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教学活动包括哪些方面

化学教学活动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2-09-20 17:07:38

❶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在内容上有许多有趣的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后,自行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用途。例如水的净化原理,通过自制的简易的净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净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污水带给人类的危害。不少学生还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创造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简易净水器。教材上还安排了到附近的工厂、农村去实地参观学习,参加实践活动,这样使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1、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就要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合作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能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学生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在合作式学习中,个体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把自己与别人的做法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做法的不同,对别人的做法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在这种交往中,他们学会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互相协作,发展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会中去。
2、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转换。
实验课上,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组织交流等活动,建设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和谐平等的交往场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动手的时间,营造课堂教学的创新情景。让学生在现代化环境中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开发,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以新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这样既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其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基础差的部分学生,让他们能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化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防止其产生厌学情绪而失去学化学的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逐渐增强。
3、 教师要细致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新现象所吸引,从而忽略了真正的观察。为此,教师一开始就注意当好领航员,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其实,所谓观察实验现象,就是要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领”,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观察习惯。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对一些异常现象也不放过。例如,做镁带的燃烧实验,学生指导实验现象简单描述为“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其实伴随镁带的燃烧,还向上升起了一镂白烟,更重要的现象是燃烧前物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弹性,而燃烧后物质是白色,无光泽,松脆粉米状固体。这一现象说明反应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正是此实验的本质。我们抓住此实验的本质,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4、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了走过的路线,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

❷ 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为:综合素质、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化学)、面试(化学)和普通话等级测试。化学教师资格证分为初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书。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时,科目选择化学就可以。

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是参加国家统考,二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
国家统考地区的笔试科目与地方自主考试不同。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国家统一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五个层级。
幼儿园、小学、中职这三个学段考两门(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识与能力》)。
初中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门专业知识,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自选其一进行报考。
根据规定,只有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单科成绩是保留两年的。

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化学》考《学科知识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其中: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主题内容的标准和要求。
(3)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化学教学知识
(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
(2)认识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中学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
(3)知道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化学教学活动。

以下为参考:广东化学教师证考试科目
由于化学科目是只有中学阶段才开设的考试科目,所以报考广东化学教师证的考生只能选择报考中学化学教师证考试。
中学化学教师证考试科目包括笔试、面试和普通话考试,具体的科目划分包括《综合素质》、《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化学)》、面试(化学)、普通话等级测试。其中只有《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和面试是根据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内容来进行出题,其他科目都是通用科目。

广东化学教师证考试内容
广东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都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考核。具体如下:
①、综合素质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证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掌握的职业道德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教师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②、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证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需具备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掌握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的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③、学科知识与能力
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证人员从事教师工作所需具备的化学专业学科知识方面的内容。
④、面试
主要考察申请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❸ 3化学教学活动包括哪些方面

问题一:如何确立化学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确定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化,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使之适应新的形势,如何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建构高中化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格局
21世纪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要突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提高素质。高考制度的改革,正在向着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方向快速推进,作为中学科学教育一个组成部分的化学,也应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应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根据高一新生的知识层次和特点,重点应放在习惯养成、激发兴趣、引导入门和学法指导上,应把握特点面向全体,着眼素质,培养志趣,打好基础。高二、高三的重点是培养兴趣,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档推进,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提高创新能力的完整教学过程。
2 强化能力跟知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加强素质教育,确定主攻方向,深化化学教学改革,实现知识跟能力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全力克服教学中能力跟知识断层的现象。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促进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例如,学好氯化钠、干冰、金刚石等晶体结构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和逻辑—数学能力,而有优良的空间感受定位能力,是对物体在空间的关系有明确的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具备优良的空间感受能力,才有可能很好地掌握自然科学里的诸如图论、对称性理论之类的理论。这也是摄影家和画家等视觉艺术家以及象棋运动员需具备的才能。所以,在晶体结构的教学中,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上。
3 实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到位”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到位”,即知识到位,思维到位,能力到位,是化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关键。这也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质性所在。“三到位”是教学制胜的根本法宝。
“三到位”的教学活动。其宗旨,就是遵循认知规律,狠抓“三到位”的教学环节,去掉无关痛痒的教学程序,企求获得能力与知识一体化的最佳效益。实践证明,没有“三到位”的教学法,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三到位”的教学结构,教学最终只能是水中捞月。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课堂教学的“三到位”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有可行性,它符合班巴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的理论要求。
为了论证“三到位”教学法的可行性,增强知识跟能力一体化的教学意识,不失时机地抓住能力跟知识同步到位的机遇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就三个深层的认识问题做一些探究。
1、能力跟知识不仅有不可分离的交联关系,而且有共存共荣的发展关系,确认能力跟知识存在着同步到位的可能性,即一方面要承认知识是构成能力的一种主体要素,另一方面还要看清知识的积累、深化、扩展、创新,

