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来的
H2 O2 H2O 等等 这些分子中的数字都是固定的,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分子的结构,里面的原子的个数,当我们掌握了化合价以后可以去慢慢的推理出来,不需要每个分子都去看下.
㈡ 化学方程式的前面数字是怎么样算的
化学方程式的前面数字是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算的。
方法如下:
首先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个原子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同一原子在化学方程式两边化合价的上升值和下降值相等配平。最后根据两边原子数对应相等的法则,配平其他化合价没有变化过的物质。
例如,对于这个化学方程式:NO2+H2O=HNO3+NO 的配平方法。
3NO2+H2O=2HNO3+NO
这里NO2中N的化合价是+4价,HNO3中N的化合价是+5价,NO中N的化合价是+2价,所以从NO2到NO化合价下降了2,从NO2到HNO3化合价上升了1,为了让上升的化合价等于下降的化合价,2x=1y,x、y的最小配对是x=1,y=2。所以HNO3的系数是2,NO的系数是1。然后NO2的系数是2+1=3,最后根据相同原子的数目相等配平水的系数。
㈢ 化学方程式是如何得来的
据个人了解:
化学方程式的得来是这样子的:首先,科学家(有些肯定不是了)将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已知这些物质的化学式),之后鉴定所生成的新物质化学结构----即元素组成。再通过得失电子守恒定律进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最终判定。
㈣ 我想知道化学反应方程式里那些元素符号的下面的小数字是怎么来的,有谁能告诉我规律吗
他们的化合价不同,铁的化合价是+3,Cl的化合价是-1,组合起来就是FeCl3;SO4的化合价是-2,所以合起来就是Fe2(SO4)3;CO3的化合价是-2,Na的化合价是+1合起来就是Na2CO3
㈤ 化学方程式怎么弄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例如:
(CuSO_4) (NaOH) [Cu(OH)_2] (Na_2SO_4)
_数字 为原子数 数字在字母右下角
2、观察法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0(g)+Fe—— Fe3O4+H2
第二步 4H20(g)+3Fe—— Fe3O4+H2
第三步 4H20(g)+3Fe—— Fe3O4+4H2 (反应条件为高温)
3、奇偶配平法
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 +3Fe==Fe3O4 + 4H2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 、化合价升降法
一、配平原则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的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即
⑴ 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 始态 终态 变化的总价数 = 变化 × 系数
注: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d-c) 为最小公倍数。
⑶ 将 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 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⑸ 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6、得氧失氧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比如: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三氧化二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1.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KClO3 加热 MnO2 + KCl+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8.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9.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2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3.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4.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25.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6.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7.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28.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29.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30.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33.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34.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3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6.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 2CO2
其它反应:
3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反应式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4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五.【续】初中还原式归总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镁还原氧化铜:Mg+CuO加热Cu+MgO
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4.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六、金属
(1)金属与氧气反应:
40.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41.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42.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3.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44.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45.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46.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47.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48.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49.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50.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51.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新金属 + 新盐
5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53.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54.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55. 铜和硝酸银反应:Cu + 2AgNO3 = 2Ag + Cu(NO3)2
56.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3CuSO4 = Al2(SO4)3 +3Cu
(4)金属铁的冶炼原理:
57.3CO+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七、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 + 金属→ 盐 + 氢气(见上)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58.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9.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60.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61.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6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63.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4.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5.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6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8.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9.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70.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71.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2.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3.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4.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碱 + 酸 →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5.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
(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7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盐 + 酸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7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盐 +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8.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 盐 → 两种新盐
79.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80.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㈥ 化学式是怎样求来的,它们各个的元素所带的原子个数
硫酸铜是种正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盐.CuSO4是由金属离子Cu2+离子和酸根离子SO4 2-离子形成的,命名方法为酸类型+金属类型.所以叫硫酸铜.
然后是各个元素所带原子个数.这个反了,不是由元素决定元素所带原子个数的,而是说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内包含的原子数决定它是什么元素的.我们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都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你可以直接在上面查到各种元素的原子量
然后是化合价的问题.一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如何,决定该是哪个化合价.
