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不受病原生物数量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不受病原生物数量的影响。
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1、消毒剂的性质与浓度:—般消毒剂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但乙醇例外。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与浓度有一定关系,浓度越高消毒时间越短。
2、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况:同一种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不同,同时也与细菌的数量,菌龄及芽胞的有无有关。细菌芽胞抵抗力最强,幼龄菌比老龄菌敏感,菌量越多,所需消毒时间越长。
3。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杀菌过程是一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故温度高杀菌效果好。酸碱度对消毒的效果剂也有影响。
4、环境因素的影响:细菌常与某些有机物混在一起,这些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并与消毒剂结合,影响杀菌效果。
‘贰’ 影响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效果都有哪些因素
(1)化学消毒剂的性质
各种化学消毒剂,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结构不同,故而其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类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也不一致。
(2)微生物的种类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及代谢方式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其对化学消毒剂所表现的反应也不同。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等电点比革兰氏阴性菌低。所以,在一定的pH下所带的负电荷较多,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离子结合。故革兰氏阳性菌较易与碱性染料的阳离子、重金属盐类的阳离子及去污剂结合而被灭活。细菌的芽孢因有较厚的芽孢壁和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消毒剂不易渗透进去,所以,芽孢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其繁殖体要强得多。
(3)有机物的存在
当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中有有机物,如粪便、痰液、脓汁、血液及其他排泄物存在时,所有消毒剂的作用都会大大减低甚至无效,其中以季铵化合物、碘制剂、甲醛所受的影响较大,而石炭酸类与戊二醛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将欲消毒的对象先清洁后再施用消毒剂为最基本的要求。
(4)消毒剂的浓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越大,其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也越强。但势必造成消毒成本提高,对消毒对象的破坏也严重,因此各种消毒剂应按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而且有些药物浓度增加,杀菌力却可能下降,如70%酒精的杀菌作用比100%的纯酒精强。
(5)温度、湿度及时间
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杀菌率。大多数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在温度上升时显着增强,尤其是戊二醛类,但易蒸发的碘剂与氯剂例外,加温至70℃时会变得不稳定而降低消毒效力。许多常用的温和消毒剂,冰点温度时毫无作用。在寒冷时,最好是将消毒剂泡于温水中使用,消毒效果会更佳。熏蒸消毒时,湿度可作为一个环境因素影响消毒效果。用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在其他条件都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消毒剂杀灭细菌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其杀菌速度,同时也与细菌的种类、数量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6)酸碱度(pH)
许多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均受消毒环境pH的影响。如碘制剂、酸类、来苏儿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而阳离子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增强。另外,pH也影响消毒剂的电离度,一般来说,未电离的分子,较易通过细菌的细胞膜,杀菌效果较好。
‘叁’ 影响化学消毒剂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毒药物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搭配不科学合理及浓度不合适
良好的配方能显着提高消毒的效果,例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用70%乙醇配制比用水配制穿透力更强,杀菌效果更好;戊二醛和环氧乙烷联合应用,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消毒效力;另外,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溶剂,例如甲醇、丙二醇等配制消毒液时,常可增强消毒效果。当然消毒药之间也会产生拮抗作用,如酚类(石炭酸、复合酚等)不宜与碱类消毒剂混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等)及碱类物质混合,因此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2)温度、酸碱度(pH)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消毒剂的效果也有影响
