时,也可采用曼陀萝之类的中草药或针炙方法对含磷毒剂中毒人员进行急救。
对误食染毒食品者,除急救外,应尽快喝些甘草水、豆浆、豆汤等。
(二)解磷针
解磷针内装有抗毒药,能对抗神经性毒剂及有机磷农药,供自救、互救时使用。解磷针的形式很多,本书只介绍其中的一种。解磷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首先取下护针帽,以拇、食、中三指持针头底部,迅速将针头向下垂直插入中毒者肌肉内(臀部外侧、大腿、上臂三角肌),深约2厘米,用力折断安瓿细颈的标志部位,药液自动注入肌肉,待药液刚流尽时,快速拔出针头。紧急情况下,可省去消毒,隔衣注射,以免延误时机。
‘捌’ 化学武器袭击或化学事故发生时出现的异常现象有哪些
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地物的影响较大。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代号为、西埃斯(CS)、芥子气,俄,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氢氰酸、氧气等,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布毒车,引起红肿、起泡、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装备之总称。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学名二氯化碳酰。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苯氯乙酮、亚当氏气;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痉孪、呼吸困难,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恶心、呕吐、野战掩蔽部、氯化氰,白色或黄色结晶。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大纵深。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梭曼、塔崩、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造成空气、水源: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使空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鼻、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苯氯乙酮、亚当氏气。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美、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据国外报导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CO(美)和PG(英)。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可致死。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光气、毕兹(BZ)。不是全天候武器。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主要有化学炮弹、反应迟钝、步态蹒跚。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产生幻觉、瘫软。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杀伤范围广、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防护、洗消。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瞳孔散大、眩晕。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主要有化学炮弹,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
三,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接触皮肤和粘膜、化学战剂、军用毒剂、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
第四,受气象、地形、流口水、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过滤通风设备等、地面、物体大面染毒。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急救的各种器材,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
‘玖’ 能告诉我一些核武器与化学武器的危害与防护吗
A什么是三防
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它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形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人人佩戴防毒面具。当伊拉克向以色列等国发射"爱国者"导弹时,当地居民立即进入防毒掩体,戴上防毒面具。这说明了三防知识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1 核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2、核武器有哪些杀伤破坏作用?
⑴光辐射⑵冲击波⑶早期核辐射⑷核电磁脉冲⑸放射性沾染
3、核武器的防护
⑴听到预先警报时的行动。⑵发现核爆炸闪光时的行动。⑶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⑷人员沾染区的行动。
4、对放射性沾染的消除
⑴人员地消除。⑵道路、面消除。⑶物品消除。⑷粮仓蔬菜消除。
2 化学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1、什么是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以毒性杀伤人、畜、破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做毒剂。装有并能施放毒剂的武器、器材,总称为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气的炮弹、航弹、火箭弹、导弹、飞行布洒器等。
2、化学武器的特点
⑴中毒途径多。⑵杀伤范围广。⑶作用时间长。⑷影响因素多。
3、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⑴神经性毒剂。⑵糜烂性毒剂。⑶窒息性毒剂。⑷全身中毒性毒剂。⑸刺激性毒剂。⑹失能性毒剂。
4、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消毒和急救
