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必修一和二必背哪些

化学必修一和二必背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28 02:56:41

㈠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学期
第一章
一、原子的结构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同于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
二、原子相对质量
1、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三、排布规律
1、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的N次方个
(2)最外层胆子数不超过8各(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个),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K层为2)时,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四、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第二章
一、海水除杂
先加入氯化钡,去除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去除钙离子;最后加入氢氧化钠,去除镁离子
二、氯碱工业
1、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Cl2↑ + H2↑
阳极反应为:2Cl--2e-=Cl2↑
阴极反应为:2H++2(e-)=H2↑
阳极:产生刺激性气体气味&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有Cl2产生
2、氯化氢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喷泉实验:NH3 HCl HBr HI NH2 CO2用NaOH吸收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NaCl+H2SO4(浓) NaHSO4+HCl↑(实验室制法)
(1)按装置图连接好,检验气密性后,在烧瓶中加入约15g干燥的食盐。
(2)从分液漏斗往烧瓶里逐渐加入浓H2SO4,使酸液浸没食盐,便会有氯化氢生成。
(3)加微热,用集气瓶收集。
(4)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有大量白烟生成,证明已集满。(或将湿润的蓝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试纸变红,则证明集气瓶里已集满了氯化氢气。)
3、氯气的性质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一体积水能溶解两个体积的氯气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棕褐色
(2)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 + Cl2 =点燃= CuCl2 棕黄色的烟
(3)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 =点燃= 2NaCl 白色的烟
2、与非金属反应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光照=2HCl 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
3、与水反应
氯气溶于水,溶液叫氯水(浅黄绿色)
Cl2 + H2O = HCl + HClO
氯水中有H2O Cl2 盐酸HClO成分
氯水中有H2O Cl2 HClO分子 HClO→H+ Cl- OH- 离子 酸性比H2CO3弱
HClO具有漂白性,使一些燃料,有机色素褪色
H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灭菌的作用
在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与NaOH反应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三、漂粉精
Cl2和消石灰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2H2O+2CO2=Ca(HCO3)2+2HClO
五、实验室制备氯气
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验证其无漂白性的装置、溶解制备氯水装置。尾气吸收部分
体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反应装置。
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的方法是:先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除水。(同离子效应)
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浓硫酸:除去水蒸气;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污染。

六、海水提碘
溴在海水中的浓度很低,必须先进行浓缩,我国目前时从食盐化工的尾料中提取溴
溴:
液溴(纯) 溴水 溴蒸汽
红棕色 橙红色 红棕色

升华:固体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的性质,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物质法
七、氧化还原反应:
①还升失,降得氧。
②元素化合价上升,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下降,发生还原反应
③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④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⑤物质中某元素具有得到电子的特性,具有氧化性
物质中某元素具有失去电子的特性,具有还原性
⑥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
八、卤化物和Cl-、Br-、I-的检验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性物质时,加入氧化剂,还原性强的应先被氧化。
①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
②F-、Cl-、Br-、I-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③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卤族元素按F、Cl、Br、I的次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导致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三章
一、气体摩尔质量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相同数目的分子
二、气体摩尔体积在计算中
1、标准状况下
气体体积(L)/22.4(l/mol)=气体的分子质量的量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和应用
(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同温同体积,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3)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比
第四章
一、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1、化学键: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2、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二、离子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的化学键
2、离子化合物: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也较大
三、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一般都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的
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
1、三态间的能量变化、
2、溶解和结晶
(1)结晶:使晶态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2)溶解平衡状态:固体溶质不再减少,也不再增加
3、晶体:自发形成且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1)胆矾:CuSO4•5H2O
(2)绿矾:FeSO4•7H2O
(3)明矾:KAl(SO4)2•12H2O
(4)生石膏:CaO;
(5)熟石膏:Ca(OH)2
4、风化:在室温下和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物理变化)
5、潮解:有些晶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的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化学变化)

第五章
一、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反应时所翻出或吸收的热量
2、生成物的热稳定性:大量事实证明,物质化合时,放出能量越多,生成物的热稳定性越大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时表示物质的量
4、燃料的充分利用
(1)有足量的空气
(2)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增加燃料跟空气的接触
(3)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5、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
1、化学电源:原电池 蓄电池 燃料电池
2、离子方程式:
负极(Zn) Zn-2e→Zn+2e
正极(Cu)2H++2e→H2↑
总Zn+2H+→Zn+2e+ H2↑

