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麻黄中有哪些化学成分

麻黄中有哪些化学成分

发布时间:2022-02-07 03:05:51

1. 麻黄的来源为何、其性状、显微横切面的主要区别为何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麻黄

Herba Ephedrae

(英)Ephedra Herb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质茎。

植物形态 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cm。木质茎短,常匍匐;草质茎绿色,长圆柱形。直立,节明显,节间长2~6cm,直径约2mm,有不明显的细纵槽纹。鳞叶膜质鞘状,长3~4mm,下部约1/2合和生,上部2(3)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常向外反曲。雌雄异株,雄球花3~5聚成复穗状,顶生;雌球花宽卵形,多单生枝端,雌球花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种子2,卵形。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生于河床、河滩、干草原、固定砂丘。主产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

采制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 含1-麻黄碱(I-ephedrine)、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甲麻黄碱(I-norephedrine)、d-去甲伪麻黄碱,并含麻黄恶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苄甲胺等。

性味 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附注 同属植物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亦作麻黄药用。
【性状】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 (稀 3��袢�切危�榷嘶野咨��辞���苛�铣赏沧矗�熳厣�L迩幔�蚀啵�渍鄱希�厦媛猿氏宋�裕�鼙呗袒粕��璨亢熳厣���残巍F�⑾悖�渡�⑽⒖唷?/p>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 (稀 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 1~2mm ;裂片2 (稀3 ),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草麻黄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凸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下皮纤维束位于脊线处,壁厚,非木化。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维管束外韧型,8~10 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中麻黄 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 维管束8~10 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呈碱性,再加氯仿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 滴,振摇,静置,氯仿层显深黄色;另一管为空白,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5 滴,振摇后氯仿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试液数滴,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 充分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试液 (20:5:0.5)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2~9g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

(1)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术、生姜等同用。

(2)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2. 药用植物体内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成分

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药用植物所含有效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

①生物碱。是一类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医疗效果。如麻黄中含有治疗哮喘的麻黄碱、莨菪中含有解痉镇痛作用的莨菪碱等。

②苷类又称配糖体。由糖和非糖物质结合而成。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不同类型的苷元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洋地黄叶中含有强心作用的强心苷,人参中含有补气、生津、安神作用的人参皂苷等。

③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具有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液体,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在医疗上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止咳、平喘、发汗、解表、祛痰、驱风、镇痛、抗菌等。药用植物中挥发油含量较为丰富的有侧柏、厚朴、辛夷、樟树、肉桂吴茱萸、白芷、川芎、当归、薄荷等。

④单宁(鞣质)。多元酚类的混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在杨柳科、壳斗科、蓼科、蔷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植物中含量较多。药用植物盐肤木上所生的虫瘿药材称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具收敛、止泻、止汗作用。

⑤其他成分。如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无机物等,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

3. 关于麻黄

麻黄

[来源]
麻黄科(Ephedraceae)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unge、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d et C.A.Mey.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草质茎,晒干。

[产地分布]
主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区。

[药材特征]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质茎。表面淡绿至黄绿色,有细的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鳞叶2,稀3,锐三角形,长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连合成筒状。质较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微苦涩。
木贼麻黄:小枝多分枝,直径1~1.5mm,棱线13~14条;节间长1~3cm;膜质鳞叶2,稀3,上部约四分之一分离,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棕黑色。
中麻黄:小枝多分枝,直径1.5~3mm,棱线18~28条,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3,稀2,长2~3mm,上部约三分之一分离,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主要化学成分]
草麻黄:含生物碱1.315%,主要为左旋麻黄碱(L-Ephedrine, C10H15ON),占生物碱总量的80~85%。其次为右旋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 C10H15ON)。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麻黄碱(D-N-Methyl- 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黄碱(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D-Nor-Pseudoephedrine)等;还含挥发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儿茶酚、鞣质以及少量挥发油,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此外,尚分离出2种平喘有效成分,即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前者还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
木贼麻黄:含生物碱量最高,约1.02~3.33%,其中麻黄碱占55~75%,右旋伪麻黄碱占25~45%。尚含甲基麻黄碱等。
中麻黄:生物碱含量最低,约0.25~0.89%。

[功效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炙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2~9g

海关编码有:
麻黄提取物 29394900
麻黄提取物制剂 30049090

4. 麻黄的化学成分

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伪麻黄碱和麻黄次碱等。
化学式C10H15NO

5. 麻黄科的麻黄科 - 药材性状

1、草麻黄茎细长圆柱形,略扁,少分枝,直径1~2mm,有时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棱线,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下部约1/2合生成鞘状,上部2裂(稀3裂),裂片锐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灰白色,反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围黄绿色,髓部圆形,暗红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生于砂质干燥地,常成片丛生。分布于华北及吉林、辽宁、河南西北部、陕西、新疆等地。
2、中麻黄分枝较多,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通常长3~6cm。膜质鳞叶长2~3mm,下部约1/3合生成鞘状,裂片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断面髓部常呈三角状圆形。生于干旱荒漠多砂石的山地或草地。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等地,以西北地区最为习见。
3、木贼麻黄分枝较多,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下部约2/3合生成鞘状,上部裂片2(稀3),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断面髓部略呈椭圆形。生于干旱砾质的山地或草地。分布于华北及西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茎枝,或连根拔起,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觅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用量:用法煎服,2~9g。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
药理作用:解热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升血压、中枢兴奋、利胆等作用。

6. 麻黄有没有毒请用药理说明!谢谢!

