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专业有哪些职业病如何防护

化学专业有哪些职业病如何防护

发布时间:2022-10-03 16:53:26

‘壹’ 化学分析员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好职业病防范工作

佩戴好劳保用品,口罩,手套,防护服通风良好的通风橱都必不可少。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产生意外。熟悉常用化学试剂性质,有针对性做好防护。

‘贰’ 你所在的岗位存在什么危险因素会造成什么职业病如何进行防护

最佳答案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乙烯生产过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产丁苯橡胶过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烃油、亚硝酸钠、过氧化二异丙苯等几十种。 (2)生产性粉尘,如炼油生产过程中,有石油焦粉尘,使用催化剂硅酸铝粉(粉尘状)等;催化剂生产过程中,有金属粉尘、水泥粉尘等,此外,还有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产生的丫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在石化行业少见。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以及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比例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 ①大检修或抢修期间,易发生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紧张;自动化程度高,仪表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也带来了精神紧张问题。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职工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④个别系统或器官过分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叁’ 化学化工行业接触化学因素职业健康预防与干预技术有哪些

关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
(1)关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
急性职业中毒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主要分布在化工、煤炭、冶金等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行业。”这一分析结果提示我们预防职业中毒是化工行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其中尤其要关注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的急性职业中毒以及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的慢性职业中毒。
(2)从源头抓好预防职业病危害。
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对存在高毒作业的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3)抓好作业场所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措施。
①对企业应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一是经过职业卫生评价对已投产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落后的生产及工艺应予以淘汰或进行技术革新与改造。二是通过评价应重点加强对泄漏源的安全管理。泄漏是化工企业中常见的事故不仅会引发职业中毒而且可能会引发火灾与爆炸。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泄漏源有储罐与管道上的孔洞及裂纹、阀门与泵体的裂纹等。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②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未采取以上规定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③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④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⑥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督促作业人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其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有: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企业除外),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2、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以10万以上30万以下罚款。
3、卫生行政部门不报告的,由上一级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4、机构虚报、瞒报的,对直接责任人,降级、撤职、开除。
5、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或者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用人单位拒不提供健康监护档案的,视用人单位未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人、疑似职业病人进行诊治,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7、用人单位不履行诊治义务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其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8、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肆’ 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上班族常见职业病及预防你知道有哪些吗?上班族由于久坐不动,面对电脑,易引发多种职业病。那么上班族常见职业病及预防有哪些?

5、前列腺疾病

久坐是引发前列腺疾病的重要元兇。前列腺疾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一旦前列腺产生炎症,就会对前列腺产生很大压力,进一步引起前列增生,出现尿路问题。

预防:上班族要多多的进行体育活动,防止身体坐太久导致疾病的产生。

6、皮肤过敏

显示器处于开机状态时周围会形成一个静电场,差不多会把整个房间的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吸入自己的场中,从而使得面部皮肤受到刺激,会出现过敏起疹等现象。

预防:在电脑桌上摆放一盆仙人掌,因为仙人掌的针刺能够吸收灰尘。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键盘,使用键盘时及使用后应先洗手再进食,不使用电脑时用布将键盘遮盖。

‘伍’ 怎样预防职业病、

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应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

对化学和物理因素,国家制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979,1983-1989及1989年后分别公布的),应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线和预防措施的准则,这在职业病预防方面,常起到有效的作用,对人群中处于高危的个体,可依据职业禁忌证进行检查,凡有该职业禁忌证者,不得参加该工。

(5)化学专业有哪些职业病如何防护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尘肺病:劳动者要做到作业时坚持佩戴防尘口罩和使用其他劳动保护用品。三是用工单位要做到及时为劳动者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四是用工单位要做到开展上岗前和定期的尘肺病防治知识培训。

2、工作中要保证防噪声设施的正常运转,合理设置工作流程,缩短接触噪声时间,适当延长工间休息时间。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劳动者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噪声环境下作业正确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下班后在单位及时更换衣物、洗澡,去除体表(皮肤、头发等)附着的有害颗粒,不要将工作服穿回家中。用工企业应做到组织岗前、在岗、离岗时苯作业职业健康检查。