第二学期
第一章
黑火药:S+3C+2KNO3=点燃=K2S+3CO2↑+N2↑
硫的化合态:
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硫铁矿 重晶石(BaSO4)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磺为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化学性质
(1) 弱氧化性。如:与金属、氢气反应
(2) 还原性。如:与氧气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
Fe+S=加热=FeS(黑色,不溶于水,溶于酸)
2Cu+S=加热=Cu2S(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
S+O2=点燃=SO2(无色刺激性气味)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S+H2=加热=H2S
③与碱反应
3S+6KOH=加热=2K2S+K2SO3+3H2O
3、硫的用途
制硫酸、农药、火药、火柴、烟花、橡胶工业等行业
(二)硫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2.6体积的硫化氢
2、化学性质
(1) 不稳定性,加热到300度以上就可以分解
(2) 可燃性,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火焰呈蓝紫色,不完全燃烧生成硫磺
(3) 还原性,卤素单质、二氧化硫等可与之反应
(4) 毒性。
分解反应
H2S=加热=H2+S
H2S燃烧
① 氧气不足
2H2S+O2=点燃=2H2O+2S
② 氧气充足,淡蓝色火焰
2H2S+3O2=点燃=2H2O+2SO2
3、氢硫酸的性质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它是二元弱酸,具有挥发性
(1) 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 氢硫酸具有强还原性,如在空气中就容易变质
(三)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易溶化、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40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1)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具有弱氧化性
(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卤素等强氧化剂所氧化
(4)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可逆过程
3、实验室制取H2S
FeS+H2SO4(稀)→FeSO4+H2S↑
FeS+2HCl(稀)→FeCl2+H2S↑
气体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
除杂:H2S中的HCl——饱和NaHS溶液
CO2中的HCl——饱和NaHCO3溶液
干燥剂:无水CaCl2
收集尾气:向上排气法
检验:湿润的醋酸铅((CH3COOH)2Pb)试纸,变黑
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
(四)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
2、实验室制取SO2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干燥剂:浓H2SO4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五)三氧化硫的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易挥发的晶体。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硫酸
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1、酸雨的定义: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2、酸雨的成分:主要由硫酸和硝酸
3、酸雨的形成:含硫的煤和是由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
4、酸雨的危害:土壤酸化、建筑物被腐蚀、树木难以生长等
5、酸雨的防治: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
三、硫酸
(一)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吸收分子外水分子——可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将分子内氢、氧元素按2:1的原子个数比脱去
3、强氧化性
(1)铁、铝“钝化”:浓硫酸遇Fe、Al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为钝化现象。
(2)与金属反应:Cu+2H2SO4(浓)=加热=CuSO4+SO2+2H2O
(3)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加热=CO2↑+2SO2↑+2H2O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⒈造气(沸腾炉)
S+O2=点燃=SO2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⒉接触氧化(接触室)热交换器
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
⒊SO3吸收(吸收塔)
SO3+H2O→H2SO4
4、硫酸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可制化肥、洗涤剂、药物、农药、杂料等
(三)硫酸根例子的检验
方法:在样品中现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
第二章
一、酸雨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1、pH试纸法
2、数字pH计测定
3、pH的表示方法:pH=-lg(H+)
4、物质的量浓度
5、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2)水的离子积:一定温度下,纯水中,稀溶液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睡的离子积。
6、pH与溶液的酸碱性(25度)
pH=7 中性
pH>7 碱性
pH<7 酸性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度
1、仪器:容量瓶、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第三章
一、固氮的途径
1、氮气分子的特点:键能很强,所以氮气很稳定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的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与氧气反应:N2+O2=放电=2NO 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3)与镁的反应:3Mg+N2=点燃=Mg3N2
3、氮的固定: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途径
(1)生物固氮 (2)大气固氮 (3)工业固氮
其中(1)(2)又称为自然固氮,(3)被称为人工固氮
一氧化氮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2NO+O2→2NO2 红棕色
检验NO: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二氧化氮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和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二、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700体积的氮气(喷泉实验)
2、化学性质
(1)氨气的水溶液: NH3•H2O
氨水的成分:分子有 NH3、H2O、NH3•H2O;离子有NH4-、OH-、H+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NH4Cl(白烟)
(3)一定条件下,氨气可被氧气、氯气等氧化剂氧化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料:Ca(OH)2、NH4Cl
条件:加热