消毒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分泌物、脓液、饲料残渣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不仅能阻碍消毒药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还能中和并吸附部分药物,使消毒作用减弱。因此在消毒药物使用前,应进行充分的机械性清扫,清除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机物,使消毒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不同的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氯制剂消毒效果降低幅度大,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等消毒作用降低明显,戊二醛类及碘伏类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小。
(3)消毒的作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后,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杀死病原,所以消毒后不要很快进行清扫。作用时间若太短,往往会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另外畜群进行饮水免疫时不能进行饮水消毒和饮水工具的消毒。
‘肆’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消毒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增强或减弱抗菌消毒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进行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
(1)消毒剂种类
针对所要消毒的微生物特点,选择恰当的消毒剂很关键,如果要杀灭细菌芽孢或非囊膜病毒,必须选择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如碘制剂或氯制剂、醛类,才能取得可靠的效果,若使用酚制剂或一般季铵盐消毒剂则效果不佳。季铵盐类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杀菌作用的阳离子具有亲脂性,杀革兰氏阳性菌和囊膜病毒效果较好,但对非囊膜病毒就无能为力了。为了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必须根据消毒对象及消毒剂本身特点科学地进行选择,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2)消毒剂配方
良好的配方能显着提高消毒效果,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用70%乙醇配制,比用水配制穿透力更强,杀菌效果更好,酚若制成甲酚的肥皂溶液就可杀死大多数繁殖体型微生物,后来用二甲苯酚和乙基酚代替甲酚,降低了产品的腐蚀性,同时拓宽了应用领域。当然消毒剂之间也会产生拮抗作用,如酚类(石炭酸、复合酚等)不宜与碱类消毒剂混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等)及碱类物质混合,彼此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不溶物质,降低消毒效果。又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氧化剂与碘酊等还原剂之间可发生氧化反应,不但减弱消毒效果,还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性。消毒剂不能随意混合使用,可考虑选择几种产品轮换使用。
(3)消毒剂浓度
任何一种消毒药的消毒效果都取决于与微生物接触的有效浓度,同一种消毒剂的浓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样。通常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呈正比,在配制消毒剂时,要选择有效而又对人畜安全并对设备无腐蚀的杀菌浓度。每一种消毒剂都有它的最低有效浓度,若低于该浓度就会丧失杀菌能力。浓度也不宜过高,过高的浓度往往对消毒对象不利,有的还有腐蚀性、刺激性或毒性;盲目提高使用浓度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消毒剂作用时间
消毒剂接触病原微生物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将其杀死,只有少数能立即产生消毒作用,因此,要保证消毒剂有一定的作用时间。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接触时间太短往往达不到消毒效果。被消毒物上微生物数量越多,灭菌所需时间越长。大部分消毒剂在干燥后就失去消毒作用,溶液型消毒剂在溶液中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消毒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和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
(5)温度
通常温度升高消毒速度会加快,药物的渗透能力也会增强,可显着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缩短。一般温度按等差级数增加,则消毒剂杀菌效果按几何级数增加。消毒剂的抗菌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一般规律是温度每升高10℃,消毒效果增强1~1.5倍。消毒剂抗菌效力的测定通常都是在15~20℃气温下进行。许多消毒剂在温度低时,反应速度缓慢,消毒效果就很受影响甚至不能发挥消毒作用。如福尔马林在室温15℃以下用于消毒时,即使用其有效浓度,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室温在20℃以上时,则消毒效果很好。
(6)湿度
湿度对许多气体消毒剂的作用有显着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消毒对象的湿度,它直接影响微生物的含水量。如用环氧乙烷消毒时,细菌含水量太多,则需要延长消毒时间;细菌含水量太少,消毒效果亦明显降低。二是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每种气体消毒剂都有其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如甲醛以相对湿度大于60%为宜,用过氧乙酸消毒时要求相对湿度不低于40%,以60%~80%为宜。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地面时,需要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使药物潮解后才能发挥作用。紫外线消毒时,相对湿度增高,反而影响穿透力,不利于消毒处理。
