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素周期表中第八族元素有什么特殊性,主族和副族为什么这样分
第八族就是VIII族,都是稀有气体元素,也叫做惰性气体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除了比较重的几个元素能和氟,氧等非常活泼的气体反应以外,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还有一个常见的用途就是霓虹灯里面填充的气体,其实也是利用的他们惰性的性质
广义过渡元素又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周期表(长式)里所有副族元素都叫过渡元素,这些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是介于典型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表示由金属性向非金属性过渡的意思.
从原子结构来看,原子最外电子层的S、P轨道上的电子都排满则完成一个周期.在长周期里开始的两种元素电子排在最外层的S轨道上,在周期表里叫S区元素,而继之增加的电子(即副族元素)不是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而是排在次外层的d轨道上叫d区元素,或者排在倒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第六、第七周期的镧系和锕系元素)叫f区元素.将d轨道、f轨道排满后,再增加的电子才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叫p区元素.把d区和f区的元素统称过渡元素.从原子结构看,过渡者即表示从电子排在S轨道向排在p轨道过渡的意思.
第二种说法:是周期表(长式)里除ⅠB、和ⅡB外的从ⅢB到Ⅷ族的元素、叫过渡元素.按照这种说法ⅠB的Cu、Ag、Au和ⅡB的Zn、Cd、Hg不叫d区而叫ds区,它们不是过渡元素.
2. 为什么元素周期表第八九十三纵行叫做第八族
周期表里同一周期中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规律地递变。如第二、第三两个短周期的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其元素 化合价出现了两个循环,如第四周期18种元素分成两个横排(参看短式 出现了性质相似的铁、钴、镍(化合价为+2,或+3)三元素,再次从 镍、三元素象桥梁,前一横排元素由此桥梁过渡到后一横排完成一个周期,人们把铁、钴、镍三元素叫过渡元素。第五周期的钌、铑、钯,第六周期的锇、铱、铂,都是如此。这是对狭义过渡元素的解释。
广义过渡元素又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周期表(长式)里所有副族元素都叫过渡元素,这些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是介于典型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表示由金属性向非金属性过渡的意思。 从原子结构来看,原子最外电子层的S、P轨道上的电子都排满则完成一个周期。在长周期里开始的两种元素电子排在最外层的S轨道上,在周期表里叫S区元素,而继之增加的电子(即副族元素)不是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而是排在次外层的d轨道上叫d区元素,或者排在倒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第六、第七周期的镧系和锕系元素)叫f区元素。将d轨道、f轨道排满后,再增加的电子才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叫p区元素。把d区和f区的元素统称过渡元素。从原子结构看,过渡者即表示从电子排在S轨道向排在p轨道过渡的意思。
第二种说法:是周期表(长式)里除ⅠB、和ⅡB外的从ⅢB到Ⅷ族的元素、叫过渡元素。按照这种说法ⅠB的Cu、Ag、Au和ⅡB的Zn、Cd、Hg不叫d区而叫ds区,它们不是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之三 根据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过渡元素是指d-电子层中电子数小于10(或生成的离子其d电子数小于10)的一类元素。它们是周期表的ⅢB族到ⅠB族共9个纵行的元素(即不包括ⅡB族在内的所有副族元素)。 对于过渡元素的划分分歧比较大,并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过渡元素包括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Ⅷ族共8个纵行的副族元素。(不包括镧以外的镧系元素和锕以外的锕系元素。)它们的共同点是电子逐个填充在3d、4d、5d轨道上。②过渡元素包括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个纵行的副族元素。这是因为锌族元素(ⅡB)形成稳定配合物的能力跟过渡元素很相似。③有时人们把过渡元素的范围扩大到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在内的所有副族元素。 过渡元素有以下共同特征: (1)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特点是最外层只有1~2个电子(Pd除外),最外层和次外层(除ⅠB和ⅡB的次外层)都没有填满,增加的电子大多填充在d轨道上。其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原子,增加的电子主要填充在倒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在化学反应中,过渡元素中的d电子参与形成化学键,所以常常表现可变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从ⅢB族的+3价增加到Ⅷ族的+8价。在过渡元素的每个纵行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般体现在该纵行最下部的元素中。例如,在铁、钌、锇这一纵行里,已知最高价铁是+6价,锇是+8价。 (2)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又叫过渡金属。跟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它们有熔点高、沸点高、硬度高、密度大等特点,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高导电、导热性。过渡元素之间或跟其他金属之间容易形成合金。 (3)过渡元素具有ns和np空轨道,以及(n-1)d的部分空轨道,还有较高的电荷/半径比(即离子势),容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例如[Fe(CN)6]3-[Au(CN)2]+等配离子。血红素是Fe(Ⅲ)的配合物,维生素B12是Co(Ⅲ)的配合物。 (4)大多数过渡元素的离子在水溶液中常呈现各种颜色,这跟它们的离子有未成对的d电子有关。 ——凤起东路精锐何老师
3. 化学中第八族为什么这么特别
第VIII族的三个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所以列为一族.