拿氯原子举例:氯气和金属反应一般都是氯元素得电子,金属元素失去电子,因为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般Cl显-1价,如FeCl3,FeCl2,CuCl2,CuCl.而当氯原子碰到氧化性强的物质(得电子能力比它强的)时,氯原子就可能失去电子而显正价.不过氯气的话初高中学到的比较典型的一般是歧化反应,就是氯气自己人抢自己人电子.比如:Cl2+2NaOH=NaCl+NaClO+H2O.此反应里面,NaCl的Cl是-1价的,NaClO次氯酸钠中的Cl就是+1价的.要得到高价氯,最简单的就是电解反应了.直接通电抢走氯的电子,根据不同情况会产生+3,+5,+7价的氯化合物.
不过,你以后学到了就知道了,除了很变态的奇怪的化合物,其余都可以直接通过经验来判断该选哪个化合价,比如Cl单独作酸根的话就是-1价的,而ClO-,ClO2 -,ClO3 -,ClO4 -分别为含氧酸根离子,看到O的个数就可以直接判断,它们分别是+1+3+5+7价的了.
不知楼主学到啥程度.不过现在掌握书上的东西,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以后学完,知识体系建立了,你就会完全明白了.
再问: 额....我问的元素所带的个数不是指原子序数,而是元素右下角的那个数字,是怎么求来的 .....基本上看不懂,由于本人是初接触化学的,对于它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像化学方程式,化学式之类要理解的,不知高人有没有方法呢
再答: 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吗。?那个是可以根据该物质的电荷守恒求来的。比如:水H2O,O是-2价,H是+1价。假如说你不知道水分子中H有几个的话,那根据水分子呈电中性,+1乘以2再加上-2=0,就能求得H是2个。比如水合氢离子,假设不知道有几个H,以x来代替:HxO+(+是上标),水合氢离子带电量为+1,+1乘以3再-2=+1,那么可求得x为3。。。。一般来说,要想知道一个化学式中某个元素的个数,必须别的元素个数都是确定的(对于分子式来说)。对于离子化合物的话需要知道的是离子个数比。 化学一半靠记忆,一半靠推理。光靠“求”没用的。因为物质的本质,物质中各个元素的个数不是靠“求”出来的,一个水分子本身就是由2个H,一个O组成的。“求”只是当你没见过这物质,但某些元素个数基本可以确定时,来确定未知的元素个数的方法。 化学很好学的。。跟着书上走,跟着老师走,一开始靠记忆,然后记住的东西多了,总结归纳,自然而然就有经验了,就豁然开朗了。现在没有必要着急,脚踏实地就行了。
㈦ 化学式右上角的数字怎么得
化学式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或离子的价数,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离子价数,按照化合物呈电中性原则来确定。例如同样是Mn,在不同物质中的价数不同:
MnO2:O元素为-2价,2个O则为-4价,而 MnO2呈电中性(即0价),所以Mn为+4价。
KMnO4:其中K只能为+1价,则MnO4(高锰酸根)就只能是-1价;在MnO4-1中,O只能是-2价,所以Mn为+7价。
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按照化合物呈电中性原则(不含离子)推测。
㈧ 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怎么得像(O2的2是怎么得来的)又或者像单质只有1
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金属单质以及少部分的非金属单质为单原子分子,气态单质绝大部分为双原子分子,例如氮气、氢气。也还存在三原子的分子,例如臭氧。
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这种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这种原子的个数。
例:① H2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②H2O :1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
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① Mg2+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 -② SO4:(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种微粒的个数(微粒前有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①2O:两个氧原子,;②2O2:两个氧分子;③2O2—:两个氧离子
㈨ 化学公式中那些数字是怎么一回事
反应系数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2 + O2Fe2O3 + SO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S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2 、SO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2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2O3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2O3的系数;
2FeS2 + O21Fe2O3 + SO2
⑷确定O2 、SO2的系数:
①由于O2 、SO2中只含有O、S两种元素,S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2 的系数,再确定O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原子的个数也为4。因此SO2的系数为4除以SO2中S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2。的系数。
2FeS2 + O2 1Fe2O3 + 4SO2
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原子的个数也为11。所以O2的系数为11除以O2中O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2。的系数。
2FeS2 + 11/2O21Fe2O3 + 4SO2
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4FeS2 + 11O22Fe2O3 + 8SO2
一、书写的步骤
1、写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 配平方程式
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 将横线改为等号
㈩ 化学式中的右下角的数字怎么得来的比如“Fe3o4”中的3和4是怎样算出来的罗
表面上是根据化合价来的,但实际上是由各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决定的,这个在高中选修里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