我要为麻黄辩解一下,麻黄可是我在中药学里学到的第一味中药,不是毒品。

它属于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就是表实无汗症状的感冒)、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发汗解表多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煎服:2~9g

麻黄中含有麻黄碱,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所以阴虚火旺,心脏病,高血压,失眠者慎用。

麻黄不是毒品,正确使用,是可以帮助我们的良药。药理 发汗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麻黄碱。
② 条件温服、温热条件。
③ 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 离子 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平喘
① 有效成分 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 机理
促进NA和Adr的释放。
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促进PGE的释放。
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
抑制抗体产生。
③ 作用特点 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
利尿
① 有效成分 d-伪麻黄碱。
② 作用 尿量增加。
③ 机理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抗炎、抗过敏
① 有效成分 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② 作用机理
抑制过敏递质释放;
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
镇咳、祛痰
① 作用强度 为可待因的1/20。
② 有效成分 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
解热、抗菌、抗病毒
① 有效成分 挥发油。
② 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 乙型溶血 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双球菌、 炭疽杆菌 、白喉杆菌、 大肠杆菌 、奈瑟双球菌。
③ 抗病毒 流感病毒。

7. 麻黄碱是什么制成的

麻黄碱是什么制成的中医是中国文化里不容忽视的瑰宝,但是在现代社会这项技术却远远没有西药吃香。这其中有非常多的原因,中药传统的治疗方式太难以下咽,并且效果也大多没有西药来的快。但是最跟本的还是因为中药在中国闭塞的几十年中已经落伍于这个世界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振兴中药,就必须用现代的手法去研究他。陈克恢就在不懈的研究过程中,从药材的成分中提炼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麻黄碱。

在此之前麻黄一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药物,主要作用在治疗咳嗽、哮喘、感冒之类非常常见的疾病。陈克恢自小在从事医生行业的舅舅身边长大,所以对于中医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也发现中医大部分都是在凭着经验治疗,或者说中医没有一个对于药材的明确解释,在他的成分方面总是一些含糊其辞。于是在他有了赴美留学的机会之后,他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药学专业。

并且在拿到了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了中国,在北京协和医院担任助教。在当时主任的支持下,他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分解了麻黄,最终得出了麻黄碱。这其实不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麻黄碱,曾有一位日本的药学家也发现了这个成分。但是他并没有发现这个化学成分在药物中作用,他认为麻黄碱的作用仅仅只有让人瞳孔放大,但是陈克恢却发现了他在治疗咳嗽、哮喘上的巨大作用。

8. 麻黄的化学成分

草麻黄地上部分含有麻黄类:左旋麻黄碱(ephedrine),右旋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左旋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痕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methylpseudoephedrine),以麻黄碱为主,伪麻黄碱含量较少,总含量为0.481$-1.382%。恶唑酮类生物碱:麻黄恶唑酮(ephedroxane)。挥了油:从中分离出32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1-methanol),β-松油醇(β-terpineol),对(艹孟)-2-烯-7-醇(p-meth-2-en-7-ol),平喘有效成分左旋-α-松油醇(α-terpineol)和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小麦黄素(tricin),山柰酚(kaempferol),芹菜素-5-鼠李糖甙(apigenin-5-rhamnoside),蜀葵甙元(herbacetin),3-甲氧基蜀葵甙元(3-methoxyherbacein)及山柰酚鼠李糖甙(kaempferol rhamnoside)。
另有报道,由生产麻黄碱的麻黄母液残渣中分离得O-苯甲酰-L-(=)-伪麻黄碱(O-benzoyl-L(+)-pseudoephedrine)。
木贼麻黄地上部分含有麻黄生物碱类: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黄碱,痕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以麻黄碱为主,伪麻黄碱含量较少,总含量为2.093%-2.436%。 恶唑酮类生物碱:麻黄恶唑酮。挥发油:从中分离出27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6,10,14,-三甲基十五碳-2-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十八碳酸甲酯(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平喘有效成分2,3,5,6-四甲基吡嗪,但不含另一种平喘有效成分旋-α-松油醇。黄酮醇甙:4′,5,7-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4′,5,7-trihydroxy-8-methoxyflavonol-3-O-β-D-gluranoside)。芳香酸类:苯甲酸(benzo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佳皮酸(cinnam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中麻黄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黄碱,痕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以伪麻黄碱含量较高,麻黄生物碱类总含量为1.059%-1.564%.还含麻黄恶唑酮。
山岭麻黄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甲基麻黄碱,微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生物碱总含量为1.058%,还含麻黄恶唑酮。
丽江麻黄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碱,痕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等麻黄生物碱,基总含量为1.495%-1.772%,云南产丽江麻黄伪麻黄碱含量较多,而四川产丽江麻黄则麻黄碱含量较多。
单子麻黄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黄碱等麻黄生物碱,麻黄碱为主,伪麻黄碱含量较少,总含量为2.466%。
藏麻黄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左旋甲基麻黄碱,痕量右旋甲基伪麻黄碱等麻黄生物碱,其总含量为0.806%。

