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配合物知识点,怎么命名的,谁知道啊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配合物,也叫错合物、络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①命名配离子时,配位体的名称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称放在后。②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之间用“合”字相连。③中心原子为离子者,在金属离子的名称之后附加带圆括号的罗马数字,以表示离子的价态。④配位数用中文数字在配位体名称之前。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种配位体,则它们的排列次序为:阴离子配位体在前,中性分子配位体在后;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不同配位体的名称之间还要用中圆点分开。根据以上规则,〔Cu(NH3)4〕SO4称硫酸四氨合铜(Ⅱ),〔Pt(NH3)2Cl2〕称二氯·二氨合铂(Ⅱ),K〔Pt(C2H4)Cl3〕称三氯·(乙烯)合铂(Ⅱ)酸钾。实际上,配合物还常用俗名,如K4〔Fe(CN)6〕称黄血盐,K3〔Fe(CN)6〕称赤血盐 ,Fe4〔Fe(CN)6〕3称普鲁士蓝。
在命名配位化合物时,一般遵循中文IUPAC命名法,命名规律有:[1-3]
离子配合物以盐的形式处理。命名配位单元时,配体在前,不同配体之间以圆点分隔,且最后一个配体与中心原子名称间要加“合”字。配体的名称列在右表,其顺序主要遵循“先无机后有机”与“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两条。配体前要加上配体个数,必要时加圆括号将配体名称括起来,以避免歧义。中心原子需在其后标注氧化数,以带圆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正离子的配合物称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等,阴离子的配合物则称某酸钾/钠或某酸。
桥联配体前要加注μ;η则表示配体有n个原子与中心原子键结(n 即为配体的哈普托数)。对于可能产生键合异构的配合物,需在配体后注明配位原子。
配合物命名
[NiCl4]- 四氯合镍酸(II)根离子
[Cu(NH3)Cl5]3- 五氯·一氨合铜酸(II)根离子
[Cd(en)2(CN)2] 二氰·二(乙二胺)合镉(II)
[Co(NH3)5Cl]SO4 硫酸一氯·五氨合钴(III)
Fe2Cl6(氯化铁二聚体) 四氯二-μ-氯合二铁(III)
(NH4)3[Cr(NCS)6] 六(硫氰酸根)-N-合铬酸(III)铵
一、配合物的命名(供高中生学习使用)
(1)配合物的命名,关键在于配合物内界(即配离子)的命名
处于配合物内界的配离子,其命名方法一般依照如下顺序:自右向左是配位体数——配位体的名称[不同配位体名称之间以中圆点(·)分开] ——合——中心离子的名称——中心离子的化合价。
中心离子的化合价由外界离子电荷 /配位体电荷按配合物电荷为零计算得到,在中心离子后面用小括号加罗马数字表示。
例子略。
(2)配合物可看作盐类,若内界是阳离子,外界必是阴离子;若内界是阴离子,外界必是阳离子。可按盐的命名方法命名,自右向左可命名为 某酸某 或 某化某 。
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种配位体,则它们的排列次序为:阴离子配位体在前,中性分子配位体在后;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
例子略。
配合物溶于水易电离为内界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内界的配位体和中心原子通常不能电离。
Eg:[Co(NH3)5Cl]Cl2 ——〉[Co(NH3)5Cl]2+ + 2 Cl-, 有三分之一的Cl 不能被电离。
二、详细说明 (供学术使用)
(1)在配合物中
先阴离子,后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加“化”字或“酸”字,配阴离子看作是酸根。
(2)在配位单元中
①先配体后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体与中心离子(或原子)之间加“合”字。
②配体前面用一、二、三等表示该配体个数。“一”可省略。如易引起误解则需给配体加上括号。
如:二(甲胺),二(三苯基膦)等。
③几种不同的配体之间用“˙”隔开。
④中心离子后面加“( )”,用罗马数字表示中心离子(或原子)的价态。
(3)配体的先后顺序
下述的每条规定均在其前一条的基础上
①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
如PtCl2(Ph3P)2 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铂(Ⅱ)
