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物体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物质,就是看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是否改变了。判断一个变化过程,你首先需要判断的是,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是什么?比如木桌,组成它的物质是木头。然后再看,发生变化以后,物质变了吗?比如把木桌打烂了,它还是木头,物质没有变,所以这个过程还是物理变化。如果把它烧了,这个时候还有木头吗?没了,烧成了灰了,放出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物质就不是原来的木头了,物质变了,所以这个过程就是化学变化了。
2. 高中生该如何判断某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
反应能否发生可以有两个参照物(实际上是一个原理):
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一般认为平衡常数小于10^(-5)的不能发生,平衡常数小于10^(-3)的反应倾向很小。平衡常数大于10^5的反应可以直接视为不可逆反应。
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ΔH-TΔS,综合判据),ΔG>0表示在该温度下不能自发地发生。
实际上,两者可以通过等式ΔG = -RTlnK来联系(化学热力学内容)。
由于部分高中可能没有传授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通过焓变和熵判断也是可以的。一般焓变为正值且反应熵为负(无序度减少)的反应都不能自发发生。
对于两者信息都没有给出且化学方程式无明显提示的,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按照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等的规律来寻找。
实际上几乎没有完全不发生的反应,但是有很多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和受限的观测精度下可以认为不发生。
3. 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说明
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镁条能燃烧生成氧化镁、水能电解出氧气和氢气、氢气能还原氧化铜成铜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产生沉淀物(明矾净水)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种类:
1、氧化反应: 还原剂(反应物)→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2、还原反应: 氧化剂(反应物)→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3)怎么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会发生变化扩展阅读:
化学变化的特点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2、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就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新的物质。
3、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
4、物体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5、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4. 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是什么
Gibbs自由能变(ΔG)
ΔG=ΔH-TΔS(ΔH为焓变,ΔS为熵变,T为温度)
ΔG>0,正反应不自发
ΔG=0,平衡
ΔG<0,正反应自发
ps:不能只看焓变(ΔH),还要考虑熵变(ΔS)。所以反应能否发生不能用ΔH来判定,必须用ΔG
5. 通过什么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
一般可通过明显现象:颜色变化,物理性质变化,pH,等等。否则就要通过一系列化学手段检验有无新物质或新离子生成,可用滴定,色谱等
6. 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比如通过哪些实验现象)
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会伴随着现象的发生,比如有气体,沉淀,发光,放热,放热,吸热等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论依据。如发光、放热,灯泡通电时会发光、放热;而蜡烛燃烧时也会放热、发光。
7.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性质是否改变
第一、看此物质是否参与化学反应.若没有参与反应像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则其化学性质未变.特殊的,像有机反应中用铁作催化剂时,其中铁要与反应物反应之后才作真正的催化剂.这之类的要特别注意.若参与了反应、即化学方程式的一边有此物质,那么其性质一定改变.还有个别的物质虽化学性质未改变但由于温度可能改变其物理性质.第二、反应前后物质(除大多催化剂)会变性质也肯定会变!记着化学教材上的一句话: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改变分子和创造分子.分子是物质的最基本.
8. 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
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改变了就是化学变化,没变就是物理变化。比如生石灰,一块生石灰(cao)打碎了他还是生石灰(cao)而加了水就变味熟石灰。
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
(1)具有足够的能量;
(2)正确的取向。
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8)怎么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会发生变化扩展阅读:
燃烧必然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硫磺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硫蒸气和石蜡蒸气,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始终是固态,不能产生可燃性蒸气,所以没有火焰。
其中,爆炸较复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燃烧放热散不掉,在有限空间内体积膨胀产生的爆炸,它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种是由于气压引起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通过反应条件判断。“点燃”为放热;“高温”为吸热。有些反应中条件还需“催化剂”才能进行,但不论什么反应,都必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