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学武器的使用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见证了化学武器的使用,英、德、法等国一共释放了12.4万吨化学战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使用了化学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
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研制和贮存化学武器。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手段极其残忍。而一份解密的CIA文件则宣称苏联在入侵并占领阿富汗期间使用了它们。
埃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个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埃及于1963年卷入了也门的内战。埃及军队向躲藏在山洞中的敌军投放了硫芥炸弹。
1980年代,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在两伊战争期间对伊朗以及1988年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使用了硫芥和神经毒剂塔崩。
叙利亚可能早在1973年便获得了首批化学武器,并于2012年公开承认拥有化学武器。
② 化学在军事中的应用
化学武器,动能武器的推进剂,新型燃料等等~~~
③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在战场上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年10月12日,德军攻占了比利时的伊普雷(Ypern)的里尔,并集中了大量兵力向伊普雷东南发动攻势。由于遭到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德军未能取得突破。最后,交战双方掘壕据守,进入了相持阶段,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德军为改变这种对峙态势,突破对方防御,最高统帅部采纳了着名的化学家哈伯(Haber)的建议:以工厂中大量库存的液态氯气作为武器,对敌实施化学攻击。担任这次攻击任务的是德军工兵第35联队。1915年4月5日,德军开始在阵地前沿布设装满液态氯气的钢瓶。4月22日下午,出现了有利的风向,德军打开钢瓶,开始向英、法军阵地施放氯气。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氯气云团和扑面而来的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英、法守军惊慌失措,顿时,阵地内一片混乱。跟在烟云后的德军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就突破了英、法联军的阵地。这次攻击,使英、法军队共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德军本身因防护较差、占领阵地又较快,也有数千人中毒。
④ 化学武器在战争中会带来哪些伤害
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伤害 还会给环境,空气,以及子孙 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详细可参考网络:化学武器
⑤ 哪些植物之间会发生化学战
在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中,有些植物常常利用特有的“化学武器”,用来对付自己的植物邻居,互相之间经常发生一场场无声的“化学战”。除了水仙和铃兰之外,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在善于使用“化学武器”的植物中,苦苣菜属于相当厉害的角色。它虽然是一种个头不大的野生杂草,貌不惊人,可千万不能小看。它在田野中经常称王称霸,竟敢欺侮比它高大得多的高粱和玉米。许多北方的农民都知道,如果高粱地或玉米地中,出现了成群成片的苦苣菜,用不了多久,高粱、玉米就会被这种植物小霸王置于死地。但是,苦苣菜的“化学武器”与水仙的不同,并不通过花朵香气,而是在它的根部会分泌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在土壤中四下扩散,杀死它周围的植物。
在葡萄园周围如果种上榆树,葡萄就会遭殃。在它们中间,榆树是强者,葡萄是弱者,双方只要碰在一起,蛮横的榆树便使出它的“化学武器”,不停地向葡萄袭击,双方距离越近,榆树分泌物的杀伤力就越大,最后使葡萄叶片枯萎,果实稀稀拉拉,甚至彻底死去。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自观察一下,生长在榆树附近的葡萄,枝条总是背着榆树而长,尽量躲得远远的。
果园中的核桃树和苹果树,也是一对“冤家对头”。核桃树的叶子不停地向外分泌“核桃醌”,这种化学物质随着雨水流进土壤,对苹果树的根有很大破坏作用,致使在它附近的苹果树无法正常生长。
植物之间的化学战,也发生在蔬菜之中。例如芹菜与甘蓝,是一对势均力敌的敌人,它们的根部都会分泌出特殊物质,如果把它们种在一起,结果常双双枯萎。还有,苦芹菜的根系分泌物对其他植物没有直接毒害,但它却能促成一种真菌的大量繁殖,这种真菌又会使马铃薯发生疫病。除了苦芹菜外,西红柿、南瓜、黄瓜、苹果、樱桃和向日葵,也是马铃薯的冤家,容易使马铃薯生病减产。
小麦对大麻、芝麻、芹菜起明显的抑制作用,不适宜一起生活。种过荞麦的地里别种玉米,在高粱附近也不要种芝麻。烟草和桑树是死对头,它对桑树几乎有毁灭性的危害。
