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所有的爆炸都是由于有气体生成引起的,这么说正确吗
这样说不正确,是一种片面的说法。现实生活中爆炸的原因有很多,在物理爆炸中可能是由于气体生成而导致的,而在化学爆炸中,是有化学物质反应、高温高压和冲击波生成而导致的。生成的爆炸物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等。
通过大家对上述内容的阅读,应该知道了吧!并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由于气体所引起的,化学爆炸中就是有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希望大家全面了解爆炸知识后,以能便于有效预防爆炸的发生。
Ⅱ 不属于化学暴炸的有多少个
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有些化学液体会沸腾)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一定浓度的氧气)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
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核爆炸 核爆炸
nuclear explosion
核武器或核装置在几微秒的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为了便于和普通炸药比较,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即爆炸释放的能量,用释放相当能量的TNT炸药的重量表示,称为TNT当量。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能使反应区(又称活性区)介质温度升高到数千万开,压强增到几十亿大气压(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成为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反应区产生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辐射X射线,同时向外迅猛膨胀并压缩弹体,使整个弹体也变成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并向外迅猛膨胀,发出光辐射,接着形成冲击波(即激波)向远处传播。
核爆炸景象 核爆炸发生后,先是产生发光火球,继而产生蘑菇状烟云。这是核爆炸的典型征象。
火球 核武器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的空中爆炸时,高温高压弹体迅猛向四周膨胀并以 X射线辐射加热周围的冷空气。热空气吸收高温辐射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加热、增压后的热空气团是一个温度大致均匀的球体,并且温度、压强具有突变的锋面,这个热空气团称为等温火球。火球(见彩图[核爆炸火球和冲击波])一面向外发出光辐射,一面迅速膨胀,同时温度、压强逐渐下降。温度下降到3×10开时形成以40~50千米/秒的速度向四周运动的冲击波,其阵面(也就是火球的锋面)仍然发光。冲击波形成后,火球内部的温度分布是表面低,向内逐渐升高,火球里面有一个温度均匀的高温核。冲击波阵面温度降低到略高于2000开时,冲击波脱离火球,并按力学规律向外传播,而后其阵面不再发光。
蘑菇云 火球熄灭后形成上升的烟云。冲击波在爆心投影点附近地面的反射和负相的抽吸作用使得地面掀起巨大尘柱,上升的尘柱和烟云相衔接,形成高大的蘑菇状烟云(简称蘑菇云)。
核爆炸方式 根据爆炸当量、爆炸相对于地面、水面的位置,爆炸方式分为空中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地面核爆炸、地下核爆炸和水下核爆炸等五种。
空中核爆炸 距地面一定高度之上(小于 30千米)的核爆炸。爆炸瞬间先出现强烈明亮的闪光,后形成不断增大和发光的火球。冲击波经过地面反射回到火球后使火球变形,呈上圆下扁的“馒头”状,最后,从地面升起的尘柱和烟云共同形成高大的蘑菇云。在冲击波所到之处还可听到多声巨响。火球的最大直径和发光时间、蘑菇云稳定时的高度主要决定于爆炸的 TNT当量。对于2万吨TNT当量的核爆炸, 火球最大直径约为440米,发光时间约为2.4秒,稳定蘑菇云的高度约为11千米。
高空核爆炸 在距地面高度大于30千米处的核爆炸,火球大体上是一个竖直椭球,其膨胀、上升速度和最大半径都比空中核爆炸时大得多。 爆炸高度如大于100千米,火球现象消失, 因光辐射的照射,在80~100千米的高度上形成发光暗淡的“圆饼”,同时在爆点下方和南北半球对称区域(称为共轭区)产生人造极光和其他地球物理现象。
地面核爆炸 与空中核爆炸基本上相似,地面核爆炸的特点是:火球呈半球形,烟云与尘柱一开始就连接在一起上升,并向四周抛出大量沙石,形成弹坑。
地下核爆炸 见地下爆炸。
水下核爆炸 在一定水深中的核爆炸,也会形成火球,但规模比空中核爆炸小,发光时间也短得多。火球熄灭后在水中形成猛烈膨胀的气球(主要成分是水蒸气),引起水中冲击波,气球上升到水面时,抛射出大量蒸汽,同时有大量水涌入爆炸中形成的空腔,因而形成巨大水柱,其上方继续向外喷射放射性物质,形成象菜花一样的云顶,其高度远低于空中爆炸所形成的蘑菇云(见图[水下核爆炸景象])。水柱下沉时,形成由水滴组成的云雾(称基浪),从爆心投影点向周围快速运动,而在投影点上空产生的云团随风飘移,会造成持续近一小时的大雨。在足够深处的水下爆炸则不出现菜花云。
