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如何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如何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08 01:04:31

①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虽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有人通过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学校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则是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物的增加,以及以消耗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进步,是学校发展的数量表征。“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让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我校的校长通过集思广益,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思想,无论是学宗旨的提炼,还是学指导思想、学目标、学策略和学特色等的定位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要将学校的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灯塔,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真正体现我校的“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修身为本的尚德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的学校精神。二、让文化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丰厚的底蕴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文化底蕴的深厚及文明传承的外显才真正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我校在实施雅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这就是要求我们学校和师生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正代表着人的生命和价值。1、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要有相应的法提升师生的精神品质,要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要让教师敢为人先,人人争当“有教育思想、有教学风格、有研究专题、有人格魅力”的教师,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约束力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到制度健全、合理、有延续性。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度激励人,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3、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学校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我们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三次月主题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实践“快乐教学”的理念,通过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让师生享受生命的快乐成长。(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市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发挥教师的潜力,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有效推动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四、让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让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发展。1、强化学校周例会效果。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2、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组指导教研工作。3、强化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组织好质量检测、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考试之后要通报考试成绩,搞好质量分析。考试成绩要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4、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二)落实雅行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三)狠抓兴趣队组的建设,让学生广泛的兴趣得到培养。(四)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张扬。

②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中职学校软实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加强硬件建设外,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软实力,也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职高对口升学名额的压缩,沿海地区农民工需求紧缺,普高持续升温,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下降,对口升学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管理难度加大。为保证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中职学校质量管理必须针对生源素质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掌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权,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方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来看,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从我市第一次召开全市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会的规模和重视程度可见一般。结合我市管理干部培训会精神和我校实际,本文仅就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软实力,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探讨,仅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中职学校办学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抓教学质量,生源素质越是下降, 越要重视抓常规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借鉴我市其他兄弟学校的做法,我认为在中职学校可采用“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办法,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较为有效。实行 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具体内容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和评选选优挂钩兑现,称为之为“三兑现”。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一)三查 1.日查:指一日检查,包括教学值勤检查,学生课堂学习及出勤情况检查三项。时间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至晚自习结束,每日坚持,常抓不懈。主要是检查师生到位情况,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环节的落实。日查对防止教学事故,制止违反教学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的误差,并为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实现民主管理提供机会。 2.周查:周查的主要内容有:(1)教学进度 (2)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 (3)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主要以填写《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教务科负责对各班每周一送交的《教学日记》进行登录,统计,汇总,并公布统计结果。同时以通报的形式及时搜集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以《教学信息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校领导,教务科长通过经常查阅这些表格,结合巡视,听课,及时了 解教学动态,掌握教学指挥主动权。 3.阶段性检查:也称教学大检查,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教学检查活动, 以其层次多,形式多,时间长,覆盖面大,涉及面广及信息量大为特征.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一般安排在期中定期和平时不定时进行。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和教务科检查。 教务主任在完成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检查之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向本校教师通报教学检查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检查各教研组的教学情况,包括:(1)各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2)各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的教学与管理情况;3)教研教改,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4)对带有倾向性的教学问题进行重点检查等.通过检查,掌握全校的教学动态,为宏观调控打下基础。教务处在完成教学检查之后,应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并在“教学例会”上反馈检查结果.“教学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 通过"三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两评 两评是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 听课评教 听课评教是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彼此之间交流教学经验,通过“评教”活动,达到取长补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之目的.为使听课相对集中,形成气氛,增加效果,教务科或教研室每学期均可安排一个 月时间开展“听课月”活动并与校本研修挂钩。 评优听课 评优即指评选“优质课”.评优听课是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听课评教活动,一般安排在“听课月”活动之后进行(亦可在“听课月”活动中同步进行),每学期举行一次.参评教师不受其教龄,职称, 学历等条件限制,授课内容和时间由参评教师自己选定.评委会由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及教师代表组成,依据《优质课评选标准》进行。