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文化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旅游文化学》共12章,包括绪论、世界旅游文化概览、中国旅游文化的演进历程、旅游主体与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主体的文化特征、西方旅游主体的文化特征、旅游客体与客体旅游文化的特点、中西方客体旅游文化的特点、旅游介体与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介体的文化特征、旅游产业与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建设展望。《旅游文化学》涵盖了古、今、中、外四个方面的旅游文化,不仅包含传统旅游文化类教材所涉及的旅游文化主体、客体、介体等方面,而且针对这些旅游文化主体、客体、介体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和介绍;不仅有对旅游文化理论的探讨,而且特别重视与具体的旅游文化实证相结合。最后,《旅游文化学》还对21世纪中国旅游文化建设做出了适当展望。
2. [急!!!!高分!!!!!]谈谈学习旅游文化的认识以及怎样学习!!!
要看你想知道旅游文化的那个方面,如红色旅游,佛教等等。
旅游文化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注: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注: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
(注:孙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胡同旅游带来的启示”[N],《经济参考报》,1995年6月17日。)
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也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表明, “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国,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
奥地利的旅游,几乎都与斯特劳斯等奥国音乐大师紧密关联。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蕴含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掌故。
(注:许宗元:“论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J],转引自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因此,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
(注:李刚:“宗教文化——重要的旅游资源”[J],《天府新论》,1990年第1期。)
为此,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先后实行了“文化经济”新战略。
美国洛杉矶文化旅游负责人罗伯特·巴雷说:“文化旅游大概是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项目。因为各个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
(注:玉东:“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文化旅游”[N],《北京日报》,1997年6月26日。)”
意大利对文化遗产投入和产出经过全面系统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每年对文化性参观旅游业征收的增值税收入是保护费用的27.5倍,并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建筑、商业和交通运输,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他们由此认为“文化遗产是该国最丰富宝藏,内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财政来源,应视为战略资源和国家基本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自1985年,开始实行全国‘文化经济’新战略,以达到保护文化、宣传自己、经济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注:游天:“新兴产业奏鸣曲”[J],《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韩国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意欲将文化、旅游培育成21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
(注:秦玲:“文化旅游:下个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韩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N],《科学时报》,1999年11月5日。)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旅游文化大量地体现在旅游业的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身上,其文化素质的优劣、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能否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而未来的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需求更趋向于文化性强、科技水平高、富于参与性的项目,因此,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必须相应地提高,才能与国际接轨,适应时代的要求,使中国的旅游业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但又影响全局。
旅游企业若不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应。名牌是旅游业竞争中的一种无形力量,更是促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总之,中国旅游业要获得较大的发展,立于世界旅游强国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南。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蕴和灵魂,是中国旅游业保持中国特色、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二、旅游文化内涵及分类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
(注: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年1月17日。)
此外,还涉及到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对旅游活动进行研究的综合领域。
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产物,包括旅游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法律、规章以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它是旅游行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团、机构等运用强制手段制订和实施。
旅游行为文化,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和服务方式等。它实际上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的个体的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动中的表现。
旅游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由价值观念、审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
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客体到主体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关系。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外在显现或外在的物化,能够直接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于模仿和创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须在物态化的背后体现出创造者的一种精神、观念和追求。
心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必须有意识地外化于物态,才能为人所感知,为人所了解,从而使自己的观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的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
而行为文化对于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服务人员标准、优雅的服务,能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的莫大快乐;旅游者良好的行为举止,既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能减少和接待地居民间的不必要的冲突。
