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从一个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读取氢信号的化学位移
读取核磁共振氢谱氢信号的化学位移,一是为了解析分子结构,一是为了发表文章报道使用。
为解析结构,只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即可,后面的四舍五入。
发表论文时,也基本上读到小数点后2位即可。
只在解析高级谱图时,才需要读到小数点后4位,以便于计算使用。
对NMR谱图的峰信号,不论信号峰的形状是否规则、是否对称,信号峰的化学位移值总是位于整个信号峰把基线进行添加后构成封闭图形后的质量重心位置的横坐标上。
为此,先对信号峰进行谱峰分组,再求解包括化学位移在内的所有谱图信息参数。
对谱的每一组峰群进行分组,求解出每一个峰组的谱图信息参数:峰形(宽窄),分裂峰数(单峰s,二重峰d, 三重峰t, 四重峰q,五重峰,六重峰,多重峰M)。峰形与图谱公共基线所围峰面积积分比,化学位移δ值,自旋-自旋耦合常数J值(在非NMR专业论文中,一般都简述这些图谱参数)相互不迭加的谱峰容易进行分组,相互迭加的一级谱或复杂谱,解析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进行分组的过程。峰形一般较窄,解析时都是按较窄的峰形处理的。如果较宽,至少是底部较宽时,它的峰较宽的信息本身就代表一定的分子结构信息。
化学位移δ值,现在多使用相对值,即以某一个内标准物质,如四甲基硅等,以内标准物质的NMR信号化学位移δ值为0 ppm或0 Hz,测试物质的信号峰相对于内标物的化学位移δ值。如果NMR谱图内标物信号不在0 位,需要校正之。
常规分裂峰数,s, d, t, q, 五重,六重,七重峰,此外还有dd(双二重峰), dt(双三重峰), dq(双四重峰), ddd(双双二重峰), ddt(双双三重峰), dddd(双双双二重峰)等峰形,每一种都代表一定的结构信息。有了峰形分组和谱峰组成,才容易求解δ值――峰形质量中心的横坐标。求J值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析谱图推导分子结构的过程。
单峰s,二重峰d, 三重峰t, 四重峰q,五重峰,六重峰,多重峰M,如果是左右对称的峰形,化学位移δ值就在对称峰形的中心峰上或中心处横坐标上读出。
对称的dd(双二重峰), dt(双三重峰), dq(双四重峰), ddd(双双二重峰), ddt(双双三重峰), dddd(双双双二重峰)等峰形,化学位移δ值也是在对称峰形的中心位置上读出。
如果是高级谱图,其中,一部分是一级谱图的变形,即由于耦合关系、相互耦合的内侧峰线高于外侧峰线的,其化学位移δ值稍向峰高的那一侧偏移,偏移得多少依据质量重心法则。另一部分的高级谱图峰形较复杂,如要近似地读出化学位移δ值也是如此即可。如果要想求解出精确的化学位移δ值,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级谱图自旋体系的成套的解析公式进行解析,这些高级谱图的自旋类型的判断、计算、解析的整个内容都是很好的可发表论文的实质内容和精华部分。
教科书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和专门知识,可去学习。
B. 化学位移的计算方法
待测物中加一标准物质(如TMS),分别测定待测物和标准物的吸收频率nx和ns,以下式来表示化学位移d:化学位移(d)=(信号位置-TMS峰的位置)X106/核磁共振所用仪器的频率MHz,用ppm单位表示化学位移与仪器的频率无关。
C. 求助:什么是化学位移影像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啊
化学位移是指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为化学位移。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D. 化学位移的单位怎么是ppm
化学位移的单位怎么是ppm的原因是:
核磁共振中,化学位移本身的单位并不是ppm,而其单位是Hz,之所以单位为ppm,是因为我们常说的化学位移指的是化学相对位移。
打个比方,当使用200MHz的NMR时,某个位移值为200Hz,这时就采用相对位移,用200Hz去除以200MHz,得到的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1ppm;之所以这么表示是因为,位移值会随着机器的不同而改变,例如刚才的例子,在400MHz的NMR下,位移值是400Hz,只是相对位移不变,仍然是1ppm。
化学位移的公式表示:
现采用相对数值表示法,即选用一个标准物质,以该标准物的共振吸收峰所处位置为零点,其它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根据这些吸收峰的位置与零点的距离来确定。
化学位移值普遍采用无量纲的δ值表示,其定义为:
(4)化学位移怎么求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化学位移取决于核外电子云密度,因此影响电子云密度的各种因素都对化学位移有影响,影响最大的是电负性和各向异性效应。
1. 电负性
电负性大的原子(或基团)吸电子能力强,降低了氢核外围的电子云密度,屏蔽效应也就随之降低,其共振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会变大;反之,给电子基团可增加氢核外围的电子云密度,共振吸收峰移向高场,化学位移会变小。
2. 各向异性效应
当分子中的某些基团的电子云排布不呈球形对称时,它对邻近的1H核产生一个各向异性的磁场,从而使某些空间位置上的核受屏蔽,而另一些空间位置上的核去屏蔽,这一现象称为各向异性效应(anisotropic effect)。各向异性效应是由于成键电子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导致在外磁场中所产生的感应磁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如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低场,δ在7左右。
3. 氢键
氢键对羟基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与氢键的强弱及氢键的电子给予体的性质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氢键产生去屏蔽效应,使1H的δ值移向低场。
4. 溶剂效应
有时同一种样品使用不同的溶剂也会使化学位移值发生变化,这称为溶剂效应。活泼氢的溶剂效应比较明显。能引起溶剂效应的因素很多,如N,N-二甲基甲酰胺在CDCl3中测定时,δαH>δβH,而在被测物中加入适量苯溶剂后可使δαH<δβH, 这是因为苯能与之形成复合物,而使两种氢处于不同的屏蔽区所致。
5. 范德华效应
当取代基与共振核之间的距离小于范德华半径时,取代基周围的电子云与共振核周围的电子云就互相排斥,共振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质子受到的屏蔽效应明显下降,质子峰向低场移动,这称为范德华效应。
E. 五重峰的化学位移怎么计算
(A-B)*300。
d峰:将确定两个化学位移(ppm)值相减,然后乘以相应的核磁仪器频率(如300M核磁,乘以300即可),即(A-B)*300,化学位移标注中间值。t峰:(A-B)*核磁仪器频率。化学位移标注中间B峰的。
F. 最常用的计算化学位移值的标准物质是什么
带有磁性的原子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自旋能级分裂,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时,将发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从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在有机化合物中,处在不同结构和位置上的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导致共振频率有差异,即产生共振吸收峰的位移,称为化学位移
G. 最常用的计算化学位移值的标准物质是什么
最常用的为TMS,即四甲基硅烷。
主要原因如下:(1)TMS化学性质不活泼, 与样品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2)TMS是一个对称结构, 四个甲基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不论是氢谱还是碳谱都只产生一个吸收峰;(3)Si的电负性小(1.9) ,TMS中氢核与碳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大,屏蔽效应大, 产生NMR信号所需的磁场强度比一般有机物中的氢核和碳核产生NMR信号所需的磁场强度大得多, 处于较高场,与绝大部分样品信号不发生重叠和干扰;(4)TMS沸点低(27℃) , 容易去除, 有利于回收.
H. m峰的化学位移怎么表示
用t表示。
化学位移采用相对数值t表示:以某一标准样品的共振峰为原点,测出样品各峰与原点的距离。m峰是复杂峰,一般写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