有关优质课的教案或课堂设计说明,课堂教学录像立卷后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三兑现 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和教师评优选先挂钩兑现称之为“三兑现”。学校在制定《奖金发放办法》, 《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及《评先选优办法》中,有机地与“三查,两评”结果挂钩,所以“三兑现”有利于激励先进,奖优罚劣,体现“四个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贡献大小不一样),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三兑现”是学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校的重要举措,由于“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法目标明确,导向正确,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便于操作,赏罚分明,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支持。 二、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实现这 一目标,保持这一特色,课程设置是根本.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采用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的模式。但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改革。 本人认为必须打破原有的课程三段式,把全部课程分为“宽基础, 活模块”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而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职业技能为主,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 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办专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校企联合调研,共同设计课程,共同确立培养目标、人才标准,共同确立教学形式,教学评价,能很好的促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要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加大校企合作,课程怎么改,课程怎么设置,不由学校单方面研究决定,而是需要企业加入,学校要灵活统筹。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目前缺乏操作性强的手段。如果能大面积实施这种模块课程,就能使职教教学管理既落在实处,又便于操作,实用性较强,企业也可以拿来即用,结合我校在这方面的经验,我认为这种管理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第一,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管理“宽基础”阶段的课程。“宽基础”阶段所学内容,由于并不针对某一职业或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 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基本素质,成百上千个专业因此可归类为几十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的“宽基础”阶段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即使有差异,也可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解决。这一阶段课程通常在学生一年级开设。 第二,通过职业资格鉴定,管理“活模块”阶段的课程。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且力争做到行为目标化,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学校就根据企业的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实行“模块教学’。由于学生在一年级进行了“一纲多本”的形式学习,学起来也有一定的基础,掌握起来也较容易,学生技能得到了强化,真正实现了专业与岗位对接,能很好的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企业的“金蓝领 ”。 上述两方面的管理,不但使教学管理能落在实处,而且使教研工作也有了极强的操作性。 这种“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校内教研活动的组织,而且有利于考教分离和考核社会化;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教师自定教材,自定进度,自选考题,自己判卷等教学随意性的弊病,还有助于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与反馈。 三、大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针对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要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及实 训教师队伍建设,要注意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对生源素质下降且呈现严重参差不齐的现实,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生源素质的变化,实现因材施教;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还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要面向市场,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技能培训方式改革。职业学校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开发或选用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课程或教材,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一点,上文提到的加强校企合作,也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以后,学校外聘企业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这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很好。 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职业学校的教师去实施“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的实施,也需要教师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 职业学校教师的大量付出,需要学校组织的体贴和关怀。学校要为教师在教学,科研,进修,职称评聘,政治进步,生活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③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虽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有人通过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学校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则是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物的增加,以及以消耗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进步,是学校发展的数量表征。“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我校的校长通过集思广益,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无论是办学宗旨的提炼,还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和办学特色等的定位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要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灯塔,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真正体现我校的“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修身为本的尚德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的学校精神。 二、让文化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丰厚的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文化底蕴的深厚及文明传承的外显才真正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我校在实施雅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这就是要求我们学校和师生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正代表着人的生命和价值。1、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要有相应的办法提升师生的精神品质,要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要让教师敢为人先,人人争当“有教育思想、有教学风格、有研究专题、有人格魅力”的教师,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约束力 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到制度健全、合理、有延续性。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度激励人,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3、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学校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我们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三次月主题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大力 实践“快乐教学”的理念, 通过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剖析等活动, 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让师生享受生命的快乐成长。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 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市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发挥教师的潜力,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有效推动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让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让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发展。1、强化学校周例会效果。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2、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组指导教研工作。3、强化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组织好质量检测、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考试之后要通报考试成绩,搞好质量分析。考试成绩要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4、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二)落实雅行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三)狠抓兴趣队组的建设,让学生广泛的兴趣得到培养。 (四)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张扬。

