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见的碱和碱的化学式是什么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 NaOH、氢氧化钾 KOH、氢氧化钡Ba(OH)₂、氢氧化钙 Ca(OH)₂、氨水 NH₃·H₂O。
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H2SO4=CaSO4+2H2O
CO2+Ca(OH)2==Ca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碱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Ca(OH)2+Na2CO3=CaCO3↓+2NaOH
氯气与碱的歧化反应,如:
Cl2+2NaOH=NaCl+NaClO+H2O (Br2、I2类似)
硫与碱的歧化反应,如:
3S+6NaOH=Na2SO3+2Na2S+3H2O
硅与碱的反应,如:
Si+2NaOH+H2O=Na2SiO3+2H2↑
(1)碱性用化学元素怎么表示扩展阅读:
分类
1、 按一个碱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分:一元碱 二元碱 多元碱
2、按溶解性分:可溶性碱 微溶性碱 难溶性碱
3、 按电离能力分:强碱 弱碱
4、 按用途分:工业碱 食用碱
工业碱:工业纯碱(碳酸钠Na2CO3)、工业烧碱(氢氧化钠NaOH)、工业重碱(NaHCO3)。工业碱的纯度和杂质(可能含有重金属等)含量满足一般性工业使用,工艺相对简单,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对人体有危害。
食用碱:食用纯碱(碳酸钠Na2CO3,分子式相同,但没有工业纯碱的杂质)和食用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Ⅱ 碱性物质的化学式
酸碱电离理论:凡是可以电离出H+的都是酸,凡是可以电离出OH-的都是碱。酸碱质子理论:凡是是可以释放质子(氢离子,H+)的分子或离子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布朗斯特碱)。
酸碱电子理论: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都是酸,凡是可以提供电子对的都是碱。
根据第一条,碱金属,碱土金属溶解种类,都可以电离出OH-。都是碱
根据第二条,弱酸根会水解,水解会结合H+,所以弱酸跟都是碱。
NH3,sp3杂化,3个H原子各结合了一个电子。正常应该sp3杂化为正四面体键角109°28′但氨分子键角106.6°,原因是被N原子的一对电子压缩所致,所以NH3有一电子对。根据第三条,NH3也是碱
Ⅲ 初三所有显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及其化学式 (常用的)
酸:H2SO4
HCL
HNO3
碱:KOH
NAOH
BA(OH)2
CA(OH)2
显碱性盐:
K2CO3
NA2CO3
酸性: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碳酸,醋酸,氢硫酸。
盐类:氯化铁,氯化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
碱性:
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这五种即便是在水中也表现为碱性,所以能够使PH试纸,酚酞或石蕊变色)。另外还有,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穿饥扁渴壮韭憋血铂摩铝等,这些不溶于水且碱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盐类:碳酸钠,碳酸钾。
Ⅳ 化学周期表中所有主族元素的酸、碱化学式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一、最外层电子数规律 1. 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 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二、数目规律 1. 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 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2)第4、5周期相差11;(3)第6、7周期相差25。 4. 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三、化合价规律 1. 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 +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 -1递变。 2. 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 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五、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六、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最强的位于左下角的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位于右上角的氟。 2. 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跟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七、半径大小规律 1. 原子半径: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族除外)。 2. 离子半径:同主族——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3.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如)。 八、主族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规律 1. 关系式: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九、电子层与电子数的倍比关系(短周期元素) 4.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为H、Be、Al。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规律一、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规律 1. 各周期最后一种元素(即稀有气体元素)核电荷数为2、10、18、36、54、86、(118); 2. 周期表纵行行序数与主族族序数关系:1——IA、2——IIA、13——IIIA、14——IVA、15——VA、16——VIA、17——VIIA、18——0族。 3. IIA与IIIA的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之差(△Z):二、三周期——△Z=1;四、五周期——△Z=11;六、七周期——△Z=25; 4. 相邻周期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之差(△Z): 5.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6. 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基本公式: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元素核电荷数[10(二周期)、18(三周期)、36(四周期)、54(五周期)、86(六周期)]=差值。(1)对于18号以前的元素,有两种情况: ①若0<差值≤7时,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为主族序数; ②若差值为0,一定为零族元素;(2)对于19号以后的元素分三种情况: ①若差值为1~7时,差值为族序数,位于VIII族左侧; ②若差值为8、9、10时,为VIII族元素; ③若差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最后所得差值,即为VIII族右侧的族序数。二、构——元素原子结构(包括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各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1. 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 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即价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3. 最高正价+|负价|=8; 4. 次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为第二周期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7. 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即绝对值之差)三、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包括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元素单质与氢化或置换氢能力强弱等性质)的规律 1.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与此相反)(1)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4. 其氢化物能腐蚀玻璃的元素为氟(F)。 5.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氢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为氮(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为硫(S)。 6.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C)。 7.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氮(N)。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是氧(O)。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10.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是硫(S)。 11. 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是锂(Li)、钠(Na)、氟(F)。 12. 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有碳(C)、磷(P)、氧(O)、硫(S),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易着火的元素是磷(P)。 13.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无正价的非金属元素、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是氟(F)。 14. 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Ⅳ 化学:什么是碱性详细!
