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符号问题“~”是什么符号
《》是书名号。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
书名号分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若单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则单书名号里用双书名号。
1、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 。
a、《读〈石钟山记〉有感》
b、《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2、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a、《荀子·劝学》
b、《史记·项羽本纪》
3、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下面均为书名号误用的示例 。
a、下学期本中心将开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b、明天将召开《关于“两保两挂”的多视觉理论思考》课题立项会。
Ⅱ 急急急 求推荐一高中使用的化学资料 狂送币
只记得书名叫《高中化学教材全解》,我以前高中用过,归纳非常完全,有各活泼金属的所有化学反应归纳,还有所有固体,溶液,气体的颜色,还有电化学反应的总结等等,总之所有高中的化学知识都可以找到,该书是按章节分的,每章为一个专题,比如说离子反应等。
Ⅲ 400分!!!!悬赏高中化学
例1、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H4+——NH3 B、C——CO2 C、SO2——S D、Cl2——Cl-
误答原因:(1)误答A选项。原因是不会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误答B选项。原因是思维混乱(或将关系记反了)。
(3)误答D选项。没有考虑到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正确分析:A选项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选项中碳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被氧化了,需加入氧化剂。
C选项中硫元素从正四价降到零价,被还原了,需加入还原剂。
D选项中氯元素从零价降到负一价,被还原了,但是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加入的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正确选项:C
例2、 在PH=1的含有Mg2+、Fe2+、Al3+3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阴离子是:
(1)Cl- (2)NO3- (3)SO42- (4)S2-
A、(1)(2)(3) B、(2)(3) C、 (3)(4) D、(1)(3)
误答原因:误答A选项。原因是忽略题干信息PH=1,或者忽略酸性溶液中NO3-的氧化性
正确分析:PH=1的溶液,即强酸性溶液,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所以不能存在NO3-,因为H+、Fe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和H+发生复分解反应也不能存在。
评析: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应从两方面分析:(1)同组的离子是否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2)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溶液的颜色,酸碱性等。
答案:D
例3、 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 C(s)+H2O(g)=CO(g)+H2O(g);△H=+131.45KJ/mol
(2) 1/2H2(g)+1/2Cl2=HCl(g); △H=-92.3KJ/mol
(3) H2(g)+1/2O2=H2O(g); △H=-241.9KJ/mol
则上述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1)>(2)>(3) B.(3)>(2)>(1) C.(3)>(1)>(2) D.(1) >(3)>(2)
误答原因:误答A选项。原因是把反应热的“+”或“-”与反应热的数值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而忽视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这一说法。
正确分析:反应热的“+”或“-”只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数值大小无关。
答案:C
例4、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H2O分子的质量为18/NA。
B、 1molD2O所含质子数为12NA
C、 0.5m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NA/22.4.
误答原因:误答A选项。原因是粗心大意,没有留心单位。
误答B选项。错选原因是混淆质子与中子。
误答D选项。原因是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领会不深或误认为水为气体。
正确分析:1molH2O的质量为18g,而1molH2O含有NA个水分子,所以1个水分子的质量应为18g/NA。
D2O与H2O的质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0,1molD2O所含质子数为10NA。
铝与盐酸反应为:2Al+6H+=2Al3++3H2↑。0.5molAl在反应中转移电子为0.5×3 NA=1.5 NA
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的,它的体积不符合气体摩尔体积的规定。
答案:C
举一反三:标准状况下,可能会误认为气体的物质有:Br2、SO3、六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等等。
例5、将标准状况下336LHCl气体溶解在1L水中,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误答原因:错解:C=336L/22.4L.mol-1÷1L=15mol/L
错因:把溶液的体积当成1L。
正确分析:溶液的体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算。
C盐酸=336L/22.4L. mol-1÷〔(336L/22.4L. mol-1×36.5g/mol+1000ml×1g/cm3) ÷(1.17g/cm3×1000ml/L)〕=11.6mol.L-1
例6、将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氨水的浓度_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误答原因:错解:氨水浓度(%)=(Vd11%+Vd29%)÷(Vd1+Vd2)×100%=(d11%+d29%)÷2
∵d1<d2 ∴大于5%。
不考虑密度的差别,或者认为浓度大的密度大,分别得出等于5%或大于5%的错误结论。
正确分析: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时,1%的氨水的质量大,而溶液质量大的所含溶质的质量少,因此,正确答案应小于5%。
设1%的密度为1%ρ1V+9%ρ2V=x%(Vρ1+Vρ2)
ρ1(1%-x%)=ρ2(x%-9%)
∵ ρ1>ρ2(氨水浓度小的密度大), 1%-x%<0,1%-x%<0
∴1%-x%>x%-9%
(1%+9%)>2x%
5%>x%即x%<5%
启示: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符合以下规律:
浓度大的密度大,混合后的浓度大于两溶液浓度和的1/2;浓度的的密度小,混合后的浓度小于两溶液和的1/2。
密度不随浓度改变的,则混合后的浓度等于两溶液浓度的1/2。
注意:氨水、酒精等浓度大的密度小。
例7、8.7g的MnO2与含14.6gHCl的浓盐酸共热可生成Cl2的质量为:
A、等于14.2g
B、等于7.1g
C、7.1g----14.2g之间
D、小于7.1g
误答原因:错选A、C原因是算式列错或计算错误。
错选B。认为8.7gMnO2恰好与14.6gHCl反应,生成7.1gCl2,没有考虑到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稀盐酸难与MnO2反应。
正确分析:稀盐酸难跟MnO2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会变为稀盐酸,使反应停止。再加上盐酸还要挥发等,14.6gHCl不可能完全反应。因而制得的Cl2小于7.1g.
