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举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举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发布时间:2022-09-21 03:00:36

㈠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区别与联系

1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联系

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均指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2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2.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内容概述不同

“教学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设备和设施、教

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考核和评估6个

部分组成。

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4个部分组成。

2.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课程安排不同

“教学大纲”中指出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选修课组成,且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

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I只含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II含必修加选修

课内容,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

“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以模块划分的,仍包括必修课程(含两个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含六个课程模块)两部分计8个课程模块。规定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必修课程;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要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最少要修满6个学分,即完成必修课程和任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且添加了大纲中不具备的内容,高考化学的考试内容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课程标准”建议,学生修满6学分后,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可选学更多的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㈡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能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进入问题中去,不断探究,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化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的相关内容时,在学生对有关内容,比如,学生明白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液中置换出来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不能置换成金属铜出来?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实验观察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分析现象,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不能置换出铜来,这样,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会更为透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现象,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产生疑惑,并能够在不断地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寻求突破,这样,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此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也很多,这都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了条件.作为化学教师要积极利用语言情境、思维情境、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在发现中不断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比如,学生提出,洗涤羊毛制品时为什么不能用普通的洗衣粉,而要用专门的羊毛洗涤剂?为什么羊毛制品比涤纶等材料的制品更容易蛀虫?等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达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并把实验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演示实验的生动直观性很强,同时也能有效展示化学概念,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有效理解有关知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演示实验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意识,使学生能够规范操作,有效学习化学知识.要保证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能够认真研究演示实验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具体要求,认真设计演示实验的程序,科学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器材的安装,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把握实验的最佳时期,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相关问题,等等,这样,演示实验才能成功实施,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才能在实验中有效掌握相关内容.第二,演示实验要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其中.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感知实验的变化,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器官,使学生体验实验,感知实验,从而把握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本质.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课堂,边实验,边对学生进行解说,引导学生体味实验现象,必要时,要利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放大实验,使学生参与实验,坚决杜绝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的发生,这样,演示实验的效果才能真正凸现出来.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化学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㈢ 举例谈一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常用策略有哪些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特点,本着“适应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则来选择。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应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基调,以学生主动和有效学习的学习策略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注意引导、促进学习主体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阐释。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引入概念。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原有知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我们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碱的水溶液呈碱性,那么,盐的水溶液呈什么性?”此时不必评论学生的判断,而是设计一个学生实验,测定纯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发现盐的水溶液也有酸碱性,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进入了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
(二)建立概念。当学生的思路被教师引入矛盾之中时,思维高度活跃,急于寻求答案,但是受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套事先设计好的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思考题,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例如,当学生寻求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为学生提示思维的方向,从而减少思维的盲目性。(1)醋酸钠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溶液中有哪些电离过程?(2)它们能否结合成难电离物质?(3)离子相互作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4)最终会引起溶液中CH+与CoH一如何变化?学生通过对这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初步形成盐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关键字词规定着概念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学生只有对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所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导电"和“化合物”等关键字词,即可勾勒出电解质概念的特征信息,学生通过辨别、提取和概括,即可将“能导电的单质”(如金属单质)、“溶于水形成另一种化合物溶液的物质”(如S02,CO2,Cl2等)之类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有助于学生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记忆这些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变式训练。在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帮助学习者辩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这可以促进他们对概念的灵活应用。具体说,变式训练就是从多个侧面将概念的关键特征设计成问题,要求学习者仔细辨别。例如,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比较学习:对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等体积的盐酸、醋酸两种电解质溶液比较(1)溶液中CH+大小;(2)溶液的pH大小;(3)与Zn反应的平均速率大小;(4)溶液导电能力大小:(5)稀释相同倍数后CH+的变化大小;(6)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通过以上变式练习讨论,使学生从各方面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内涵的认识更精确,形成的认知结构更清晰稳定。
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概念的系统和概念发展的脉络,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引导他们改造、丰富和完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概念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精确。
(一)丰富和发展对有关概念的认识。随着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认知过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发现自己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学生对原有概念的感性认识,使概念的外延扩展。例如,初中学生在刚学完“元素”这一概念时,只知道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对“类"字理解是肤浅的,进而学了“离子"概念,了解离子也包含在元素概念之内,具有类属关系,当学了“同位素”概念之后,又明白了同一元素中还可能存在不同种的原子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后续知识来丰富和发展概念,学生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在新的理论层次上加深有关旧概念的理解。许多化学概念往往不是一次掌握的,随着学生所掌握物质结构原理知识的加深,原来形成的概念,可以通过概念同化和重组的方式获得高一层次的概念。概念学习的层次性必然要求概念教学的层次性。例如“化学变化”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只能从宏观上认识其本质属性——有新物质生成;当学了化学键、键能后,就可以从微观物质结构的角度认识新物质的生成实际是化学键的破坏与重建。又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初中阶段是从“得氧”、“失氧”开始认识“氧化”、“还原”这两个概念,现阶段则要求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去认识并揭示反应的本质。在教学复习时可采用下列教学模式进行这一概念的复习巩固。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选取时,应考虑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㈣ 怎样做好高一化学的新课程教学