④ 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有何思考和建议

学校内涵发展虽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有人通过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学校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则是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物的增加,以及以消耗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进步,是学校发展的数量表征。“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我校的校长通过集思广益,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无论是办学宗旨的提炼,还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和办学特色等的定位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要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灯塔,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真正体现我校的“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修身为本的尚德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的学校精神。
二、让文化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丰厚的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文化底蕴的深厚及文明传承的外显才真正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我校在实施雅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这就是要求我们学校和师生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正代表着人的生命和价值。1、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要有相应的办法提升师生的精神品质,要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要让教师敢为人先,人人争当“有教育思想、有教学风格、有研究专题、有人格魅力”的教师,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约束力
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到制度健全、合理、有延续性。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度激励人,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3、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学校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我们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三次月主题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大力
实践“快乐教学”的理念,
通过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剖析等活动,
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让师生享受生命的快乐成长。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
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市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发挥教师的潜力,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有效推动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让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让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发展。1、强化学校周例会效果。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2、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组指导教研工作。3、强化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组织好质量检测、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考试之后要通报考试成绩,搞好质量分析。考试成绩要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4、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二)落实雅行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三)狠抓兴趣队组的建设,让学生广泛的兴趣得到培养。
(四)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张扬。

⑤ 多措并举推改革 强化管理升内涵 ——河南省濮阳县第一中学改革发展纪实

新课程智库研究中心 致力于培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总结推广课程建设典型经验,促进中小学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协调、整体发展,促进中小学学校特色形成,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主要推动力,特色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新课程智库研究中心 更致力于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特色发展品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重要阵地。将充分发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及科研院校机构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力度,结合智库平台优势,通过学校落地实践的模式,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平台、教科研资源平台等,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濮阳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40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体师生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转变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内部潜力,有效借助外部资源,切实突出办学特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途径。学校树立教改强校的理念,研究制定各项课改新机制,细化落实具体措施,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多次的深入研究,学校引进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即: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开设课改实验班,严格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以课改实验班为引领,以点带面,全面实施。

为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各学科组成立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名师指导组,采用作示范课、集备与听评课指导、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对本学科的课改工作进行指导,保证课改质量。为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课改实验班,对这个班的课改工作负责。分包领导按时参加所包班级任课教师的教研教改活动,采用推门听课、视频听课、集备指导等形式对课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提出指导性意见。

经过一系列课改举措的落实,三疑三探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师的理念新了,素质强了,参与教改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一改过去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氛围,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团队。学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多批次组织教师到中科院大学、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中国地质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参加培训活动,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原郑州一中校长朱丹、北京大学教授陈刚、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学进、清华大学教授丁青青等名家传经送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阔教育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开展名师评选活动,着力打造以“年级名师——学科名师——学校名师”为主体的名师队伍。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学校打破一贯制年级中层领导任用模式,实行中层领导竞聘制,在一线教师中公开竞聘选拔处室和级部中层领导。通过竞聘,一批教学业务精、管理理念新、领导能力强的青年教师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改革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岗位聘任实行双向选择,教师绩效实行量化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充分利用名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发挥名校引领作用,2013年以来,学校与郑州一中开展联合办学,开设卫星网络教学班,采用郑州一中教师视频授课,任课教师全程辅导,实现了与郑州一中同步教学。

卫星网络教学班的开设,使学生享受到省级名校郑州一中的现场视频教学,共享郑州一中的教学资源,卫星班每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都在98%以上。在办好卫星班的同时,2016年5月,学校又成功加入郑州一中教育集团,成立了郑州一中濮阳县校区,与郑州一中在教学管理、资源共享、联合培优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除此之外,学校还加强了与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的沟通和联系。2019年7月清华大学生源基地在学校成功授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学校内设立了全国首个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先后在学校内设立了优质生源基地,一座座沟通与交流平台的搭建,拓宽了龙乡莘莘学子圆梦理想大学的途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只有拥有自己的学校特色,才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将创客教育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积极打造学校创客教育特色,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

500余名学生先后在“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中国青少年十万个创意梦想”大赛、全国“未来创客”青少年创新大赛、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大型赛事中获奖,58名学生的发明创意获得了国家专利。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创客教育试点校”、“中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名校”和“全国创新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学校活力倍增,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19年高考的时候,学校一本上线401人,本科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上线率超90%。高世宇同学以总分712分(含清华“自强计划”加分)、总分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环境与化工新材料专业录取。段康辉同学以专业分全国第一的成绩被中央美院中国画专业录取,60多名同学被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985、211高校录取。

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创客教育实验学校”、“濮阳市文明单位”、“濮阳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濮阳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濮阳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濮阳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定会谱写出更加光辉绚丽的新篇章!