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中,植物之间的冤家也比比皆是。松树不能与接骨木和平共处,接骨木不仅强烈抑制松树的生长,而且使落在它前面的松籽不能发芽。松树还与白蜡树、云杉、栎树和白桦发生直接对抗,但结局总是很不幸,松树经常被它们排挤出外。
从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看出,植物之间的“战争”都是使用“化学武器”,也就是它们各自特有的化学分泌物质。最近,科学家们对植物分泌物进行了认真研究,把它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他们开始利用植物的化学物质,来防治病虫害和消灭田间杂草,让各种植物合理地搭配在一起,彼此取长补短,互助互利,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
在这方面,最常见的例子是玉米和大豆,它们是一对关系良好的“亲家”。因为玉米需要氮肥,而大豆的根瘤菌就是一个小小的氮肥工厂,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在土壤里,玉米可以随时吸收,要多少,有多少,它们生活在一起,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彼此照顾的好“邻居”。
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蔬菜专家发现,有些植物的“化学武器”对付害虫十分有效,只要合理加以利用,效果比喷洒农药可就强多啦。例如菜粉蝶害怕西红柿和莴苣的气味,于是人们便把它们与甘蓝种在一起,这样菜粉蝶就不敢贸然靠近,甘蓝可以免受其害。在大豆地里种一些蓖麻,蓖麻的气味会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退避三舍。还有,大白菜容易得根腐病,而韭菜根分泌的杀菌素,恰巧能杀死根腐病病菌,让它长在大白菜身边,充当大白菜的“保健大夫”,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我国南方有一种重要的油料植物——油茶,很容易患烟煤病,大大影响产油量。可是当它与山苍子相伴生长时,就不会得这种病,其中的秘密在哪里呢?原来,山苍子的叶子和果实经常散发芳香油,芳香油中的柠檬醛具备杀死烟煤病菌的能力,所以,山苍子也就成了专为油菜驱魔治病的大夫。
以上的种种例子说明,植物邻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微妙而又复杂,它是在自然选择中的规律性表现。人类只要彻底摸清它们之间的奥秘,对于发展农林业生产,合理选种植物,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环境卫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⑥ 化学战的危害有多大
1915年4月,德国军队和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伯尔地区作战。一天,德军的阵地上升起了一道黄白色的气浪,向英法联军的阵地吹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奇怪云团,英法联军的官兵惊慌失措,并很快有人咳嗽、打喷嚏、流泪不止,有的窒息倒地,阵地内顿时一片混乱。许多官兵丢下枪枝、火炮,逃离战场,德军一举占领英法联军的阵地。这次化学战中,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
伊伯尔地区的化学突袭,是化学武器第一次用于战场。从此,化学战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使用了45种毒剂,重量达12.5万吨,有130多万人受到了化学毒剂的伤害。
化学武器对于人员有较大的伤害作用,世界人民强烈谴责化学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1925年在日内瓦通过了禁止化学武器的国际公约。但有些国家从来不遵守这项协定,战争中使用化学毒气的事件从未停止,而且,化学武器已发展到了第三代。
⑦ 历史上的化学战有哪些战例
1.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于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珀尔战线前沿6公里正面上,预先布设约6000具装有氯气的吹放钢瓶,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向英法联军阵地吹放。由于对方毫无戒备,约15000人中毒,其中近5000人死亡,阵地被突破8~9公里。
2.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使用了毒气弹,在总攻时用毒弹攻陷天津城。
3.在1899年开始的“英布战争”中,在南非东部的莱底斯战场上,英军就是使用这种炮毒死了很多士兵,加速了战争的胜利。
4.1917年7月德军又在伊珀尔地区,向英军使用了具有糜烂作用的芥子气炮弹,10天内共发射约100万发,造成对方重大伤亡。
5.1935年末到1936年初,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用飞机布洒芥子气,给阿军民造成重大伤亡。
6.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法西斯德国准备了大量毒剂,包括新型神经性毒剂,主要由于苏、美、英等国在化学攻击和化学防护方面已有准备而未在战场上使用。