碱性(alkaline)是指一种物质在溶剂中能向其它物质提供未共用电子对的能力.
对于一种物质,是否具有碱性取决于未成对电子接受质子的能力.如在水溶液中,OH-离子能够接受H+,NH4+等离子,从而表现出碱性;相应的,在非水体系中,如在液氨溶剂中,NH2-离子能够接受NH4+等离子,同样也表现出碱性.
常用的无机碱有:NaOH,KOH,Ca(OH)2,NaNH2,NH3·H2O等,常用的有机碱主要是季铵碱类.R4NOH
一般来说,物质的碱性强弱取决于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和形成的原子团的稳定性等.如NH3能接受BF3形成BF3+NH3-,NH3能接受H+形成NH4+,但该离子的稳定性差,故NH3表现为弱碱性.而NH2-接受H+则形成稳定的NH3,故NH2-表现为强碱性.在水溶液中,NaOH与KOH等碱性相当,这时称这样的溶剂为拉平溶剂,而在某些溶剂中能表现出不同碱碱性的差别,这样的溶剂称为区分溶剂.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某些化合物的碱性也可以用O2-负离子的含量来表示,如某些工业用渣的碱性大小用O2-负离子的活度来表示。
Ⅵ 化学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分别有哪些用化学式该怎样表示
酸性物质有: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硫酸氢钠NaHSO4,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等等;
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氨水NH4OH,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等等;
中性的有: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氯化钙CaCl2,硫酸钙CaSO4,氯化钾KCl,硝酸钠NaNO3,硝酸钾KNO3等等。
Ⅶ 碱性的化学式有哪些
Ca(OH)2、NaOH、Ba(OH)2、KOH、NH3、Na2CO3
Ⅷ 碱用化学式怎么写
碱:电离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
而阳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设金属离子(R)的化合价为n,则该金属离子形成的碱为:R(OH)n
常见的一价的有:NaOH,
KOH
二价:Ca(OH)2,
Ba(OH)2,
Mg(OH)2,
Fe(OH)2
(氢氧化亚铁)
三价:Fe(OH)3
(氢氧化铁)
Al(OH)3
还有一个特殊的弱碱,NH3·H2O(NH4OH)
Ⅸ 常见的碱和碱的化学式是什么
常见的碱和碱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₂、氢氧化钙Ca(OH)₂、氨水NH₃·H₂O
工业碱:工业纯碱(碳酸钠Na₂CO₃)、工业烧碱(氢氧化钠NaOH)、工业重碱(NaHCO₃)。工业碱的纯度和杂质(可能含有重金属等)含量满足一般性工业使用,工艺相对简单,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对人体有危害。
食用碱:食用纯碱(碳酸钠Na₂CO₃,分子式相同,但没有工业纯碱的杂质)和食用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₃)。
在酸碱电离理论中,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物质;在酸碱质子理论中碱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在酸碱电子理论中,碱指电子给予体。
(9)碱性用化学元素怎么表示扩展阅读:
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碱溶液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现象不明显,但有变化),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
2、碱能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氯气与碱的歧化反应,如:
Cl₂+2NaOH=NaCl+NaCl₀+H₂O
硫与碱的歧化反应,如:
3S+6NaOH=Na₂SO₃+2Na2S+3H₂O
3、碱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举例:工业上常用熟石灰(氢氧化钙)中和含过多硫酸的废水
Ca(OH)₂+H₂SO₄=CaSO₄+2H₂O
4、碱溶液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举例:这类反应最常见的就是实验室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但这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CO₂+Ca(OH)₂=CaCO₃↓+H₂O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碱
Ⅹ 如何通过化学式来判断物质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一般来说
某个物质的化学式能中含有h+
则为酸性,
比如h2so4;
某个物质的化学式能中含有oh-
则为碱性.
比如na(oh)2;
当然,你不能强行认为只要化学式里面含有h就认为他是酸性的,因为这个h很有可能是属于某个原子团的,它和其它化学元素之间是以共价键相连,不可能显酸性的.
比如
ch4.
里面虽然含有h,
但是它和c之间是以共价键相连.所以由于分子间引力作用,
h并不能摆脱c的束缚,即c没有办法夺取h的电子,h也没有办法夺取c的电子.
太专业的东西我也将不出来
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啦~
特别注意:
h2o虽然可以写成h+和oh-,但是它是中性的
因为水中含有的h+和oh-实在太少,仅为10的负7次方,所以呈中性
哎....现在连初中化学都看不懂啦....想当初我高中的时候化学式何其nb的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