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是我们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它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际操作性。
回答者:luoiu - 助理 二级 10-10 14:37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化产品,创造了旅游文化;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
(注: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年1月17日。)
此外,还涉及到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美学等对旅游活动进行研究的综合领域。
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来看,应包括最外层的物质文化,如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服饰等,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产物,包括旅游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法律、规章以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它是旅游行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团、机构等运用强制手段制订和实施。
旅游行为文化,则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行为,如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和服务方式等。它实际上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的个体的自发性行为,是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动中的表现。
旅游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态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由价值观念、审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等主体因素构成。
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客体到主体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关系。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外在显现或外在的物化,能够直接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于模仿和创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须在物态化的背后体现出创造者的一种精神、观念和追求。
心态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必须有意识地外化于物态,才能为人所感知,为人所了解,从而使自己的观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因此,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的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
而行为文化对于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服务人员标准、优雅的服务,能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的莫大快乐;旅游者良好的行为举止,既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能减少和接待地居民间的不必要的冲突。
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是我们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它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际操作性。
3. 关于学习旅游文化选修课后感受
选修了旅游文化学这门课,对我今后的出行有了很大的好处,这门课就像是一个文化导游,引导我如何在旅行的时候不忘去体验和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作为一个旅行爱好者,而且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我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亲近那些想去的地方。选修了这门课像是一次3D的旅行,有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那些去过的或者没去过的地方。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风俗文化,语言文化等等。其次,旅游文化学这门课对我们有很多益处,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开心选修了这门课。
老师上课很投入,讲起课来津津有味,很认真,每节课讲的内容都很新颖独特。课堂上,有时还有不失幽默的提问。老师很严谨,对于迟到或没到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要求。旅游是人类的一种学习,无数自然与人文历史之趣、之奥、之谜,吸引着我们去不断探索,旅游能使人类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增加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最后希望老师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做一个旅游文化学的传播者,把文化的气息传播给更多对旅游有着憧憬的同学们。
4. 研究旅游文化学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不知道这个对你有没有帮助?
http://www.cotsa.com/blog/u/lujun1215/archives/2007/20073517563.html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路径
陆 军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其他非民族文化旅游相比,它的研究除了涉及旅游的基本问题和常规问题外,还涉及到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保护、民族宗教信仰等民族地区社会文化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借助先进完善的科学技术就可解决的,这就是它的特殊性所在。研究民族文化旅游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民族文化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路径与其他旅游有所不同,故而,我认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研究可通过三种基本方法和两个路径进行研究。
一、三种基本方法
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调查法、跨文化研究法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法,这三种基本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递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基础研究到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重点体现和反映了旅游本质的应用性特点以及需要多学科交叉学科介入的研究方法与路径。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绝大多数学科都运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基础、入门方法和立足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方案。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文化性、多样性和社会性特点,使其发展涉及到特殊的人—人关系(社会关系)、人——地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特殊性表现在民族文化越浓郁越有特色的地区,经济就相对欠发达,但社会关系就越相对和谐(体现在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商业意思淡薄)等方面],而旅游开发则会对当地社会结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产生一系列的正负面影响,因此,民族文化旅游的特殊性需要多学科介入,对其资源开发、旅游影响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尤其是需要运用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旅游学、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多元化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可利用问卷、访谈、参与观察、遥感技术等手段,通过长期调查与短期调查相结合、整体调查与专题调查相结合、田野调查与通讯调查相结合开展调查研究,以便得出更为可信的、客观的结论,从而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发展、管理、经验、调整各种相关利益者关系和社区居民与自然关系、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等具体实际工作提供丰厚的基础与科学合理依据。