⑥ 如何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大家知道,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投资的扩大、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长等;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二者比较,外延式发展就是攻城掠地,是搭架子铺摊子占地盘,是抢抓机遇抢占制高点,是过这村没这店儿,是千方百计做大自己,所以从工作方式上讲,相对比较粗放,讲究的是速度与激情,是萝卜快了没法在乎泥。打个更为浅显一点儿的比方。外延式发展就是先把孩子的个儿窜起来,但由于小孩儿长个儿太快,难免骨质疏松,所以还需要增进内涵,提升素养,需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对于大学而言,外延式发展是指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学校面积、完善办学条件、增加学科专业等办学规模扩展和办学结构层次延伸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则是指通过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现有办学资源,优化办学结构,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学校发展的模式。如果说外延式发展是做大自己,那么内涵式发展就是做强自己。概括说,大学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相对于趋同发展的个性发展、相对于平均发展的优势发展、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相对于粗放发展的集约发展。所以,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是一个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其关键词是提高质量(水平、能力)。

应该承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发展阶段,外延式发展确实曾经发挥过历史性作用,而且也是符合发展逻辑的选择。外延式发展曾经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建设、内涵发展。比如一些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的包装申报等等。所以,强调内涵式发展不是贬低外延式发展的意义,也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外延式发展。即使在完成了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转变之后,也不排除我们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还是要继续扩大发展外延。所以,二者不是完全排斥的关系,而是以哪种发展方式为主导的问题。特别对我们学校而言,在现阶段应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并举。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蓄势期远,苦练内功,提升发展后劲。

一是必须准确定位,凝练特色。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上。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历史使命和角色担当,这也就决定了每所学校必须有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和价值追求的层次定位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缺乏自己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必然会脱离自身的实际情况,带来办学实践上的跟风与盲从,而这只能是死路一条。

二是必须长期积累,持续建设。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办学特色上。内涵建设,不是光靠现代化实验室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堆砌出来的,还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积蓄发展的实力。因此,在内涵建设中,要做好长期积累、持续建设的准备,切忌盲目冒进、急功近利。必须将学校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上来,并根据不同时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各项内涵建设任务,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任务,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不断夯实内涵式发展的基础。
三是必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内涵建设,必须把握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必须选择基础厚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领域进行重点建设,促使部分领域形成优势,跨入省部乃至国家级重点建设行列,并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为此,要紧紧扭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引培并举,积极引进大师级人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孕育环境,制定落实到人的有强烈指导性和针对性的名师培育计划,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真正解决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否则学校发展就没有后劲,就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必须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不断变革管理理念,创新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一要按照权责对等、分权与授权适度、严格考核与适度奖惩的原则,逐步实现从过程管理为主向目标管理为主的转变,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学校与院系之间合理的权力分配结构,努力造就富有时代气息、包含自身特色的管理文化,实现学校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要改革过去以量化为主、以评优为主的评价,破除对教师和学生过度量化的考评方式,过多的评估,过早地拔苗助长,过细的量化指标,过强的物质刺激,过高的荣誉、地位,搅乱了原本平静的学术圣地,搅乱了人心,使人们考虑不是做长期的、可能会失败的深刻研究,而是寻求如何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的捷径,最终扭曲了科研的内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解除“压力式”学习方式,让学生为“兴趣”而学习,为理想和抱负而学习;三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管理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不断激发和增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是必须浓厚氛围,涵养文化。大学的内涵还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上。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把大学文化作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进行建设。在精神文化方面,要注重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的建设;在学术文化方面,要注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学术道德等内容的学术生态建设;在制度文化方面,要注重规章制度、仪式活动等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规范;在行为文化方面,努力倡导“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理念,以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引领校园行为。
总起来讲,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基本目标,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前进发展动力的自我发展;是有效促进大学定位科学、特色鲜明,以及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着力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十二五”发展乃至未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⑦ 学校内涵的发展,你知道有什么方法吗

内涵建设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着健康、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路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创新教学发展,以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证,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改革专业建设模式,结合学校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力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三、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大力培植学校价值观体系。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的培育过程,既是一个外树形象的过程,更是一个苦练内功的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扎实具体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例如:教师价值观有事业观、集体观、人际观、绩效观、执行文化、服务文化等等;学生价值观有责任观、学习观、活动观等等。

