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初三化学都有哪些章节

初三化学都有哪些章节

发布时间:2022-10-02 19:26:39

A. 九年级化学有那些章节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B. 苏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有哪几章

苏教版和沪教版是一本书,共五章。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 燃料 燃烧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
(外加一个附录)

C. 初三的化学学了哪些内容

1、初中化学三大可燃气体 :
2、初中化学三大还原剂 :
3、元素符号的二种意义:
4、化学式的四种意义:
5、化学方程式的三种意义:
6、物质的固定颜色:黑色固体、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无色溶液、有色溶液.
7、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8、化学变化中最少的微粒:
9、检验气体≥3的方法:
10、检验、除去二氧化碳的方法:
11、除去一氧化碳、氢气的方法:
12、除去水蒸气的方法:
13、检验、除去水的方法:
14、决定元素种类的:
15、决定元素性质的:
16、书中条件为高温的四条反应:
17、地壳中元素的多少排列、人体中元素的多少排列、空气中元素多少的排列:
18、最轻的气体、没有中子的原子、最硬的天然物:
19、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20、二种元素、四种物质、四条化学方程式:
2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22、原子结构图中:内=外、内>外、内<外表示什么:
23、初中化学的公式:
24、水银不是银,干冰不是冰:
25、有氧化铜参加反应,那一定有什么物质:
26、有红色的物质生成(即有铜),那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化学实验:
1、固体、液体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
3、综合操作:(倾倒、胶头滴管、量筒)
4、仪器的洗涤:
5、制取气体前必须要做的第一步:
6、点燃气体前必须要做的第一步:
7、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气体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的关系:
8、收集气体的收集装置与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9、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0、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11、粗盐提纯的步骤、玻璃棒的三种用途:
12、过滤、蒸发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
13、水的电解、分子运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14、气密性的检验、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15、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字眼:振荡、静置、搅拌、加热、高温等等