②先阴离子类配体,后阳离子类配体,最后分子类配体
如K[PtCl3(NH3)] 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
③同类配体中,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分出先后
如[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Ⅲ)
④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
如[Co(Py)(NH3)(NO2)(NH2OH)]Cl 氯化一硝基˙一氨˙一羟氨˙一吡啶合钴(Ⅱ)
⑤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则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配体中的其他原子的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如NH2-和NO2-,则NH2-在前。
⑵ 关于 配位化学 中的 配位键 问题
VBT:铁镍为外轨行化合物,即sp3d2杂化(4d电子参与杂化)。而钴为d2sp3杂化(3d电子参与杂化)
CFT:前两者晶体场稳定化能较小,而钴相反。
mot:前两者为弱场配体,配体场稳定化能较小,而钴相反。
⑶ Chemdraw中配合物怎么画,如九水合硝酸铁,其中中间的点怎么能打出来
chemdraw使用起来比较难,我学习了一段时间感觉也没用什么大的进步。遇到chemdraw的难题,可以到chemdraw官网找找教程,说不定会有惊喜给你哦,里面有很多教程,说不定就有你所找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⑷ 有关配位键的知识点
配位键,又称配位共价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当共价键中共用的电子对是由其中一原子独自供应时,就称配位键。配位键形成后,就与一般共价键无异。成键的两原子间共享的两个电子不是由两原子各提供一个,而是来自一个原子。例如氨和三氟化硼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图片式中→表示配位键。在N和B之间的一对电子来自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 详细信息配位键是极性键,电子总是偏向一方,根据极性的强弱,或接近离子键,或接近极性共价键。在一些配合物中,除配体向受体提供电子形成普通配位键外,受体的电子也向配体转移形成反馈配键 。例如Ni(CO)4中CO中碳上的孤对电子向镍原子配位形成σ配位键 ,镍原子的d电子则反过来流向CO的空π*反键轨道,形成四电子三中心d-pπ键,就是反馈配键。非金属配位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这种键。配位键可用以下3种理论来解释:
①价键理论。认为配体上的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例如钴(Ⅲ)的配合物。〔CoF6〕3-中F的孤对电子进入Co3+的sp3d2杂化轨道,这种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或高自旋配合物,有4个未成对电子,因而是顺磁性的。〔Co(NH3)-6〕3+中NH3的孤对电子进入Co3+的d2sp3杂化轨道 ,这种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或低自旋配合物,由于所有电子都已成对,因而没有顺磁性而为抗磁性。
②晶体场理论。将配体看作点电荷或偶极子,同时考虑配体产生的静电场对中心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的影响[1]。例如,把中心原子引入位于正八面体6个顶角上的6个配体中,原来五重简并的d轨道就分裂成一组二重简并的eg(-y2、dz2)轨道和一组三重简并的t2g(dxy、dxz、dyz)轨道 。eg和t2g轨道的能量差 ,称为分离能Δ0,Δ0≡10Dq,Dq称为场强参量。在上述钴(Ⅲ)配合物中,6个F-产生的场不强,Δ0较小,d电子按照洪德规则排布,有四个未成对电子,因而〔CoF6〕3-为弱场配合物或高自旋配合物 。6个NH3产生的场较强,Δ0较大,d电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和泡利原理排布,没有未成对电子 ,因而〔Co(NH3)6〕3+为强场配合物或低自旋配合物。
③分子轨道理论 。假定电子是在分子轨道中运动,应用群论或根据成键的基本原则就可得出分子轨道能级图。再把电子从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开始按照泡利原理逐一填入,即得分子的电子组态。分子轨道分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分子的键合程度取决于分子中成键电子数与反键电子数之差。
配位键的形成:(1) O原子可以提供一个空的2p轨道,接受外来配位电子对而成键,如在有机胺的氧化物R3NO中。
