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几类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如何
主要类型
1.大量污染物,如过量施用磷肥和氮肥;2.无机污染物,如铅、铜、镉、锌、镍、铬、钴、汞和氟等;3.非农药类污染物,如工业产品及废物,城市污物和突发的化学事件;4.农药残留及其污染物,这类化合物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杀螨剂等。
环境行为:(1)被土壤胶粒及有机质吸附(2)被作物及杂草吸收(3)随地表水径流或向深层土壤淋溶(4)向大气扩散、光解(5)被土壤化学降解或微生物降解 (土壤吸附是导致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污染的主要行为
防治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学修复技术。物理化学方法又可分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热冶分离技术,化学稳定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生物学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㈡ 土壤化学指标
一、土壤酸碱度(pH值)
土壤酸碱度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影响很大,我国西北、北方不少土壤pH值大,南方红壤pH值小。因此可以种植和土壤酸碱度相适应的作物和植物。如红壤地区可种植喜酸的茶树,而苜蓿的抗碱能力强等。土壤酸碱度对养分的有效性影响也很大,如中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碱性土壤中微量元素(锰、铜、锌等)有效性差。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注意土壤的酸碱度,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调节。
1.电位法
土壤实验室基本上都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电位法有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用pH计测定土壤悬浊液的pH值时,由于玻璃电极内外溶液H+离子活度的不同产生电位差。
2.比色法
取土壤少许(约黄豆大),弄碎后放在白磁盘中,滴入土壤混合指示剂数滴,到土壤全部湿润,并有少量剩余。震荡磁盘,使指示剂与土壤充分作用,静置1min,和标准比色卡比色,即得出土壤的酸碱度。
3.原位酸碱度传感器法
土壤原位pH测定仪可直接埋入土壤测试,直接读数,非常方便,在指导农业科研及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是以电位反映土壤溶液中氧化还原状况的一项指标,用Eh表示,单位为mV。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一般采用铂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差法进行测定。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主要因素有:①土壤通气性;②土壤水分状况;③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④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
旱地土壤的正常Eh为200~750mV,若Eh﹥750mV,则土壤完全处于氧化状态,有机质消耗过快,有些养料由此丧失有效性,应灌水适当降低Eh。若Eh﹤200mV,则表明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应排水或松土以提高其Eh值。
水田土壤Eh变动较大,在淹水期间Eh值可低至-150mV,甚至更低;在排水晒田期间,土壤通气性改善,Eh值可增至500mV以上。一般地说,稻田适宜的Eh值在200~400mV之间,若Eh经常在180mV以下或低于100mV,则水稻分蘖或生长发育受阻。若长期处于-100mV以下,水稻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此时应及时排水晒田以提高其Eh值。
1.二电极法
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常用方法是铂电极直接测定法,方法是基于铂电极本身难以腐蚀、溶解,可作为一种电子传导体。当铂电极与介质(土壤、水)接触时,土壤或水中的可溶性氧化剂或还原剂,将从铂电极上接受电子或给予电子,直至在铂电极上建立起一个平衡电位,即该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由于单个电极电位是无法测得的,故须与另一个电极电位固定的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构成电池,用电位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然后计算出铂电极上建立的平衡电位,即氧化还原电位Eh值。
2.去极化测定仪法
对复杂的介质,可采用去极化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用去极化法测得的平衡Eh值,与直接电位法平衡48h后测得的稳定Eh值,差数一般﹤10mV。所以去极化法能缩短测定时间,并有较高的测定精度。
将铂电极接到极化电压的正端(极化电压为600mV或750mV),以银-氯化银电极作为辅助电极,接到电源的负端,阳极极化10 s以上(自由选择)。接着切断极化电源,进行去极,时间在20 s以上(视极化曲线而定),在去极化后监测铂电极的电位(对甘汞电极),对于大多数的测试样品,电极电位E(mV)和去极化时间的对数log t间存在直线关系。以相同的方法进行阴极极化和随后的去极化和监测电位。阳极去极化曲线与阴极去极化曲线的延长线的交点相当于平衡电位。