D. 求一份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一. 化学基本概念
A.物质和组成、性质、变化、分类
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氧气、氯化钠、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有固定组成。有固定的性质,例如熔点、沸点等。混合物经分离提纯可得纯净物。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如锌、铁、铜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氯气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氖、氩等)。
4.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水的蒸发,物质的溶解、扩散现象等。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间的三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例如氧气、磷、硫等);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化合物,硫酸、硝酸等酸类物质,甲烷(CH4)等一些有机物。
5.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分成酸(见酸的分类与命名)、碱(见碱的命名)、盐(见盐的分类和命名)、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铜等)。
6.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例如灼热的木炭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7.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指物质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能否反应,所表现出的活动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等。
8.混合物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溶液等均是混合物。
(2)没有固定的组成。
(3)各种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
9.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例如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Na+),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Cl--)。
(3) 阳离子、阴离子与原子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盐类、碱类等化合物。常见的带电的原子团有:OH--、NO3--、CO32-、SO42-、NH4+等。
10.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1)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某些碱性氧化物,如Na2O、K2O,常见的盐类如NaCl、KF,常见的碱,如NaOH等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2) 共价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氢(HCl)、水(H2O)等。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都有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例如氯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一个电子,而氢元素的原子也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为两原子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叫做共用电子对。因原子对电子吸引力的强弱而使电子对有所偏移,电子对偏向一方略显负电性,偏离一方略显正电性,相互吸引形成共价化合物,但作为分子整体仍是电中性。
11.无机物: 一般指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物质,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CO、CaCO3等少数物质除外)。
1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物质三态的变化等。
1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并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有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沉淀(难溶物)的析出或消失;气体的吸收或放出等。 (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14.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导电、传热等。
15.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O、CO2、CaCO3等少数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把它们当作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16.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 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种元素,例如镁原子(Mg)和镁离子(Mg2+)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12,统称镁元素。
(2) 元素只表示种类,不表明个数。
(3) 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4) 同种元素的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在化学性质上是不相同的。例如,氢气(H2)是氢元素的游离态,水(H2O)是氢元素的化合态。地壳和人体中的元素种类很多,地壳主要由9种元素组成,人体由60多种元素组成。见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5)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如钠、锌等)、非金属元素(如碳、硫)和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等),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了一百余种元素。对这些元素的性质研究,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是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最后由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它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
17.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 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18.原子结构: 原子虽小但是可分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原子核所带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9.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 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 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B.化学用语.
1.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 氢元素一般是+1价,氧元素是-2价。
(2) 金属元素一般是正价;非金属元素在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正价,与金属元素及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负价。
(3) 原子团的化合价:见练习册。 常见变价元素的化合价:Cu +1、+2 Hg +1、+2 Cl -1、+1、+3、+5、+7 S -2、+4、+6 C -4、+2、+4
2. 化合价:一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1) 化合价的数目:化合价是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 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3) 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4) 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 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 书写方法: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
①反应物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相连接。
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边配上必要的系数使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③要注明反应所需要条件,如需要加热,使用催化剂等均需在等号上边写出。如需要两个以上条件时,一般把加热条件写在等号下边(或用Δ表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注明生成物状态,用“↑”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难溶物产生。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在初中一般用最小公倍法;即: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 定义:化学式表示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所含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实验测得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形成该化合物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得任意改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分子个数,如“CO2”表示二个二氧化碳分子。
(2) 书写方法①单质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单质,每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在符号右下角加“2”例如H2等。稀有(惰性)气体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例如He(氦气)等。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组成比较复杂,习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例如Fe(铁)、Cu(铜)等。②化合物一般把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边,每种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个数写在右下角。例如H2SO4、Na2CO3等。
5.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用“Na+”表示。硫原子获得二个电子后带二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用“S2-”表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用“n+”或“n-”表示。
6.元素符号:统一采取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在化学元素译名和制定化学名词方面,我国化学先驱者徐寿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概念: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边的字数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2) 书写方法:书写元素符号时要规范,切莫大小写颠倒,乱用,如钙元素的符号“Ca”。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氯元素符号为Cl
(3) 常见元素符号:钾~K 钙~Ca 钠~Na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钡~Ba 锰~Mn 氢~H 氧~O 氮~N 碳~C 氯~Cl 氦~He 氖~Ne 氩~Ar 磷~P 硫~S
如果几种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铜元素的符号写作Cu等,但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
7. 原子结构示意图例。
C.化学量
1. 式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式量,式量是比值。
说明: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此外,还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
2.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C-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D.化学反应的类型
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例如, 某些含氧酸受热分解:H2CO3=H2O+CO2↑
不溶性碱加热分解:Cu(OH)2=CuO+H2O(加热)
某些含氧酸盐加热分解:CaCO3=CaO+H2O(高温)
2.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的反应。
(2)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水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3.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常见的化合反应有:
(1)金属跟非金属的反应,例如:

点燃

点燃

Mg+O2 ==== MgO 2Na+Cl2 ==== 2NaCl等
(2)非金属跟氧气的反应,例如:

点燃

C+O2 ==== CO2
(3)碱性氧化物跟水的反应,例如:
Na2O+H2O =NaOH

高温

(4)酸性氧化物跟水的反应, 例如:SO3+H2O = H2SO4 等

(5)其他,如2C+CO2 = 2CO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相反的两个过程,但是在一个反应里同时发生的。即有一种物质跟氧化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里的氧被夺去,也就是说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5.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1)常见的置换反应是酸跟活性金属反应,盐跟某些金属反应,它们是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进行的反应。 例如:Zn+H2SO4 ===ZnSO4+H2↑ Cu+2AgNO3 === Cu(NO3)2+2Ag



(2)一些具有还原性的单质与氧化物之间所发生的反应,也属置换反应又叫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H2+CuO===Cu+H2O

E.溶液
1.