核爆炸力学效应 在低空核爆炸的爆炸能量中,冲击波约占50%,光辐射约占35%, 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沾染中的剩余核辐射约占10%,核电磁脉冲仅占0.1%左右;对于主要为聚变反应的核武器, 剩余核辐射所占的比例则少得多。由上述能量比例可以看出:冲击波所表现的力学效应起主要作用,不过爆炸高度超过约30千米的高空核爆炸除外。空中核爆炸的力学效应主要表现为空气中传播的冲击波以及冲击波拍打地面引起地下土石介质中的压缩波和地震波。地面核爆炸的力学效应除表现为向空气中传播冲击波外,还表现为在地表形成爆炸弹坑,以及向地下土石介质传播冲击波,冲击波衰减后形成压缩波和地震波;弹坑周围的土石介质经冲击波的压缩和推动产生以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表征的强烈的地面运动。地下核爆炸中浅埋爆炸的主要力学效应为形成弹坑和土石介质中的冲击波,冲击波衰减成压缩波和地表波,引起强烈的地运动;封闭式爆炸主要是在爆点周围形成空腔,并在周围介质中传播冲击波、压缩波和地震波。水下核爆炸的主要力学效应是形成水中冲击波,在水面形成从爆心投影点向四周扩展的基浪,它是造成水面物体破坏的重要因素,如果爆炸深度不大,空气冲击波也不可忽视。
核爆炸的杀伤和破坏效应 核爆炸是通过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等效应对人体和物体起杀伤和破坏作用的。前四者都只在爆炸后几十秒钟的短时间内起作用,后者能持续几十天甚至更长时间。冲击波可以摧毁地面构筑物和伤害人畜。光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能烧伤人的眼睛和皮肤,并使物体燃烧,引起火灾。核爆炸早期裂变产物发射出贯穿能力很强的中子流和γ射线,可以贯穿并破坏人体和建筑物。裂变产物、未烧掉的核燃料和被中子活化的元素,都会由气化状态冷凝为尘粒,沉降到地面,造成地面和空气的放射性沾染,所发出的γ和β射线称为核爆炸的剩余辐射,也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核爆炸发出的γ射线在空气分子上产生康普顿散射,散射出的非对称电子流在大气中激起向远方传播的电磁脉冲,可在大范围内对战略武器系统的控制和运行以及全球无线电通讯构成干扰和威胁。
核爆炸的杀伤和破坏程度同爆炸当量和爆炸高度有关。百万吨以上大当量的空中爆炸,起杀伤和破坏作用的主要是光辐射和冲击波,光辐射的杀伤和破坏范围尤其大,对于城市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火灾。万吨以下的小当量空中爆炸,则以早期核辐射的杀伤范围为最大,冲击波次之,光辐射最小。空中爆炸一般只能摧毁较脆弱的目标,地面爆炸才能摧毁坚固的目标,如地下工事、导弹发射井等。触地爆炸形成弹坑,可破坏约两倍于弹坑范围内的地下工事,摧毁爆点附近的地面硬目标,但对脆弱目标的破坏范围则小得多。地面爆炸会造成下风方向大范围的放射性沾染,无防护的居民会受到严重危害。
核爆炸防护 核爆炸的各种杀伤和破坏因素都是可以防护的,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减轻或避免伤害。构筑工事就是比较有效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地下工事,如坑道和民防工事等,防护效果都较好。只要工事不遭破坏,里面的人员就是安全的,即使是简易野战工事,如堑壕、单人掩体等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在简易工事内的人比在同距离处开阔地面上人的伤情,一般约低两个等级。暴露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如能利用沟渠、土丘、弹坑等地形地物迅速卧倒,并尽可能将身体暴露部位遮蔽起来也可以减轻伤害。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查明沾染情况,撤出沾染区并消除沾染,以减轻伤害。
Ⅲ 发生爆炸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化学反应过程大量放热,放热是化学爆炸反应得以自动高速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炸药爆炸对外做功的动力。
(2)反应过程极快,这是区别于一般化学反应的显着特点,爆炸可在瞬间完成。
(3)生成大量气体,炸药爆炸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产物,在膨胀过程中将能量迅速转变为机械功,使周围介质受到破坏。
炸药(炸药属于一类危险品,必须使用专用的爆破器材运输车运输)是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才能发生爆炸,同时释放热量并形成高热气体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爆炸是剧烈燃烧,爆炸是能量(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和其它能量的现象。
(3)哪些因素不会发生化学爆炸2分扩展阅读:
预防爆炸事故的措施主要以下几点:
一、采取监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必须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三、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科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是,应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四、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合,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上要安火星熄火器;为防止烟囱飞火,炉膛内要燃烧充分,烟囱要有足够的高度。
五、搬挪运输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严格按照交通运输安全规定进行危险品的装载与运输,严防疲劳驾驶。
Ⅳ (单选题)以下因素不会发生化学爆炸( )。 (2.5分) A、可燃物 B、点火源
D、氮气
(单选题)以下因素不会发生化学爆炸( )
A、可燃物 B、点火源 C、氧气 D、氮气
因为氮气不是可燃气体,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不会引起化学爆炸。