❹ 化学教学活动有哪四个要素组成

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创新思维!

❺ 化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怎样的

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

化学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因素组成,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物质条件。这几个因素各有各的作用,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但是在一个具体的班级,教师和学生是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条件大体上也可以看做是固定的,只有教学方法是灵活易变的因素。

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校的物质条件,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保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教学方法不合适,就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领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活跃因素。

目前教学法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但由于分类的根据不同,常常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范畴混在一起,不便于对比研究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因此,有必要探溯它们的渊源,做出便于我们进行研究的分类。

我国和(前)苏联的教学论,常用分析法研究教学,把教学体系分解成课程教材、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几个因素,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在教学实际中综合应用。按照这种方法划分出来的化学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西方国家的教学论,常用综合法研究教学。它们提出的许多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设计教学法等,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且常常涉及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甚至课程教材。实际上,这里提到的发现法,程序教学法等,各是一种教学体系。

用分析法或综合法研究教学各有优点。后者比较合乎教学实际。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难以把课程教材、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几个因素截然分清,而且综合研究又有利于处理好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中新创造的教学方法多属综合法,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就是。分析法的优点是化繁为简,化多因素为单因素,利于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也便于初学者掌握。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用分析法研究教学得出的化学教学方法叫做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把用综合法研究教学得出的化学教学方法叫做第二类化学教学方法。本节重点研究第一类化学教学方法。

❻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化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关于化学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简要介绍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结合具体实例,阐明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分析与设计,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化学教学目标撰写、化学教学策略设计、化学教学媒体设计、化学教学评价设计等;
二是根据化学新课程理念,结合化学教学案例具体分析了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化学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如何设计、组织实施。

❼ 化学教学活动有哪四个要素组成

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创新思维,四个要素

❽ 化学教学的方式有哪些

化学教学的方式与感悟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平日的新授课主要以实验开始。具体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一,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二,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三,真对现象,讨论问题

四,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五,由现象到规律,逐步得到结论。

六,举一反三,深刻理解。

策略,如果要探究问题,一定要目的性强,给出学生足够的知识准备,有阶梯性的一步步前进。任务布置要明确,讨论什么问题一定要清晰。总结时一定要强调出重点词。

再就是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笔记的整理一定要容易理解,概括性强。

习题课上,一定要精选题目,典型题目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讲完的题目一定要回头总结出思路,在此基础上,给出几个同类型题目,小组合作解决。即可使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以下是我带来一些关于化学教学方法的摘要

一、 通过化学史教学感悟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科学家们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们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创造思维,具体体现在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足迹之中。化学发展史能充分展现科学发现的过程,为化学科学方法教学提供生动而丰富的材料,使学生更全面而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如拉瓦锡、卢瑟福、侯德榜、门捷列夫等众多中外化学家,他们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精妙绝伦的实验构思,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学素材。例如,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标志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征程迈进了一大步。他所采用的实验、模型的科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提供这样的素材:17世纪时,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的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发现加热后质量增加了,他得出结论,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事隔百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了密闭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的实验,他发现密闭时称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仿效、去运用。从化学发展史中吸取化学思维、化学方法的精髓。