9. 麻黄(草麻黄)有哪些特征

(朱蔚华)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 f.)别名川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以绿色茎枝和根入药。全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麻黄碱、伪麻黄碱,此外尚含微量的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定碱、麻根素、麻黄唑酮、α-松油醇以及盐基苄基甲胺等。药理试验认为麻黄能兴奋中枢神经,对于大脑、中脑及延脑、呼吸与循环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还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内服麻黄制剂后,表现全身温暖,心跳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缓解支气管和胃痉挛;促进膀胱内括约肌紧张或痉挛;抗过敏,可用于荨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故可用治疗鼻炎。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AR8)有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有镇静作用及引起肌肉瘫痪现象,对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麻黄定碱能降低血压,增加豚鼠的离体子宫及离体兔肠的收缩。伪麻黄碱有显着的利尿作用。地上部分味辛、微苦、性温;有发汗、平喘、利尿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根:味甘、涩,性平;有止汗作用;主治自汗、盗汗。

其同属植物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等省区;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主产于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亦供药用。

一、形态特征

株高20—40cm。木质茎匍匐横卧土中,似根茎状,外皮褐色或褐红色,有须根。小枝圆,具浅纵槽,对生或轮生,直或微曲,节明显。叶膜质鞘状,生于节上,下部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黄色,常有数个雄花序组成穗状;雌球花单生枝顶,具苞片4对,雌球花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长方卵形或近圆形。种子2粒,卵形(图16—33)。

图16—34 紫苏形态图

1.果枝 2.花 3.花冠剖开 4.果实

作紫苏用的除上述种外,还有回回苏(鸡冠苏)〔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nb.)Hand.-Mazz。〕主要区别为叶皱曲,全部深紫色,边缘流苏状或条裂状,形如公鸡,故名鸡冠紫苏,惟植株较矮小,因此产量不及紫苏。

与紫苏形态相似的还有白苏〔P.frutescens(L.)Britt.〕和野苏〔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白苏的全株密被白毛,茎叶淡绿色,花冠白色,小坚果褐色或灰色,较紫苏大。野苏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该二种的种子在部分省区以苏子入药。

二、生物学特性

紫苏对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但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土壤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为好。在重粘性或干燥、瘠薄的砂土上都生长不良。前茬以小麦、蔬菜为好。紫苏需要充足的阳光,因此可在田边地角或垄埂上种植,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种子发芽的适温25℃左右,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3—4天可发芽。白苏种子发芽所需温度较低,15—18℃即可发芽。紫苏属短命种子,常温下贮藏1—2年后发芽率骤减,因此种子采收后宜在低温处存放。紫苏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因此前期生长缓慢,6月以后气温高,光照强,生长旺盛。当株高15—20cm时,基部第一对叶子的腋间萌发幼芽,开始了侧枝的生长。7月底以后陆续开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一个月,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壤土种植为好。4月上旬整地,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000—3000kg作基肥,耕翻土地深25cm左右,整细耙平。

(二)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直播生长快,收获早,并可节省移栽劳力,但要注意及时间苗,掌握好株行距,过稀过密都影响产量。移栽紫苏可利用油菜或麦茬地,也可栽于未成熟的玉米行间,只要加强管理,产量也高。

1.直播

播种期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下旬。条播、穴播均可,条播按行距50cm,开0.5—1cm浅沟,播后覆薄土并稍压实,有利于出苗。每亩用种子0.75kg左右。穴播按株行距30×50cm挖穴,播后覆薄土。南方播后在穴内施稀薄人畜粪尿,每亩1500kg左右。或每亩用种子约150g,草木灰150kg及人畜粪尿30—40kg,拌成种子与灰粪的混合物,播种时每穴施一把混合物,不必覆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快慢与温度有关,播种早温度低出苗慢,反之则快。在适温(约25℃)下5天左右可出苗。