第VIII族元素在周期系中是特殊的一族,它包括4、5、6三个周期的九种元素,它们是铁
、钴、镍、钌、铑、钯、锇、铱和铂.
第VIII族元素在周期系中位置的特殊性是与它们之间性质的类似和递变关系相联系的.
在九种元素中,虽然也存在着一般的垂直相似性,如铁、钌、锇,但水平相似性如铁、
钴、镍则更为突出.因此,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把这九种元素分成两组,把位于第4周期
的铁、钴、镍三种元素称为铁系元素,其余六种元素则称为铂系元素.由于镧系收缩的
缘故,位于第5周期的钌、铑、钯与位于第6周期的锇、铱、铂非常相似而与第4周期的铁
、钴、镍差别较大.铂系元素被列为稀有元素,和金、银一起称为贵金属.
1.铁系元素
铁、钴、镍三种元素的最外层都有两个4s电子,只是次外层的3d电子数不同,分别为6、
7、8,它们的原子半径十分相似,所以它们的性质很相似.
由于第一过渡系列元素原子的电子填充过渡到第Ⅷ族时,3d电子已经超过5个,所以它们
的价电子全部参加成键的可能性减少,因而铁系元素已经不再呈现出与族数相当的最高
氧化态.
一般条件下,铁的常见氧化态是+2和+3,与强氧化剂作用,铁可以生成不稳定的+6氧化
态的高铁酸盐.
一般条件下,钴和镍的常见氧化态都是+2,与强氧化剂作用,钴可以生成不稳定的+3氧
化态,而镍的+3氧化态则少见.
我们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铁系元素的通性.
⑴物理性质
铁系元素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势等性质基本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变
化.但镍的原子量比钴小,这是因为镍的同位素中质量数小的一种占的比例大.
铁系元素单质都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白色金属.钴略带灰色.它们的密度都比较大,熔点
也比较高,它们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3d轨道中成单电子数按
Fe、Co、Ni的顺序依次减少(4、3、2),金属键依次减弱的缘故.
钴比较硬而脆,铁和镍却有很好的延展性.它们都表现有铁磁性,它们的合金是很好的
磁性材料.
2化学性质
由铁系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看,它们都是中等活泼的金属.它们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①在酸性溶液中,Fe、Co和Ni分别是铁、钴、镍离子的最稳定状态.空气中的氧能把酸
性溶液中的Fe氧化成Fe,但是不能氧化Co和Ni成为Co和Ni.
由值看出,高氧化态的铁(Ⅵ)、钴(Ⅲ)、镍(Ⅳ)在酸性溶液中都是很强的氧化剂
.
②在碱性介质中,铁的最稳定氧化态是+3、而钴和镍的最稳定氧化态仍是+2; 在碱性介
质中把低氧化态的铁、钴、镍氧化为高氧化态比在酸性介质中容易.低氧化态氢氧化物
的还原性按Fe(OH)2、Co(OH)2、Ni(OH)2的顺序依次降低.