化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在于它是高考的重点考试科目,更在于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初中化学较为基础,与高中化学的衔接相对较弱,也导致高一化学难以开展。
因此,教师如何抓住高一这个关键时期,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效率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如何做好高一新生的化学教学工作,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一、巩固复习,做好衔接
从根本上说,导致高一化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较差。一方面,初中化学内容相对基础,知识理论并不过于抽象,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深奥,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直线上升。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特别是长期从事高三化学教学的教师,其对于高一新生的能力预估错误,导致化学教学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要做好高一新生的化学教学工作,教师首先应该巩固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不仅要针对初中化学的知识理论,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效的化学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在此基础上,高一化学教师应该做好衔接工作,要充分把握高一新生的知识基础、自身能力。基于此,高一化学教师才能打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真实的能力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生活情景化教学快速进入新课程
高一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情景化教学快速进入正式的课程,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一的学习环境和化学课程,快速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主动积极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真实提高。
例如,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索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金属生锈、面粉发酵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实案例感受氧化还原反应,并感受化学学科的真实性。
总的来说,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有极大的提升,提高了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心理也并不适应。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高一新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其特点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㈤ 如何做好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这些表述正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照。新课程目标正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意志、价值观整体上去阐释新课程理念的。新课程中的发展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本人通过几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方法,希望对广大的化学教师有所帮助。 1化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追求、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课堂,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价值观指导课堂实践。建立以“人本、人际、人境”三大要素为核心的生态课堂,改变高中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把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接受高中化学教育的过程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历程。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高效课堂是构建化学的基石,它是一种基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之上的课堂实践,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超越。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这些表述正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照。 2化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即所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指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学力得到提高,在适应社会需要方面有明显的长进和提高;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视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按照同一的“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内的一时发展。可见,学生发展与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质就是以育人为本。这种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不仅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是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排他性的儿童中心主义,它并不排斥按照某种体系进行学科教学。当然,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主义提出的,因为当前的学科本位主义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过于强调学科的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活动教学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打造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调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也有利于学生将实验结论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在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可以充分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实施课堂教学的人本化:知识层面――改革或更新装置;技能层面――提高实验可观察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学生获取实验知识与技能,还非常关注他们在实验态度、科学精神层面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实验情感可以通过“环保策略”、“探究策略”和“生活化策略”来实现。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生态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由于生态的课堂里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 总之,化学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技能,使他们从特定角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素养,满足社会在公民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要,并且使人类的化学知识精华得以向后代传递和发展。