二、根据初中生认知特点进行科学方法教学

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的起始年级。从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角度考虑,完全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体现了科学方法本身的层次性。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科学既是知识体系,更是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过程,才能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同时,学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按科学研究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兴趣。

1.通过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处于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完全是靠教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其中的。尤其是在化学教学的初始阶段,如果直接将各种科学方法以显性的形式教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机械识记,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而且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科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在学生不经意间引入某种科学方法,诱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去了解和运有科学方法,真正把握某种科学方法的精髓。将科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渗透在知识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建立、发展,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以及各知识点相关联的地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因此抓住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点是通过知识教学渗透方法教育的关键。

2.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化学知识涉及的面宽且量大,内容分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易冲动、学习的韧性与持久性欠缺,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知识网络、使学习更具持续性和连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化学科学方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几种认知规律,建立一个知识网络。

为了系统掌握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就必须找出各种元素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这些知识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将单一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牢固掌握。而基本理论的学习则要善于联系实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一些知识串起来,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固有的规律。

三、通过实验探究强化科学方法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渗透是科学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中经常要用到各种科学方法,实验的过程也往往是科学研究过程的缩影,实验探究更是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法。

例如,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紫色石蕊小花为什么变红的探究(是二氧化碳,是水还是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物)等等实验探究中就体现了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由于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就能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科学方法,这些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也就能动态地存储在学生的意识中。

总之,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科学方法作为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蕴含有极大的知识价值,它能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必将使当前的化学教学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化学学科发展的需求、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

❾ 化学学习活动类型有哪些

按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类有多种形式: 1、按照分析目的有定性和定量分析; 2、按照分析手段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又分为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仪器分析又可分为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每种又可分为多种。

❿ 化学教学有哪几种课型

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

课型的分类因基点的选择不同而区别。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如果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等,每一类课型又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型。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 教学 方法 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化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是化学教学的主要课型,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化学新授课一般可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实验基本操作课、实验探究课、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课等课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备课和授课方式,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主要采用小步子、快节奏,多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特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整个流程为:引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检测评价。

具体实施过程:

1、引课

老师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 ,或者某个特定事件,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引入新课。

2、明确目标

学生齐读或默读,展示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目的明确,学有方向,干有动力,追有目标。对一节内容的知识目标进行综合归纳,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

3、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

师: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以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要随时记录好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做准备。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 总结 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4、合作交流展示

老师给学习小组分配展示任务,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在组内交流展示。展示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依据,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原则,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并学会与他人分享,明白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思维擦出火花,让个性得到张扬,焕发思维活力,学会如何取他人的观点为我所用,激活学生挑战的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学中的问题,围绕教师根据课题目标、重难点设计探究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要充分利用教室黑板进行展示,多人参与,优生带动,竞争力强。

教师的课堂资源意识要强,注重动态生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设置相对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设一名组长,分别监督组员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情况,并及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与鼓励。教师在设计探究的问题时,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秩序。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并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讨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来回答合作探究题目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老师对此进行解难释疑、精讲点拨,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解难释疑。

5、反馈拓展

老师搜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抄在黑板上或口头描述,或者教师早已预设到的难题的学案,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

学生各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分别一一进行展示,在学生的补充、纠错、质疑、拓展的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的精心点拨、追问和真诚的评价使知识系统化。

此过程以教师主导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学生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问题、疑难提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与讲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在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回到传统的讲授式,遍地开花。要切实做到只讲学生不会的、学生理解不全面的、学生容易犯错误的。需要着重强调的和学生容易犯错误的最好用例题或实际例子来突破,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思考回旋的空间。

6、检测评价(布置作业)

老师在知识网络完善后,根据本节内容设计难易适度的当堂检测题。

学生利用约5-10分钟的时间,学生独立做答后,再采取小组互换的方式或 对子 组互判的形式当堂评价,从而生成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堂成功的新授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

“新”,一是指知识内容是“新”的,通过学习后,学生应取得“新”的发展。二是指教师的 教育 教学观念要新。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不断“ 反思 ”中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给学习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趣”,问题导入时要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它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