(7)酸碱度(pH)
酸碱度可从两方面影响消毒效果,一是对消毒作用,酸碱度变化可改变消毒剂溶解度、离解度和分子结构;二是对微生物的影响,病原微生物的适宜pH在6~8,过高或过低的pH值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酚类、次氯酸等是以非离解形式起杀菌作用,所以在酸性环境中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较强,碱性环境就差。在偏碱性时,细菌带负电荷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作用;而对阴离子消毒剂来说,酸性条件下消毒效果更好些。新型的消毒剂常含有缓冲剂等成分,可以减少酸碱度对消毒效果的直接影响。
(8)表面活性剂和稀释用水水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聚合物可以降低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影响季铵盐类的消毒作用,在用表面活性剂消毒时应格外小心。由于水中金属离子如Ca2+和Mg2+对消毒效果也有影响,在稀释消毒剂时,必须考虑稀释用水的硬度问题。如季铵盐类消毒剂在硬水环境中消毒效果不好,最好选用蒸馏水进行稀释。一种好的消毒剂应该能耐受各种不同的水质,不管是硬水还是软水,消毒效果都不受什么影响。
(9)有机物
消毒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血液、血清、培养基成分、分泌物、脓液、饲料残渣、泥土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会严重干扰消毒剂消毒效果。因为有机物覆盖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妨碍消毒剂与病原直接接触而延迟消毒反应,以至于对病原杀不死、杀不全。部分有机物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更低或杀菌能力更弱的物质,甚至产生的不溶性物质反过来与其他组分一起对病原微生物起到机械保护作用,阻碍消毒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有机物消耗部分消毒剂,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如蛋白质能消耗大量的酸性或碱性消毒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易被脂肪、磷脂类有机物所溶解吸收。在消毒前要先清洁再消毒。当然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大多数消毒剂来说,当有有机物存在时,需要适当加大处理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
(10)微生物类型和数量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每种消毒剂有各自的特点,消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选用消毒剂。消毒对象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数量越多,消毒越困难。对严重污染物品或高危区域,如孵化室等处应加强消毒,加大消毒剂用量,延长消毒剂作用时间,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11)其他因素
消毒物表面的形状、结构和化学活性,消毒液的表面张力、剂型以及在溶液中的解离度等,都会影响消毒剂的活性。
‘伍’ 兔场在使用消毒剂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任何一种消毒药的抗菌活性都取决于其与微生物接触的浓度。消毒药的应用必须用其有效浓度,有些消毒药如酚类在用其低于有效浓度时不但无效,有时还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消毒药的浓度对杀菌作用的影响通常是一种指数函数,因此浓度只要稍微变动,比如稀释,就会引起抗菌效能大大下降。一般说来,消毒药浓度越高抗菌作用越强,但由于剂量—效应曲线常呈抛物线的形式,达到一定程度后效应不再增加。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灭菌效果,应选择合适的浓度。
(2)作用时间
消毒药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接触时间太短,往往达不到杀菌效果。被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数量越多,完全灭菌所需时间越长。各种消毒药灭菌所需时间并不相同,如氧化剂作用很快,所需灭菌时间很短,环氧乙烷灭菌时间则需很长。因此,为充分发挥灭菌效果,应用消毒剂时必须按各种消毒剂的特性,达到规定的作用时间。
(3)温度
温度与消毒剂的抗菌效果成正比,也就是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一般温度每增加10℃,消毒效果增加1~2倍。但以氯和碘为主要成分的消毒药,在高温条件下,有效成分消失。
(4)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所有的消毒药与任何蛋白质都有同等程度的亲和力。在消毒环境中有有机物存在时,后者必然与消毒剂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中和或吸附掉一部分消毒剂而减弱作用,而且有机物本身还能对细菌起机械性保护作用,使药物难以与细菌接触,阻碍抗菌作用的发挥。酚类和表面活性剂在消毒剂中是受有机物影响最小的药物。为了使消毒剂与微生物直接接触,充分发挥药效,在消毒时应先把消毒场所的外界垃圾、脏物清扫干净。此外,还必须根据消毒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消毒剂。
(5)微生物的特点
不同种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异,不同消毒剂对同一类的微生物也表现出很大的选择性。比如细菌芽孢体和繁殖体,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病毒和细菌之间所呈现的易感性均不相同。因此,在消毒时应考虑到致病菌的易感性和耐药性。例如病毒对酚类有抗药性,但对碱却很敏感,结核杆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大。
(6)消毒剂相互拮抗
生产中常遇到两种消毒剂合用时会降低消毒效果的现象,这是由于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配伍禁忌而产生的相互拮抗现象。因此,在重复消毒时,如使用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一定要在第一次使用的消毒剂完全干燥后,经水洗干燥后再使用另一种消毒药,严禁把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混合使用。