(2) O原子既可以提供一个空的2p轨道,接受外来配位电子对而成键,也可以同时提供二对孤电子对反馈给原配位原子的空轨道而形成反馈键,如在H3PO4中的反馈键称为d-p 键,P≡O键仍只具有双键的性质。
配位化合物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分子间化合物,其中含有一个复杂离子,它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单元,可以存在于晶体中,也可以存在于溶液中,可以是正离子,也可以是负离子。例如:
CuSO4+4NH3 [Cu(NH3)4]SO4 [Cu(NH3)4]2++SO42-
3NaF+AlF3 Na3[AlF6] 3Na++[AlF6]3-
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是指两原子的成键电子全部由一个原子提供所形成的共价键[6],其中,提供所有成键电子的称“配位体(简称配体)”、提供空轨道接纳电子的称“受体”。常见的配体有:氨气(氮原子)、一氧化碳(碳原子)、氰根离子(碳原子)、水(氧原子)、氢氧根(氧原子);受体是多种多样的:有氢离子、以三氟化硼(硼原子)为代表的缺电子化合物、还有大量过渡金属元素。对配位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发展为一门专门的学科,配位化学。
路易斯酸碱对
参见“路易斯酸”、“路易斯碱”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氢氧根”属于配体、而“氢离子”属于受体,这表明,氢离子与氢氧根发生的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看成是氢离子与氢氧根形成配位键的过程。化学家路易斯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了“路易斯酸”与“路易斯碱”的概念,认为凡是在配位键成键过程中,能给出电子的,都称为“碱”;能接纳电子的,都称为“酸”。路易斯的酸碱理论把酸和碱的范围扩大了,路易斯酸碱对不仅包括所有的的阿伦尼乌斯酸碱对,还包括一些中性甚至是根本不溶于水的物质[7]。
其实,路易斯酸的本质是配位键中的“受体”;路易斯碱的本质是配位键中的“配体”,二者是等同的。(注:载自于网络)嘿嘿~希望这答案能帮助您。-0.0-
⑸ 如何快速看出晶体中某原子的配位数
如果是离子晶体,阳离子的配位数是与之相连的阴离子的个数,反之亦然;金属晶体配位数为与该金属原子相邻的金属原子个数;原子晶体的配位数是与该原子键连的原子个数(通常为4)。
一般规律:一般配合物的配位数可以按中心离子电荷数的二倍来计算。又如Ni(CO)4、Fe(CO)5、Cr(CO)6等羰基化合物中Ni、Fe 、Cr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4、5、6。[Co(NH3)4(H2O)2]Cl2、[CrCl(H2O)5]Cl2中Co2+离子与Cr3+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
周期数:
中心原子的最高配位数决定于它在周期表中的周次。在周期表内,第1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2,第2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4,第3周期为6,以下为8、10。最高配位数是指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最高配位原子数,实际上一般可低于最高数。由表可见,在实际中第1周期元素原子的配位数为2,第2周期不超过4。
除个别例外,第3、4周期不超过6,第5、6周期为8。最常见的配位数为4和6,其次为2、5、8。配位数为奇数的通常不如偶数的普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配位数
⑹ 化学中的配位数怎么算
在晶胞中,计算配位数分为面共用和顶点共用,面共用当做二分之一,顶点共用当做八分之一,总之看此元素所在位置与其他几个晶胞共用情况定配位数。
首先得分得清内界和外界,内界的配体数就是配位数,例如:[Cu(NH3)4]SO4,中括号内是内界,有四个配体,配位数就是4。提醒你注意常见配体的价态,如CO、NH3是分子,CN-是负一价的,Cl-一般也是负一价的。
(6)配位化学命名中的点怎么点扩展阅读:
晶体学中,配位数是晶格中与某一布拉维晶格相距最近的格子个数。配位数与晶体结构或晶胞类型有关,且决定原子堆积的紧密程度,体心立方晶系中原子配位数为8。最高的配位数(面心立方)为12,存在于六方紧密堆积和立方紧密堆积结构中。
配位场理论认为中心原子的内层轨道受周围配体的影响,也即关系到配位数。例如,Ni2+离子与H2O和NH3等具有小的相互排斥力的弱场配体,生成配位数为 6的[Ni(H2O)6]2+和[Ni(NH3)6]2+等八面体配离子。
⑺ 化学中的配位键是什么怎么用