‘陆’ 在危险化学品销售店工作,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应做哪些预防措施

有可能会引起化学物品中毒,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及7万余种。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生产性毒物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等毒物。按毒物所损害的主要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肝脏毒、肾脏毒等。
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通过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也较常见。
一氧化碳中毒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等,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症状: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常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处理: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硷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无色,具有臭鸡蛋味,易挥发,燃烧时可产生蓝色火焰。它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如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制糖、食品加工以及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鱼舱等作业。
全世界硫化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我国,硫化氢中毒占职业性急性中毒的第二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
危害: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脏。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流泪、畏光、咳嗽、全身乏力、出现喉头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慌,颜面青紫,高度兴奋,狂躁不安,甚至引起抽风,意识模糊,最后陷人昏迷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吸入高浓度硫化氢(>1500mg/m3)时,患者会迅速倒地,失去知觉,伴剧烈抽搐、瞬间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被称为“闪电型”死亡。
处理:迅速让患者脱离现场,送到有新鲜空气处并进行吸氧,如有条件应尽早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同时要积极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如中毒者发生猝死,应立即对其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10%硫代硫酸钠20毫升~40毫升静注,维生素C加入高渗葡萄糖中静注。
预防:可能产生硫化氢的设施和环境应密闭,生产场所要有通风排毒装置。在矿坑、井底、阴沟、等工作场所作业时,应先通风排气,戴供氧防毒面具,身上要系救护带,危险区外要有人监护。
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是石油馏分与天然气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常态下为液体,主要用做溶剂。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日本等国曾有大量职业性正己烷中毒的病例报道。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未曾报道过一例。但近10年来,我国在工业粘胶配制、制鞋、制球、印刷、家具制造及电器制造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正己烷。近年来慢性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急剧增多。
危害:正己烷经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具有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性神经病一般于接触正己烷1至数月后发病,起病隐匿,患者常先感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而出现四肢对称性的感觉异常,如发麻、刺痛,并出现感觉迟钝。患者四肢的触觉、痛觉、震动觉和位置觉等均减退,并且以远端为重,可出现垂腕和垂足、站立和行走困难以及肌肉萎缩、手足皮肤温度降低、跟腱反射消失。
患者在脱离接触正己烷后3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一般病程为6~30个月,恢复缓慢。
处理:迄今,慢性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诊断一经确立,患者应立即停止接触具有神经毒性的化学物质,并给予对症处理。治疗上可应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预防:在生产中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正己烷,工作环境应加强通风排毒。对接触者要严加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氯气中毒
毒理:氯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味的气体,并有窒息臭味,用途广泛。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急性肺水肿等,从而引发肺和心脏功能急性衰竭。
症状:吸入高浓度的氯气(>3毫克/升)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呼吸困难、紫绀、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过程仅需数分钟,称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之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
急救: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给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
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鼻部可滴入l%~2%麻黄素。
抢救中应当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
苯中毒
苯属芳香烃类化合物,是煤焦油蒸馏或石油裂解的产物,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苯是染料、农药和香料生产的原料,苯又作为溶剂和粘合剂用于造漆、喷漆、制药、鞋革箱包及家具制造等。
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表现为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酒醉状态,重者意识模糊,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最终导致呼吸、心跳停止;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是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白血球持续减少、血小板减少而出现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点或紫癜,女性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也可出现过敏性湿疹。留在体内的苯,主要分布在骨髓、脑及神经系统等含脂肪组织多的组织内。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
预防:(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2)改革生产工艺;(3)加强通风排毒;(4)做好个人防护。(5)确实落实职业性体检。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农业杀虫剂。我国每年都有数万人发生急性有机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仅危害农药生产和销售人员的健康,而且已成为我国农村最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
危害:由于有机磷系胆硷能神经毒剂,短期内接触后,可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中毒,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物模糊、瞳孔缩小大量出汗及流涎,肺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上升和肌束震颤。严重者会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和脑水肿,如果不及时抢救,中毒者可很快死亡。少数患者在1~4天内出现“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
救治:呼吸道吸入者,应立即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有条件者可吸入氧气;如系皮肤粘膜沾染,应立即脱去衣服,并用肥皂或其他硷性溶液充分洗净;如毒物已经消化道进入者,应立即用硷性溶液(小苏打水、淡肥皂水)洗胃、催吐等。应用阿托品,同时使用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等。
预防:加强安全使用有机磷农药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特别是从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知识水平。
改进生产工艺及施药器械,生产过程应尽可能密闭化、自动化,并加强通风排毒措施,杜绝跑、冒、滴、漏。
施药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和法规,穿长袖衣、长裤和胶靴,戴胶皮手套,合理配制施药浓度。要在上风向侧喷洒农药,同时要隔行喷药。喷药时不吃东西,不吸烟。施药结束后要及时换洗衣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和头发。
地下建筑内窒息
地下室、防空洞、贮藏室等由于通风条件差,其空气成分与外界大气成分有很大差别。基本上表现为三个方面:①氧气含量显着降低;②二氧化碳含量增高;③其他有毒气体的产生。
中毒症状主要是缺氧窒息。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相继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随着缺氧的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全身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意识模糊,最后因呼吸困难缺氧窒息而死亡。
首先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到地面上或通风良好的地方,然后再做其他有关处理。
要深入到地下建筑以前,最好先测试一下其中的空气成分,可取一蜡烛点着,用绳索慢慢地吊人下面,从火着、火灭来判断情况,循情进入。
以上是我查相关职业病网站看到的,希望能帮到您。