(二)跨文化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是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理论层面的研究方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地域的游客以及入境游客因文化差异而显示出消费差异,对哪些文化才是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哪些文化是具有差异性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文化是什么,如何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文化背景的游客需求的产品等等文化筛选、文化内涵与本质问题,需借助交叉学科和多学科从跨文化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有比较有对比才能寻找出地方民族特色和优势,有比较才能清楚自己的竞争位置、自己的劣势,才能认清态势,得出更为切合实际的结论。同时,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的旅游产品设计、形象设计与传播、客源市场、主客关系、旅游影响等实际问题也都需要进行跨文化研究,才能找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的产品与方案。辨正观点认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旅游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产业,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和文化图像,也需要借助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学科成熟理论进行理论的诠释与解读,归结和寻找出相关的规律、定律,揭示现象的本质,以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构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民族文化旅游理论体系,才能指导更为广泛的实践。
(三)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法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正确最重要的方法,在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中属于应用层面的研究方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旅游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面的广泛性决定了需要从不同学科理论对其进行多维视角的个案与共性研究,从而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优点,形成自身的理论特色,并指导实践。旅游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而言更是如此,民族文化旅游除了需要旅游学理论的指导外,还需要根据其独特性结合实践中的案例进行研究,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环境学等相关成熟理论将实践中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新关系、新变化进行概括、总结,上升为理论层面,然后再回到时间中加以检验,用以指导更广泛的实际工作。此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上升到理论需要有一个载体作为转换平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法中对个案与共性的研究则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转换平台,充分体现了旅游作为应用性学科特点,避免了理论宽泛或者空洞无物以及实践的盲目性、短视性。
当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忌纸上谈兵,只重视理论分析,忽视应用性探讨;二是应避免不分主次的缺乏实际意义的或者不具有典范意义的个案研究的累积。两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用辨正方法和发展观点、正确的逻辑思维进行贯通研究。
二、两个基本路径
正确科学的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好的便捷的研究路径,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研究或者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因此,寻求研究路径也十分重要。
(一)一个视角:跳出旅游研究旅游
任何一个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都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本学科的视野之内,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来反思、审视本学科,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推动学科理论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研究也如此,“旁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免造成一叶遮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受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研究者往往局限于自身专业的去研究旅游,目前,从事民族文化旅游研究学者多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专业,视角较为单一,受学科专业研究方法、手段、路径所牵制,当研究达到一定阶段后很难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使研究更进一层,因此,需要“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谈旅游、从另类的视角研究旅游”才可能加快完善民族文化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旅游的发展涉及众多学科,从相关学科的视角来研究旅游,用他者的眼光审视旅游,也许能够得出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新的结论。
然而,并非要说,研究民族文化旅游完全需要脱离实际和自身专业知识背景,而是说在自身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换另一种思维、视角,善于学习其他学科的优点,博采众长,融贯中西,汇通古今,为我所用。不仅如此,也要学会借鉴和运用国外已有的优秀理论成果和成熟的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以实现利用“他者”的视野探讨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之目的。
(二)一个平台:实践与交流对话
目前,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人员主要由实践派(从事旅游一线工作的旅游行政部分、旅游公司、旅游企业等)和理论派(高等院校、政府研究机构等)构成(包括海归派,海归派也有实践派和理论派之分),对于实践派而言,他们长期从事旅游实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但由工作忙、空闲时间少等影响,大多数人没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现象,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指导更广泛的实际,一般属于的“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是我国旅游研究中理论滞后于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优势是对现实把握很准,能够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效益,劣势由于理论欠缺,往往对旅游发展态势把握不准,对实践的本质认识不够,在实践中往往容易造成旅游负面影响和不和谐因素。而对于理论派而言,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相当多点,受学术氛围、教育等背景的影响,其知识相当丰富、理论功能深厚、对未来事物发展态势具有很强的敏锐性和可预视性,对事物本质剖析清晰,但由于实践经验少,大多数人对实践认识不够,往往导致理论脱节于实践,或者造成理论过于宽泛、空洞,“理想主义”色彩较浓。针对实践派和理论派的优劣势,民族文化旅游研究者可采取回归实践的做法,建立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实现优劣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是对理论派而言,“实践出真知”,可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条件允许的话单位可鼓励和支持他们到旅游一线挂职工作,挂职期间工作量以及相关报酬可酌情计算,消除挂职人员的后顾之忧。或者与旅游一线企业、景区、旅游实体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设立研究观察点,跟踪研究;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由专业机构、学术界、旅游企业实体、政府部门等联合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旅游学术研讨会、旅游论坛、旅游峰会、旅游交易会等对话交流平台,互通有无;三是凭借现代传媒,广泛涉猎旅游及相关的资讯和学术动态,了解旅游发展态势,提高业务和理论水平。