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即保肥性的高低。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土壤保肥能力的指标。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缓冲性能的主要来源,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1.乙酸铵交换法
适用于酸性与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原理:用1mol/L乙酸铵溶液(pH7.0)反复处理土壤,使土壤成为铵离子饱和土。过量的乙酸铵用95%乙醇洗去,然后加氧化镁,用定氮蒸馏方法进行蒸馏,蒸馏出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铵离子的量计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2.EDTA——铵盐法
铵盐法不仅适用于中性、酸性土壤,并且适用于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采用0.005mol/L EDTA与1mol/L的醋酸铵混合液作为交换剂,在适宜的pH条件下(酸性土壤pH7.0,石灰性土壤pH8.5),这种交换配合剂可以与2价钙离子、镁离子和3价铁离子、铝离子进行交换,并在瞬间即形成电离度极小而稳定性较大的配合物,不会破坏土壤胶体,加快了2价以上金属离子的交换速度。同时由于醋酸缓冲剂的存在,对于交换性氢和1价金属离子也能交换完全,形成铵质土,再用95%酒精洗去过剩的铵盐,用蒸馏法测定交换量。对于酸性土壤的交换液,同时可以用作为交换性盐基组成的待测液用。
3.氯化钡-硫酸强迫交换法
土壤中存在的各种阳离子可被氯化钡(BaCl2)水溶液中的阳离子(Ba2+)等价交换。土壤用BaCl2溶液处理,使之和Ba2+饱和,洗去剩余的BaCl2溶液后,再用强电解质硫酸溶液把交换到土壤中的Ba2+交换下来,由于形成了硫酸钡(BaSO4)沉淀,而且氢离子(H+)的交换吸附能力很强,使交换反应基本趋于完全。这样可以通过计算消耗硫酸的量,计算出阳离子交换量。
四、土壤碱化度(ESP)
土壤的碱化度是用Na+的饱和度来表示,它是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Na+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当碱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土壤呈极强的碱性反应pH﹥8.5甚至超过10.0,且土粒分散、湿时泥泞、不透气、不透水、干时硬结、耕性极差,土壤理化性质所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称为碱化作用。碱化度是盐碱土分类、利用、改良的重要指标。一般把碱化度﹥20%定为碱土,5%~20%定为碱化土(15%~20%为强碱化土,10%~15%为中度碱化土,5%~10%为轻度碱化土)。
计算公式:
碱化度=(交换性钠/阳离子交换量)× 100%
式中:交换性钠[cmol(Na+)/kg]用乙酸铵-氢氧化钠铵交换-火焰光度法测得;阳离子交换量[cmol(+)/kg]用氯化铵-乙酸铵交换法测得。
五、土壤水溶性全盐量(易溶盐)
土壤水溶性盐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我国的盐碱土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以水溶性的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生成滨海盐土,所含盐分以氯化物为主。在我国南方(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沿海还分布着一种反酸盐土。盐土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盐类,影响作物生长,同一浓度的不同盐分危害作物的程度也不一样。盐分中以碳酸钠的危害最大,增加土壤碱度和恶化土壤物理性质,使作物受害。其次是氯化物,氯化物又以MgCl2的毒害作用较大,另外,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作用也不一样。
土壤(及地下水)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了解盐分对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拟订改良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
1.电导法
土壤中的水溶性盐是强电介质,其水溶液具有导电作用,导电能力的强弱可用电导率表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含盐量愈高,溶液的渗透压愈大,电导率也愈大。土壤水浸出液的电导率用电导仪测定,直接用电导率数值表示土壤的含盐量。
2.质量法
吸取一定量的土壤浸出液放在瓷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用过氧化氢(H2O2)氧化有机质,然后在105~110℃烘箱中烘干,称重,即得烘干残渣质量。
六、土壤养分元素
土壤养分元素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能被植物直接或者转化后吸收。土壤养分可大致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钼(Mo)、锌(Zn)、锰(Mn)、铜(Cu)和氯(Cl)等13种。在自然土壤中,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