举一反三:铜与浓硫酸、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酸逐渐变稀,反应也会停止或产物发生变化。
例8、(1)下列物质跟水反应时,水为还原剂的是
A.F2 B.Na C.Na2O2 D.CaO
分析:A在F2与水的反应:2F2+2H2O=4HF+O2中,氟元素从0价降到-1价,F2是氧化剂,H2O中的氧元素,从-2价升高到O2中的0价,水是还原剂。
B在Na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中,H2O中的氢元素,从+1价降低到H2中的0价,水是氧化剂。
C在Na2O2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CaO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2)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误答原因:对Na2O2、Fe(OH)2及Fe(OH)3的一些特殊性质掌握不住,从而导致错选。
正确分析: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FeCl2+2NaOH=Fe(OH)2↓(白色)+2NaCL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Fe(OH)2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答案:B、C
(3)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F2(g)跟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某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中的
A、H2 B、HF C、OF2 D、O2
误答原因:本题极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错选D:2F2+4NaOH=4NaF+2H2O+O2,但是此时n(F2):n(NaOH)=2:4=1:2,不符合题意。
正确分析:根据题给条件,依据质量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2+2NaOH=2NaF+H2O+OF2
由此确定另一种气体为OF2
答案:C
例9、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ml,在加入0.5mol/LAgNO3溶液25ml后还有剩余盐酸,再改加NaOH溶液,结果用去1.0mol/LNaOH溶液25ml,恰好完全中和。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误答:HCl先与AgNO3反应,后与NaOH反应,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1,则HCl的物质的量等于AgNO3和NaOH物质的量之和。设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
0.025C=0.5mol/L×0.025L+1.0mol/L×0.025L
C=1.5mol/L
误答原因:未考虑HCl同AgNO3反应未消耗H+
正确分析: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CL-+Ag+=AgCl↓,(2)H++OH-=H2O
可以看出:
Ag NO3同HCl反应并未消耗盐酸中的H+,盐酸中的H+全部与NaOH溶液中OH-中和。所以计算盐酸的浓度根本不需考虑AgNO3的多少(在AgNO3不过量的前提下),AgNO3只是一个干扰因素。应直接根据消耗NaOH的量来计算盐酸浓度。
HCl同NaOH恰好完全中和时,n(HCl)=n(NaOH),又知V(HCl)=V(NaOH)则C(HCl)=C(NaOH)=1.0mol/l。
例10、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约为(m+n):12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n的原子可能是R原子的同位素。
误答原因:(1)漏答(A)项或错答(B)项。原因是混淆了原子的质量数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漏答(D)。同位素的概念不清。
答案:A、D
还有我给你网址好了。。。
http://tieba..com/f?kz=541893938
各地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下载
http://www.hxbuluo.cn/forum-38-1.html
http://www.52hx.net
http://www.topschool.org/
http://www.kejianxiazai.com/
http://www.e-huaxue.com/
中学化学同步辅导www.huaxue123.com
Ⅳ 请问哪里(或者网站网页)有初中化学优质展示课的资料,关于《酸的化学性质》这一节的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一节 预备
一、酸碱指示剂
l
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l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l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l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l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s
二、干燥剂
1.
