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硝酸铜的化学式
硝酸铜化学式为Cu(NO3)2。
硝酸铜为蓝色斜方片状结晶。有潮解性。170℃分解放出氧。易溶于水和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酸乙酯。0.2mol/L水溶液的pH为4.0。
相对密度2.05。熔点114.5℃。有氧化性,与炭末、硫磺或其他可燃性物质加热打击和摩擦时,发生燃烧爆炸。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940mg/kg。
扩展来源:
硝酸铜用作催化剂、氧化剂、荧光粉激活剂及光敏电阻材料等,114.5℃时溶于其结晶水中,加热至170℃时失去硝酸生成碱式硝酸铜,加热至200℃分解为氧化铜。有氧化性,与碳、硫等物混合撞击容易爆炸或燃烧。
硝酸铜用于镀铜、制农药和搪瓷及染料等。溶于中等浓度的硝酸,可用氧化铜或铜块与稀硝酸作用来制取硝酸铜。
Ⅱ 硝酸银硝酸锌硝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1)Cu(NO3)2+Fe=Fe(NO3)2+Cu;2AgNO3+Fe=Fe(NO3)2+2Ag;置换反应
(2)Cu,Ag;Zn2+、Fe2+.
Ⅲ 硝酸银的化学式怎么写
金属在左,银+1价,硝酸根-1价,一和一抵消,十字交叉,所以是AgNO3
Ⅳ 硝酸银的化学式怎么写
硝酸银的化学式
硝酸银(AgNO3)
硝酸银的化学式是AgNO3,分子量是169.88 。硝酸银是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硝酸银极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硝酸银是有毒物质,注意保存。一、硝酸银的用途 硝酸银的主要用途照有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
硝酸银
硝酸银silvernitrate化学式AgNO3,无色透明斜方晶体。熔点212℃,相对密度4.352。在纯净空气中,硝酸银暴露在光线下并不分解和变色,但当存在有机物时,硝酸银见光就会变成灰色或灰黑色。硝酸银的分解温度为444℃:硝酸银易
Ⅳ 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铜,硝酸银,硝酸汞,硝酸锌,硝酸钡,硝酸铁,硝酸铝,硝酸亚铁的化学式
硝酸钾,KNO3
硝酸钠,NaNO3
硝酸钙,Ca(NO3)2
硝酸铜,Cu(NO3)2
硝酸银,AgNO3
硝酸汞,Hg(NO3)2
硝酸锌,Zn(NO3)2
硝酸钡,Ba(NO3)2
硝酸铁,Fe(NO3)3
硝酸铝,Al(NO3)3
硝酸亚铁,Fe(NO3)2
Ⅵ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 H2CO3
碳酸钠 Na2CO3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钙 CaCO3
碳酸氢钙 Ca(HCO3)2
氯化氢 HCl
氯气 Cl2
氯化钾 KCl
二氧化锰 MnO2
氯酸 HClO3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氯 ClO2
氧化二氯 Cl2O
硝酸 HNO3
硝酸钾 KNO3
硝酸钡 Ba(NO3)2
硝酸铵 NH4NO3
硝酸铜 Cu(NO3)2
硝酸汞 Hg(NO3)2
硝酸银 AgNO3
硫酸 H2SO4
硫酸铵 (NH4)2SO4
硫酸氢铵 NH4HSO4
硫酸钡 BaSO4
硫酸铝 Al2(SO4)3
硫酸铁 Fe2(SO4)3
硫酸亚铁 FeSO4
磷酸 H3PO4
磷酸钠 Na3PO4
磷酸氢钠 NaH2PO4
磷酸氢二钠 Na2HPO4
磷酸氢铵 NH4H2PO4
磷酸钙 Ca3(PO4)2
磷酸二铵 (NH4)2HPO4
氮气 N2
硫磺 S
白磷 P
金刚石 C
氦气 He
二氧化硅 SiO2
氖气 Ne
二氧化氮 NO2
氩气 Ar
氧化铁 Fe2O3
氧化铝 Al2O3
氢氧根离子 OH^-
硫酸根离子 SO4^2-
碳酸根离子 CO3^2-
硝酸根离子 NO3^-
铵根离子 NH4^+
Ⅶ 铜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式是什么
铜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式是:Cu+2AgNO3=Cu(NO3)2+2Ag。
分析:由于铜比银活泼,所以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银是银白色,铜离子溶液是蓝色。
反应现象:铜的表面附着着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硝酸银的危险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并及时就医。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灭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硝酸银
Ⅷ 硝酸银化学式
硝酸银化学式:AgNO₃。硝酸银中含有银和硝酸根,而银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硝酸根化合价为-1价,所以化学式为AgNO₃。硝酸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氨水、甘油,微溶于乙醇。纯硝酸银对光稳定,但由于一般的产品纯度不够,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检验氯离子,溴离子和碘离子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硝酸银的用途:
分析化学用于沉淀氯离子,工作基准的硝酸银用于标定氯化钠溶液。无机工业用于制造其他银盐。电子工业用于制造导电粘合剂、新型气体净化剂、A8x分子筛、镀银均压服和带电作业的手套等。感光工业用于制造电影胶片、x光照相底片和照相胶片等的感光材料。电镀工业用于电子元件和其他工艺品的镀银,也大量用作镜子和保温瓶胆的镀银材料。电池工业用于生产银锌电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硝酸银
Ⅸ 铜和硝酸银化学式
Cu+2AgNO3=Cu(NO3)2+2Ag