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土壤养分的形态分为:①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②代换态养分,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③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④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根据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土壤养分又分为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一般来说,速效养分仅占很少部分,不足全量的1%。应该注意的是速效养分和迟效养分的划分是相对的,两者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土壤养分的总储量中,有很小一部分能为当季作物根系迅速吸收同化的养分,称速效性养分;其余绝大部分必须经过生物的或化学的转化作用方能为植物所吸收的养分,称迟效性养分。一般而言,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约占土壤养分总储量的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或更少。故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经常出现因某些有效养分供应不足而发生缺素症的现象。
1.全氮测定法
(1)开氏定氮法。土壤、植株和其他有机体中全氮的测定通常都采用开氏消煮法,用硫酸钾-硫酸铜-硒粉做加速剂。此法虽然消煮时间长,但控制好加速剂的用量,不易导致氮素损失,消化程度容易掌握,测定结果稳定,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常规分析。
土壤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经浓硫酸消煮分解,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把氨蒸馏出来,用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求出全氮含量。硫酸钾起提高硫酸溶液沸点的作用,硫酸铜起催化剂作用,加速有机氮的转化,硒粉是一种高效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氮素损失。
(2)半微量开氏法。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全部硝态氮)。
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后,再用还原铁粉使全部硝态氮还原,转化为铵态氮。
2.全磷硫酸-高氯酸消煮测定法
在高温条件下,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与高沸点的硫酸和强氧化剂高氯酸作用,使之完全分解,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而进入溶液,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3.全钾测定法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用硝酸和高氯酸加热氧化,然后用氢氟酸分解硅酸盐等矿物,硅与氟形成四氟化硅逸去。继续加热至剩余的酸被赶尽,使矿质元素变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使钾转变为钾离子。经适当稀释后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再换算为土壤全钾含量。
4.碱解氮测定法
土壤水解性氮或称碱解氮包括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铵和易水解蛋白质)。用碱液处理土壤时,易水解的有机氮及铵态氮转化为氨,硝态氮则先经硫酸亚铁转化为铵。以硼酸吸收氨,再用标准酸滴定,计算水解性氮含量。
5.速效磷测定法
(1)碳酸氢钠法。石灰性土壤由于存在大量的游离碳酸钙,不能用酸溶液来提取速效磷,可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了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这样就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同时由于碳酸盐的碱溶液也降低了铝和铁离子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和磷酸铁的提取。此外,碳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着OH-,
(2)钼锑抗比色法。酸性土壤中的磷主要是以Fe—P、Al—P的形态存在,利用氟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有配合Fe3+,Al3+的能力,可使这类土壤中比较活性的磷酸铁铝盐被陆续活化释放,同时由于H+的作用,也能溶解出部分活性较大的Ca—P,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进行测定。
6.速效钾测定法
用1mol/L NH4OAc浸提土壤,可将胶体表面吸附的钾离子全部浸提出来,而与黏土矿物晶格固定的钾截然分开。
7.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测定法
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
七、土壤重金属