⑧ 如何抓好小学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促进教育干部的内涵发展

教育干部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教育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1.提高教育干部管理素质。要抓好教育干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靠良好的干风影响和带动优良的师风。

2.促进校长内涵发展。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师者之师”。校长是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统一体,掌握着决策、指挥、实施和评价的权力,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学校和激励教职工的责任。因此,校长必须要静下心读书,沉下心思考,安下心总结,虚下心借鉴,狠下心磨练,努力提高管理素养,力争做到精通教育科学,精通教育技术、精通教育艺术,并具备教育探索与研究的胆略、作风和能力。

3.完善教育干部内涵发展机制。要建立健全教育干部的培训、学习机制,促使教育干部在专业阅读中厚重管理底蕴,在学习借鉴中拓宽管理视野,在交流研讨中开阔管理思路,在总结反思中提高管理水平。

二、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教师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教师的内涵发展首先是职业理想的提高,其次是专业素养的发展。
1、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三讲三比一争创”活动,培育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遵纪守法、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要突出抓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以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要把教学基本功、教学常规落实当作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要在提高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上下苦功夫,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扎实开展以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教材分析、教案撰写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展示和比赛活动。扎实开展“磨课”活动,不断完善“磨课”的形式,开展校本“磨课”、区域“磨课”、网络“磨课”。不断丰富“磨课”的内涵,要引导教师磨出教学理念,磨出教学素养,磨出教学技巧,磨出教学模式。学校必须创设读书、研讨、交流、借鉴、引领、磨练、反思、写作的契机,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平台。

4.建立教师内涵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在专业阅读中获取专业素养、在专业写作中发展专业素养、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提升专业素养”的教师内涵发展的新模式。

三、促进学生的内涵发展

学生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的落脚点。

1.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尊重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2.确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在活动中培养品德,磨练意志,启迪智慧,提高能力。

3.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养鱼养水,养花养根,育人养心。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必须用高尚的道德来培育和塑造,必须用圣洁的情感来感召和陶冶,必须用书籍的甘露来滋养和润泽。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领学生以书籍为友,以思考为乐,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创造精彩的人生、塑造美好的心灵。

四、促进课堂的内涵发展

课堂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载体。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检验学校内涵发展的载体,课堂能充分体现校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课程的实施和学校管理的情况。

1.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确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的“四全”课堂教学理念。全员,指全体学生,抓落实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类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最后一名学生。还要以中等生落实的效能为标准,定容量,定进度,真正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全程,指课堂全过程,从课堂每一秒钟计算,对每个教学专题、教学环节、教学子目标,都要优化落实方法、程序、手段,做到惜时如金,追求落实效能最大化。全方位,指学生、教师感官和教学用具等资源,教学上教师要综合利用手、口、眼、耳、腿、脚和教师的教学用具等资源和阵地;学习上学生要综合利用手、口、眼、耳及其书籍、资料、用具、包括伙伴。落实教与学的目标必须全方位,做到口头与书面表达整合统一,练习像考试一样,训练像考试一样,像考试要求一样抓规范落实。全面,指“三维”教学目标,既要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落实,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建构。

2.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学校要引导教师实现课堂教学观念的“两个转变”,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由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向育人课堂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创造时机让学生阅读、叙说,提问、做题、思考、合作、辩论、实验、总结、评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教材中比较明确的育人素材要重点讲,教材中蕴含的育人素材要挖掘出来讲,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育人素材要补充进来讲。

3.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必须“教有模式”、“教学有法”。各类课型的课堂教学的建模至少包括九个方面:创设情景,展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交流,矫正反馈与点拨深化,典型问题和题目解析,巩固性活动,应用性活动,总结与检测。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努力探讨课堂教学“三个环节”的最佳实施方法,即学习环节、展示环节和反馈环节。

5.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学校应组织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优质课、“磨课”和全员“赛课”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施学校“系列名师”培养工程,增强教师对课堂研讨的积极性。“系列名师”包括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系列名师”的评比以课堂教学为主,“系列名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其他教师研究课堂教学。