发生装置:与制取O2相同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剂:碱石灰
Ca(OH)2 +2NH4Cl=加热=CaCl2+2NH3↑+2H2O
5、氨气的用途:制冷剂、制化肥、制硝酸
三、铵盐
1、易溶于水
2、易分解
3、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四、化肥
常见的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硝酸铵
常见的硝态氮肥:硝酸钾、硝酸铵
常见有机肥:尿素
硝酸
纯HNO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
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4HNO3=光照=4NO2↑+O2↑+2H2O
浓HNO3显黄色:HNO3分解NO2溶于HNO3产生黄色
HNO3放在棕色瓶中,阴暗处
(2)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浓HNO3,浓H2SO4能使Fe、Al产生钝化现象
②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室制取NO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室制取NO)
C+4HNO3(浓)=加热= CO2↑+4NO2↑+2H2O
(3)制取HNO3
①实验室制法
NaNO3+H2SO4(浓)=加热=NaHSO4+HNO3↑
②工业制法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第四章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归纳
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改变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颗粒大小 反应物颗粒变小 增大
反应物颗粒变大 减小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
减小反应物浓度 减小
温度 升高温度 增大
降低温度 减小
压强 增大压强 增大
减小压强 减小
催化剂 增大
二、反应物任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1、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化学平衡体系的特点
(1)
(2)动——动态平衡 定——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趋向新平衡
(3)平衡状态的实现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归纳
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及改变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浓度 增大发您无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增大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5、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像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的要点是平衡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工成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
1、沸腾炉能较好地满足提高焙烧速率的要求,从而使他具有下列特点:
(1)生产强度大
(2)对炉料要求低
(3)炉气含二氧化硫浓度高
(4)容易回收热量
(5)设备简单,投资少
但沸腾炉也有缺点:
(1)炉气含矿尘较多,需要较大的净制设备
(2)要求较高的风压,所以动力较费
合成氨原料
N2——来源于空气
H2——来源于水煤气
C+H2O=高温=CO+H2
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
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提高反应速率 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提高温度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压强
加入催化剂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第五章
1、电解质:溶于水或溶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非电解质:溶于水或溶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在熔融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溶化时,电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4、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2SO4 、HNO3、HCl、HBr、HI、HClO4
强碱:Ba(OH)2、Ca(OH)2、NaOH、KOH
绝大多数盐:
5、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
注意:水时极弱的电解质
电离度
在温度和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发生电离的电解质的分子数占原分子总数的百分数
α=(已电离电解质分子数/总的电解质分子数)×100%
=(已电离电解质物质的量/总的电解质物质的量)×100%
=已电离电解质浓度/总的电解质浓度
外界对α的影响
(1) 温度:电离是吸热的过程
(2) 浓度:浓度越稀,电离度越大
改变条件 移动方向 C(CH3COO-)
n(H+)
C(H+)
C(CH3COOH)
α
通HCl(g) ← ↓ ↑ ↑ ↑ ↓
加NaOH(s) → ↑ ↓ ↓ ↓ ↑
加CH3COOH(s) ← ↑ ↓ ↓ ↑ ↓
冰醋酸 → ↑ ↑ ↑ ↑ ↓
H2O → ↓ ↑ ↓ ↓ ↑
微热 → ↑ ↑ ↑ ↓ ↑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酸碱盐)
① HCl+NaOH H++OH-→H2O
② Na2CO3+HCl CO32-+2H+→H2O+CO2↑
③ K2CO3+H2SO4 CO32-+2H+→H2O+CO2↑
④ CuSO4+NaOH Cu2++2OH-→Cu(OH)2↓
⑤ CuSO4+BaCl2 Ba2++SO42-→BaSO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难溶的物质组成②有难电离的组织组成③有气体产生
离子方程式写法:
① 固体与固体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② 浓硫酸与固体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③ 微溶物(Ca(OH)2、CaSO4、AgSO4、MgCO3)反应物{溶液,写成离子;浊液,固体,不写离子}产物是沉淀,不写离子方程式
④ 弱酸酸式根离子(HCO3-、HSO3-、HS-)不能拆开写
盐的水解
盐的水解的实质:
盐电离出的电解质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楠电离的分子货离子,破话了睡的电离平衡,促进睡的电离
盐的水解的条件:
① 溶于水的盐
② 盐中含弱电解质离子
盐的水解的特征
① 可逆反应
② 水解程度小,一般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稳定的,碱也不分解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内因:同浓度
外因:
① 浓度:盐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
② 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解程度越大
盐类水解的应用
⒈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⒉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⒊配制盐溶液
⒋纯碱去污
⒌明矾净水
⒍泡沫灭火器原理
⒎化肥使用时注意盐的水解,铵态氮肥不与K2CO3混合使用
⒏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

