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红茶和绿茶各有什么化学成分
其实两种茶叶的化学成分差不多,只是红茶的芳香物多一些,乌龙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他们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
B. 红茶含些什么元素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之古字)而解之”。神农其人虽然渺不可知,但我先民据信早在2000多年前即发现茶具有医疗效用,至于最早记载茶的药方是三国魏人张揖的《广雅》,并已指出茶具“醒酒”、“令人不眠”功效。茶在17世纪传入欧洲时,当地人民也视其为万病皆能治的东方神药。而经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茶进行研究分析,不但验证了茶健身延年的各项显着功能,也明嘹系由哪些成分的发挥及如何相互影响才所以然,并进而发展出更多元的药用法。
要善用红茶以保健,当然得先对其成分有所了解。茶的鲜叶(即茶菁)包含75%左右的水分及25%左右的干物,而干物中的化合物包括不可溶的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和可溶的酚性物、醋类、嘌呤硷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矿物质等,不同的茶树品种、生长环境、生长季节、茶叶部位、制作技术等因素均会影响各成分的比重。就红茶而言,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主要成分如下:
酚性物:又称为茶多酚、茶单宁、茶鞣质。红茶中的酚性物类含量约为20-30%。儿茶素类化合物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占70%。儿茶素的保健功能强大丰富,是红茶疗效的主力,经由实验发现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抗放射性物质伤害、消炎杀菌、收敛止血、解毒、延缓老化、抗癌、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等效用。
嘌呤硷类:包括咖啡硷(咖啡因)、茶硷、可可硷等,占红茶的4%左右。这三种生物硷的功能相似,但咖啡硷在兴奋中枢神经以提神的作用上最为有效,而茶硷较咖啡硷有更强的强心、利尿、舒张血管、弛缓平滑肌等作用。(在下文的介绍中,将以咖啡硷概括指三者。)
芳香物质:红茶中的芳香物质虽只占lOO-300ppm,但多达325种。它们不但能除口腔腥臭,还具有抑菌、消炎、宁神、镇痛等作用。
氨基酸:谷氨酸等有助于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等则能调节脂肪代谢。
其他元素:红茶中含的氟对预防龋齿和防治骨质疏松是一大利器;饵则有助于降低血压;醋多醣在防辐射的研究上受到重视。
C. 红茶成份和功效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十大功效1.提神消疲 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碱借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形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2.生津清热 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3.利尿 在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4.消炎杀菌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借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5.解毒 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6.强壮骨骼 2002年5月13日美国医师协会发表对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调查,指出饮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为了防治女性常见骨质疏松症,建议每天服用一小杯红茶,坚持数年效果明显。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在红茶中也可加上各种水果,能起协同作用。 7.抗氧化、延缓衰老 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政府资助了150多项关于绿茶和红茶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彻底破坏癌细胞中化学物质的传播路径。波士顿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血管流行病学主任墨里?密特尔曼医生说:“红茶与绿茶的功效大致相当,但是红茶的抗氧化剂比绿茶复杂得多,尤其是对心脏更是有益”。美国杂志报道,红茶抗衰老效果强于大蒜头、西兰花和胡萝卜等。 8.养胃护胃 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9.抗癌 关于茶叶具有抗癌作用的说法很流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也对此做过许多的探索,但是一般认为茶叶的抗癌作用主要表现在绿茶方面,但是现在有了新的进展。研究发现,红茶同绿茶一样,同样有很强的抗癌功效。 10.舒张血管、有益心脏 美国医学界最近也有一项研究与红茶有关。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每天喝4杯红茶,血管舒张度可以从6%增加到10%。常人在受刺激后,则舒张度会增加13%。
D. 红茶的呈味物质构成有哪些
茶叶的滋味是由鲜叶之中的一些呈味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适度转化,并且经过冲泡之后溶于茶汤而形成的。鲜叶中的呈味物质主要有多酚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咖啡碱等等,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可形成各不相同的滋味特征。 红茶由于在制造的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大量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氧化产物。其中茶黄素是茶汤刺激性和鲜爽度的决定成分。茶黄素含量高,则茶汤刺激性强。茶红素是茶汤红浓度和醇度的主体物质,当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高且比例适当的时候,茶汤的滋味浓而鲜爽,而且富含刺激性,是红茶品质好的表现。
形成红茶叶底色泽的色素成分,主要来自多酚类的氧化产物与蛋白质结合的沉淀物,也有来自多酚类自身不溶性聚合缩合物,以及其他有色化合物。多酚类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在发酵过程中均能与蛋白质结合,由水溶性变成水不溶性,结合物颜色分别为橙黄、棕红、暗褐。红茶的叶底色泽,以红艳或红亮为佳;色泽红暗、乌暗、花青为差。
E. 茶叶的化学成分
据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30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可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大部分。
1、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高的可达84%左右。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2、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胺、精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25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50%以上。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
