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各种二糖形成化学键如何变化

各种二糖形成化学键如何变化

发布时间:2022-08-15 14:27:23

Ⅰ 糖类化学

糖 类 化 学
糖是自然界中存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且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从细菌到高等动物的机体都含有糖类化合物。以植物体中含量最为丰富,约占干重的85%~90%,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其它生物则以糖类如葡萄糖、淀粉等为营养物质,从食物中吸收转变成体内的糖,通过代谢向机体提供能量;同时糖分子中的碳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各种有机物分子。所以糖作为能源物质和细胞结构物质以及在参与细胞的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生物组成成分。
第一节 糖的一般概念
一、糖类的概念
糖类主要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过去用通式Cn(H2O)m表示,并称为碳水化合物。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如鼠李糖(C6H12O5)和脱氧核糖(C5H10O4)它们的结构和性质都属于糖,但分子中氢氧原子数之比并不是2∶1;而有些化合物,如乙酸(C2H4O6)、乳酸(C3H6O3)等,它们的分子式虽符合上述通式,但却不具有糖的结构和性质。因此称糖为碳水化合物并不恰当。现将糖类化合物定义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二、糖的分类和命名
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分为三类: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一)单糖
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属于单糖。据分子中所含羰基的位置分为醛糖和酮糖。一般以环状半缩醛的结构形式存在。按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分别把三碳糖称为丙醛糖和丙酮糖,四碳糖称为丁醛糖和丁酮糖,相应的醛糖和酮糖是同分异构体。自然界中的单糖以含四个、五个和六个碳原子的最为普遍。
(二)低聚糖
含有2~10个单糖单位,彼此以糖苷键连接,水解以后产生单糖。低聚糖又叫寡糖。自然界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低聚糖主要有二糖如麦芽糖、蔗糖和乳糖,三糖如棉籽糖。
(三)多糖
由许多单糖分子或其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高聚物称为多糖,又称为高聚糖。可分为同多糖和杂多糖两类。由一种单糖缩合形成的多糖称为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由二种以上单糖或其衍生物缩合形成的多糖称为杂多糖,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按糖分子中有无支链,分为直链多糖和支链多糖;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结构多糖、贮存多糖、抗原多糖等;按其分布部位又分为胞外多糖、胞内多糖。
(四)结合多糖(或复合多糖)
糖与其它非糖物质共价结合形成结合多糖(复合多糖)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s),例如蛋白聚糖、糖脂、糖蛋白等。
第二节 单 糖
自然界中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糖的名称一般不用有机化学系统命名。除少数简单的羟乙醛、二羟丙酮按基团命名外,许多单糖都有一个俗名,一般与来源有关,例如果糖、赤藓糖、核糖等。
一、单糖的结构
(一)单糖的立体结构和构型
1. 单糖的立体异构体
单糖分子是不对称分子,具有旋光性。以甘油醛为例,分子中的2位碳是不对称碳原子,分别与4个互不相同的原子和基团H,CH2OH,OH,CHO连接。这样的结构有两种安排,一种是D—甘油醛,另一种是L—甘油醛。书写D— 型结构时,把羟基放在右边;L— 型的羟基放在左边。 D— 甘油醛的旋光是右旋,L— 甘油醛是左旋。 D— 甘油醛与L— 甘油醛是立体异构体,它们的构型不同。因此D型与L型甘油醛为对映体,具有对映体的结构又称“手性”结构。
由于旋光方向与程度是由分子中所有不对称原子上的羟基方向所决定,而构型只和分子中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的羟基方向有关,因此单糖的构型D与L并不一定与右旋和左旋相对应。单糖的旋光用d或(+)表示右旋,l或(— )表示左旋。
从丙糖(甘油醛)起的单糖都有不对称碳原子。含有n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应有2n 个立体异构体。
2. 单糖的构型
糖类物质的D— 型和L— 型是以甘油醛为标准比较而确定的相对构型。糖的构型是由与羰基相距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上的羟基方向来确定的,如与D— 型甘油醛相同,则为D— 型;如与L— 甘油醛相同,则为L型。醛糖都可由甘油醛逐步增长碳链的方法导出。对于酮糖也是按同样方法确定构型。下面各糖概括出的碳原子的构型是相同的,它们都是D— 型糖。
(二)单糖的结构与构象
单糖的种类很多,其中葡萄糖(游离的、结合形式的)数量最多,在自然界分布也最广。
单糖的结构及性质虽各有异,相同之处也很多。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有代表性。现以葡萄糖为例阐述单糖的分子结构。
葡萄糖是己糖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最初发现于葡萄,所以称为葡萄糖。其分子式是C6H12O6。天然存在的是D— 葡萄糖。
1. 链状结构式
实验证明D— 葡萄糖的链状结构是:

上述结构式可以简化,用“├”表示碳链及不对称碳原子羟基的位置,“△”表示醛基
“—CHO”,“—”表示羟基“—OH”,“○”表示第一醇基,则葡萄糖结构式简化为(a),与葡萄糖同属己醛糖的D甘露糖和D半乳糖的结构式分别简化为(b)、(c)。

(a)D— 葡萄糖 (b)D—甘露糖 (c)D—半乳糖
2. 环状结构
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证明,单糖不仅以直链结构存在,而且以环状结构存在。由于单糖分子中同时存在羰基和羟基,因而在分子内便能由于生成半缩醛(或半缩酮)而构成环。即碳链上一个羟基中的氧与羰基的碳原子连接成环,羟基中的氢原子加到羰基的氧上。实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己醛糖都是第五个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羰基形成半缩醛,构成六元环。例如D— 葡萄糖可以形成下面两种环形半缩醛:

半缩醛式α— D— 葡萄糖 醛式 D— 葡萄糖 半缩醛式β— D— 葡萄糖
37% 0.1% 63%
D— 葡萄糖由醛式转变为半缩醛式,C1转变为手性碳原子,并形成一对旋光异构体。一般规定新形成的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称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碳原子(在己糖为C5)上的羟基在碳链同侧者称为α— 型葡萄糖,写作α— D— 葡萄糖;不在同一侧者称为β— 型葡萄糖,写作 β— D— 葡萄糖。不过这两个异构体并不是对映体,只是在第1碳上的羟基方向不同而已,所以称为异头物。半缩醛羟基较其余羟基活泼,糖的许多重要性质都与它有关。
不仅如此,葡萄糖也有构象问题,据X— 射线衍射测定表明:葡萄糖吡喃环中的五碳一氧不是处于同一平面的,通常具有如下构象,其中椅式构象因使分子的扭张强度最低,分子中各原子的静电斥力最小而最为稳定。
二、单糖的性质
单糖的性质由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
(一)主要物理性质
1. 溶解度
单糖都是无色结晶,由于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常能形成过饱和溶液一一糖浆。
2. 甜度
单糖都有甜味,但甜度各不相同,通常把蔗糖的甜度定为100进行比较
糖 蔗糖 果糖 转化糖* 葡萄糖 木糖 麦芽糖 半乳糖 乳糖
甜度 100 173 130 74 40 32 32 16
*由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与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3. 旋光性及变旋现象
一切糖类物质分子内都有手性碳原子,所以都具有旋光性,属于“旋光活性物质”(或光学活性物质)。旋光活性物质使偏振光振动平面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物质旋光度的大小因测定时所用溶液的浓度、盛液管的长度、温度、光波的波长以及溶剂的性质等而改变。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旋光活性物质的旋光度仍为一常数,通常用比旋光度[α]表示。比旋光度的定义是:以1 ml中含有1 g溶质的溶液,放在1 dm长的盛液管中测出的旋光度。糖的比旋光度用[α] D2 0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α:由旋光仪测得的旋光度。
C:糖(光学活性的)溶液的浓度,以每毫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表示,溶剂为水。
L:盛液管的长度,以分米表示。
20:20℃,表示测定比旋光度在20℃进行。
D:表示以钠光灯作光源。
(二)主要化学性质
单糖是多羟醛或多羟酮,所以具有醛基、酮基、醇羟基的性质,能发生醇羟基的成酯、成醚等反应和羰基的氧化、还原和加成等反应,而且具有羟基及羰基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反应。单糖在水溶液中是以链式和环式平衡存在的。在某些反应中,其链式异构体参与反应,而环式异构体就连续不断地转变为链式,最后全部生成链式异构体的衍生物,单糖的主要化学性质如下:
1. 由醛基、酮基产生的性质
(1)单糖的异构化作用
(2)单糖的氧化(还原性)
2. 由羟基(醇羟基和半缩醛羟基)产生的性质
(1)成酯作用
(2)成脎作用
(3)成苷作用
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单糖是糖类的最小单位。近半个世纪来,发现的单糖为数不少,现已知的醛糖有600多种,酮糖及其衍生物180种。自然界中的单糖少于其光学异构体的理论数目,常见的醛糖、酮糖、脱氧糖、分支糖、氨基糖也很多,下面列举一些较重要的代表(表3—3)。
由于单糖具有多个可反应的基团,因此可形成多种单糖衍生物,大体有以下几类:
1. 糖苷类
2. 单糖磷酸酯
3. 氨基糖(amino sugar 或glycosamine)
4. 糖酸
5. 糖醇
第三节 寡 糖
寡糖是2~10个单糖组成的低聚糖。自然界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三糖有棉籽糖等;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寡糖已达500多种。
一、二糖的结构
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寡糖是双糖。组成寡糖的单糖可以是相同的,如麦芽糖、纤维二糖。但更多的寡糖可能是不同种的单糖组成。如蔗糖由葡萄糖与果糖组成,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此外寡糖中也可能包含单糖的衍生物,如透明质酸二糖由β— 葡萄糖醛酸与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软骨二糖由β— 葡萄糖醛酸与半乳糖胺组成。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纤维二糖
现已发现在激素、抗体、维生素、生长素和其它各种重要分子中都有寡糖。寡糖也存在于细胞膜中,寡糖链凸出于细胞膜的表面,使整个细胞表面均覆盖有寡糖,可能是细胞间识别的基础。
二、常见的二糖
1. 乳糖
2. 麦芽糖
3. 蔗糖
三、糖蛋白的寡糖基
糖类与蛋白质或多肽结合,形成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糖苷键。一种是利用肽链上天冬酰胺的氨基与糖基上的半缩醛羟基形成N— 糖苷键,另一种是利用肽链上苏氨酸或丝氨酸(或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的羟基与糖基上半缩醛羟基形成O— 糖苷键。