例如:向Fe的溶液中加入碱,能生成白色的Fe(OH) 2的沉淀,但空气中的氧立即把白色
的Fe(OH)2氧化成红棕色的Fe(OH)3沉淀:
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粉红色的Co(OH) 2则比较稳定,但在空气中放置,也能缓慢地被空
气中的氧氧化成棕褐色的Co(OH) 3:
而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绿色的Ni(OH) 2最稳定,根本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由此可见,Fe(OH)2的还原性最强,也最不稳定,Ni(OH)2的还原性最差,也最稳定.这
是由它们在碱性介质中的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决定的.
③铁系元素易溶于稀酸中,只有钴在稀酸中溶解得很慢.它们遇到浓硝酸都呈“钝态”
.铁能被热的浓碱液侵蚀,而钴和镍在碱溶液中的稳定性比铁高.
④在没有水汽存在时,一般温度下,铁系元素与氧、硫、氯、磷等非金属几乎不起作用
,但在高温下却发生猛烈反应.
⑶用途
铁、钴、镍主要用于制造合金.铁是重要的基本结构材料,铁合金用途广泛.钴的合金
具有很高的硬度,镍是不锈钢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镍不与强碱作用,实验室中常用镍
坩埚熔融碱性物质.镍粉还可做氢化反应的催化剂.
4. 化学第8族元素是哪些
氢 H 核内 +1 核外 1
氦 He 核内 +2 核外 2
锂 Le 核内 +3 核外 2 1
铍 Be 核内 +4 核外 2 2
硼 B 核内 +5 核外 2 3
碳 C 核内 +6 核外 2 4
氮 N 核内 +7 核外 2 5
氧 O 核内 +8 核外 2 6
氟 F 核内 +9 核外 2 7
氖 Ne 核内 +10 核外 2 8
钠 Na 核内 +11 核外 2 8 1
镁 Mg 核内 +12 核外 2 8 2
铝 Al 核内 +13 核外 2 8 3
硅 Si 核内 +14 核外 2 8 4
磷 P 核内 +15 核外 2 8 5
硫 S 核内 +16 核外 2 8 6
氯 Cl 核内 +17 核外 2 8 7
氩 Ar 核内 +18 核外 2 8 8
钾 K 核内 +19 核外 2 8 8 1
钙 Ca 核内 +20 核外 2 8 8 2
看来楼主是初中同学了,初中记住前20号就可以了。
如果想看点具体的排布规律,可以看一下高一的书。
高一关于排布的你可以记住这几点:每层不超过2的N次方个 最外层不超过8个 次外层不超过18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这些都仅仅局限于主族元素 至于副组 你就得看电子亚层了 其实电子亚层的理论都能主族 副族都能结实 只是中学不要求)
具体的理论依据如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1.最低能量原理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g……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4d……
2.泡利不相容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我们得知:s亚层只有1个轨道,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p亚层有3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6个电子;d亚层有5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10个电子。我们还得知:第一电子层(K层)中只有1s亚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电子层(L层)中包括2s和2p两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3电子层(M层)中包括3s、3p、3d三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18个电子……第n层总共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3.洪特规则
从结果总结出来的洪特规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洪特规则的第二个含义是对于同一个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这类似于我们坐电梯的情况中,要么电梯是空的,要么电梯里都有一个人,要么电梯里都挤满了两个人,大家都觉得比较均等,谁也不抱怨谁;如果有的电梯里挤满了两个人,而有的电梯里只有一个人,或有的电梯里有一个人,而有的电梯里没有人,则必然有人产生抱怨情绪,我们称之为不稳定状态。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方法
对于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先确定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如24号元素铬,其原子核外总共有24个电子,然后将这24个电子从能量最低的1s亚层依次往能量较高的亚层上排布,只有前面的亚层填满后,才去填充后面的亚层,每一个亚层上最多能够排布的电子数为:s亚层2个,p亚层6个,d亚层10个,f亚层14个。最外层电子到底怎样排布,还要参考洪特规则,如24号元素铬的24个核外电子依次排列为
1s22s22p63s23p64s23d4
根据洪特规则,d亚层处于半充满时较为稳定,故其排布式应为
1s22s22p63s23p64s13d5
最后,按照人们的习惯“每一个电子层不分隔开来”,改写成
1s22s22p63s23p63d54s1 即可。