㈡ 必修二化学需要背的东西多吗

不会很多,高中化学最难得部分在于必修一,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很多需要记忆,但是必修二的内容大多数是以理解为主,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有机化学又是很有规律的一门科学,知识点多但并不杂乱

㈢ 我想要一个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的总结,全面点的最好~

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 Ca、Mg、Ba、Zn:+2 Cl:—1,+1,+5,+7
Cu:+1,+2 O:—2 Fe:+2,+3 S:—2,+4,+6
Al:+3 P:—3,+3,+5 Mn:+2,+4,+6,+7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
8、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构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 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2==2Na2O(灰白色)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2Na+Cl2===2NaCl

与化

合物 与水反应,现象:浮,游,声,球,红2Na+2H2O==2NaOH+H2↑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考虑NaOH与溶液中的盐反应。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生成蓝色沉淀。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存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 煤油,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 制备钠的化合物,作强还原剂,作电光源
9、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氧元素的化合价 —2 —1
色、态 白色,固态 淡黄色,固态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与水反应方程式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 无 有
用途 制备NaOH 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面碱 小苏打
色、态 白色,固态,粉末 白色,固态,晶体
水溶性 >
碱性 碱性(同浓度时,碳酸钠碱性比碳酸氢钠碱性强,pH值大) 碱性

热稳定性 不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与氢氧化钠溶液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与澄清石灰水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Ca(OH)2=CaCO3↓+H2O+NaOH
与二氧化碳 Na2CO3+H2O+CO2=2NaHCO3 不反应
与氯化钙溶液 Na2CO3+CaCl2=CaCO3↓+2NaCl 不反应
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可制玻璃,造纸等 治疗胃酸过多,制作发酵粉等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外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Sn、Pb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Na、Al等(K、Ca、Na、Mg都是电解氯化物,Al是电解Al2O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3e-==Al3+
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
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 (2Al+2OH-+2H2O==2AlO2-+3H2↑)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与酸:Al2O3+6H+==2Al3++3H2O b、与碱:Al2O3+2OH-==2AlO2-+H2O
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
b、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Al3++3H2O 与碱 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铝钾)
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 Al(OH)3+3H+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①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2SiO3•CaSiO3•4SiO2;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
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溴 碘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
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
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Cl2>Br2>I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 H2SO3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SO3,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
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
H2SO4==2H++SO42-
主要微粒 H2SO4 H+、SO42-、(H2O)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b、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c、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Pt、Au除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ⅲ、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硫酸)===CO2↑+2SO2↑+2H2O
ⅳ、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
d、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HCl:NaCl+H2SO4(浓)==NaHSO4+HCl
三大强酸中,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
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2 H2SO3 H2SO4。在防治时可以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㈣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理科生们必须要好好学习的一科,化学不仅需要同学们把一些基础的内容背下来,更是需要学生们 发散思维 去分析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2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 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 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 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3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 方法 ,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3)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详细解析

★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复习必备神器!