N—乙酰氨基葡萄糖— 天冬酰胺 N—乙酰氨基葡萄糖— 丝氨酸(苏氨酸)
N— 糖苷键 O— 糖苷键
第四节 多 糖
多糖是由十个以上到上万个单糖分子或单糖衍生物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或带有支链的高分子聚合物。自然界中发现的糖类,绝大多数是以高分子量的多糖出现。用酸或特异的酶完全水解这些多糖后,产生单糖和(或)简单的单糖衍生物。 D— 葡萄糖是多糖中最普通的单糖单位,但由D— 甘露糖、D— 果糖、D— 和L— 半乳糖、D—木糖和D— 阿拉伯糖等组成的多糖也常见。天然多糖水解物中很常见的单糖衍生物有:D— 氨基葡萄糖、D— 氨基半乳糖、D— 葡萄糖醛酸、N— 乙酰胞壁酸和N— 乙酰神经氨酸等等。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现象,也没有甜味。多糖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些多糖能与水形成胶体溶液。许多多糖不溶于水。
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植物的骨架纤维素、动植物贮藏的养分淀粉、糖原、人软骨中的软骨素、昆虫的甲壳、植物的粘液、树胶、细菌的荚膜等许多物质,都是由多糖构成的。
一、贮存多糖
这些多糖中,淀粉是植物中最丰富的,糖原则是动物中最丰富的。它们通常以大颗粒状蕴藏于细胞的胞质中。在葡萄糖过剩时,单个的葡萄糖就通过酶促作用联结到淀粉或糖原的末端,而代谢需要时,它们又通过酶促作用释放出来作燃料用。
(一)淀粉
淀粉是植物贮存的养料,主要存在于种子中(谷物、豆类等)、块茎(如马铃薯)和块根(如薯类)中。天然淀粉显颗粒状,外层为支链,约占75%~85%,内层为直链部分,约占15%~25%,这两部分的结构和性质有一定差异,直链淀粉的分子量比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小(分子量大小与淀粉的来源及分离提纯的方法有关),它们在淀粉粒中的比例随植物品种而异。有的淀粉粒(如糯米)全部为支链淀粉,而豆类的淀粉则全是直链淀粉。
1. 直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2. 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二)糖原的结构和性质
糖原是动物细胞内贮存的多糖,因其结构和作用与植物的淀粉类似,所以又称为动物淀粉。存在于肝脏的称为肝糖原,存在于肌肉的称为肌糖原。
糖原也像支链淀粉一样,是D— 葡萄糖连结成的多糖,然而它是分支程度和紧密度比支链淀粉更高的分子。分支点之间的间隔为3~4个葡萄糖单位,每个分支平均长度12~18个葡萄糖单位。最大的糖原分子由几十万个葡萄糖单位组成,但仍能溶于水中。近年来研究证明,糖原中含有少量蛋白质(1%),可能蛋白质是中心物质,在其蛋白质链上接上糖原的多糖链。糖原可用热KOH溶液消化动物组织后,将其分离出来。在KOH溶液中,其非还原性的α— 1,4
键和α— 1,6键都是稳定的。糖原容易被α— 和β— 淀粉酶水解,分别形成葡萄糖和麦芽糖。在β— 淀粉酶作用下,也产生极限糊精,糖原与碘产生红紫色反应。