3、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红茶汤中出现的“冷后浑”就是咖啡碱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的大分子络合物,是衡量红茶品质优劣指标之一。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对红茶汤色的红艳度和滋味有决定性作用。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如花青素多,茶叶品质不好,会造成红茶发酵困难,影响汤色的红艳度;对绿茶品质更为不利,会造成滋味苦
F. 红茶中含有什么成分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红茶叶水浸出物中含有钾。红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包括水溶性色素)、可溶性糖、水溶果胶、水溶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蛋白、无机盐等,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30~47%。 一般茶叶的含钾量都比较大,约占其比重的1.5%左右(红茶比重更大些)在每百克浓度中的茶水中,红茶的钾平均含量为24.1毫克。
(6)红茶中有哪些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要看个人体质),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至于乌龙茶、铁观音等较为中性。
红茶能辅助血糖调节,但仍无确切的定论。 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适的人,可以红茶酌加黑糖、生姜片,趁温热慢慢饮用,有养胃功效,身体会比较舒服,但不建议喝冰红茶。
G. 茶叶中主要生物化学物质有哪些
1.茶多酚
(Tea.polyphenols)亦称茶鞣酸、茶单宁。是一种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化合物的混合物,约占干物质的15%~40%,主要组分为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黄烷醇类,占茶多酚的一半以上,占茶树新梢干物质的20%左右,是茶树次生物质代谢中心。它对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
2.儿茶素
(Catechins)亦称儿茶酸。属黄烷-3-醇类衍生物,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分酯型和非酯型两类。新梢是形成儿茶素的主要部位,它存在于叶细胞的液胞中,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6%~23%。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是赋予茶叶色、香、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儿茶素是茶叶中最具有药效作用的活性组分,现已表明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防癌等功能。
3.氨基酸
(Amino.cid)是蛋白质、活性肽、酶和其他一些活性分子的重要组分。茶叶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游离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26种,约占干物质的2%~4%,是茶汤鲜味的主要呈味物质,其中,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等都可转变为香气物质或作为香气的前体。茶叶中还有一类由根部生成的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Theanine),它呈甜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对绿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红茶品质评价的重要因子。因它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故也是鉴别茶组植物的生化指标之一。氨基酸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茶树新梢中的谷氨酸在厌氧和好气情况下交替处理制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具有较显着的降血压等保健功能,日本已有商品茶投放市场。
4.蛋白质
(Protein)是由各种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茶叶中主要蛋白质种类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幼嫩芽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左右,一般中小叶茶高于大叶茶,春茶高于夏、秋茶。但只有占蛋白质总量2%左右的水溶性蛋白才溶于水,它既可增进茶汤的滋味和营养价值,又能保持茶汤的清亮度和茶汤胶体液的稳定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与芽叶中蛋白质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湿润多雨,弱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提高,这是“高山出好茶”的重要原因之一。
5.咖啡碱
(Caffeine)亦称咖啡因。是茶叶中嘌呤碱类(Purines)中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遇120℃高温开始升华,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茶叶中一般含2%~5%,细嫩芽叶高于老叶,夏秋茶略高于春茶,也是重要的滋味物质。在红茶加工过程中与茶黄素络合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茶叶中的嘌呤碱除了咖啡碱外,还有可可碱、茶叶碱、黄嘌呤、腺嘌呤等,它们的含量都非常少。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具有提神的作用。由于它常和茶多酚成络合状态存在,不仅形成了茶的固有风味,而且它与游离状态的咖啡碱在对人体生理机能上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故在正常的茶叶饮量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
6.芳香物质
是挥发性物质的总称,主要是醇类化合物。
(1)芳樟醇(Linalool):又称沉香醇,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后才成为游离态的芳樟醇。具有铃兰香气,在新梢中芽的含量最高,从一叶、二叶、三叶到茎依次递减。一般大叶茶含量高于中、小叶茶,春茶又高于夏、秋茶。在红茶制作的揉捻、发酵、干燥过程中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
(2)香叶醇(Geraniol):亦称牻牛儿醇。在茶树体内也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气。新梢各部位和春、夏茶含量与芳樟醇相似,只是大叶茶含量较低,中、小叶茶含量较高。安徽祁门种含量高出其他中、小叶品种几十倍,因此使“祁红”具有明显的玫瑰香气特征。
(3)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类。在茶树体内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韵,是乌龙茶及花香型名优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亦是绿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会显着增加。