★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 2020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总结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㈤ 高一化学必修一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㈥ 求高一化学必修一二必背化学方程式,急···最好在2012·2·19下午三点以前给答案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H2O==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 NH=↑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 + H2O
61、SO2 + Ca(OH)=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
粗硅的制取:SiO2 + 2C Si + 2CO
(石英沙) (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SiCl4
SiCl4 + 2H2 Si(纯)+ 4HCl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Li与O2反应(点燃): 4Li + O2 2Li2 O
Na与O2反应(点燃): 2Na+O2 Na2O2
Na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K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
2、卤素单质F2 、Cl2 、Br2 、I2与氢气反应:
F2 + H2 === 2HF Cl2 + H2 === 2HCl
Br2 + H2 === 2Br I2 + H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
① Cl2+2NaBr===Br2+2NaCl
② Cl2+2NaI===I2+2NaCl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2+2NaI===I2+2NaBr
4、Mg与H2O反应:Mg+2H2O === Mg(OH)2+H2↑
Al与HCl反应: 2Al+6HCl===2AlCl3+3H2↑
Mg与HCl反应: Mg+2 HCl === MgCl2+ H2↑
5、Na与Cl2反应(点燃): 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2、原电池原理
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
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2H2O2 2H2O+O2↑
4、Na2SO4与CaCl2反应:Na2SO4+CaCl2===CaSO4↓+Na2CO3
5、高炉炼铁:2C + O2 === 2CO
Fe2O3 + 3CO ==2Fe + 3CO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CH4(g)+2O2(g) CO2(g)+2H2O(l)
(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C2H4+3O2 2CO2+2H2O
(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 CH3CH3
CH2=CH2+HCl 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 CH3CH2OH(乙醇)
(4)聚合反应:
(乙烯制聚乙烯)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C6H6+15O2 12CO2+6H2O
(2)取代反应:
① 与Br2的反应: + Br2 + HBr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反应方程式:
+ HONO2 + H2O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 + 3H2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
CH3CH2OH CH3COOH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 (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①蔗糖水解反应: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②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③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H2O 甘油+高级脂肪酸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皂化反应):
油脂+H2O 甘油+高级脂肪酸
蛋白质+H2O 各种氨基酸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HgO受热分解:2HgO ¬¬ 2Hg + O2↑
Ag2O受热分解:2Ag2O 4Ag + O2↑
2、CO还原Fe2O3:Fe2O3 + 3CO 2Fe +3CO2 (高炉炼铁)
① C 还原ZnO :2 ZnO + C 2 Zn +CO2↑
② C 还原MgO : MgO +C Mg + CO↑
③ Al 还原Fe2O3(铝热反应): Fe2O3 + 2Al 2Fe + Al2O3
④ Fe还原CuSO4: CuSO4 + Fe ==== FeSO4 +Cu (湿法炼铜)
3、电解
①电解NaCl:2NaCl(熔融) 2Na +Cl2↑
②电解MgCl2: MgCl2(熔融) Mg +Cl2↑
③电解Al2O3: 2Al2O3(熔融) 4Al + 3O2↑
4、石油的催化裂化
例如:C4H10 C2H4 + C2H6
C16H34 C8H18 +C8H16
C8H18 C4H10 +C4H8
C4H10 CH4 + C3H6
C4H10 C2H4 + C2H6