二、结构多糖
许多多糖在细胞壁和外膜、细胞间隙和结缔组织的首要作用是作为结构成分,以赋予植物或动物组织以形态、弹性或刚性,并赋予单细胞生物以保护和支持。还发现多糖是许多无脊椎动物外骨骼的重要有机成分。例如壳多糖就是昆虫和甲壳类外骨骼的重要有机成分。
(一)植物的细胞壁
由于植物细胞要能承受细胞内外液之间的巨大渗透压差,它们必须有硬的细胞壁以保持不致膨胀。一些较大的植物如树,其细胞壁不仅要有助于茎、叶和根组织的物理强度或硬度,而且还必须支持巨大的重量。
1. 纤维素
2. 半纤维素
(二)细菌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是硬的、多孔的、盒子样的结构,它对细胞起物理保护作用。由于细菌有高的内部渗透压,而它们又经常暴露于一完全可变的和有时是低渗的外环境中,故它们必须有坚硬的细胞壁以防止细胞膜的膨胀和破裂。因为细菌细胞壁含有特殊抗原,可用于诊断传染病,并且也因为用青毒素和其它抗菌素能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故对它们的结构和生物合成已有深入的研究。
三、糖胺聚糖
糖胺聚糖又叫酸性粘多糖,是一组相关的杂多糖,通常含有两种类型交替出现的单糖单位,分子中含有氨基己糖或乙酰氨基糖,因其中至少含一个酸性基,或为羧基或为硫酸根(表3— 5),所以有较强酸性,是一种酸性杂多糖。当它们与特殊蛋白质络合而存时,则称为粘液素或粘蛋白;在这类蛋白质中,多糖构成其重量的最大部分。粘蛋白是胶状的、粘稠的物质,有的起润滑作用,有的则起有弹性的细胞内粘合剂作用。
表3— 5 几种糖胺聚糖的组分
糖胺聚糖 己糖胺 糖醛酸 SO42 - 存 在
透明质酸 N—乙酰葡萄糖胺 D— 葡萄糖醛酸 无 结缔组织、角膜、皮肤
肝素 葡萄糖胺 D— 葡萄糖醛酸 有 皮肤、肺、肝
硫酸软膏素A N— 乙酰半乳糖胺 D— 葡萄糖醛酸 无 骨、软骨、角膜、皮肤
最丰富的糖胺聚糖是透明质酸,存在于细胞外膜和脊椎动物结缔组织的细胞内基质中;也出现于关节滑液和眼的玻璃体液中。透明质酸的重复单位是由一个D— 葡萄糖醛酸和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通过β— 1,4— 糖苷键连接成的双糖(图)。另一种糖胺聚糖是软骨素,在结构上软骨素与透明质酸几乎相同,惟一不同的是它含有N— 乙酰— D— 氨基半乳糖而不是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软骨素本身仅是细胞外物质的一个不重要的成分。但它们的衍生物4— 硫酸软骨素(软骨素A)和6— 硫酸软骨素(软骨素C)则是细胞外膜、软骨、骨、角膜和脊椎动物结缔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
四、糖复合物
糖复合物是指糖类的还原端和其它非糖组分以共价键结合的产物,主要有糖蛋白和糖脂。
按多糖和蛋白质的相对比例,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又可分为糖蛋白和蛋白多糖两类。糖蛋白质是以蛋白质为主,糖只是作为蛋白质的辅基,如卵清蛋白含糖基1%。而蛋白多糖是以多糖为主,蛋白所占的比例少,如粘蛋白含糖基高达80%。