‘柒’ 化学单位有哪些职业病

您想问的是:化工行业主要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吗?
化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高低温、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因此,以下的职业病都可能会涉及的:
1. 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2. 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等。
3. 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
4. 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5.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
6. 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7. 职业性传染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8. 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9. 其他职业病。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

‘捌’ 化工企业常见的职业病有哪些

化工行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一是职业中毒;二是尘肺。因为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体与产品都是有毒物质,加之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辅助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等,也均可能是有毒物质,因此作业人员在化工生产中大多会接触到毒物。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这些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常呈气体、蒸气、雾、烟尘、粉尘等形态存在,主要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而导致职业中毒。在化工生产中,许多作业都会接触到粉尘,这是导致化工行业某些作业人员患尘肺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化工机械制造的选型、清砂、混砂,电焊、研磨,树脂、染料的干燥、包装与储运等;以及上述讲座中提到的化学矿山生产中的凿岩、爆破、装渣、运输、选矿等作业。化学工业中的几种主要化工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1)酸、碱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酸工业生产的焙烧、精制、干燥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等有毒有害气体;在其矿石粉碎、传送、筛分过程中可产生粉尘,以及焙烧炉周边也可产生粉尘,还有焙烧炉产生的高温。纯碱工业生产中可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等有毒有害气体。氯碱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气,但如采用汞电极电解槽法生产时还会有汞蒸气。
(2)化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氨、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磷化氢等。例如,在氮肥生产过程中,尿素、氨水、碳酸氢铵等合成氨生产主要分为造气、变换、合成、加工4个部分,其中除了造气工段之外,基本上都是管道化生产。在造气工段、变换工段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及少量的硫化氢;合成工段合成生产过程中及液氨装钢瓶时会有氨气;造气工段可产生高温及煤尘;以及变换工段的变换气体压缩机、合成工段的气体压缩机可产生强烈噪声。
(3)染料、涂料、有机合成溶剂助剂工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有毒有害气体及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例如,染料生产的原料(苯、萘、蒽等)多从煤焦油提炼,这些原料大多经过硝化、还原、卤化、磺化、重氮化、氧化成为各种中间体,然后经聚合,合成各种不同染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苯、硫化氢、氮氧化物及氨等;苯、萘、蒽等染料原料和一些中间体属于脂溶性芳香烃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某些染料的中间体如采用联苯胺或萘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致癌作用;此外加热反应锅炉等锅炉及管道可散发热量产生高温;以及未采用湿式作业烘干、磨成细料时可产生的粉尘危害。又如,涂料生产中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光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氰化氢、苯类等。再如,有机合成溶剂助剂生产中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氯、氯化氢、甲醛、有机氟、醛、苯类、二氧化硫、三氯化磷、丙烯醛等。
(4)塑料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有毒有害气体。例如氯化聚醚在高温下可分解出氯化氢、氯甲烷、醛类、一氧化碳等;聚苯醚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有苯、甲醇、苯酚等;丙烯酸树脂生产过程中可接触氢氰酸、丙酮氰醇、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醇、丙酮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或化学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5)化学农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原料、中间体及成品中存在的各种化学毒物及其这些毒物所引起的职业中毒。例如在其生产过程中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毒物有三氯化磷、三氯乙醛、氯、氮氧化物、三氯硫磷、磷化氢、氯化氢、光气、硫化氢等;还有在生产与使用中接触并吸收一定浓度的有机磷类农药成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成品、杀虫脒类农药成品、溴甲烷类农药成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成品,可分别导致有机磷中毒、氨基甲酸酯类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2.化工行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关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据2009年5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卫办监督发[2009]86号)结果分析,2008年全国“职业中毒呈现行业集中趋势。急性职业中毒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主要分布在化工、煤炭、冶金等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行业。”
这一分析结果提示我们,预防职业中毒是化工行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其中尤其要关注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的急性职业中毒,以及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的慢性职业中毒。
(2)从源头抓好预防职业病危害。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对存在高毒作业的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3)抓好作业场所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措施。
①对企业应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一是经过职业卫生评价,对已投产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落后的生产及工艺应予以淘汰,或进行技术革新与改造。二是通过评价应重点加强对泄漏源的安全管理。泄漏是化工企业中常见的事故,不仅会引发职业中毒,而且可能会引发火灾与爆炸。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泄漏源有储罐与管道上的孔洞及裂纹、阀门与泵体的裂纹等。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②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未采取以上规定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③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
④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
⑥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督促作业人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其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