“活”主要是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为了把学生教活,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 思维训练 ,关注学生参与的不同层面,即学生是在行为参与,或是情感参与,还是高层次的认知参与。教学活动中要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坚持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实”,它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要充实,二是教学目标要落实。为了教学过程充实而有效地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的顺序。其三是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学习中有亲切感、真实感,体现出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四是关注教学中是否做到三个“延伸”;即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的“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的“延伸”,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最后要评价过程是否有效,关键一个因素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它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练习,检测的效果来评定。

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基本流程:“合作互补—知识梳理—巩固拓展—总结反馈”

1.合作互补——小组讨论,查漏补缺(5分钟左右)

小组同学带着学案或者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讨论(建议提前批改,可增强学生讨论的针对性),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参与指导小组讨论,自主讨论完成后向教师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教师也可针对作业批

改过程中出现较多错误而学生未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

2.知识梳理——重点突出,综合概括(18分钟左右)

合作互补过程结束后,教师针对复习的内容进行综合梳理,并在重点、难点知识中加以强调,将知识形成问题提出交给小组内同学交流、讨论。

3.巩固拓展——典例引导、变式训练,(15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重难点、预见性练习错误、批改过程的常见错误、讨论过程中疑难题形成练习题,学生解题、小组讨论,请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解题思路及存在的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教师体现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解题时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题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答案的倾向。

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 学习方法 、答题规范的指导。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变式训练、多解多变、多题归一。

4.总结反馈——当堂达标,反馈提升(7分钟左右)

针对本节课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试题的命制原则是依据复习目标、针对复习内容,复习什么就测试什么,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疑点。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最好控制在5分钟能够完成,2分钟评价反馈。也可采取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出错的题目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二、复习课要能体现复习课的定位。复习课是有别于新授课的,无论是目标设定、内容的组织还是问题的设计都有别于新授课,应该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梳理,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深层次的融合,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织成网,提炼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和基本学科思想。

三、复习课要结合化学中考说明来进行复习。要深刻领会中考说明中的考点和要求,还要结合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尤其是我省中考真题)进行真题训练,让学生明白中考怎么考,克服畏惧情绪。

四、在复习中,要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是当今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理论上的一面旗帜,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知识的建构。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输入,而是以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通过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寻求新信息的意义而对其做出主动的建构,形成新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复习中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另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因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促进,所以复习中还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互助性,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如物质推断专题复习课: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题型。江西省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一直保留这种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推理能力,但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变化较多、关系复杂、思维难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因而成为学生复习中的主要障碍点之一。

物质推断专题复习要达到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平时掌握的是一些零散的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互相贯通,便于学生记忆和提炼,即将书越变越薄。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物质推断专题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第一,应抓住重点,初中涉及到的重点物质主要有“两酸、两碱、四盐、五单、八氧”。设计题目时应突出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关系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第二,就讲课的模式来说,一般老师大多采用从物质推断题的分类入手,一般将化学推断题分成叙述型、表格型、框架型、流程型四类,一一进行分析,分别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技巧,这样的做法就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法,而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类型,其解答思路都大同小异,所考内容都是常用知识。第三,可先在学案中先将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特征和特性做一个归纳,便于学生记忆。然后将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整合,并学会找出解题突破口——“题眼”,再进行大胆猜想,顺藤摸瓜,互相验证,达到复杂题目简单化。

如酸、碱、盐复习课:

教学内容分类:

1、常见酸、碱、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项专题强化复习。

2、常见酸、碱、盐性质的对比教学和知识网络构建。

3、常见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应用(如反应的判断、离子的检验、离子的共存等)。

4、涉及常见酸、碱、盐知识多种题型的专题训练(如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等)。

5、涉及常见酸、碱、盐知识的分类探究课、活动课(如对日常生活中干燥剂、药物的探究,趣味迷宫游戏等)。

阅读全文

与化学教学活动包括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5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1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