Ⅱ 什么是糖苷键

糖苷键是指特定类型的化学键,糖的半缩醛型能与醇反应,反应形成的共价键称为糖苷键。

糖苷键连接糖苷分子中的非糖部分(即苷元)与糖基,或者糖基与糖基。半糖半缩醛结构上的羟基可以与其他含羟基的化合物(如醇、酚类)失水缩合而成缩醛式衍生物,成为糖苷(glycosdie),之间的化学键即为糖苷键(glycosidic bond)。

糖苷键的命名从左边第一个糖基开始,指出每个糖基的构型用阿拉伯数字和数字表示糖苷键。例如:麦芽糖α-1,4糖苷键,乳糖β-1,4糖苷键,半乳糖α-1,6糖苷键。

(2)各种二糖形成化学键如何变化扩展阅读

糖苷键连接异头碳和纯氧原子。半缩醛型糖的异头碳有α和β两种构型,因此糖苷键也有α和β两种。一个半缩醛型单糖的半缩醛基能与第二个单糖的羟基反应失水形成二糖,二糖的半缩醛基能与第三个单糖的羟基反应形成三糖,以此类推,通过糖苷键形成聚合度更高的聚糖。

糖苷的构型是稳定的,在水溶液中不能转化为链式。O-糖苷属缩醛型结构,易被水解成相应的糖和配基。糖苷(不包括二糖)中无半缩醛羟基,故无变旋现象、无还原性,在碱中较稳定。

Ⅲ 生物化学里二糖结构表示Glc(α1→α1)Glc,括号里的α是如何确定的,箭头是单箭头还是双向又是怎

1、α是羰基碳差向异构化的一种,环状的葡萄糖Glc变成开链结构后有两种结构,一种是α一种是β,两者的区别在于异头碳上的羟基和最远手性碳上的羟基是否在同一侧,如果在同一侧就是α异头物,即称为α-Glc,两者在不同侧,称为β-Glc;
2、箭头就是表示一个糖苷键,这个无所谓啦,我还习惯写横杠呢;
3、不知道你从哪本书上看的,二糖结构一定是Glc(α1→α1)Glc这种表示吗?纤维二糖和麦芽糖的单体是葡萄糖可以这样表示,但是蔗糖、乳糖等二糖就不能这样表示了。蔗糖是Glc(α1-β2)Fru ;乳糖是Gal(β1-β4)Glc

Ⅳ 糖类的分类

糖类的分类有:

1、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常见单糖有葡萄糖(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果糖(CH2OH-CHOH-CHOH-CHOH-CO-CH2OH)、核糖(CH2OH-CHOH-CHOH-CHOH-CHO)和脱氧核糖(CH2OH-CHOH-CHOH-CH2-CHO)。