7

pH: 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中性

(1)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碱性增强

酸性增强

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酸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方法是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便可知待测液的pH。
(4) pH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pH小于4或大于8.5时,一般作物难于生长。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液是否饱和不取决于溶液浓度的大小即浓、稀),但对一定温度下的同一溶质来讲,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4.潮解:有些晶体能吸收空气里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这个现象叫做潮解,例如氢氧化钠、氯化钙在空气中都易潮解。潮解过程是晶体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
5.风化: 在室温时和干燥的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这种现象叫做风化。例如NaCO3·10H2O,在干燥空气里会失去水成为白色粉末。风化所发生的变化属化学变化。
6.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例如粗盐的提纯就是把粗盐溶于水,经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除去。
7.混合物的分离: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根据各种不同需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8.结晶、晶体
(1) 把固体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自然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解不了的过剩的溶质成为有一定几何形状固体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制取晶体的方法有:①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例如,海水晒盐。②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一般采取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例如,冷却热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即可得到硝酸钾晶体。
9.结晶水合物: 溶质从溶液中成为晶体析出时,常结合一定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结晶水合物,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蓝矾(胆矾)~CuSO4·5H2O、石膏~CaSO4·2 H2O、绿矾~FeSO4·7H2O、明矾~KAl(SO4)2·12 H2O等。
(1)



结晶水合物有一定的组成,它们是纯净物。

(2)

(白色)

(蓝色)

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 例如:CuSO4·5H2O == CuSO4+5H2O

10.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1)要有一个确定的温度,这是因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2)溶剂是100 .(3)溶液要成为饱和溶液。溶解度要用所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表示。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大小。
说明:溶解性与溶解度不同,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它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通常用易溶(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可溶(溶解度大于1g)、微溶(溶解度小于1g)、难溶(溶解度小于0.001g)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11. 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常用来溶解碘、油脂等。
(2) 溶质:被溶剂所溶解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做溶质。例如食盐、浓硫酸、二氧化碳等均可作溶质溶解在水里。
12.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用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来表示的方法叫做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
13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温度无关。
(2)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在100g水中,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它的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小于同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
(3)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ⅹ100℅
例如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100g硝酸钾溶液中有硝酸钾10g,水90g。
1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或叫乳状液)。例如油脂与水的混合物,静置后许多分子集合成的小液滴,由于比水轻而悬浮于水面形成上下两层。
15. 体积比: 用两种液体的体积比表示的溶液组成的方法。例如配制1∶5即指1体积浓硫酸(一般指98%、密度1.84g/cm3)与5体积水配制成的溶液。体积比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应注意溶质、溶剂或溶液的体积需通过密度换算成质量时才能相加。 因为:密度=质量/体积 所以:溶液质量=密度×溶液体积,另外还有用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叫ppm。
16.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或叫悬浮液)。例如浑浊的河水,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形成的浑浊液体等。悬浊液不稳定,静置后由许多分子集合成的小颗粒会下沉。
17.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 温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例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例如食盐;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等。
(2) 气体的溶解度不仅决定于气体的性质,还决定于压强和温度,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也增大;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3×103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水里的体积数。例如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即表示在1.03×103Pa,0℃时1体积水中可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
18 再结晶(重结晶): 根据几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它们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把它们分离。例如食盐、硝酸钾的混合物,将它们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再降温,部分硝酸钾成晶体析出,大部分食盐仍溶解在溶液里(称为母液)。经过滤可得硝酸钾晶体。把上述硝酸钾晶体再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后降温,又有较纯净硝酸钾晶体析出。食盐仍留在滤液(母液)里,这种通过几次结晶分离的方法叫做再结晶(也叫重结晶)。
二. 元素化合物
A.空气

E. 九年级上化学共多少章

共5章

F. 中国初三化学学的什么内容

初三学的化学内容很简单。


1. 九年级上册各章。

开启化学之门。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认识是化学变化。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G. 初三化学主要学的是什么么

《优生堂九年级初中化学》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vAMjTzSHzNjput213tgGfA

?pwd=dj8j 提取码: dj8j

优生堂初中化学|化学中考总复习|化学九下|化学九上|第9讲 原子的构成|第8讲 分子和原子|第7讲《我们周围的空气》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7讲《我们周围的空气》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6讲 制取氧气(提高)|第6讲 制取氧气(基础)|第5讲 氧气的性质 (提高)|第5讲 氧气的性质 (基础)|第4讲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高)|第4讲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基础)|第3讲《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