一种共价键。成键的两原子间共享的两个电子不是由两原子各提供一个,而是来自一个原子。例如氨和三氟化硼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图片式中→表示配位键。在N和B之间的一对电子来自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配位键是极性键,电子总是偏向一方,根据极性的强弱,或接近离子键,或接近极性共价键。在一些配合物中,除配体向受体提供电子形成普通配位键外,受体的电子也向配体转移形成反馈配键
。例如Ni(CO)4中CO中碳上的孤对电子向镍原子配位形成σ配位键
,镍原子的d电子则反过来流向CO的空π*反键轨道,形成四电子三中心d-pπ键,就是反馈配键。非金属配位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这种键。配位键可用以下3种理论来解释:①价键理论。认为配体上的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例如钴(Ⅲ)的配合物。〔CoF6〕3-中F的孤对电子进入Co3+的sp3d2杂化轨道,这种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或高自旋配合物,有4个未成对电子,因而是顺磁性的。〔Co(NH3)-6〕3+中NH3的孤对电子进入Co3+的d2sp3杂化轨道
,这种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或低自旋配合物,由于所有电子都已成对,因而没有顺磁性而为抗磁性。②晶体场理论。将配体看作点电荷或偶极子,同时考虑配体产生的静电场对中心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的影响。例如,把中心原子引入位于正八面体6个顶角上的6个配体中,原来五重简并的d轨道就分裂成一组二重简并的eg(-y2、dz2)轨道和一组三重简并的t2g(dxy、dxz、dyz)轨道
。eg和t2g轨道的能量差
,称为分离能Δ0,Δ0≡10Dq,Dq称为场强参量。在上述钴(Ⅲ)配合物中,6个F-产生的场不强,Δ0较小,d电子按照洪德规则排布,有四个未成对电子,因而〔CoF6〕3-为弱场配合物或高自旋配合物
。6个NH3产生的场较强,Δ0较大,d电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和泡利原理排布,没有未成对电子
,因而〔Co(NH3)6〕3+为强场配合物或低自旋配合物。③分子轨道理论
。假定电子是在分子轨道中运动,应用群论或根据成键的基本原则就可得出分子轨道能级图。再把电子从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开始按照泡利原理逐一填入,即得分子的电子组态。分子轨道分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分子的键合程度取决于分子中成键电子数与反键电子数之差。
配位键的形成:(1)
O原子可以提供一个空的2p轨道,接受外来配位电子对而成键,如在有机胺的氧化物R3NO中。(2)
O原子既可以提供一个空的2p轨道,接受外来配位电子对而成键,也可以同时提供二对孤电子对反馈给原配位原子的空轨道而形成反馈键,如在H3PO4中的反馈键称为d-p
键,P≡O键仍只具有双键的性质。配位化合物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分子间化合物,其中含有一个复杂离子,它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单元,可以存在于晶体中,也可以存在于溶液中,可以是正离子,也可以是负离子。例如:CuSO4+4NH3
[Cu(NH3)4]SO4
[Cu(NH3)4]2++SO42-3NaF+AlF3
Na3[AlF6]
3Na++[AlF6]3-
⑻ 配位化学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怎么确定
看配体提供的电子对数——比较经典,不是完全适用,配位化学发展迅速,新的东西不断出现,但这是最有效的。
⑼ 化学保护方法中,不同点在哪里
外加电流法需要外接电源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又称牺牲阳极保护法。是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具体方法为:将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保护极,与被保护金属相连构成原电池,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将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被保护的金属作为正极就可以避免腐蚀。
ps不需要电源
外加电流法,属于电解池,需要有外接电源。
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⑽ 配合物电子式怎么写 配位电子式怎么写,可以写点的那种吗还是只能写杠和箭头的那种
书上是配位键用箭头,其他的应该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