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硝酸铵的性质
1.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
2.有潮解性
3.熔点(℃):169.6沸点(℃):210(分解)相对密度(水=1):1.72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氨水,不溶于乙醚
4.易溶于水,溶水时吸热、易吸湿和结块,产品一般制成颗粒状。
5.易发生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B. 硝酸铵 化学方程式
110 ℃时分解反应:NH₄NO₃→NH₃+HNO₃(无氧化还原反应)
在185 ℃~200 ℃,分解反应如下:NH₄NO₃→N₂O+2H₂O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1(N分别由+5,-3价变为+1价)
若加热到300℃左右时:2NH₄NO₃→2N₂+O₂+4H₂O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5(N分别由+5,-3价变为0价)
硝酸铵(NH₄NO₃)是一种铵盐,呈无色无臭的透明晶体或呈白色的晶体,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溶解时吸收大量热。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遇碱分解。是氧化剂,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
(2)硝酸铵化学性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浓硝酸不稳定,遇光或热会分解而放出二氧化氮,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从而使外观带有浅黄色 。但稀硝酸相对稳定。
反应方程式:4HNO₃=光照=4NO₂↑+O₂↑+2H₂O
4HNO₃=△=4NO₂↑+O₂↑+2H₂O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还原剂)存在及电火花下会发生爆炸,硝酸铵在含水3%以上时无法爆轰,但仍会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硝酸铵是既含铵态氮又含硝态氮的速效肥料,施入土壤溶解后,一半为硝态氮,一半为铵态氮,作物均可吸收利用。在酸性土壤中,铵离子可被土壤胶体吸附,代换出氢离子与硝酸根成硝酸,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里,铵离子可以从土壤胶体上代换出钙离子等,生成硝酸钙等盐类。
C. 对硝酸铵在构成上有什么认识
硝酸氨是盐。
化学里盐的定义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硝酸铵是由氨根离子(阳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阴离子)所构成的。硝酸铵不同于氯化钠这样的盐类之处在于,硝酸铵中的硝酸根离子和氨根离子都是由带电的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它们所带的自由电荷使他们完全具有了离子(象金属离子和单原子阴离子那样)的性质。
并且硝酸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其他的盐都相似的规律性。求采纳!
D. 关于硝酸铵的性质
易分解
水溶液酸性
E. NH4NO3的化学性质
硝酸铵具有爆炸危险性和起火危险性。
至于硝酸铵溶液的性质,与固态不同的是:1、因为水解而显弱酸性,可以和活泼金属单质反应;2、加热时会产生硝酸分解产物--二氧化氮而变黄色;3、容易形成水凝胶,用于煤矿等地方。
F. 硝酸铵的化学式是什么
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
硝酸铵呈无色无臭的透明晶体或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溶解时吸收大量热。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遇碱分解。是氧化剂,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
纯净的硝酸铵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结晶,与碱反应有氨气生成,且吸收热量。有潮解性,易结块。易溶于水同时吸热,还易溶于丙酮、氨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6)硝酸铵化学性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主要用途
硝酸铵是极其钝感的炸药,比安全炸药c4更为钝感。一支工业8#雷管(起爆c4只是用6#就可以了)都不足以起爆混合了敏化剂的硝酸铵。
硝酸铵是最难起爆的硝酸炸药,撞击感度是:50kg锤,50cm落高,0%爆炸。相比起着名炸药硝化甘油的200g锤,20cm落高,100%爆炸的感度,可见硝酸铵的钝感。而且硝酸铵一旦溶于水,起爆感度更是大大下降,根本是人力不可能撞击引爆的。
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等。
G. 硝酸铵有什么用途
硝酸铵是极其钝感的炸药,比安全炸药c4更为钝感。一支工业8#雷管(起爆c4只是用6#就可以了)都不足以起爆混合了敏化剂的硝酸铵。硝酸铵是最难起爆的硝酸炸药,撞击感度是:50kg锤50cm落高,0%爆炸。
相比起着名炸药硝化甘油的200g锤,20cm落高,100%爆炸的感度,可见硝酸铵的钝感。而且硝酸铵一旦溶于水,起爆感度更是大大下降,根本是人力不可能撞击引爆的。
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等。
点滴分析铱,氧化剂,催化剂,致冷剂,制备氧化亚氮(笑气),制造焰火和炸药,农业上用作肥料,总氮量在34%左右,有速效性肥料之称,大量用于制造无烟火药,化学工业用于制造笑气、医药维生素B。轻工业制造无碱玻璃。
H. 硝铵溶液的化学性质
性质
1.物理性质:纯硝酸铵(含35%的氧)为白色结晶,其中的氮以铵基及硝酸基两种形态存在。纯硝酸铵的熔点为169.1℃,即使含微量的水,其熔点也会降低,比重介于1.44-1.79g/cm3之间,比热(在20℃-28℃)87.2千卡/摩,熔融热16.2卡/克。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并随温度的升高急剧增加,硝酸铵溶液的沸点和比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硝酸铵具有五种不同的结晶体,每一种晶体都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是稳定的。硝酸铵还具有相当高的吸湿性和结块性。