H. 初三的化学学了哪些内容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知识导学
化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水、钢铁、空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资源。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资源。钢铁的腐蚀,水源、大气的污染、矿石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的污染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灾难性后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化学与前沿科学密不可分。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知识导学
物理性质是从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角度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而化学性质则从物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中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的。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是同一物质,即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有些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不同但组成元素却相同,多数物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如果我们只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会使得有限的宝贵的石油资源白白浪费掉,因为经过石油化工,煤炭、石油能够综合利用,制造与合成出价值更高的化工产品。能够更有效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识导学
本实验的原理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利用过量红磷的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装置不漏气。因为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③应该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因为如果温度较高时,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述为白烟。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途广泛,有:
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
c.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
a.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b.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气可作冷却剂。
e.氙气可作麻醉剂。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利用压强差,使水进入,测出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强差,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根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知识导学
学习氧气时注意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在收集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的,在固态和液态时是淡蓝色。
重点会描述木炭、硫、铝、磷、铁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知道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一般从四方面来描述:①物质原来的颜色;②对产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③放出热量;④对生成物加以描述。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光一般指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只产生光,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指气体燃烧或达到沸点的固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酒精、气体燃烧等产生的现象。
无氧化二磷是固体,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液滴。
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气瓶炸裂,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凉水。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蜡烛燃烧时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到水雾。
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供给呼吸主要用于:医疗、登山、潜水、宇航。
支持燃烧主要用于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炼钢,作火箭助燃剂。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重点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能够按照操作步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之一,故写在箭头的上方。
学习催化剂时注意:
①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
②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
⑤催化剂并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
⑥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实验时要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加药品时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
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依据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是否比空气大,是否溶于水等。
①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尽快地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问题: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导气管伸入试管内不要太长,只要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这样便于气体导出。
③药品不能聚集在试管底部,应平铺在试管底部,使之均匀受热。
④铁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约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即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当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
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要忘掉在试管口处放上一团松软的棉花,以免高锰酸钾小颗粒进入导气管,堵塞导气管。
⑧实验开始前,不要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⑨实验结束时,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⑩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导学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需要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的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
其密度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来认识,其溶解性结合课本小实验和制汽水等生活实例理解。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如活泼金属镁)物质燃烧。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生成的碳酸的作用。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药品的选用要注意:
(1)不能选用浓盐酸,因浓盐酸挥发性太强,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选用硫酸,因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沉淀包在碳酸钙的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钾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它们易溶于水,反应速率大,难以收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据此,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固体与固体需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等。
另一类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的仪器可以是:大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也可以用下列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应注意三点:
第一,所收集气体若有毒性,能用排水法就不要用排空气法,以防污染空气。
第二,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这样才能把集气瓶内的气体充分排净。
第三,如果不知道所收集气体的密度,可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再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比较,比29大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大,比29小的密度就比空气的小。
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不同。检验是验证这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需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而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制取气体时,一般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时,一般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而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要求多变一,分解反应要求一变多。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知识导航
自然界中存在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加热到100 ℃水就烧开了。冬天,到了0 ℃就要结冰。冰浮在水面上。
正极得氧,负极得氢。若将图中正、负极反接,左边试管得氧,右边试管得氢。
实验技巧: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电解水时在水里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的电解需要通直流电,干电池就是一种直流电源。
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但质量却是氧气的1/8。
氧气的检验是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检验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由于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且知道物质是可以再分的。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氢意即“轻”。因此氢气可以用来填充气球,气球可以高高飘扬。
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均可能发生爆炸。各物质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
对于任何可燃性气体,燃烧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进行二次验纯时,必须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一会儿,防止残留在试管内的氢气火焰引爆不纯的氢气。
利用明矾等絮凝剂,这些絮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若两种物质混合,需进行过滤分离,则必须符合一种可溶、一种不溶。过滤时一定严格按照“一贴”“二低”“三靠”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蒸馏操作时要注意的要点是: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少量防暴沸沸石或碎瓷片。
②蒸馏时注意保持温度缓慢上升,同时通入冷水进行冷却。
③当蒸馏烧瓶中只有少量液体或已达到规定要求时即停止蒸馏。
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③人们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的健康。
人们在煮沸硬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形成水垢,水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某种原来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经过加热后,形成了不溶性的化合物。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知识导学
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知识导学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个分子是不能体现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状态等物理性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一个水分子可以体现水的化学性质,在体现水的化学性质时是不可再分的,再分就不是水的分子了,也就不能体现水的化学性质了。
要知道哪些常见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铁、铜、铝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从电解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水分子在这个化学变化中是可再分的,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再分。可以体现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很难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约等于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1/1 836,电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所以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根据原子不显电性和原子内粒子的带电情况不难得出这个关系。
正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理解这种分子的构成。
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产物。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知识导学
在对元素的理解中,一定要强调“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从而体会到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重点。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适当的数字,则一般只有微观意义。
看到一种元素的名称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符号,看到一种元素符号就应想到这种元素的名称。
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共同点是它们都不是混合物。不要把化合物当作混合物。
元素影响人体健康,在人体内哪种元素的含量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所以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不要偏食,不要挑食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导学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
一般说来,有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凡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去表示。
有的单质由分子构成,如氢气、氮气、氧气、氯气,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原子,称为双原子分子,它们的化学式:先写出元素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上数字“2”。例如氢气:H2。
元素在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时,所含的原子或离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个数比就体现了元素的性质——化合价。
会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书写化学式即可。
记忆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采用口诀: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钙镁钡锌氧
三价铝,四价硅,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这必须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才能成为物质的化学式。
化合价只有在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时才能表现出来的,当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时,其化合价一定为零。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练书写化学式,后面要学的化学方程式就无从写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书写化学式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养成在于多练,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一般来说,书写化学式的正确顺序是:正价前,负价后;金属左,非金右,氧化物中氧在后。
①原子团的个数是1时,1省略不写,不需要加括号;如果原子团的个数是2或3时,原子团加括号,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②+2价的铁称亚铁。
③绝不能根据化合价随意乱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的名称,一般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在化合物中,有时要读出元素的原子个数,但“1”一般不读,如
<img src=c:\全科学习\初三\化学\3.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1.bmp>
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告诉你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则该物质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可以认为间接地告诉你了。