2、多糖:由几百个乃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缩合生成,通式为(C6H10O5)n,最重要的是淀粉与纤维素。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3、结合糖:又称复合糖,糖缀合物,包括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4、醛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1)是一个醛基,有醇和醛的性质。

5、酮糖:一类单糖,该单糖中氧化数最高的C原子(指定为C-2)是一个酮基。

(4)各种二糖形成化学键如何变化扩展阅读: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发现有些糖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并不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此外,有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恰好是2:1,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符合碳水化合物定义,但不是糖类。所以称糖为碳水化合物并不恰当,只是沿用已久,至今仍有人使用。

Ⅳ 糖类遇到的化学变化

糖类遇到的化学变化:
(1)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2==CH2OH-(CHOH)4-COOH+2Ag↓+H2O+4NH3,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三维模型(2)醛基还能被还原为己六醇
(3)分子中有多个羟基,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4)葡萄糖在生物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5)葡萄糖能用淀粉在酶或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制得
验证醛基
葡萄糖验证:
1.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浓度高时生成黄色沉淀)
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NH4+Cu2O↓+2H2O
注意事项:(1)新制2Cu(OH)2悬浊液要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2)配制新制Cu(OH)2悬浊液时,所用NaOH溶液必须过量
(3)反应液必须直接加热至沸腾
(4)葡萄糖分子中虽然含有醛基,但是d-葡萄糖中不含有醛基.
2.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水浴加热)→CH2OH(CHOH)4COOH+2Ag↓+4NH3+H2O
CAS No.:50-99-7
注意事项:(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3)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4)乙醛用量不宜太多,一般加3滴
(5)银镜可用稀HNO3浸泡洗涤除去
加热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也叫银镜反应.
同分异构体
葡萄糖是最常见的六碳单糖,又称右旋糖.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广泛存在于生物界.葡萄、无花果等甜果及蜂蜜中,游离的葡萄糖含量较多.正常人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为3.89~6.11mmol/L,尿中一般不含游离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尿中的含量变化较大.血液或尿中游离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是临床常规检验的一个项目.结合的葡萄糖主要存在于糖原、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中;一些寡糖如:麦芽糖、蔗糖、乳糖以及各种形式的糖苷中也含有葡萄糖.
天然的葡萄糖,无论是游离的或是结合的,均属D构型,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吡喃式构形含氧环存在,为α和β两种构型的衡态混合物.
在常温条件下,可以β-D-葡萄糖的水合物(含1个水分子)形式从过饱和的水溶液中析出晶体,熔点为80℃;而在50~115℃之间析出的晶体则为无水α-D-葡萄糖,熔点146℃;115℃以上析出的稳定形式则为β-D-葡萄糖,熔点为148~150℃.呋喃环形式的葡萄糖仅以结合状态存在于少数天然化合物中.[α-D-葡萄糖(吡喃]-D-葡萄糖(吡喃" class=image>[型) []=+113,溶液中达平衡为+52.2D-葡萄糖]]=+113,溶液中达平衡为+52.2D-葡萄糖" class=image>[(直链式) β-D-葡萄糖(吡喃型)[β]=+19,溶液中]=+19,溶液中" class=image>[达平衡为+52.2]" class=image>
D-葡萄糖具有一般醛糖的化学性质:在氧化剂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葡萄糖二酸或葡萄糖醛酸;在还原剂作用下,生成山梨醇;在弱碱作用下,葡萄糖可与另两种结构相近的六碳糖──果糖和甘露糖──三者之间通过烯醇式相互转化.葡萄糖还可与苯肼结合,生成葡萄糖脎,后者在结晶形状和熔点方面都与其他糖脎不同,可作为鉴定葡萄糖的手段.
大多数生物具有酶系统可分解D-葡萄糖以取得能量的能力.在活细胞中,例如哺乳动物的肌肉细胞或单细胞的酵母细胞中,葡萄糖先后经过不需氧的糖酵解途径、需氧的三羧酸循环以及生物氧化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较多的能量,以ATP(三磷酸腺苷)形式贮存起来,供生长、运动等生命活动之需.在无氧的情况下,葡萄糖仅仅被分解生成乳酸或乙醇,释放出的能量少得多;酿酒是无氧分解的过程.工业上,用酸或酶水解淀粉制得的葡萄糖可用做食品、制酒、制药等工业生产的原料.