㈦ 求高中必修一人教版化学 必背化学方程式 以及一些特殊物质

这位朋友,您好!我可以向您介绍高一至高三化学方程式总结,希望采纳.祝您学习进步!
高一至高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1.碳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C+O2==== 2CO
碳与氧气(充足)的反应C+O2==== CO2
2.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2CO+O2==== 2CO2
3.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CO2+C==== 2CO
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
5.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6.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 H2O+ CO2↑
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aHCO3+NaOH==== Na2CO3 +H2O
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2CO3+Ca(OH)2==== CaCO3↓+ 2NaOH
9.碳酸氢钠(少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HCO3+ Ca(OH)2==== CaCO3↓+NaOH+ H2O
碳酸氢钠(过量)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aHCO3+ Ca(OH)2==== CaCO3↓+Na2CO3+2H2O
10.碳酸氢钠加热的反应2NaHCO3==== Na2CO3+ H2O+CO2↑
11.碳酸氢钙加热的反应Ca(HCO3)2==== CaCO3↓+H2O+CO2↑
12.碳酸钙加热的反应CaCO3==== CaO+CO2↑
13.二氧化碳(过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2CO2==== Ca(HCO3)2
二氧化碳(少量)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的反应Ca(OH)2+CO2==== CaCO3↓+H2O
14.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2NO
15.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NO+O2==== 2NO2
16.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NO2+ H2O==== 2HNO3+ NO
17.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2NH3
18.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19.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3+HCl==== NH4Cl
20.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3+H2SO4==== (NH4)2SO4
21.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NH3+H+==== NH4+
22.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4NO+6H2O
23.碳酸氢铵加热的反应NH4HCO3==== NH3↑+CO2↑+H2O
24.氯化铵加热的反应NH4Cl==== NH3↑+HCl↑
25.碳酸铵加热的反应(NH4)2CO3==== 2NH3↑+CO2↑+H2O
26.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27.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NaOH==== NaCl+NH3↑+H2O
28.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4HCO3+2NaOH==== Na2CO3+NH3↑+2H2O
29.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H4HCO3+Ca(OH)2==== CaCO3↓+NH3↑+2H2O
30.硝酸的分解的反应4HNO3========= 4NO2↑+O2↑+2H2O
31.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3.铁与浓硝酸的反应Fe+6HNO3(浓)==== Fe(NO3)3+3NO2↑+3H2O
34.铁与稀硝酸的反应Fe+4HNO3(稀)==== Fe(NO3)3+NO↑+2H2O
35.碳与浓硝酸的反应C+4HNO3(浓)==== CO2↑+4NO2↑+2H2O
36.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反应2NO+2CO====== N2+2CO2
37.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 4HNO3
38.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的反应4NO2+O2+2H2O==== 4HNO3
39.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反应2NaOH+NO2+NO==== 2NaNO2+ H2O
40.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8NH3+3Cl2==== 6NH4Cl+N2
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 6HCl+N2
41.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2NO2==== N2O4
42.硫与铜的反应S+2Cu==== Cu2S
43.硫与铁的反应S+Fe==== FeS
44.硫与钠的反应S+2Na==== Na2S
45.硫与铝的反应3S+2Al==== Al2S3
46.硫与汞的反应S+Hg==== HgS
47.硫与氧气的反应S+O2==== SO2
48.硫与氢气的反应S+H2==== H2S
49.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S+6NaOH==== 2Na2S+Na2SO3+3H2O
50.硫与浓硫酸的反应 S+2H2SO4(浓)==== 3SO2+2H2O
51.黑火药点燃S+2KNO3+3C==== K2S+3CO2↑+N2↑
52.二氧化硫(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2NaOH==== Na2SO3+H2O
二氧化硫(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O2+NaOH==== NaHSO3
5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SO2+Ca(OH)2==== CaSO3↓+H2O
54.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钙溶液的反应SO2+CaSO3+H2O ==== Ca(HSO3)2
55.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SO2+H2O==== H2SO3
56.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SO2+2H2S==== 3S↓+2H2O
57.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2SO2+O2====== 2SO3
58.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SO2+Na2O2==== Na2SO4
59.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 Cl2+2H2O==== H2SO4+2HCl