第4章 燃烧 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知识导学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是发光、发热并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的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造成燃料浪费。所以要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如下三种情况: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可燃物的充分燃烧,如工厂烧锅炉用的煤往往加工成粉末状。
2.可以鼓入足量的空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
3.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例如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
(1)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变化。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受挤压爆炸。
任何可燃性气体只要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即满足三个方面就会发生爆炸:一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二是遇到明火;三是在爆炸极限内。
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是相对应的,要想灭火,只要让物质不满足燃烧的条件即可。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知识导学
此化学反应前后溶液颜色改变。
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这个概念中,要重点理解几个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
绝对不能写事实不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要注明气体符号。同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明沉淀符号。
化学方程式的优点:不仅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体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体现在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个数都相等,原子的种类也不变。这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领: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每一步都需要注意:
在设未知数时,一定要体现出设的是“物质的质量为x”。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是计算正确的前提。
已知量要带上单位,未知量不能带上单位。
在列比例式时,已知量要带上单位,未知量不能带上单位。
最后写出简明的答案。
在整个过程要注意书写的规范化。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识导学
三大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后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电能等。
化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开发和使用这些化石能源。
燃料燃烧对空气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点:①形成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②形成温室效应(主要由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造成)。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中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排出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应该使用脱硫煤。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第5章 金属与矿物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矿物
知识导学
物理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结构。
金属通常是固体,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金属通常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如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成铁锈;金属铜容易产生铜绿等。
金属通常很活泼,但有的金属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物质反应。
置换反应的根本特征: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金属常见化合价有:+1、+2、+3。常见+1价金属有:Na+、K+、Ag+等;
铁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空气中,可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但铁锈结构很疏松,不能阻碍外界空气继续与氧气反应,所以最终可完全被腐蚀生成铁锈。
2.你能否由以下内容归纳出金的物理性质?
资料:黄金在地球上分布较广,但稀少,自然界常以游离态存在,绝大部分金是从岩脉金和冲积金矿中提取的,素有“沙里淘金”之说。