2.化学性质:硝酸铵具有爆炸危险性和起火危险性。硝酸铵的爆炸主要由下列原因引起:
(1)纯硝酸铵的热分解。
(2)足够猛烈的引信作用。
(3)有机物质存在时的热分解。
(4)某些无机杂质和金属粉末的影响。
至于硝酸铵溶液的性质,与固态不同的是:
1、因为水解而显弱酸性,可以和活泼金属单质反应;
2、加热时会产生硝酸分解产物--二氧化氮而变黄色;
3、容易形成水凝胶,用于煤矿等地方。
I. 硝酸铵是什么
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铵盐,呈无色无臭的透明晶体或呈白色的晶体,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溶解时吸收大量热。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遇碱分解。是氧化剂,用于制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等。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还原剂)存在及电火花下会发生爆炸,硝酸铵在含水3%以上时无法爆轰,但仍会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硝酸铵的发展历史:
1659年,德国人J.R.格劳贝尔首次制得硝酸铵。19世纪末期,欧洲人用硫酸铵与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后由于合成氨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硝酸铵生产获得了丰富的原料,于20世纪中期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专门建立了硝酸铵厂,用以制造炸药。60年代,硝酸铵曾是氮肥的领先品种。中国在50年代建立了一批硝酸铵工厂。
40年代,为防止农用硝酸铵吸湿和结块,用石蜡等有机物进行涂敷处理,曾在船运中发生过因火种引爆的爆炸事件。因此,一些国家制订了有关农用硝酸铵生产、贮运的管理条例,有些国家甚至禁止硝酸铵的运输和直接作肥料使用,只允许使用它与碳酸钙混合制成的硝酸铵钙。
以后由于掌握了硝酸铵的使用规律,一些国家如法国、苏联、罗马尼亚、美国和英国,允许硝酸铵直接用作肥料,但对产品的安全使用制定了标准。
(9)硝酸铵化学性质有哪些扩展阅读:
黎巴嫩爆炸“元兇”-2700余吨硝酸铵
当地时间8月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港口区发生一起剧烈爆炸,造成至少73人死亡,3000人受伤。巨大的冲击波波及了贝鲁特,震碎了窗户,导致公寓阳台倒塌。
据英国《卫报》报道,针对贝鲁特爆炸事件,黎巴嫩总理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那就是位于爆炸中心的仓库——那里存放着约2700吨可以用来制造炸药的高反应性化学物品硝酸铵,也正是这2700余吨硝酸铵引发了爆炸。
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布在一个官方推特账户上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一批2750吨硝酸铵在仓库里存放了6年,却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危及公民安全。我不会休息,直到我们找到对事件负责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追究他们的责任,并施加最严厉的惩罚。”
黎巴嫩作家艾门·迪恩是个炸弹专家,他在Twitter上表示,鉴于他对硝酸铵炸药的知识和经验,今天在贝鲁特港发生的事情简直就是犯罪疏忽,这个仓库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J. 硝酸铵的特性是什么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硝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 nitrate
中文名称2: 硝铵
CAS No.: 6484-52-2
分子式: NH4NO3
分子量: 80.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及特性
有害物成分 CAS No.
硝酸铵 6484-52-2
硝酸铵有两个主要特性:①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产品一般制成颗粒状。硝酸铵有5种晶型:其代号分别为 α(四面晶系)、β(斜方晶系)、γ(斜方晶系)、δ(四方晶系)、ε(正方晶系)。每种晶型仅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晶型转变时伴有热效应和体积变化。特别是当环境温度在32.1°C上下变动时,颗粒硝酸铵会自身碎裂成粉状而引起结块。有几种防结块方法。例如:可在硝酸铵中加入约1%的硫酸铵与磷酸氢二铵混合物;在欧洲一些国家还用硝酸镁作为硝酸铵的防结块剂。②易发生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
NH4NO3—→NH3+HNO3+173kJ
在185~200°C时:
NH4NO3—→N2O+2H2O+127kJ
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
2NH4NO3—→2N2+O2+4H2O+129kJ
在400°C以上时,发生爆炸:
4NH4NO3—→3N2+2NO2+8H2O+123kJ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下会发生爆炸,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水、雾状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有潮解性。
pH:
熔点(℃): 169.6
沸点(℃): 210(分解)
相对密度(水=1): 1.7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氨水,不溶于乙醚。
在水中的溶解度表:
0℃118.3g
10℃141g
20℃192g
30℃241.8g
40℃286g
50℃344g
60℃421g
80℃580g
100℃871g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致冷剂、烟火和**原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820 mg/kg(大鼠经口)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69
UN编号: 1942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
第十六部分 :用途
化肥,炸 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