㈥ 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谈谈如何进行教材的取舍和调整
思茅二小振兴校区 卢永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2)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3)关于教学评价的建议;(4)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我认为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符合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其一因为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二教材与特定语言教学环境存在不吻合之处。其三教材与教师的需求也存在不吻合之处。总之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与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
我是这样进行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1.对宏观层次的教材取舍或调整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材的篇幅和组成部分进行整体取舍;(2)对教材某一组成部分进行有系统地删减;(3)对教材的使用目的和教学要求作宏观的调整;(4)对教材进行整体补充。
2.对微观层次的调整和取舍的具体方法有:(1)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2)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3)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4)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5)调整教学顺序(6)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
新课标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词汇量大,生词特别多。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具体现状和情况,进行合理的、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取舍。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变,不落俗套,不封建保守。同时要相时而动,以动制变,以动为活,以活变通,以通变达,最终完成英语课程的教与学,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时刻做好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同时,务必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不断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成为真正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人才。
这次新课标的学习仅仅是培训的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静下心来好好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思想,将这次的收获慢慢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

㈦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的差异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还体现在课程标准本身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
①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在阐述了课程性质的同时,具体地提出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并对课程标准中所涉及到的目标要求作了说明。而教学大纲在这一部分仅对课程的性质作了简单的说明,并将目标要求的说明作为大纲的附录在最后简要列出。 ②在课程目标部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建构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充分吸取了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具有前瞻性。而教学大纲只是比较笼统地提出了四条教学目的。
③在内容标准部分,教学大纲突出地强调了学科知识体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虽经多次修改,仍有繁、难、窄、旧的倾向和痕迹。课程标准则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整合,而且四个学习主题淡化了学科体系,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现实性、活动性和针对性,重视了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课程标准不仅对具体的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具有可操作性。

㈧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区别与联系

1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联系

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均指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2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2.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内容概述不同

“教学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设备和设施、教

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考核和评估6个

部分组成。

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4个部分组成。

2.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课程安排不同

“教学大纲”中指出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选修课组成,且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

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I只含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II含必修加选修

课内容,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

“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以模块划分的,仍包括必修课程(含两个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含六个课程模块)两部分计8个课程模块。规定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必修课程;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要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最少要修满6个学分,即完成必修课程和任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且添加了大纲中不具备的内容,高考化学的考试内容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课程标准”建议,学生修满6学分后,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可选学更多的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2.3“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教学

㈨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突破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是建立在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还有很多“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育的影子。而在新改革的教学体系及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应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中心,在课堂上培养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使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实现高效课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26-01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化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不协调”的现状
因长期受传统授受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缺少课堂交流和互动,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破坏了课堂的动态平衡和共生性。教师传授化学知识通常局限于考试,与现实生活以及工
农业科技相脱离,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这些“不协调”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途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不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改革一再要求。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设计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学知识的反思者、教学重点的归纳者、问题情景的创设者,从根本上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引导者和学生情感方面的支持者、鼓励者,以科学的态度和“谦虚的低姿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源动力和学习习惯。
2.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建立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之上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课堂不但是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而且也是师生共同度过和共同创设的生命空间,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交往的场所,在这个固定的场所里,和谐与平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新改革教育理念要求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竞争、互助的关系,其中平等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和实施者,并从根本上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心态。在这方面可以有效的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讲解者”,教师成为“实施学生课堂讲解的布置者和引导者”。如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酸和碱,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然后让学生到讲台讲解什么是酸和碱,他们的组成有什么特征,如何识别以及溶液ph值的测定,最后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这种让角色定位的转变,这种融洽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有着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从根本上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技能。
2.2 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众所周知,课堂是有教师、学生以及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整体,在这个生态体内,作为教师一定要视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都是有主见的一个个体。一个可以大胆思考、畅所欲言,并可以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互相互惠交流的空间,是每个学生向往的,只有建立在平等、信任的氛围下,让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和互动,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承认和呵护,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只要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去创造”,而老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再创造”。例如,在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研究中和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学生会想:“怎么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了呢?”此时可顺势点拨学生,让他们分成小组自主设计一些实验进行探究。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往往可设计出以下方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盐酸,红色消失;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较多量盐酸后,再滴加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溶液不变红色(或不产生蓝色沉淀);向盐酸中加入较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少量锌粒或碳酸钠溶液,溶液中不产生气泡,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问题场景,让学生通过小组分组合作探讨或者有选择性的选择问题回答等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人

阅读全文

与举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如何取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