2.育苗移栽

在干旱地区没有灌溉条件或种子缺乏,或前茬作物尚未收获等,都可用育苗移栽法。苗床宜选向阳温暖的地方,床土要施足厩肥或堆肥,并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钙或草木灰。育苗期南方3月北方4月。播前先浇透水,待适耕时再翻土作苗床,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盖细土0.5cm即可,保持床面湿润,一般7—8天可出苗。早春气温低,可在苗床上贴地覆塑料薄膜,待幼苗顶土后再揭去薄膜,采取如此措施,5月上旬即可移栽。苗高15—20cm时可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移栽。挖苗前一天,将苗床浇透,以保证挖苗时不伤根。苗子要随挖随栽。在整好的地上,先按50cm行距开沟,深约15cm,将苗按30cm的株距排列在沟内一侧,然后覆土,浇水。1—2天后松土保墒,干旱时浇2—3水即可成活。以后减少浇水,使根系入土较深,有利于吸收深层肥水,促进生长发育。

(三)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条播者应在苗高15cm左右时按30cm株距定苗,穴播者,每穴留苗2—3株,如有缺株应补上。育苗移栽者,栽后一周左右,如有死亡,也应及时补栽。

2.中耕除草

植株封垄前必须勤锄,特别是直播容易滋生杂草,作到有草即除。浇水或雨后土壤易板结,应及时松土,但不宜过深,以防伤根,也可将中耕与施肥培土结合进行。

3.施肥

紫苏施肥量大则枝叶繁茂,如果土壤贫瘠或未施底肥,出苗后可隔周施一次化肥,每次亩施13—20kg,全生育期用量100—130kg,应N、P、K俱全,按成分计算全生育期N10kg,P 10kg,K 6.7kg。若用人畜粪尿追施,6—8月每月一次,每次1500kg左右,第一次由于苗嫩施肥宜淡,最后一次追肥后要培土。

4.排灌

紫苏在幼苗和花期需水较多,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涝,以免烂根死亡。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紫苏斑枯病

(Septoria perillae Miyake)

6月以后开始发生,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大病斑,病斑干枯后形成穿孔。高温多湿种植过密透光和通风不良易染此病。防治方法:不要种植过密,雨季注意排水,不用病株种子,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70%胶悬剂干粉喷粉防治,每隔一周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防治,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2.锈病

7月以后发生(四川)。开始时植株基部的叶背发生黄色斑点,湿度越大传播越快,严重时病叶枯黄反卷脱落。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栽种密度适宜;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

3.欧洲菟丝子

(Cuscuta australis R.Br.)

又称南方菟丝子、金丝藤,为高等寄生种子植物。6—9月在紫苏茎上寄生,7—8月为害最重。防治方法:水旱轮作或深翻土地使寄生植物不能出土。用生物制剂“鲁保一号”工业用品0.25—0.4kg或土制品0.75—1kg对水100kg,肥皂0.1kg喷雾防治。

4.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4—5月为害,从地面咬断幼苗。防治方法参见人参。

5.银纹夜蛾

(Plusia sp.)

7—9月幼虫咬食苏叶,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喷雾防治。

6.紫苏野螟

(Pyrausta phoenicealis Hübner)

幼虫咬食叶片和枝梢,常造成枝梢折断。北京7—9月为害。一年3代以老熟幼虫在残叶或土缝内滞育越冬。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残株;收获后翻耕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其它尚有紫苏隐蚜(Cryptaphis siniperillae Zhang)等。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紫苏的采收期因用途及气候不同而异。一般认为枝叶繁茂时挥发油含量高,即花穗刚抽出1.5—3cm时含油率最高,因此上海一带,作蒸馏紫苏油的紫苏全草,在8—9月花序初现时收割。作药用的苏叶、苏梗多在枝叶繁茂时采收。南方7—8月,北方8—9月。苏叶、苏梗、苏子兼用的全苏一般在9—10月份,等种子部分成熟后选晴天全株割下运回加工。

(二)加工

紫苏收回后,摊在地上或悬挂通风处阴干,干后连叶捆好称全苏。如摘下叶子,拣出碎枝、杂物,则为苏叶;抖出种子即为苏子;其余茎秆枝条即成苏梗。有的地区在紫苏开花前收获净叶或带叶的嫩枝时,将全株割下,用其下部粗梗入药,称为嫩苏粳;紫苏子收获后,将植株下部无叶粗梗入药,称为老苏梗。全草收割以后,去掉无叶粗梗,将枝叶摊晒一天即入锅蒸馏,晒过一天的枝叶225kg一般可出紫苏油0.2—0.25kg。

五、留种

留种的紫苏宜稀植,以行株距各0.5m为宜,加强水肥管理,使之生长健壮。当果穗下部2/3长一段的果萼已经变褐色时可收割,因种子寿命短,宜在干燥低温处保存。

阅读全文

与麻黄中有哪些化学成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