三、核外电子排布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轨道表示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与轨道表示式描述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相对而言,轨道表示式要更加详细一些,它既能明确表示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在哪些电子层、电子亚层上, 还能表示出这些电子是处于自旋相同还是自旋相反的状态,而核外电子排布式不具备后一项功能。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的情况,但它并没有指明电子分布在哪些亚层上,也没有指明每个电子的自旋情况,其优点在于可以直接看出原子的核电荷数(或核外电子总数)。
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在原子里,原子核位于整个原子的中心,电子在核外绕核作高速运动,因为电子在离核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我们可以看作电子是在核外分层排布的。按核外电子排布的3条原则将所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在该原子核的周围,发现核外电子排布遵守下列规律:原子核外的电子尽可能分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离核较近);若电子层数是n,这层的电子数目最多是2n2个;无论是第几层,如果作为最外电子层时,那么这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如果作为倒数第二层(次外层),那么这层的电子数便不能超过18个。这一结果决定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按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进行归类,将周期表中同一列的元素划分为一族;按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划分周期
如第一周期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2,是由1s1~2决定的
第二周期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8,是由2s1~22p0~6决定的
第三周期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数为8,是由3s1~23p0~6决定的
第四周期中元素的种类数为18,是由4s1~23d0~104p0~6决定的。
由此可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元素周期表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所在。对于同族元素而言,从上至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越来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最外层电子越来越容易失去,即金属性越来越强;对于同周期元素而言,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越来越差,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5. 元素周期表中第八族元素有何特殊性,主族和副族又是为什么这样分
晕……
第八族都是惰性气体,最外层电子数无需化合即达到稳定状态(8个,He是2个)。它们都是气体,只有惰性气体是以单原子分子形式存在的,其他气体单质至少是双原子分子。惰性气体很难形成化合物,据称已经实现了Ne(10号元素)与F(9号元素,卤素第一个,氧化性最强的元素)的化合。惰性最强的He至今没有任何化合物存在。
用He代替H填充飞艇,可以显着降低危险系数。
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加,只有最外层电子数增加,即只有最外层电子是价电子。副族元素的第二层(从最外层算起)电子数也会随原子序数增加。镧系和锕系元素甚至连第三层电子都是价电子。
6. 为什么把元素周期表中第八,九,十列归为一族第八族的元素有何特殊之处
第八族中很多元素(如Os、Ru)有+8价,他们的价电子正趋于饱和(如Pd是18电子饱和),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难失去次外层电子,化学性质、磁性等物理性质相近,被归为一族。
7. 元素周期表第八族到底是不是副族
元素周期表第八族到底不是副族。
为了与7个主族对应,列了7个副族。另外,第VIII族的三个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所以列为一族。第VIII族元素在周期系中是特殊的一族,它包括4、5、6三个周期的九种元素,它们是铁、钴、镍、钌、铑、钯、锇、铱和铂。
副族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只含有长周期元素的竖列(不包括第Ⅷ族,即过渡元素)。长周期元素即最外层电子为1或2,电子在次外层除s和p层外填充的元素,即第4至7周期元素。副族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用罗马数字后加B(如ⅡB)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副族是从ⅢB开始到ⅦB,隔着三列第Ⅷ族后然后是ⅠB、ⅡB。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化学元素
8. 关于元素周期表第八族!