此反应为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它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一分钟了解置换反应
6.8万 43"
置换反应 金属和金属材料
1.1万 1'35"
>
置换反应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网络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胡启洲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它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中文名
置换反应
外文名
Single Displacement reaction
类型
无机化学反应
反应公式
AB+C→A+BC
是否放热
部分放热,部分吸热
快速
导航
反应的吸热与放热
反应类型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反应现象
基本介绍
置换反应可表示为A+BC=B+AC 或 AB+C=AC+B,通常认为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一些特殊的反应,例如金属羰基化合物间的置换,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除此之外,也可以指路易斯酸间的置换反应,此时并不需要单质参与反应。(出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第460页正文第3行:“……能将另一个较弱的路易斯酸MnF4从稳定配离子[MnF6] 2-的盐中置换出来”[1] )
反应的吸热与放热
1、放热的反应
(1)金属和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2)金属和盐发生的置换反应
(3)铝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的置换反应
(4)活泼金属和水的置换反应
2、吸热的反应
(1)不太活泼的金属和水蒸气发生的置换反应
(2)大多数的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少数如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为放热反应)[2]
(3)碳和水蒸气的置换反应
反应类型
根据反应环境分类
根据反应环境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2种情况:
(1)固态置换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固体与固体或固体与气体发生的置换反应。
(2)液态置换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
1、金属跟酸的置换:金属原子与酸溶液中氢离子(H+)之间的反应
特别注意:(1)不能用浓硫酸,硝酸等有强氧化性的酸,它们反应时,先将金属氧化成对应氧化物,氧化物再溶于酸中,然后继续氧化、溶解,反应得以继续。(2)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需位于氢(H)之前
镁和酸反应【Mg+2H+====Mg2++H2↑】
铝和酸反应【2Al+6H+====2Al3++3H2↑】
锌和酸反应【Zn+2H+====Zn2++H2↑】
铁和酸反应【Fe+2H+====Fe2++H2↑】(一般情况下,铁与酸反应生成二价铁)
2、金属跟盐溶液的置换:金属原子跟盐溶液中较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
特别注意:置换需满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先后次序
锌置换亚铁【Zn+Fe2+====Zn2++Fe】
铁置换铜【Fe+Cu2+====Fe2++Cu】
铜置换汞【Cu+Hg2+====Cu2++Hg】
根据元素性质分类
分类标准:按元素的性质划分,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
1、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铝热反应【2yAl+3MxOy==高温==yAl2O3+3xM(M为金属元素)
铝置换铁【(氧化铁)2Al+Fe2O3==高温==2Fe+Al2O3】【(四氧化三铁)8Al+3Fe3O4==高温==4Al2O3+9Fe】
Al还可与V2O5,CrO3,WO3,MnO2等发生置换,详见铝热反应词条
满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金属置换
如:铁置换铜【Fe+Cu2+====Fe2++Cu
Ⅹ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1)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 3 ═Cu(NO 3 ) 2 +2Ag.
(2)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 3 +3HCl═AlCl 3 +3H 2 O.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 O 3 +3H 2 SO 4 ═Fe 2 (SO 4 ) 3 +3H 2 O.
(4)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制取烧碱,同时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 2 +Na 2 CO 3 ═CaCO 3 ↓+2NaOH.
故答案为:(1)Cu+2AgNO 3 ═Cu(NO 3 ) 2 +2Ag;(2)Al(OH) 3 +3HCl═AlCl 3 +3H 2 O;(3)Fe 2 O 3 +3H 2 SO 4 ═Fe 2 (SO 4 ) 3 +3H 2 O;(4)Ca(OH) 2 +Na 2 CO 3 ═CaCO 3 ↓+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