‘陆’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消毒成分选择
不同的消毒剂成分由于化学、物理等特性的不同,形成了其独特的杀菌机制。因此,消毒剂成分的选择尤为重要。
2、消毒剂使用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物品、消毒用途和流程,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成分,再采用恰当的消毒方式和配制浓度,以提高消毒效果。如果不能科学、规范的使用消毒剂,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还可能对人和畜禽造成健康危害。
3、消毒剂配置浓度
消毒药物的配置浓度应恰当。消毒剂浓度过低,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但对一部分消毒剂而言,浓度并非越高越好。消毒剂浓度过高不仅是种浪费,降低了消毒效果,还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对畜禽或物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4、消毒时间
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不同,消毒的时间也有所区别。比如,使用生石灰水进行地面泼洒消毒,配制的浓度应该为10%-20%,消毒时间1个小时以上;使用烧碱(氢氧化钠)进行地面泼洒消毒,配制的浓度应该为2%-3%,消毒时间30-40分钟。
5、环境温、湿度
不同的消毒剂,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消毒剂,在不同的温度下也有不同的消毒效果。因为温度决定了化学分子的活性,环境或稀释液温度过低,仅能够实现附着性消毒效果,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其消杀特性。温度过高,有些成分在配制时就会直接分解失效。
6、水的PH值和矿物质元素高低
水的PH值和矿物质元素含量会影响消毒效果。例如,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中含有的钙离子、镁离子会中和某些化学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配置消毒剂时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消毒效果最佳。
7、环境通风条件
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场所空气流动强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差。密闭越好,效果也会更好。所以,对外墙面和圈外的环境进行化学消毒,尽量选择天气晴好、无风时操作,消毒效果会更好。
8、消毒操作流程
消毒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我们以场地、圈舍消毒为例,场地、圈舍消毒需要遵循农家营消毒操作“五步曲”:一扫、二洒、三清洗、四喷、五熏雾,如果部分流程省略或者颠倒,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9、消毒的具体操作规范
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具体的流程规范。例如:喷雾操作时喷嘴向上以画圆圈方式先内后外、自上而下逐步喷洒,要喷到墙壁、屋顶、地面等。物体或墙面也应自上而下的进行喷雾操作。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消毒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柒’ 影响消毒剂使用效力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
消毒过程的速度一般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即温度升高,杀菌速度快而所用消毒时间短。
(2)浓度
一般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消毒剂的浓度低,使用效果好。提高或降低药剂的使用浓度,可显着影响消毒效果。但注意消毒剂浓度稀释后,需要延长消毒时间。(3)酸碱度
消毒剂的效力受酸碱度的影响。一般在碱性环境下阳离子型消毒剂的作用较强;酸性环境下阴离子型消毒剂的作用较强。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该药剂对酸碱度的要求,以达最佳效果。
(4)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如芽孢和孢子的耐受力较菌体强;适用于细菌的消毒剂并不一定适用霉菌等,这都是常见情况。需值得一提的是,被消毒的空间和物体存有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消毒剂的使用效力。污染量高时要加长消毒时间或提高消毒剂的浓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5)有机物质
在消毒作用的环境中如果存在有机物质,如血、牛奶、食物残渣、粪便或胶体蛋白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消毒剂的作用。
(6)其他化学、物理因素
物理、化学因素会影响细胞壁的吸附与透性,也影响消毒剂的分配系数和活性。如用水为溶剂时,消毒剂能很快进入细菌细胞;肥皂能降低细胞表面张力直至透性,也有助于消毒剂与菌细胞的接触和进入,从而增强消毒剂的使用效力。
‘捌’ 使用消毒液时,哪些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消毒的效果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2.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种类不同(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微生物的数量多少都影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3.温度和酸碱度:升高温度可提高消毒剂的效果。pH对消毒的效果影响很大,各种不同消毒剂所需最适pH与消毒剂性质有关。
4.环境中的有机物及拮抗物质: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有机物与化学消毒剂的活性基团结合减弱其杀菌能力。
5.使用中湿度、穿透力、表面张力也影响消毒剂的消毒能力。
不同的消毒剂的消毒对象不同,使用浓度也不同,根据你的消毒要求选用不同的消毒剂并严格按说明使用,方可达到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