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着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子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降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是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一般遵循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常借比较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求得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所用仪器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背景校正系统、自动进样系统和检测系统等组成。
2.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
XRF法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一般蒸气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该方法可定量分析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经10~8 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3.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法
高频振荡器发生的高频电流,经过耦合系统连接在位于等离子体发生管上端,铜制内部用水冷却的管状线圈上。石英制成的等离子体发生管内有3个同轴氢气流经通道。冷却气(Ar)通过外部及中间的通道,环绕等离子体起稳定等离子体炬及冷却石英管壁,防止管壁受热熔化的作用。工作气体(Ar)则由中部的石英管道引入,开始工作时启动高压放电装置让工作气体发生电离,被电离的气体经过环绕石英管顶部的高频感应圈时,线圈产生的巨大热能和交变磁场,使电离气体的电子、离子和处于基态的氖原子发生反复猛烈的碰撞,各种粒子的高速运动,导致气体完全电离形成一个类似线圈状的等离子体炬区面,此处温度高达6000~10 000℃。样品经处理制成溶液后,由超雾化装置变成全溶胶由底部导入管内,经轴心的石英管从喷嘴喷入等离子体炬内。样品气溶胶进入等离子体焰时,绝大部分立即分解成激发态的原子、离子状态。当这些激发态的粒子回收到稳定的基态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表现为一定波长的光谱),测定每种元素特有的谱线和强度,和标准溶液相比,就可以知道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只要将待测原子处于激发状态,便可同时发射出各自特征谱线同时进行测定。ICP-AES仪器,不论是多道直读还是单道扫描仪器,均可以在同一试样溶液中同时测定大量元素(30~50个,甚至更多)。已有文献报道的分析元素可达78个,即除He,Ne,Ar,Kr,Xe惰性气体外,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都已有用ICP-AES法测定的报告。
㈢ 铅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铅的危害(环境、人体)、毒性。
铅是最软的重金属,呈灰白色。熔点低(327.4℃)、密度大(11.68g/m3)、展性好、延性差。对电和热的传递性能不好。高温下易挥发。铅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氧化铅膜,在潮湿和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中,表面生成碱式碳酸铅膜,这两种化合物均能阻止铅的继续氧化,铅是两性金属,既能生成铅酸盐,又能与盐酸、硫酸作用生成PbCl2和PbSO4的表面膜。因其膜几乎不再溶解,而能起到阻止继续被腐蚀的钝化作用。铅还具有吸收放射线的性能。
铅进入人体后,除部分通过粪便、汗液排泄外,其余在数小时后溶入血液中,阻碍血液的合成,导致人体贫血,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困倦、便秘与肢体酸痛等;有的口中有金属味,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与眼底出血等症状也与铅污染有关。小孩铅中毒则出现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行走不便与便秘、失眠;若是小学生,还伴有多动、听觉障碍、注意不集中、智力低下等现象。这是因为铅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侵入大脑神经组织,使营养物质与氧气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严重者可能导致终身残废。特别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比成年人更敏感,进入体内的铅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亲与力,故对铅的吸收量比成年人高好几倍,受害尤为严重。铅进孕妇体内则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畸形等。
㈣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
重金属进入土壤中会发生迁移转化 存在形式变化多样