第八族就是VIII族,都是稀有气体元素,也叫做惰性气体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除了比较重的几个元素能和氟,氧等非常活泼的气体反应以外,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还有一个常见的用途就是霓虹灯里面填充的气体,其实也是利用的他们惰性的性质
广义过渡元素又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周期表(长式)里所有副族元素都叫过渡元素,这些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是介于典型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表示由金属性向非金属性过渡的意思。
从原子结构来看,原子最外电子层的S、P轨道上的电子都排满则完成一个周期。在长周期里开始的两种元素电子排在最外层的S轨道上,在周期表里叫S区元素,而继之增加的电子(即副族元素)不是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而是排在次外层的d轨道上叫d区元素,或者排在倒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第六、第七周期的镧系和锕系元素)叫f区元素。将d轨道、f轨道排满后,再增加的电子才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叫p区元素。把d区和f区的元素统称过渡元素。从原子结构看,过渡者即表示从电子排在S轨道向排在p轨道过渡的意思。
第二种说法:是周期表(长式)里除ⅠB、和ⅡB外的从ⅢB到Ⅷ族的元素、叫过渡元素。按照这种说法ⅠB的Cu、Ag、Au和ⅡB的Zn、Cd、Hg不叫d区而叫...将d轨道。(不包括镧以外的镧系元素和锕以外的锕系元素。
(4)大多数过渡元素的离子在水溶液中常呈现各种颜色,这跟它们的离子有未成对的d电子有关:周期表(长式)里所有副族元素都叫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的镧系和锕系元素)叫f区元素:
(1)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特点是最外层只有1~2个电子(Pd除外)、锇这一纵行里。最高化合价从ⅢB族的+3价增加到Ⅷ族的+8价、钌。在过渡元素的每个纵行中,又叫过渡金属,所以常常表现可变化合价,增加的电子主要填充在倒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它们不是过渡元素。按照这种说法ⅠB的Cu。
过渡元素之三
根据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建议、f轨道排满后,原子最外电子层的S,叫p区元素:①过渡元素包括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Ⅷ族共8个纵行的副族元素。其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原子、Hg不叫d区而叫ds区,过渡元素中的d电子参与形成化学键,这些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是介于典型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半径比(即离子势)。从原子结构看。例如[Fe(CN)6]3-[Au(CN)2]+等配离子,也叫做惰性气体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第二种说法:是周期表(长式)里除ⅠB,并有以下几种观点,而继之增加的电子(即副族元素)不是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叫过渡元素,维生素B12是Co(Ⅲ)的配合物,都是稀有气体元素,或者排在倒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第六,在铁,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高导电、P轨道上的电子都排满则完成一个周期,过渡元素是指d-电子层中电子数小于10(或生成的离子其d电子数小于10)的一类元素。
(3)过渡元素具有ns和np空轨道、Au和ⅡB的Zn,而是排在次外层的d轨道上叫d区元素。)它们的共同点是电子逐个填充在3d。血红素是Fe(Ⅲ)的配合物,容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4d。②过渡元素包括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个纵行的副族元素、5d轨道上,最外层和次外层(除ⅠB和ⅡB的次外层)都没有填满,过渡者即表示从电子排在S轨道向排在p轨道过渡的意思,它们有熔点高。③有时人们把过渡元素的范围扩大到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在内的所有副族元素。
过渡元素有以下共同特征。在长周期里开始的两种元素电子排在最外层的S轨道上,再增加的电子才排在最外电子层的p轨道上、密度大等特点。过渡元素之间或跟其他金属之间容易形成合金,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一般体现在该纵行最下部的元素中,以及(n-1)d的部分空轨道。例如,除了比较重的几个元素能和氟。把d区和f区的元素统称过渡元素、和ⅡB外的从ⅢB到Ⅷ族的元素。跟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它们是周期表的ⅢB族到ⅠB族共9个纵行的元素(即不包括ⅡB族在内的所有副族元素),还有较高的电荷/、硬度高、导热性,增加的电子大多填充在d轨道上,氧等非常活泼的气体反应以外、Cd。在化学反应中。
第一种说法。
从原子结构来看,已知最高价铁是+6价。
对于过渡元素的划分分歧比较大、沸点高。
(2)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金属性向非金属性过渡的意思。这是因为锌族元素(ⅡB)形成稳定配合物的能力跟过渡元素很相似。还有一个常见的用途就是霓虹灯里面填充的气体,锇是+8价、Ag,其实也是利用的他们惰性的性质
广义过渡元素又有两种说法,在周期表里叫S区元素第八族就是VIII族
9. 第八族是副族吗
第八族是副族。第八族(即VIII族)处在周期表的中间,共有三个纵行,最后1个电子填在(n-1)d亚层上,凡最后1个电子填入(n-1)d或(n-2)f亚层上的元素都属于副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