(4)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称β-苯乙醇。芳环醇类。亦具有玫瑰香气,以糖苷形式存在于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由芽、一叶、二叶、三叶依次递减。经β-葡糖苷酶水解后,鲜叶中含量明显增加。中国安徽和福建红茶中的含量高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
(5)顺-3-己烯醛(Z-3-Hexenal):亦称青叶醛。是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青草气,当浓度低于0.1%时呈新鲜水果香,故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鲜叶必须先经过摊放,以降低青叶醛含量,减少青草气。芳樟醇与顺-3-己烯醛的比值可用来判断红茶香气品质的优劣。
7.茶叶维生素
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茶叶中水溶性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P、肌醇、维生素U。它们的分子量较小,但与茶树的物质代谢、茶叶营养及药用价值有着重要关系。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它们同样对茶树某些代谢起调节作用。
(1)维生素C:亦称抗坏血酸。茶鲜叶中含量较多。在加工过程中虽会有所损失,但由于茶叶内含有较多的生物类黄酮物质,故成品茶含量仍较高,绿茶中含量约2.50mg/g,红茶约0.60mg/g。它能防治坏血病,增强人体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维生素B1:亦称硫胺素。茶叶中含量比蔬菜还高,成品茶中含量约为干重的0.015%~0.06%。它能维持人体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维生素B2:亦称核黄素。茶叶中的核黄素主要与蛋白质结合成为黄素蛋白,参与茶树体内物质代谢的多种还原反应,缺少它,茶树机体呼吸减弱,氮素代谢受到障碍。在茶叶中含量约为0.012~0.017mg/g,以芽叶中最多。它有增进人体皮肤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功能。
(4)维生素E:亦称生育酚。茶叶中的含量高于蔬菜和水果,约为300~800mg/kg,绿茶含量又高于红茶。由于茶叶内含有较多的生物类黄酮物质,故能对维生素E的氧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本身又是一种极好的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过氧化过程,故具有抗衰老作用。
茶叶中除了上述这些组分外,还有一些含量虽不高,但具有独特作用的成分,如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的功效;几种多糖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组分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H. 红茶里面有什么物质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红茶叶水浸出物中含有钾。红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包括水溶性色素)、可溶性糖、水溶果胶、水溶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蛋白、无机盐等,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30~47%。 一般茶叶的含钾量都比较大,约占其比重的1.5%左右(红茶比重更大些)在每百克浓度中的茶水中,红茶的钾平均含量为24.1毫克。
(8)红茶中有哪些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要看个人体质),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至于乌龙茶、铁观音等较为中性。
红茶能辅助血糖调节,但仍无确切的定论。 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适的人,可以红茶酌加黑糖、生姜片,趁温热慢慢饮用,有养胃功效,身体会比较舒服,但不建议喝冰红茶。
I.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
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9)红茶中有哪些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一些人喝茶后会把茶叶渣咀嚼吃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但从安全性上考虑,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茶渣中也可能含有微量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以及水不溶性农药。如果吃茶渣,就会把这些有害物质摄入体内。
时新茶是指鲜叶炒制不足半个月的新茶。相对来说,这种茶喝起来确实味道更好。不过,从中医理论讲,刚加工的茶叶存有火气,这种火气需存贮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因此,饮用过多时新茶可使人上火。
另外,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容易对胃产生刺激作用,如果经常饮用新茶,有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胃不好的人,应少喝加工后存放不足半个月的绿茶。另外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种类的茶都是新的比陈的好,比如普洱茶等黑茶就需要适当陈化,品质更好。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一直就有睡前喝茶会影响睡眠的说法。同时,咖啡碱也是利尿剂,加上喝茶摄入大量水分,势必增加夜间上厕所的次数,从而影响睡眠。但据消费者反映,喝普洱茶对睡眠的影响并不大。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普洱中所含的咖啡碱更少,而是因为其他还不明确的原因。
J. 红茶有哪些成分构成
茶叶的滋味是由鲜叶之中的一些呈味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适度转化,并且经过冲泡之后溶于茶汤而形成的。鲜叶中的呈味物质主要有多酚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咖啡碱等等,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可形成各不相同的滋味特征。 红茶由于在制造的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大量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氧化产物。其中茶黄素是茶汤刺激性和鲜爽度的决定成分。茶黄素含量高,则茶汤刺激性强。茶红素是茶汤红浓度和醇度的主体物质,当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高且比例适当的时候,茶汤的滋味浓而鲜爽,而且富含刺激性,是红茶品质好的表现。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红茶汤色要求红艳明亮。红茶汤色由各种水溶性有色物质组成。主要的呈色成分是多酚类的氧化产物,尤其是儿茶素类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它们的含量高低与配比,决定着红茶汤色的质量。茶叶中的呈味成分非常复杂,种类、含量及比例的变化,都会深深的影响和改变着茶汤的滋味,何况还有树种、环境、工艺、保存、冲泡用水、冲泡方式方式、不同茶器具等等因素。因为,可以说茶的滋味千变万化,你永远不可能喝到同一泡茶或同一种口感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