五、促进课程的内涵发展

课程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课程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保证。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认真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进而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

2.扎实做好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校本课程要包括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发展性课程。要做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的整合工作。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要建立健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重点看教师的实施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成果,如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成绩。

六、促进管理的内涵发展

管理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保证。只有积极探索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

1.实行制度管理,规范管理行为。首先,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制度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要涉及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管理的各个要素。包括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总务后勤管理、干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等等。学校要明确各部门、各类工作人的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细则。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常规、教学质量、考试评价、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学习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其次,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制度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突出实用性,突出效能性,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突出科学的全面的质量意识。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利于师生全面健康发展。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汇聚民意,要集思广益。再其次,制度的执行要科学。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的制定公开、执行过程公开、执行结果公开。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平等。一定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

2.实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一是要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学校制度的制订、决策的形成,都要依靠大家“商量”出来。凡涉及全校教职员工利益,或重大决策,都要提交教代会讨论决定。二是要实行校务公开。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务公示栏的作用,将全校师生关注的招生、收费、评优、提干、考核、职称评聘、党员发展、物资采购、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后勤保障、办公会议纪要等内容,全部公示出来。为了消除文本公示周期短、更新快,不便于外出教职工知晓的弊端,可以实行网上公开,大力开展网上点题互动交流活动。三是要实行民主监督。在实现文本公开、网络公开的同时,学校教代会代表教职员工对所有重要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教职工工资和职称的变动、财务支出、建设工程招标和投标等工作实施过程监督。

3.实行人文管理,激发管理活力。学校领导要尊重教职工的人格、能力、智慧、荣誉,要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执行制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充分体现制度的“柔性”一面。管理者要以心换心,用真情实意来打动教职工,用有效的人文关怀鼓舞教职工,以增强教职工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出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七、促进文化的内涵发展

文化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表现。学校文化是师生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的聚合体,它决定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教育行为、物质载体之中。学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东西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是学校的责任,愿景是学校的蓝图,价值观则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评价标准。

1.精心打造精神文化。学校的干风、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办学经验、也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更能体现出教育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人生观、价值观。各学校要充实、完善和解读干风、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使之具有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气息,同时,要加强干风、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广泛开展干部修官德、教师修师德、学生修品德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

2.精心打造制度文化。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制度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守护者,制度作用的发挥同样会受到文化的保护和滋养。各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教职工综合评价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教学创新机制、全员育人机制和各部门、各类人员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形成制度文化。

3.精心打造物质文化。建筑和教育教学设备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和设备本身就富有文化气息和鲜明的个性,我们要使它们具有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含量和时代的气息。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在育人和教学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各种设备管理使用的制度,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大设备使用的领导和监管力度,增加设备使用在教职工量化考核中的比重。要让教育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服务。要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科学探究室、综合实践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书法室等各类功能室要定时向师生开放。教师上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笔记本电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借鉴、研讨和写作的作用。既要抓好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发挥各种设备的作用,如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也要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引领社团成员利用教育教学设备开展学习、探究、实践活动。在总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各类教育物质的管理和使用的文化。

4.安全工作是学校文化的精神护卫。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安全工作是校园和谐的保证。学校要大力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全力消除学校危房和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健全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优化育人外部环境。

5.确立文化管理的理念。学校的管理既是行政的管理,也是理念的管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管理。因此,学校必须精心打造精神文化、核心理念文化、集体风纪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教研组文化、班级文化、功能室文化和各种物质文化等,通过文化的打造,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八、促进特色的内涵发展

特色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彰显。学校特色不仅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效益,更能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特色创建的基本原则。各学校要依据先进性原则、校本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群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努力在育人、教学、管理、课程、教师、学生等某一方面创出特色。

2.特色创建的基本内涵。学校特色项目的选择要以办学经验、教师优势、学生特长和教育教学资源情况为基础,要彰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校本特色、生本特色,要有群众基础,要得到师生的认同。

3.特色创建的基本要求。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有评价的过程。特色的创建工作必须有物质的载体、制度的保证和精神文化的支撑,要舍得物力、财力、人力和精力,要凝聚学校的办学经验,要凝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要凝聚学生的聪明才智。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特色的创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⑨ 如何提升师生核心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一年来,在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凤城街道中心小学精心研究、创新实践,努力提升师生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学校工作保持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以提升师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用心打造学校工作亮点