Ⅳ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原因及应对措施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嘉峪检测网提醒,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
(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
(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
(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高锰酸钾和甘油。
(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
(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镊子。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
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体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
Ⅵ 以下哪一项因素不是化学爆炸的必须条件,一可燃物二点火源三氧气四氮气
以下第四项氮气因素不是化学爆炸的必须条件,
一可燃物二点火源三氧气四氮气,
因为氮气不是可燃气体。
Ⅶ 导致爆炸物品爆炸的因素
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几类? 答: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将爆炸分为三类; (1)物理爆炸:这是一种物理过程。在爆炸中,介质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类爆炸一般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致使容器破裂所形成的。如锅炉爆炸、高压气瓶及其它压力容器、轮胎爆炸。 (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导致爆炸,主要化学反应有两类: 一类是某些物质(如乙烯、环氧乙烷等分解性气体或某些炸药等)的分解爆炸;另一类为可燃物与氧化剂急剧结合产生的氧化反应,如炸药爆炸,可燃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爆炸等。后一类爆炸引发的事故较多,应属防范重点。 (3)原子爆炸(核爆炸);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
Ⅷ 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1.爆炸。
一些试剂或气体的闪点很低,爆炸极限范围很大,有时就连开关电源触电上产生的一个很小的电火花都能引起整个实验室的爆炸。
旋转蒸发或加压蒸馏带有过氧化物的溶液的时候,整个蒸馏系统都有爆炸的危险。
高压反应的管道堵塞,安全垫失灵等,都会引起物理性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有时还会同时引发化学性爆炸。
2.火灾。
很多试剂都是易燃的。有时不注意,接触到了电阻丝等,很容易引起火灾。
有的实验药品本身易燃。比如白磷,碱金属单质,活性兰尼镍等等,储存不当的话,都有自燃的可能。实验结束的时候,这些易自燃物都要做适当处理,不可随意丢弃。特别是在无人留守的情况下,一旦出事,整个一栋试验楼都可能付之一炬。
有时发生了小火灾,但是灭火的方法不当,会引起更大的火灾。比如金属钠着火,用水火二氧化碳来灭火,反而使火势更猛。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干沙覆盖。
一些加热设备的温控系统是不稳定的,无论是接点温度计式还是热敏感应器式,都不要过分信任。实验室无人超过半小时,烘箱、红外灯、油浴锅、电热炉等都要断电。
3.中毒。
有些化学试剂毒性极强,空气中少量的蒸汽就可以使试验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比如苯,二硫化碳,硝基苯,氯仿等等。在使用这些试剂的时候,务必在通风橱中进行,这对自己和同室工作的人都是负责的。
水银在20摄氏度时的蒸汽压,是人的中毒剂量的100倍。水银气压计一定要有水封,还要有盛水的浅瓷碟托着;如果使用汞齐时,一定要采取合适的密封方法;如果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碎,一定要马上用滴灌将其回收到小瓶里,然后水封,粘过水银的地方一定要用升华硫反复摩擦,然后水冲。
一些剧毒的药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使用完毕,残留物要妥善处理。比如当用到氰化物的时候,接触过该药品的仪器,务必要在双氧水中煮5分钟以上,确保无残留。
4.反应喷溅。
有的反应很剧烈,一定要在做试验前心里有数。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教训:一个反应需要使用铬酐和醋酐的混合物。正确的操作方法应为:在冰水浴的条件下,一边搅拌,一边将醋酐滴入铬酐中。我们隔壁实验室的一个同学,在常温下,直接将固体铬酐投入醋酐中。结果冲出来的液柱将他的脖子和下巴全烧坏了,现在那里的皮肤还是硬硬的。
总之,化学实验室是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危险就像你的影子一样和你形影不离。但是影子不是魔鬼,只要你严格恪守试验规程,做每步试验都预料到其间可能产生的危险并知道如何避免或发生后如何处理,那么你就会笑傲实验室了。
你可以多查查文献,多问问师兄师姐,经常和别人交流一下实验的心得。有时你要做的实验,别人做过,你可以提前先向他请教请教,事半功倍的。
专家提示您:实验有风险,操作须谨慎。
Ⅸ 什么东西加什么东西产生化学反应不会爆炸
这个很多啊,比如什么BaCl2+Na2SO4生成BaSO4沉淀和NaCl就不会爆炸,还产生了化学反应。类似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