以下为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镉的迁移转化:重金属元素镉一旦进入土壤便会长时间滞留在耕作层中。由于它移动缓慢,故一般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镉。离子态cdcl2、cd(no3)2、cdco3和络合态的如cd(oh)2呈水溶性的,易迁移,可别植物吸收,而难溶性镉的化合物如镉沉淀物、胶体吸附态镉等,不易迁移和为植物吸收。但两种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在旱地土壤中多以碳酸镉、磷酸镉和氢氧化镉形态存在,其中以碳酸镉为主,尤其在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中明显。
淹水土壤,如水稻土则是另一情况,当土壤内积水时,在水下形成还原环境,有机物不能完全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当施用硫酸铵肥料时,由于硫还原细菌的作用,也大量生成硫化氢。在含硫化氢的还原环境中,镉多以硫化镉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而溶解度下降形成难溶性硫化镉形态。所以,在单一种植水稻的土壤中硫化镉积累将占优势。
作物对镉的吸收,随土壤ph 值的增高而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能与镉合成螯合物,从而降低镉的有效性;其次氧化-还原电位也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氧化-还原电位(eh)降为0时,则有利于形成难溶性的硫化镉和其它难溶性化合物。当水田落干时,硫化镉则会氧化成硫酸镉,或通过其它氧化还原反应,而增加其溶性。
另一方面s2- 氧化为硫酸,使ph降低,硫化镉的溶解度增加。
据研究,镉和锌、铅、铜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镉含量高的地方锌、铅、铜也相应高,所以镉还受锌、铅、铜(ⅱ)、铁(ⅱ)、锰(ⅱ)、钙、磷酸根等伴生离子的影响。
2)汞的迁移转化: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有离子吸附和共价吸附的汞、可溶性汞(氯化汞),难溶性汞(磷酸氢汞、碳酸汞及硫化汞)。影响汞迁移转化的因素主要有:
(1)吸附剂的种类:土壤中汞的腐殖质胶体和无机胶体对汞有很强的吸附力,进入土壤的汞由于吸附等作用使绝大部分汞积累在耕作层土壤,不易向深层迁移,除沙土或土层极薄的耕地以外,汞一般不会通过土壤污染地下水。
粘土矿物对氯化汞的吸附能力其顺序是:伊利石> 蒙脱石>高岭石;对醋酸汞的吸附顺序是蒙脱石>水铝英石>高岭石 。ph值等于7时,无机胶体对汞的吸附量最大;而研究胶体在ph值较低时,就能达到最大的吸附量。非离子态汞也可被胶体吸附。此外,当土壤溶液含很少的氯化亚汞、氯化汞和不溶性硫化汞时,如果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就会生成的hgcl42- ,即可大大提高汞的迁移能力。在酸性土壤中有机质以富里酸为主,它与汞络合和吸附时,也可以成溶解状态迁移。
(2)氧化-含有状态
无机汞(hg、hg2+、hgs)之间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氧化环境,hg在抗汞细菌的参与下可以被氧化成hg2+。土壤溶液中存在一定的s2- 时,就可能生成hgs,hgs在嫌气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存在大量s2- 时,则会生成一种可溶性的hgs22- 存在于溶液中。在氧化环境某些特殊生物酶的作用下,hgs也可转化成hg2+。
另外,无机汞和有机汞也可相互转化。在嫌气或好气条件下均可以通过生物或者化学合成途径合成甲基汞。一般在碱性和有机氮存在的情况下有利于合成二甲基汞。在酸性介质中二甲基汞不稳定,易分解成甲基汞。
(3)植物对汞的吸收与土壤中汞含量关系:试验证明,水稻生长的“米汞”和“土汞”之间生物吸收富集系数为0.01。土壤中汞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离子交换与植物的根蛋白进行结合,发生凝固反应。汞在作物不同部位的累积顺序为:根>叶>茎>种子。不同作物对汞的吸收和积累能力是不同的,在粮食作物中的顺序为:水稻>玉米>高粱>小麦。不同土壤中汞的最大允许量是有差别的,如酸性土壤为0.5ppm,石灰性土壤为1.5ppm。如果土壤中的汞超过此值,就可能生产出对人体有毒的“汞米”。
3)砷的迁移转化:土壤中砷的形态可分为水溶性砷、交换性砷和难溶性砷。其中水溶性砷约占总砷的5~10%,大部分是交换态及难溶性砷。
自然界砷的化合物,大多数以砷酸盐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如砷酸钙、砷酸铝、亚砷酸钠等。砷有三价和五价,而且可在土壤中相互转化。
由于污染而进入土壤中砷,一般都在表层积累,难于向下移动。除碱金属与砷反应生产的亚砷酸盐如亚砷酸钠溶解度较大,易于迁移外,其余的亚砷酸盐类溶解度均较小,限制了砷在溶液中的迁移。
土壤中的砷大部分为胶体所吸附,或与有机物络合螯合,或与土壤中的铁、铝、钙等结合形成难溶性化合物,或与铁、铝等氢氧化物形成共沉淀。土壤中的粘土矿物胶体不同类型对砷的吸附量明显不同,一般是蒙脱石>高岭石>白云石。
吸附于粘粒表面的交换性砷,可被植物吸收,而难溶性砷化物很难为作物吸收,并积累在土壤中。增加这部分砷的比例可减轻砷对作物的毒害,并可提高土壤的净化能力。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砷可以发生转化。例如,在旱田土壤中,大部分以砷酸根状态存在,当土壤处于淹水条件时,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则还原成亚砷酸。一般认为亚砷酸盐对作物的危害性比砷酸盐类高3倍以上。为了有效地防止砷的污染及危害,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的措施以减少低价砷酸盐的形成,降低其活性是非常必要的。