⑴发现与防护。⑵消毒。⑶急救。
3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1、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杀伤人、畜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
2、 生物武器的特点
⑴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⑵污染面广。⑶不易被发现。
3、 生物武器的防护
⑴生物武器袭击的发现。⑵生物武器的防护。⑶在生物战剂污染区内的行动。
B化学武器和毒剂的防护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包括发现、规避、防护、应急消毒和急救措施。
(一) 发现和回避。
尽早了解、知道哪里有毒,赶紧回避离开。
1. 听到专门为受到化学武器袭击而规定的通告和警报。
2. 看到人防专业设置的“染毒边界”标志牌,或前方出现浓密的烟雾团、有色烟雾团飘来。
3. 因为某些特定动物对速杀毒剂很敏感,它们的表现是受到化学袭击的可靠依据。如果正在飞的有翅小昆虫乱扑、飞行不稳或不能起飞,鸟类、家禽、家畜等出现瞳孔散大或缩小,站立不稳,呼吸困难、惊慌、痉挛等症状,都应引起我们警觉,并采取防护措施。
4. 在大范围的植物叶上发现油状液滴、有色斑或有的花朵颜色发生变化。
5. 有特殊气味,
6. 有极少数人员先出现中毒症状。
(二) 向侧上风方向撤离,或迅速采取防护措施。
1. 听到毒剂袭击警报,立即按人防装也人员的指导快速进入人防工事。
2. 快速背带防毒器材,进行转移。
3. 一时没有防护器材,可用的防护办法有:用湿毛巾、围巾、衣服或织物等,尽快掩住口鼻和披在身上,尽量避免接触毒剂,迅速向侧上风方向转移,离开染毒区域。利用地形地物,避免毒剂液滴沾在身上。
4. 如果在室内,有毒气团飘来之前,可迅速紧闭门窗,减少活动量,尽可能采取个人防护,等待有毒云团飘过。
C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战剂污染区是能直接侦检出敌使用生物战剂的地区。布洒生物战剂造成的污染区比爆炸污染区大。染菌昆虫的流动性也影响污染区的大小。
在生物战剂污染区的人员防护措施包括一下内容:
(一) 注意收听政府的疫情报告
认识应急部门对污染区和疫区的标志,不要随便进入隔离的生物战剂污染区和疫区。
(二) 在污染区内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在污染区内要做好戴、扎、涂、服。戴:即戴防毒面具、戴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戴手套,穿塑料衣、防疫服、帽,胶鞋等。扎:即扎好领口、袖口、裤口。涂:即在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防虫油或驱虫剂。皮肤防护尤其要保护好伤口。服:即直接接触生物战剂的人员,按人防公告或卫生防疫人员提示,服高效、长效预防药。有完善三防设施的人防工程,是很好的防护场所,要尽量利用。所有防护措施使用的时机和时限要根据应急通告实施。
(三) 免疫接种
当遭到生物战剂袭击时,应主动报告污染症候和感染症状,尽量采取样品送闻声防疫部门,疫区人员要服用预防药和进行免疫接种,即打预防针。例如接种五联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伤寒、痢疾、霍乱、百日咳与破伤风的感染。其他如鼠疫、炭疽杆菌、天花病毒、肉毒毒素等均有相应的疫苗可用。
(四) 消毒
在污染区和接触过感染病人的人员要进行灭菌消毒,消毒灭菌的方法有:
1. 对人员的消毒,可通过漱口、洗眼、擦拭、冲洗等进行。
2. 对人员服装的消毒,可通过蒸煮、日晒、药物浸泡等进行。
3. 对粮食、食品、房屋、道路、地面的消毒,可采取对化学药剂消毒的方法进行。对饮用水的消毒,可选取流动的水,煮沸15min以上,或每100g水加0.4g漂白粉或次氯酸钙搅拌均匀,沉淀15nin后引用。
4. 对敌人投放的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可采取人工扑打、烧燎熏蒸等方法,喷洒拟除虫菊酯、杀鼠钠等药物,有组织地进行扑灭。
D核武器的防护
1. 利用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护核化生武器袭击的各种杀伤因素,适合各类人员掩蔽。只要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因此,对核袭击最好的防护方法,是在人防部门的组织下提前进入人防工程。
2. 室内防护措施
为减轻核爆炸对建筑物的破坏,城市转入战争状态后,室内人员预先应准备好随身可能的停水、停电、停燃气。要关好门窗、并提前在窗玻璃上贴好密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和饮水。
当发现核爆炸闪光后,应避开玻璃门窗和易燃易爆物,立即在桌下或床下跪趴,或者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以防止冲击波到达时引起间接伤害。
核袭击后,如果房间的密闭性没有受损,应尽量呆在室内,等待救援人员的救助。千万不要到处乱跑。如果房间的密闭性已经受损,应包裹一些没有受到沾染的食物和水,尽快离开。
3. 室外防护措施
对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或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起动作要领是:立即背向闪光卧倒,同时,应半张嘴、闭眼、收腹,双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双腿伸直并拢,暂时停止呼吸直至热空气通过。就近利用地形地物,如土丘、矮墙、花坛等防护,可横向爆心卧倒。也可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采用跪、坐或卧等姿势,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
核袭击后,为防止放射性烟云沉降时随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降落到皮肤上,室外人员要及时找到一些就便器材进行防护。如扎好领口、袖口、裤口;用口罩、湿毛巾等捂住口鼻;披上雨衣或塑料布;脖子上围上毛巾等。按救援人员的指挥行动。如果当时没有人组织指挥,应先观察风向和核爆炸烟云移动情况,尽量选择上风或侧风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及早撤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内掩蔽。在撤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污染的地面,物体接触,避免扬起灰尘、尽量不喝水、进食。撤出沾染区后要视情况进行沾染消除。
为减轻照射和沾染的伤害,学生可能要提前服用预防药物或其他抗辐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