60.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SO3+H2O==== H2SO4
61.亚硫酸与氧气的反应2H2SO3+O2==== 2H2SO4
62.亚硫酸钠与氧气的反应2Na2SO3+O2==== 2Na2SO4
63.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64.浓硫酸与碳的反应 2H2SO4(浓)+C==== CO2↑+2SO2↑+2H2O寿
65.工业制备硫酸(初步) 4FeS2+11O2==== 8SO2+2Fe2O3
66.实验室制备硫酸(初步) 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67.硫化氢(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2NaOH==== Na2S+2H2O
硫化氢(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H2S+NaOH==== NaHS+H2O
68.硫化氢(少量)与氨气的反应H2S+2NH3==== (NH4)2S
硫化氢(过量)与氨气的反应H2S+NH3==== NH4HS
69.硫化氢与氧气(不足)的反应2H2S+O2==== 2S↓+2H2O 2H2S+O2==== 2S+2H2O
硫化氢与氧气(充足)的反应2H2S+3O2==== 2SO2+2H2O
70.硫化氢与氯气的反应H2S+Cl2==== 2HCl+S↓
71.硫化氢与浓硫酸的反应 H2S+H2SO4(浓)==== S↓+SO2↑+2H2O
72.硫化氢的制备FeS+H2SO4==== FeSO4+H2S↑
73.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 2NaCl+2H2O==== 2NaOH+H2↑+Cl2↑
74.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单质钠) 2NaCl==== 2Na+Cl2↑
75.海水制镁(1) CaCO3==== CaO+CO2
(2) CaO+H2O==== Ca(OH)2
(3) Mg2++2OH2-==== Mg(OH)2↓
(4) Mg(OH)2+2HCl==== MgCl2+2H2O
(5) MgCl2==== Mg+Cl2↑
76.镁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的反应) 2Mg+O2==== 2MgO
(与氮气的反应) 3Mg+N2==== Mg3N2
(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Mg+CO2==== 2MgO+C
77.镁与氯气的反应Mg+Cl2==== MgCl2
78.镁与水的反应Mg+2H2O==== Mg(OH)2+H2↑
79.镁与盐酸的反应Mg+2HCl==== MgCl2+H2↑
80.镁与氢离子的反应Mg+2H+==== Mg2++H2↑
81.二氮化三镁与水的反应Mg3N2+6H2O==== 3Mg(OH)2↓+2NH3↑
82.镁与溴水的反应(颜色退去) Mg+Br2==== MgBr2
(产生气泡) Mg+2HBr==== MgBr2+H2↑
83.溴与水的反应Br2+H2O==== HBr+HBrO
84.溴与氢氧化钠的反应Br2+2NaOH==== NaBr+NaBrO+H2O
85.溴与氢气的反应Br2+H2==== 2HBr
86.溴与铁的反应3Br2+2Fe==== 2FeBr3
87.碘与铁的反应I2+Fe==== FeI2
88.溴与碘化钾的反应Br2+2KI==== 2KBr+I2
89.氯气与溴化钾的反应2KBr+Cl2==== 2KCl+Br2
第四章
90.硅与氧气的反应Si+O2==== SiO2
91.硅与氯气的反应Si+2Cl2==== SiCl4
92.硅与氢气的反应Si+2H2===== SiH4
93.二氧化硅与氟的反应Si+2F2==== SiF4
94.硅与碳的反应Si+C==== SiC
95.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Si+2NaOH+H2O==== Na2SiO3+2H2↑
96.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 SiF4+2H2↑
97.单质硅的制备(1.制备)SiO2+2C==== Si+2CO
(2.提纯)Si+2Cl2==== SiCl4
(3.提纯)SiCl4+2H2==== Si+4HCl
98.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iO2+2NaOH==== Na2SiO3+H2O
99.二氧化硅与氧化钠的反应SiO2+Na2O==== Na2SiO3
100.二氧化硅与碳酸钠的反应SiO2+Na2CO3==== Na2SiO3+ CO2↑
101.二氧化硅与氧化钙的反应SiO2+CaO==== CaSiO3
102.二氧化硅与碳酸钙的反应SiO2+CaCO3==== CaSiO3+CO2↑
103.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O2+4HF==== SiF4+2H2O
104.硅酸的制备Na2SiO3+ CO2+H2O==== H2SiO3↓+ Na2CO3
105.硅酸加热分解H2SiO3==== SiO2+H2O
106.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 2Al2O3
107.铝与氯气的反应2Al+3Cl2==== 2AlCl3
108.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 2AlCl3+3H2↑
109.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Al+2NaOH+6H2O==== 2Na[Al(OH)4]+3H2↑
110.铝与水的反应2Al+6H2O==== 2Al(OH)3+3H2↑
111.铝与三氧化二铁的反应(铝热反应)2Al+Fe2O3==== 2Fe+Al2O3
112.铝与二氧化锰的反应(铝热反应)4Al+3MnO2==== 3Mn+2AlO3
113.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Al2O3+6HCl==== 2AlCl3+3H2O
114.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l2O3+2NaOH+3H2O==== 2Na[Al(OH)4]
115.电解氧化铝2Al2O3==== 4Al+3O2↑
116.硫酸与与一水合氨的反应Al2(SO4)3+6NH3?H2O==== 2Al(OH)3↓+3(NH4)2SO4
117.氯化铝与一水合氨的反应AlCl3+3NH3?H2O==== Al(OH)3↓+3NH4Cl
118.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少量)的反应AlCl3+3NaOH==== Al(OH)3↓+3NaCl
119.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l(OH)3+NaOH==== Na[Al(OH)4]
120.氯化铝与氢氧化钠(过量)的反应AlCl3+4NaOH==== Na[Al(OH)4]+3NaCl
121.四羟基合氯酸钠与盐酸(少量)的反应Na[Al(OH)4]+HCl==== Al(OH)3↓+NaCl+H2O
122.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Al(OH)3+3HCl==== AlCl3+3H2O
123.四羟基合氯酸钠与盐酸(过量)的反应Na[Al(OH)4]+4HCl==== AlCl3+NaCl+4H2O
124.四羟基合氯酸钠与氯化铝的反应3Na[Al(OH)4]+AlCl3==== 4Al(OH)3↓+3NaCl
125.向四羟基合氯酸钠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Al(OH)4]+CO2==== Al(OH)3↓+NaHCO3
126.铜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2Cu+O2+H2O+CO2==== Cu2(OH)2CO3
127.铜与氧气的反应2Cu+O2==== 2CuO
128.铜与氯气的反应Cu+Cl2==== CuCl2
129.铜氧化在高温下转化4CuO==== 2Cu2O+O2↑
130.硫酸铜与水的反应CuSO4+5H2O==== CuSO4?5H2O