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
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
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
浓硫酸
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
l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l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l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l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
一、酸的定义和分类
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
含氧酸(命名“某酸”) H2SO4(硫酸)、H2CO3(碳酸)、HNO3(硝酸)、H2SO3(亚硫酸)……
无氧酸(命名“氢某酸”) HCl(盐酸,学名氢氯酸)、HF(氢氟酸)、H2S(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3COOH(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l
酸的电离:HCl=H++Cl-,H2SO4=2H++SO42-
二、常见的酸
盐酸(氢氯酸)
硫酸
化学式
HCl
H2SO4
形成
H2+Cl2
HCl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酸雨形成的原理)
状态
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稀硫酸)无色液体
特点
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
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敞口放置的变化
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
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
注意事项
① 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3 +,可用蒸馏法提纯。
②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① 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
② 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
l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l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l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l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三、酸的化学性质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
酸+活泼金属 → 盐+氢气(置换反应)
a)
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b)
示例:Fe+2HCl=FeCl2+H2↑
和 Fe+H2SO4=FeSO4+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3.
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
a)
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
b)
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
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c)
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
4.
酸+碱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5.
酸+盐 → 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a)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新酸是碳酸; ② 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b)
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c)
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HCl是稀盐酸,不写↑)
d)
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
第三节 碱
一、碱的定义和分类
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金属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某”)
四大强碱: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
碱
NH3·H2O(氨水)
弱碱
白色沉淀: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锌)、Mn(OH)2(氢氧化锰)……
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
l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l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l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
l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
二、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
NaOH
Ca(OH)2
工业制法
Na2CO3+Ca(OH)2=2NaOH+CaCO3↓
CaCO3
CaO+CO2↑,CaO+H2O=Ca(OH)2
状态
白色块状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腐蚀性
强腐蚀性
较强腐蚀性
特点
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用途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业(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纯碱类似)。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以除油污。
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尔多液
在实验室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
l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l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l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 吸水性;②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
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
碱+非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
a)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碱是四大强碱; ② 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
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3.
碱+酸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4.
碱+盐 →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a)
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 ② 新碱是氨水; ③ 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b)
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c)
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 – 2NaOH+CuSO4=Na2SO4+Cu(OH)2↓
红褐色沉淀 – 3NaOH+FeCl3=3NaCl+Fe(OH)3↓
白色沉淀 – 2NaOH+MgSO4=Na2SO4+Mg(OH)2↓
d)
新盐是沉淀:
Ba(OH)2+Na2SO4=BaSO4↓+ 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e)
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
f)
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
g)
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
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Cu(OH)2
CuO+H2O。
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
1.
氢氧化钠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
a)
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OH+HCl=NaCl+H2O 和 Na2CO3+2HCl=2NaCl+H2O+CO2↑
b)
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2CO3+Ca(OH)2=2NaOH+CaCO3↓
c)
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2.
氢氧化钙变质
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3.
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1.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 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
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②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
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① 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或 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第四节 中和反应
l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如:2NaOH+H2SO4=Na2SO4+2H2O
l
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如NaOH+HCl=NaCl+H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
①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②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③ 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
④ 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注意是先加碱溶液,再加指示剂,然后才加酸)
l
做上述实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忘加酚酞,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不变色,会有两种情况: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酸过量。这时加入碳酸钙固体,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酸过量;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l
虽然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但借助一种碱溶液,就能将酸性和中性溶液区分出来。
l
在所有的复分解反应中,中和反应优先发生,并且反应可以瞬时完成。
l
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
l
中和反应的应用
n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在缺少熟石灰的情况下,用生石灰也可以)。
n
熟石灰改良酸性河流(处理硫酸厂的污水:H2SO4+Ca(OH)2=CaSO4+2H2O)。
铁粉、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改良酸性河流,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n
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
n
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Al(OH)3+3HCl=AlCl3+3H2O Mg(OH)2+2HCl=MgCl2+2H2O
小苏打、墨鱼骨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n
被蚊虫叮咬时涂含氨水(或者是牙膏、肥皂水)的药物。
l
中和反应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一样,是特征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第五节 酸碱度
l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下图所示:
l
红 橙 黄 绿 紫
0 酸性增强(由H+控制酸性) 7 碱性增强(由OH-控制碱性) 14
l
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
l
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改变,则pH会相应改变。
l
一杯pH为5.6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pH值?
物理方法:加水稀释。
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pH小于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
l
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l
测定pH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l
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n
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
n
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n
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
n
在做习题时,使用pH试纸和使用酸碱指示剂是同一种方法。
l
常见物质的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厕所清
洁剂
柠檬
醋
苹果
橘子
酱油
西瓜
牛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
草木灰水
厨房清
洁剂
l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n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n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n
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n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