总之,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性需要研究者运用正确的恰当的研究方法、手段、技术去研究,才有可能得出更好的成果。当然,在民族文化旅游实际研究中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寻找问题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二是着力于分析问题而非做出判断(下死结论)。寻找问题不仅是研究的起点,而且对于青年研究者来说锻炼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对今后的研究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是培养创造性能力最坚实的基础。旅游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动态产业,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这样还在发展变化中旅游研究,重要的是对发展运动中各种关系及作用与变化的分析,而非轻率地做出判断(下死结论),避免“盲人摸象”现象的产生。
5. 我想报旅游管理的自考,一共需要过几门课呢分别是什么
报旅游管理的自考,一共需要过几门课以及课程是什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旅游管理专业(专科)
考试科目(科目代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
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
大学语文(专)(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1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9)
旅游经济学(0187)
旅游心理学(0188)
旅游与饭店会计(0189)
旅游英语(6010)
中国旅游地理(0190)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191)
旅游市场学(0192)
饭店管理概论(0193)
旅游法规(0194)
公共关系学(0182)
导游业务(0195)
毕业实习与考核(2548)
第二种,旅游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考试科目(科目代码)
毛泽东思想概论(0004)
英语(二)(0015)
日语(二)(0016)
俄语(二)(0017)
任选1门(0051)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实践)(0052)
客源国概况(0200)
财务管理学(0067)
市场营销学(0058)
专业英语(0196)
旅游景区管理(6153)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197)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0198)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6126)
中外民俗(0199)
旅游文化学(6124)
毕业论文(0)
导游学概论(612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53)
组织行为学(0152)
6. 中国旅游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
(注: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渗透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注: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外出旅游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而旅游经营者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须提供一种能满足旅游者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
(注:孙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胡同旅游带来的启示”[N],《经济参考报》,1995年6月17日。)
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也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表明, “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国,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
奥地利的旅游,几乎都与斯特劳斯等奥国音乐大师紧密关联。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蕴含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掌故。
(注:许宗元:“论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J],转引自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J],《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因此,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旅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
(注:李刚:“宗教文化——重要的旅游资源”[J],《天府新论》,1990年第1期。)
为此,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先后实行了“文化经济”新战略。
美国洛杉矶文化旅游负责人罗伯特·巴雷说:“文化旅游大概是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旅游项目。因为各个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
(注:玉东:“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文化旅游”[N],《北京日报》,1997年6月26日。)”
意大利对文化遗产投入和产出经过全面系统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每年对文化性参观旅游业征收的增值税收入是保护费用的27.5倍,并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建筑、商业和交通运输,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他们由此认为“文化遗产是该国最丰富宝藏,内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财政来源,应视为战略资源和国家基本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自1985年,开始实行全国‘文化经济’新战略,以达到保护文化、宣传自己、经济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注:游天:“新兴产业奏鸣曲”[J],《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韩国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意欲将文化、旅游培育成21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
(注:秦玲:“文化旅游:下个世纪的国家战略产业——韩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N],《科学时报》,1999年11月5日。)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
乄誮訫逝氺 回答时间 2007-06-06 15:30
7. 旅游文化学是什么
旅游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视角研究旅游的知识系统,是把旅游作为文化的对象和内容加以研究的一门学问。旅游文化学是商业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旅游学和文化学的结合,也是旅游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作为一个旅游者,仅仅知道旅游,只是一个看客;不仅知道旅游,而且知道文化,才是一个真正的旅游者,才称得上是一个旅行家。同样,仅仅研究旅游,可以成为一个旅游业的指导者或一个有知识的商人;只有不仅研究旅游,而且研究旅游文化。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专家。
8. 《旅游文化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hj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