7.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曾多次使用毒剂。如1941年10月8日,日军在湖北宜昌大量使用芥子气,中国军队约1600余人中毒,其中死亡600余人。1942年5月28日,在河北省定县北坦村,日军使用毒剂毒杀转入地道坚持抗战的军民800余人。
大概主要的就这些
⑧ 一战中化学武器的使用情况,请详细说明,非常感谢
主要使用了芥子气这一化学武器,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先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对英法联军使用,并引起交战各方纷纷效仿。当时身为巴伐利亚步兵班长的希特勒作为参战士兵曾被英军的芥子气炮弹毒伤,眼睛暂时失明。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12000吨芥子气被消耗于战争用途;因毒气伤亡的人数达到130万,其中88.9%是因芥子气中毒。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氯二乙硫醚,各种战斗状态(蒸气、雾态和液态)的芥子气接触人体的皮肤、眼、呼吸道、消化道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较大剂量芥子气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后可致全身吸收中毒。
⑨ 两伊战争化学武器使用是在具体什么时候
1980年战争刚开始伊拉克就率先使用了化学武器。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⑩ 日本侵华战争在哪些战役使用了化学武器
实在太多了 几乎10次战役就有7-8次使用了化学武器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都被日军销毁了 下面是几个有详细记载的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14年里,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的敦化、海拉尔、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处,设立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的装配厂;在上海、宜昌、太原等地驻扎有从事化学战争的部队。吉林省敦化是日本在中国最大的化学武器生产中心,它生产化学武器的数量超过了日本大久野岛化学武器工厂;规模次之的则是内蒙古海拉尔的化学毒气厂,20世纪90年代,海拉尔地区已发现超过一万人以上的中国人、朝鲜人和苏联人等死于日军的化学毒气战。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我国14个省、市,77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131次,中毒死亡者3100多人。据美国生化武器防卫研究主任、化学战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专家本杰明·C·加瑞特博士的统计,他认为侵华日军在化学武器中使用了6种毒气:碳酰氯、氢氰化物、溴氰化物和氯乙酰苯、二苯基氰胂和二苯氯胂、三氯化胂、芥子气和糜烂性毒气。日本在中国的化学战导致中国的受害伤亡人数,远远高于中国方面的统计,他认为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达2000多次,造成10万多名中国军人和平民的死亡。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居民区及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频繁使用化学武器,进行化学战。据不完全统计:
1938年7月,日军在山西夏县一带的村庄水井内投放毒药,当地农民至死者2000余人。
1939年4月,八路军第120师等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扫荡”日军进行围歼作战,期间遭到日军第27师团第3旅团发射毒气弹攻击,贺龙及第120师司令部20余人中毒。
1940年5月,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迫击炮大队在山东泰安县红山战斗中发射毒气弹,致使我抗日官兵300余人中毒身亡。
1940年8月,在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中,日军施放毒气11次之多,致使八路军10,000余名官兵中毒。同月,在山东峄县朱沟战斗中,日军使用“窒息性”毒气弹,使八路军350余名官兵及许多村民中毒身亡。
1941年9月,日军第137师团第375联队在河北省宛平县杜家庄施放毒气,伤害学生和居民400多人。
1941年10月,日军在宜昌战役中兼用毒气炮弹和毒剂炸弹,造成国民党军1,600人中毒,其中600多人死亡。
1942年,日军为了摧毁冀中军民创造的地道战术,于5月28日在河北定县坦村的地道内施放大量的窒息性毒气,致使躲藏在地道内的800多名老幼妇孺中毒身亡。战后,日军第59师团第53旅团少将旅团长上坂胜供认:是他亲手制造了杀害800多名和平居民的大惨案。
1943年5月,日军第222联队在山西辽县的麻田至河北涉县的河南店约25公里的公路上,向其一带的村庄水井、水池投放毒剂20余箱,使八路军120多人中毒,中毒身亡的群众达300余人。
1943年11月初,日军向常德进攻时,施放毒气80余次,中国军队中毒伤亡1,000余人。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广泛使用化学武器的次数及伤亡人数,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