‘玖’ 常接触化学物质会给人带来哪些职业病

每年4月第4周是《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是第15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化工是一种高危行业,有很多不安定因素:易燃、易爆、腐蚀、中毒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严格,污染严重。2013年12月由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并同时实行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这个《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法定职业病分为10类132种。这10类分别是职业性尘肺病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就要涉及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32种法定职业病中仅职业性化学中毒就有60种,占到5/11。以下几种职业病是化工行业经常遇到的,分析其致病因素是我们很重要的任务,也是化工人随时随地要面临的问题。
一、化学性皮肤灼伤
化学性皮肤灼伤是 常温或者高温的化学物品直接刺激、腐蚀或者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性损害,可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灼伤。某些化学物质可经过皮肤、粘膜吸收中毒。化学性灼伤和火烧伤、烫伤不同。化学性皮肤灼伤在开始时往往不太疼,待发觉时,部分组织已经灼伤坏死,所以较难治愈。能够引起化学性皮灼伤的物质很多,例如高中化学课本中讲到的酸例如盐酸、硝酸、硫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酸、五氯化磷、二氯化磷等,强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氨水、甲醛、酚、甲苯、磷等。化学性皮肤灼伤可以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
二、化学性眼部灼伤
化学性眼部灼伤是在工作中,眼部直接接触酸性、碱性或其他含有化学物质的气体、液体或者固体造成眼组织的腐蚀破坏性损伤。引起化学性眼部灼伤多因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或者剩余的废料直接接触眼部而引起化学性结膜炎或者角膜炎、眼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和化学性皮肤灼伤致病因素是一致的,只是眼球的物质更加脆弱,耐受能力更差,受伤程度比起身体其他部位更严重。
三、牙酸蚀病
职业性牙酸蚀病是在工作中,较长时间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引起的牙齿硬组织脱矿缺损,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常伴有牙龈炎、牙疼、牙松动等,严重的只是留下牙根,并且有牙髓病变等。
四、氯气中毒
氯气中毒是在工作中,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氯气导致的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工业生产中,接触氯气的机会有氯气的制造或者使用过程中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者检修时接触氯气。液氯在灌注、运输、贮存时,如果钢瓶密封不良或者有故障,也可能有大量氯气泄露。
五、氨中毒
氨中毒是在化工生产中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氨气而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部、皮肤、呼吸道粘膜损伤。严重的可造成死亡,个别严重患者还会有后遗症。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个人防护、企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认真把关,可以有效预防氨中毒。
六、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中毒是化工行业很重要的职业病。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和毒性很有必要。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燃、有强烈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容易溶解在水而形成氢硫酸。也可溶解在乙醇、汽油和煤油。
硫化氢具有刺激作用和细胞窒息作用。进入体内后主要引起细胞内窒息,导致以中枢神经为主的多脏器损伤,同时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但由于全身毒性作用剧烈而发病迅速,因此在吸入硫化氢浓度较低时,可以感觉到较明显的刺激作用,吸入浓度较高的硫化氢时,嗅神经末梢麻痹,可使硫化氢臭味“消失”,继而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在化工生产的三废岗位,预防硫化氢中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七、汽油中毒
汽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易燃化学品。汽油中毒是工业生产或使用中,接受汽油蒸气或者液体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急性汽油中毒以神经或者精神症状为主,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慢性汽油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汽油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吸入性肺炎、慢性中毒、皮肤损伤等。