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列第三位,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之一,在空气中不被氧化,亦不变暗,古人云“真金不怕火炼”。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单纯从颜色外形看与黄金无多大差异,因为一些不法分子选择的是黄铜(铜锌合金,金黄色)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分析:金的物理性质是:金单质是金黄色金属,熔点为1 064.43 ℃,沸点为3 080 ℃,

第二节 铁的冶炼 合金

知识导学
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去矿石中难以熔化的脉石,加入焦炭的目的是提供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原材料。
实验室中采用把尾气中的CO气体燃烧除去的方法。
工业生产上,则可以回收作为燃料,否则会造成很大浪费。
湿法炼铜在古代就已使用,其实质是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生铁和钢本质都是铁合金,区别主要是含碳量,含碳量越高,硬而脆,机械性能差,炼钢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提高合金韧性和可加工性。
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有很多良好的性能。

第三节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知识导学
钢铁防腐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对钢铁同时作用。所以关键是如何隔绝空气和如何隔绝水分。
废弃金属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是富集的金属宝藏。废弃金属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回收废弃金属,并对废弃金属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

I.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总结 有哪些?从考试的结果看,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考前考后的一些做法做知识点总结,以便往后的复习。一起来看看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查阅!

九年级化学 常考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 方法 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 其它 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 雨水 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 措施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计划

一:班级现状分析:

现在我任教的4、9、10班的化学期中考试基本情况如下,4班期中考试平均成绩倒数第一,9班第六,10班第三,其中,9班2个最高分99分,10班1个最高分99分,9班优秀率25%,10班优秀率49%,9班及格率69%,10班及格率78%。整体来看,4班基础很差,学习习惯很有问题,学习过于浮躁,9班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69分,10班整体情况较好,基础掌握不错,但特优生不多。

二:期末考试目标:

根据三个班的班情,期末考试总体目标是三个班的总平均分达到全年级平均分,四班在倒数第一的基础上进步一名,九班争取减少差生,特别是50分以下的学生,10班主要多培养尖子生、彻底消灭差生。

三:整体复习计划:

初三化学组决定用半个月时间复习上册共七章内容,利用学案章节复习,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

四:具体 复习方法 :

1. 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 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3 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是市调研考试,难度比重估计较大,而且这种题型也是近年来成都市中考的一种趋势和 热点 。而我们学生在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方面的练习会在每章每套模拟题中以一定比例出现,让学生适应这种考察方式,掌握答题技巧,尽量争取更多分数,以适应明年中考考察方式。

4 为了提高平均分,还应该准备一套针对差生的复习方法,计划在全班性复习的基础上,对差生“再炒一次回锅肉”,所以这次我在印资料的时候也每套资料多印了些,准备在复习时让全班同学都做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再给部分差生来一次“小炒”,争取让他们“回味无穷”。

当然,在实际的复习进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复习策略做适当调整,特别是个别学生做单独辅导,让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更上一层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铜绿):绿色固体 黑色固体:碳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氯化钾、氧化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锌

紫黑色:高锰酸钾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由双原子构成分子的气体: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35、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改变:认宏观看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从微观看原子质量、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认宏观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和可能改变。

37、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8、写出下列物质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沼气:CH4、煤气:CO、水煤气:CO、H2、天然气:CH4、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石灰浆、熟石灰、石灰水:Ca(OH)2、生石灰:CaO、

大理石、石灰石:CaCO3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020

★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阅读全文

与初三化学都有哪些章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5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1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