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香文化的发源地
远古时期并无文字记载,但是在辽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这些中华文明早期发源地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的用香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约5000年前。
2. 什么是中华香道文化
在中国盛唐时期,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各种文化相继发展起来,当时的社会文化空前繁荣,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同时,熏香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慢慢的也成了一种文化艺术。当时熏香是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中国的达官贵人、富裕人家经常聚会、争奇斗香,使熏香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传入了熏香文化,使熏香艺术文化得以在全世界传播,发扬广大了中华香文化。在日本发展过程中,平安时代之后,香料开始脱离宗教而被用于“美”。日本古典名着《源氏物语》多次提到一种熏香盛会,也就是说日本的贵族,开始学习“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熏香鉴赏会。就这样熏香文化在日本“和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直至今天日本的“香道文化”。香文化本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近现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3. 当代中国香文化的发展状况如何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晚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使中国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香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时期。
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香文化的发展特别需要一个安定繁荣的“盛世”环境,而近现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不仅极大的影响了香料贸易和制香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情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在科技、军事上全盘落后于西方世界,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开始广泛接受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而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开始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难免过于偏激,由此而来的矫枉过正的、运动式的批判,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被混同于糟粕一并否定了。甚至象净心明志、修身养性这样的观念也被当作消极的态度受到了批判。在这种偏激的反思中,具有鲜明传统特征的香文化受到株连也是必然的事情。
同时,随着文人阶层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嬗变,自魏晋以来长期支持推动着中国香文化发展的文人阶层的力量越来越衰弱。在这种情势下,早已融入了书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渐行渐远,失去了安神养生、美化生活、陶冶性灵的内涵,而主要是作为祭祀仪式被保留在庙宇祭祀之中。
古代的香,所用都是天然香料,而现当代以来,化学香精已成为制香的主要原料。
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在19世纪后半期,欧洲就已出现了人工合成香料(即化学香精)。这些化学香精不仅能大致地模拟出绝大多数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价格极其低廉,并能轻易的产生非常浓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添香剂,在制香行业中同样如此。
较之天然香料,采用化学香精制作的香品价格低廉,自然是厂家愿制,商家愿卖,香客愿买。以至于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见到的绝大多数香品都是这类化学香精香。名为檀香、沉香,其实只是使用了有“檀香味”或“沉香味”的化学香精。
化学香精与天然香料相比,虽然香味相似,甚至香气更浓,但就香味品质及安神养生、启迪性灵的功能而言,两者却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天然香料被列为上品药材,而作为化学产品的合成香料虽初闻也芳香四溢,但多用却有害于健康。而且,即使单就气味而言,化学香精也只是接近而远远不能与天然香料相媲美。
化学香精类香品之所以能畅行开来,也是由于大多数香客只是把烧香作为祭祀的仪式。既然不闻香,不品香,只是烧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视香的用料、配方与品质,而只关注香品外形的美观或香味的浓艳了。
化学香精和化学加工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在实质上改变了现当代的制香工艺。虽有一些传统的方法和技术仍然得到了采用,但那只是一些外围的,形式上的保留,而香料的选择、炮制、配伍、火候等最核心的内容都被丢弃了。其后果之一就是制香工艺的中断与香谱配方的散失,以至现在真正精通传统制香技术的人少之又少。
虽然化学香精类的香品已是现在的主力军,但仍然可以见到以天然香料制作的香品,这也为那些喜欢品香的人们留下了一方空间。
现在的天然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使用单一香料的“单品香”(或是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态,如块状、条状或粉末状;或是制成线香、盘香等形状)。其质量虽优于化学香,但直接使用单一香料,其味道与养生之功能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而且许多香料,如檀香,其实并不适于单独使用,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讲到“檀香单焚,裸烧易气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这种单一香品只是汉代之前原始的用香方法。汉唐之后主要使用的是“合香”(调和多种香料而成)。
第二类是调和多种香料制成的合香,形状上多为线香、盘香等。而传统合香的制造,不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方,严格的炮制方法和制作工艺。而现在市场上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天然香料的合香,据笔者所知,也大都是仅以天然香料为原料而已,而真正依古法制作的正宗合香,种类极少。
今日人们对香之内在品质的忽视,以及化学香精和化学加工技术的采用等因素,都使得制香的技术门槛大为降低,以至于现在的制香商家大大小小,星罗棋布,香品质量也参差不齐。货架上的香品名称越来越花哨,造型越来越丰富,包装越来越华美,而“金玉”之内却少有“香珍”。低劣者点燃后只有烧草的味道,抑或虽有浓郁的香味却俗不可耐。这些所谓的香,可以说是徒有香的形状而败坏香的美名。面对这些赝品,也难怪现在的人们不愿意品香赏香了。不知道东坡临此是否还能忘情赋诗?而神仙佛祖、祖辈先人们若真能闻到此种烟气,又会做何感想啊?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说些题外话,想买沉香的话建议香至尊这个品牌,不是托儿哦,和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不错。
4. 浙江树人大学的国际茶文化学院怎么样,值得报考本科茶文化专业吗
个人认为是值得报考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就地理位置而言,大学所处地浙江杭州地处沿海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在学校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社会实践和个人锻炼,毕业后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是比同等大学更值得报考的地方。
就所选专业而言,我国的茶文化在两宋时期开始兴盛至今已有将近1000年的历史,所谓是历史渊源,即使在现代社会我国的茶文化也是长久不衰家家户户几乎都必备茶叶,所以我国还存在巨大的茶文化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还很大。当然,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有必要让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的人来继承,老祖宗的东西还是不能丢。
这就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5.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如何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可说是非常的早,中国用香的文明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
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 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由于士大夫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且着力从精神层面励励倡导与提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品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
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
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6. 中国传统香文化,是如何在当时起源和发展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与风格,而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支,在历史的长流中形成了它独有的特点和魅力。虽然在历史的记载中,香文化最开始的状态是香料,而香料在古代中国是非常稀少的,且大多数香料只生长在南方地区。但是由于其独特的作用,使其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中。
中国香文化是在隋唐时期逐渐完善,在宋代和明清时期处于鼎盛,虽然后来由于战争而受到影响逐渐衰落,但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香文化将再一次成为世界文化中的新秀。
秦汉时期的到来让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中国本土盛产的香料非常多,但是对于香料依旧有所欠缺。
7. 泰国硕士在中国吃香吗
泰国硕士,在中国相当一个技校生,文化低在中国科研机构,落户难只能干一些技术活
8. 中国香文化的介绍
《中国香文化》是2008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