㈧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 +1 +2 +3 +4
-4 +5
-3 +6
-2 +7
-1 —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 冷水
剧烈 热水与
酸快 与酸反
应慢 —— —
(6)氢化物的化学式 —— SiH4 PH3 H2S HCl —
(7)与H2化合的难易 —— 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 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10)化学式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
(11)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 中强
酸 强酸 很强
的酸 —
(12)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3
非金属性:Si<P<S<C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Ⅲ)
金属性:Li<Na<K<Rb<Cs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如:甲烷)
脂肪烃(链状)
烃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
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烷烃 烯烃 苯及其同系物
通式 CnH2n+2 CnH2n ——
代表物 甲烷(CH4) 乙烯(C2H4) 苯(C6H6)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或

(官能团)
结构特点 C-C单键,
链状,饱和烃 C=C双键,
链状,不饱和烃 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 六原子共平面 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难溶于水
用途 优良燃料,化工原料 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溶剂,化工原料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烷烃:
甲烷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2-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饱和一元醇 饱和一元醛 饱和一元羧酸
通式 CnH2n+1OH —— CnH2n+1COOH
代表物 乙醇 乙醛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或 C2H5OH CH3CHO CH3COOH
官能团 羟基:-OH
醛基:-CHO
羧基:-COOH

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非电解质) ——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用途 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用于医疗消毒,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 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乙醇 ①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①相同点: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结论: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氧化反应 (ⅰ)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ⅱ)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乙醛 氧化反应: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 +2Ag↓+3NH3↑
(银氨溶液)
CH3CHO + 2Cu(OH)2――→CH3COOH+Cu2O↓+2H2O
(砖红色)
醛基的检验:方法1: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方法2:加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有砖红色沉淀
乙酸 ①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活泼金属,碱,弱酸盐反应,如CaCO3、Na2CO3
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
②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种类 元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C H O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果糖
双糖 C H O 蔗糖 C12H22O11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麦芽糖
多糖 C H O 淀粉 (C6H10O5)n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纤维素

油脂 油 C H 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脂 C H 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C键,
能发生水解反应
蛋白质 C H O
N S P等 酶、肌肉、
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能发生水解反应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葡萄糖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 (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 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
纤维素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油脂 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蛋白质 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M(+n)(化合态) M(0)(游离态)。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NaCl(熔融) 2Na+Cl2↑ MgCl2(熔融) Mg+Cl2↑ 2Al2O3(熔融) 4Al+3O2↑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Fe2O3+3CO 2Fe+3CO2↑ WO3+3H2 W+3H2O ZnO+C Zn+CO↑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Fe2O3+2Al 2Fe+Al2O3(铝热反应) Cr2O3+2Al 2Cr+Al2O3(铝热反应)
(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2HgO 2Hg+O2↑ 2Ag2O 4Ag+O2↑
5、 (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
Mg、Al Zn、Fe、Sn、
Pb、(H)、Cu Hg、Ag Pt、A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强 弱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弱 强

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富集法
还原剂或
特殊措施 强大电流
提供电子 H2、CO、C、
Al等加热 加热 物理方法或
化学方法

阅读全文

与化学必修一和二必背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1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6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6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2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