㈤ 重金属在土壤中以哪些结合态形式存在并简述其环境效应 环境化学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受其组份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所以其存在形式特别复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
1、交换态:
可进行离子交换以及专性吸附是这种形态重金属的特征。这种形态的重金属可以在阳离子的溶液中被释放出来,可以直接在土壤中被生物吸收 。
2、碳酸盐结合态 :
通过较为温和的酸就可以将其释放的沉淀或共沉淀的活性形态重金属,也可以称为生物有效态重金属;
3、锰铁结合态:
在土壤氧化物中共沉淀或是专性吸附,但是在还原状态下可以被释放到土壤里。
4、残渣态:
在矿物晶格中包含的重金属形态,较难迁移和被生物利用,对于环境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只有在遇到酸、螯合剂或者微生物时才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对生态产生影响。
5、有机结合态:
重金属在这种形态下的含量会受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及配位基团含量的影响,而且金属离子的外层电子轨道形态也可以影响它。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
重金属通过溶解、凝聚、沉降等各种反应形成的存在形态及化学性质决定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决定了迁移转化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污染的性质。
重金属大多数是属于具有独特的可变价态的过渡性元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重金属价态不同,它的毒性和活性也不同。
(5)铅在土壤里有哪些化学形态扩展阅读: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不可逆性、巨大危害性等特点。
其来源广泛,既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采矿及冶炼活动、金属加工工艺、农药及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含铅汽油的使用、电池制造产业、工业废弃物的随意堆放、污水灌溉及污泥施肥、大气沉降、电厂的运行等。
重土壤金属污染问题是如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有经济、可靠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的主要途径有解吸溶解途径以及固化稳定途径。
生物炭是在氧气限制条件下高温( < 900 ℃) 热分解生物质产生的一种富含碳、细粒度、多孔的材料。具有表面吸附的作用,并且能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产生影响,加之其价廉、环保等优点,生物炭在处理土壤重金属问题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㈥ 有谁知道铅的化学性质
铅
化学符号是Pb
原子序数为82。铅是一种软的重金属,它有毒性,是一种有延伸性的弱金属。铅的本色是青白色的,在空气中它的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铅被用作建筑材料,用在铅酸蓄电池中,用作枪弹和炮弹,焊锡、奖杯和一些合金中也含铅。铅是所有稳定的化学元素中原子序数最高的。
铅是两性金属元素,它的主要氧化数为+2和+4。
(1)室温下,铅即与空气中的氧、水和二氧化碳作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碱式碳酸铅的保护膜而失去金属光泽。
4Pb+2O2+2CO2+2H2O
===
2PbCO3.Pb(OH)2↓
(2)加热时,铅能与氧、硫、卤素等非金属直接反应生成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
2Pb+O2
2PbO
Pb+S
PbS
Pb+X2
PbX2
(X=F,Cl,Br,I)
(3)在空气存在下,铅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铅:
Pb+O2+2H2O
===
2Pb(OH)2
(4)铅与酸反应都生成Pb(Ⅱ)化合物。
①铅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作用,因生成难溶的PbCl2和PbSO4而使反应终止:
Pb+2HCl
===
PbCl2↓+H2↑
(白色)
Pb+H2SO4
===
PbSO4↓+H2↑
(白色)
②铅溶于热的浓盐酸或浓硫酸:
Pb+3HCl
H[PbCl3]+H2↑
Pb+3H2SO4
Pb(HSO4)2
+
SO2↑+2H2O
③铅不与浓硝酸作用,与稀硝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硝酸铅:
3Pb+8HNO3
===
3Pb(NO3)2+2NO↑+4H2O
④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铅可溶于醋酸,生成易溶的醋酸铅,这就是醋酸从含铅矿石浸取铅的原理:
2Pb+O2+2H2O
===
2Pb(OH)2
2Pb(OH)2+2HAc
===
Pb(Ac)2+2H2O
Pb(Ac)2是一个假盐,因为在水溶液中它不能像其它的盐一样有单独的Pb2+和Ac-离子,它是Ac-离子与Pb2+生成的配合物:
⑤在强碱溶液中,铅能缓慢溶解,生成亚铅酸盐:
Pb+2NaOH
===
Na2PbO2+H2↑
或写成
Pb+NaOH+2H2O
===
Na[Pb(OH)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