八、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存在生产性热源的高温作业人员是这种职业病的发病人群。职业性中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场所高温、高湿和(或)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内的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出现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的结果。当作业场所温度超过34℃时,作业人员就有中暑的可能;有时虽然作业环境温度没有超过34℃,但是湿度高达60%时,也极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又和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
九、冻伤
职业性冻伤是职业接触低于0℃的环境或者介质(如制冷液态气体)时,当人体组织温度降低到---3.6℃~—2.5℃时,可产生组织冻结,产生冻伤。职业性冻伤产生的原因是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或者潮湿刺激时,就会使血管产生痉挛,血液流量减少,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
十、过敏性肺炎
在化工行业以前,我们知道的过敏性肺炎是农民肺这种职业病,起因是农民因为吸入附着在谷物中的霉菌而导致的一种职业病。化工行业中的过敏性肺炎是吸入有机粉尘或者化学物质的过敏反应引起的肺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可以引起肺内过敏反应的有多种粉尘,例如含有微生物的粉尘、含有蛋白的粉尘、含有化学物质的有机粉尘等。吸入粉尘,只有少数人发生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的只有少数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肺部感染。化工常见的是空调肺和化工人肺。确定过敏性肺炎的是工作环境,最佳标志是患者在工作中发病而在周末或节假日正常。
十一、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指劳动或作业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具有刺激和(或)致敏作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性改变。主要是化学因素引起的。 我们常见的化学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烧碱、乙醇、甲醛、松节油、润滑油等都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
十二、噪声聋
噪声聋是长期接触噪声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的一种职业性耳科疾病。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发病原因是有明确的噪声暴露历史,在超过85dB以上的环境中长期超时工作。噪声聋是职业病,要和药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突发性耳聋区别开来。 (任满超)

‘拾’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噪声、振动。(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
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职业病的防护措施:
一、组织管理措施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人到议事日程,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有关职业卫生防护办法和应急救援方案。同时还要开展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检查,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设备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从工艺上改革、消除或控制生产劳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用机械遥控操作代替人工操作等。
(2)隔离密闭对产生尘毒等有毒有害因素的设备或作业,应采取隔离的原则,使污染源不扩散;有些设备要加强密闭,控制跑、冒、滴、漏。
(3)通风排毒发生尘毒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排除的尘毒必须净化、中和或过滤,防止周围环境污染。有高温辐射热的工作场所要做好隔热及通风降温。一切通风设施事先应合理设计,并保持经常的维修保养。
三、卫生保健措施
(1)开展健康监护为了全面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必须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职工的健康改变和职业禁忌,对健康受损害的职工要早期治疗,对有职业禁忌的职工应调离原工作岗位、予以妥善安排。这是职业卫生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
(2)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企业应当实施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制定监测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防护设备的效果、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发现的问题、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岗位及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按时完成整改。
(3)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是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包括防毒面具、防毒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围裙、胶鞋等。防护皮肤损伤用的皮肤防护膏;防辐射热的防热服;在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处应设置冲洗设备等。在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岗位应配备防护用具、医疗药械等

阅读全文

与化学专业有哪些职业病如何防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