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苯胺中毒怎么办
下面的处理方法有些是医学上的,如果不具备条件,最好送医院处理。
1.吸入中毒者,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场所;皮肤染毒者,立即给予5%醋酸或70%乙醇洗皮
肤,并更换染毒衣着。
2.误服者立即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3.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
(1)静脉注射维生素C500~1000mg。
(2)1%美蓝溶液2~20ml,加25%葡萄糖液40ml,10~20min内静脉缓注,必要时重复给药每4h 1次。
4.吸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行血气监测。
5.如发绀较重,无禁忌时,可行换血疗法或血液透析。
② 除去二苯胺的气味
木炭可以拿来试试的
因为炭有吸附作用,而且木炭非常经济
③ 今天生物做实验,吸了好大一口二苯胺A液,有毒吗
有机溶剂大多有毒,吸入对人体肯定有危害。不过仅此一次,应该没啥问题。只要没有出现中毒迹象,比如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就没事。以后注意,带上口罩,在通风橱里操作等等,注意点好。
④ 苯胺的危害
1、对环境的危害
苯胺容易挥发,进入水体后,由于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容易导致持久的环境污染,使水体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
2、对身体的危害
苯胺的毒性很高,少量苯胺就能引起中毒,而且苯胺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可进入人体,从而破坏血液。
(4)化学实验闻了苯胺怎么办扩展阅读
苯胺在常温下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油状液体,接触空气和光线后变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胺可用水蒸气蒸馏,蒸馏时加入少量锌粉以防氧化。
应用
1、苯胺是染料工业中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
在染料工业中可用于制造酸性墨水蓝G、酸性媒介灰BS、酸性嫩黄、直接橙S等;在有机颜料方面可用于制造金光红、金光红g、大红粉、酚菁红、油溶黑等;在印染工业中用于染料苯胺黑;在农药工业中用于生产许多杀虫剂、杀菌剂如敌敌畏、除草醚、毒草胺等。
2、苯胺是橡胶助剂的重要原料
可用于制造防老剂,也可作为医药磺胺药的原料,同时也是生产香料、塑料、清漆、胶片等的中间体;并可作为炸药中的稳定剂、汽油中的防爆剂以及用作溶济;其它还可以用作制造对苯二酚、2-苯基吲哚等。
3、苯胺是生产农药的重要原料
苯胺衍生的N-烷基苯胺、烷基苯胺、邻硝基苯胺、环己胺等,可作为杀菌剂敌锈钠、拌种灵、杀虫剂三唑磷、哒嗪硫磷、喹硫磷,除草剂甲草胺、环嗪酮、咪唑喹啉酸等的中间体。
⑤ 苯胺有哪些危害 如何应急处理
一、苯胺的危害:
1、急性中毒表现
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肝、肾及皮肤损害。
短期内皮肤吸收或吸入大量苯胺者先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表现为紫绀,舌、唇、指(趾)甲、面颊、耳廓呈蓝褐色,严重时皮肤、黏膜呈铅灰色,并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悸、气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意识障碍。高铁血红蛋白10%以上,红细胞中出现赫恩兹小体。可在中毒4天左右发生溶血性贫血。中毒后2-7天内发生毒性肝病。口服中毒出上述症状外,胃肠道刺激症状较明显。
眼睛接触:可出现结膜角膜炎。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2、慢性中毒表现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中毒性肝病。
健康危害:该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3、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4、燃爆危险
该品可燃,有毒。
二、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⑥ 标题 实验中,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该怎么办
如果沾到得少,记得一定马上用大量水冲,不要先用布擦。 因为一般这种事故都是在化学实验室中发生的,灼烧面积不会太大,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可减少硫酸灼烧的时间,能有效地去除浓硫酸,且浓硫酸稀释放出的热量会很快被水带走,不会造成更严重的灼烧。
如果是大面积灼烧,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应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再涂少量碳酸氢钠。这取决于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的散去程度。
扩展知识:
化学品是指各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
据美国化学文摘登录,全世界已有的化学品多达700万种,其中已作为商品上市的有10万余种,经常使用的有7万多种,每年全世界新出现化学品有1000多种。
污染
日用化学品污染
家庭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日用化学品。如除虫剂,消毒剂,洗涤剂,干洗剂,它们是有作用的,但同时也在散发出有毒气体。毒性很高的苯胺有少量用于生产家用化学品,如涂料,除虫剂,杀菌剂.广泛用做溶剂,灭火剂,干洗剂的CCl4,用做去油剂的CH3CCl3,用做制冷剂,发泡剂的CHF2Cl等是主要的氯代烃污染源。
室内化学品污染
除了室外的大气污染物能经空气流通进入室内之外室内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炊事,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和化学制品,复印机、打印机,放射性污染物、空气清新剂、杀虫剂、吸烟、食品添加剂、农村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等都是重要的室内化学污染物。人们已从室内空气中鉴定出300多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医学研究表明,上述污染可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⑦ 联苯胺有毒,在实验中应怎么使用要注意那些问题
联苯胺固体和蒸气都能通过皮肤迅速进入体内,引起恶心、呕吐,损害肝和肾脏。联苯胺及它的盐都是致癌物质。操作时要注意带上口罩和胶皮手套,在通风处进行实验。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或按致癌物处理。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洒,用温水洗澡。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⑧ 在实验室里中毒要如何做
二硫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甲醛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有机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三硝基甲苯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苯胺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氯代烃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⑨ 生物课做实验二苯胺沾在手上一天了还有酸味怎么办用什么能洗掉洗手液沐浴露都试过了
你好,二苯胺溶于酒精的哦,用酒精擦擦不仅能够去处,还可以掩盖臭味哦,希望能采纳
⑩ 苯胺有什么性质,危害是什么。污染怎么处理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熔点(℃):-6.2;相对密度(水=1):1.02;沸点(℃):184.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2;饱和蒸气压(kPa):2.00(77℃);
燃烧热(kJ/mol):3389.8;临界温度(℃):425.6;临界压力(MPa):5.30;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94;折光率1.5863;爆炸上限%(V/V):11.0;爆炸下限%(V/V):1.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化学性质:
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危害:
1、急性中毒表现
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肝、肾及皮肤损害。
2、慢性中毒表现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中毒性肝病。
3、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4、燃爆危险
该品可燃,有毒。
污染处理:
1、应急处理: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2、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3、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