Ⅵ 连接两个糖分子的化学键是什么

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三个分子组成: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而氢键是连接两个含氮碱基的键,而不是连接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其分子链是由互补的核苷酸配对组成,而两条链依靠氢链结合在一起.
连接核糖核苷酸之问的化学键也是由互补的核苷酸配对组成.

Ⅶ 单糖·二糖·多糖的定义及其特点

单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3~6 个碳原子的糖,如三碳糖的甘油醛; 四碳糖的赤藓糖、苏力糖; 五碳糖的阿拉伯糖、核糖、木糖、来苏糖; 六碳糖的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半乳糖。

单糖的特点:单糖通常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大多有吸湿性。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单糖有旋光性,多于四个碳的单糖的溶液有变旋现象。

二糖又名双糖,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在一种单糖的还原基团和另一种糖的醇羟基相结合的情况下,显示出与单糖的共同化学性质。

二糖的特点:糖苷键可以于单糖部份的任何氢氧基形成,所以即使合成双糖的两个单糖是同一种(如葡萄糖),所形成的双糖也有不同的物理与化学特性。

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多糖的特点:多糖无甜味,在水中不能形成真溶液,只能形成胶体,无还原性,无变旋性,但有旋光性。

(7)各种二糖形成化学键如何变化扩展阅读:

多糖的组成:

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凡符合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的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多糖。

单糖的化学性质:

四个碳以上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形式存在,但在溶液中可以以开链结构反应。因此 ,单糖的化学反应有的以环式结构进行,有的以开链结构进行。

Ⅷ 二糖分子都是一种化学式,为什么都是不同物质

最常见的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他们都是2分子单糖(C6H12O6)脱去一分子水之后形成的化合物,因此分子式都是
C12H22O11
但是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缩合而成
乳糖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
麦芽糖是两分子葡萄糖聚合而成
果糖、葡萄糖、半乳糖虽然分子式都是C6H12O6,但是其分子结构不同
因此缩合而成的二糖也不是一种物质

Ⅸ 二糖的代表物质··分子结构特征··重要化学性质··用途有哪些(化学)

二糖 disaccharide
二糖就是水解时能水解出2mol单糖的糖类。
低聚糖中以二糖为最重要。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单元构成的,由二分子的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在一种单糖的还原基团和另一种糖的醇羟基相结合的情况下,显示出与单糖的共同化学性质,诸如还原于Fehling溶液、变旋光化、脎形成等(如麦芽糖、乳糖),通过还原基结合的单糖则无这种性质(如蔗糖、海藻糖)。天然存在的游离态和具有机能的糖类以哺乳类的乳糖、细菌和昆虫血液等的海藻糖、植物的蔗糖为代表。这些是作为各种生物体的能量来源,或者作为生物体组成的物质原料,承担着所必需的糖类的贮藏或运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分别可由各种特异的转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以对应的糖核苷所合成,同时也可由特异性强的分解酶水解和磷酸分解。纤维二糖和麦芽糖也是较为熟知的二糖。另一方面,与其说是单独合成而发挥其机能的不如说是纤维素和淀粉的酶促分解的产物。因此比天然发现的二糖存有更高级的结构,而游离的二糖大多是其代谢分解的产物。例如龙胆二糖(植物配糖体、噬菌体DNA的成分)、蜜二糖(棉子糖的成分)、曲二糖(几丁质成分)。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分子相对大一些的糖,自然界最普遍的二糖是蔗糖、乳糖和麦芽糖。二糖在人体内必须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Ⅹ 二肽和二糖都可以通过脱水缩合形成

没错,都是分子间脱水形成的。

二肽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上的氢脱下来,与另一个氨基酸羧基上的羟基结合,形成一分子水,然后两个氨基酸剩余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就是二肽。它们之间结合形成的键,叫肽键。

糖的缩合

阅读全文

与各种二糖形成化学键如何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