(一)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一是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围绕以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好奇心、诚心为核心的“养心教育”,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德育目标的“全课程·活动”育人。在加强学科课程育人的同时,积极开展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传统节日活动,把德育寓于各种活动的全过程。目前,已有30多名学科骨干教师完成了3-5年级6个学期的“全课程·活动”育人课程整合纲要,10多名教师完成了三册养心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二是创新德育评价方式。专门制定了《凤城小学“雏凤之星”评价方案》,明确了各年级学生德育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由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家委会成员组成评价小组,通过学生行为标准测试、日常行为表现、典型事迹陈述等方式,评选出每学期的“雏凤之星”,并请获奖学生与家长共同接受颁奖,彰显榜样的作用。三是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组织专人建立了“凤城小学家校联盟微信平台”,推介家庭教育和学校动态的相关文章和信息,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学校举行的家长会、“雏凤之星”表彰、亲子运动会、家长教育讲座、庆“六一”汇演等大型活动,都主动邀请家委会成员全程参与,发挥家委会的联络、组织和宣传作用。由于家庭教育成效显着,今年学校被评为烟台家庭教育示范学校。

(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针对部分教师成长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爱与责任月月看”活动,将“爱与责任”主题教育的内容分解为爱岗位、爱学生、爱学校三个方面,细化为多个主题,每月选择一个教育主题,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采取自查自纠、互查互学、讲座辅导、干群结对、走访家长、读书演讲、经验交流、评比表彰等形式,强化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使全体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提升了职业素养。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研究点,围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失学习评价这一问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年内9次派出42人次参加了省内外学习培训,寒暑假期间均聘请校内骨干和县域专家进行了学本课堂理论讲座。二是深化教研管理。以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设计为研讨主题,修订了主题教研制度,完善了教研管理评价制度,各学科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评价驱动学习”为主题开展了历时四个月的的课堂打磨活动,实现了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和谐统一。三是积极开放展示。今年4月份,面向市内三所学校开放课堂研讨活动,6月份承办了“教学评一致性诊断”项目共同体研讨活动,加强区域联合和团队建设,在共同研讨中形成了以评价驱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及时反思查找问题

一是教师的专业学力与职业素养成为阻碍学本课堂建设的瓶颈,部分教师缺乏深入研究和担当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本课堂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进一步清晰完善,学本课堂建设尚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问题研究的实践层面;三是德育工作仍然薄弱,德育工作缺乏有效整合,载体不够新颖和强大,还没有建立起全程、全员的德育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等。

三、精心谋划新学年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教师“爱与责任”意识。将“爱与责任”进一步细化为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按照“学校例会研究——统一部署;级部动员——统一思想和认识;分管领导指导级部落实——统一协调和推进”的思路,把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深化为教师师德水平提升的过程,使之成为教师的内心价值遵循和实际行动指南。

(二)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学力。作为山东省教科院教师发展研修基地、海阳市学本课堂建设点校及教科研基地,我们将积极借助、利用这一平台,加强教育科研和课堂改革,以实施烟台“十三五”教科研重点项目为抓手,在做好学本课堂建设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明确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新问题,将问题作为每个月的大教研主题,再细化成每两个周的小教研主题,采取课题拉动、专家带动、团队推动等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研讨能力和专业学力。

(三)进一步落实“全课程·活动”育人。在认真研读山东省学科德育纲要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学校“全课程·活动”育人体系。一方面,抓好德育。更加注重学科德育在备课、授课环节上的体现,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将学科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上。同时,利用学校共同体活动、影子培训的机会,积极探讨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方法,不断完善教师和学生“雏凤之星”评价方案。另一方面,抓好音体美和综合实践教育。通过培训教师、规范课堂管理、实施有效评价等方式,抓好音体美劳等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根据局里的安排部署,抓好学生体质提升和艺术自评工作,积极开展每天的大课间和活动课,充分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两节社团活动,逐项测试每个学生的体育、艺术水平,并将学生各项能力素养提升情况列入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阅读全文

与如何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