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外着名的植物学家及着作
林奈
林奈(Linnaeus,Carolus)是瑞典植物学家、冒险家,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学家搜集到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等标本。在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种。到了18世纪,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的分类变得亟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这一科学发展新时期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林奈1707年生于瑞典。林奈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他对园艺非常爱好,空闲时精心管理着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幼时的林奈,受到父亲的影响,十分喜爱植物,他曾说:"这花园与母乳一起激发我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林奈经常将所看到的不认识的植物拿来询问其父,他父亲也一一详尽地告诉他。有时林八岁时得“小植物学家”的别名。问过父亲以后不能全部记住,而出现重复提问的现象,对此,其父则以"不答复问过的问题"来督促林奈加强记忆,使他的记忆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他所认识的植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他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着作上。
从1727年起,林奈先后进入龙得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他充分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的学习。1732年,林奈随一个探险队来到瑞典北部拉帕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这块方圆7401千米(4600英里)的荒凉地带,他发现了100多种新植物,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调查结果发表在他的《拉帕兰植物志》中。1735年,林奈周游欧洲各国,并在荷兰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各国他结识了那里的一些着名的植物学家和得到了国内所没有的一些植物标本。在国外的3年是林奈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学术思想成熟、初露锋芒的阶段。例如,他的《自然系统》就是在1735年出版的。在此书中,林奈首先提出了以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1738年林奈回到故乡,他回到母校乌普萨拉大学任教,着书立说,直到1778年去世。从1741年起,他担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分类学,在此后的20余年里,共发表了180多种科学论着,特别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是他历时七年的年的心血结晶,在这部着作中共收集了5938年植物,用他新创立的“双名命名法”对植物进行统一命名。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目、属、种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竟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林奈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他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如在1729年,林奈读到法国植物学家维朗特着的《花草的结构》一书,受到启发,他根据植物的雌蕊和雄蕊的数目进行植物分类。再如,古希腊时的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动、植物命名法规已经具有双名制的萌芽,只是到了林奈才将双名制完善和推广。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8世纪生物学的进步是和林奈紧紧相连的。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
布朗
(1773-1858)
[ 2005-03-12 ]
布朗是英国着名植物学家,1773年12月21日生于苏格兰的蒙特罗斯,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1827年,他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粒子时,发现粒子在无外力作用下,总不停地运动。进一步发现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直径约为m.m),称为“布朗微粒”)作永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这是一种很有名的自然现象,间接显示物质分子处于永恒的热运动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微粒运动理论阐明了布朗运动,是由分子运动所引起的。布朗1858年6月10日在伦敦逝世,享年84岁
=============植物学史上重要的科学家
1、 Theophrastus 约公元前370年-285年,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植物学之父
2、 Caius Plinius Secuns 老普林尼 公元23-79年,着有Historia naturalis 自然史,其中9卷介绍当时知道的药用植物。
3、 Pedanios Dioscorides 公元一世纪,罗马军队的外科医生,着有Materia medica 其中介绍了约600种药用植物。
4、 Albertus Magnus 1193-1280 着作为 De vegetabilis,描述了药用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并且从茎的结构、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的区别,有分类系统的萌芽。
5、 Otto Brunfels 1464-1534 德意志草药学家(herbalists),着作Herbarium vivae eicones,具有精美的插图,德国最早的植物学家。
6、 Jerome Bock 1489-1554,德国人, 着作为Neu Kreunterbuck ,这本书对植物的描述非常细致,也是分类系统的开端。
7、 Valerius Cors 1515-1544,德国人,Historia plantarum 完成于1540年,但直到1561年才出版,该书描述了446种被子植物,而且其植物形态描述都是从活的植物直接观察得到的。
8、 Leonhard Fuches 1501-1566 德国人着作为 De historia stirpium ,这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植物学着作,其插图和文字都比较完备。
9、中国植物学家,救荒本草的作者:朱橚 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人。约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生;明洪熙元年(1425年)卒于河南开封。方剂学、植物学。
《救荒本草》是我国15世纪初一部记述野生植物的地方性植物志。书中内容以结合食用以救荒为主。作者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他博学多才,热心于植物研究,关心民众生活,鉴于当时连年荒灾,民不聊生,于是他就在他的封邑(河南开封一带)广泛搜集植物试验,最后写成了专书。
《救荒本草》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了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按部编目。书中同时又按可食部位在各部之下进一步分为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等。书中把植物按同类排在一起,既方便于识别,也反映它们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救荒本草》对植物形态描述很精细。注意到植物的茎色、表刺、卷须、叶的形状、着生方式、托叶;花序和花的形状、颜色、花瓣数,甚至花芯;果实、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书中许多插图如刺蓟菜、车前、黄栉、文冠果、茜草、蒲公英、兔儿伞等都很形象。例如荆乔图画出茎方形、上部多分枝、叶羽状深裂、披针形、轮伞花序……都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这构成了该书的一大特色。
10、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蕲春蕲州)瓦硝坝人。为古代我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着有药物学名着《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昌书籍。三十五岁时,他就开始酝酿,并为之穷搜博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弄清许多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又毅然背起药篓,带着儿子及徙弟庞宽,“访采四方”,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经过二十七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辛勤劳动,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在一五七八年完成了这部闻名中外的药物学巨着。这时李时珍已六十一岁。
一五九六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风靡全国,医家视为珍品,争相抢购。不久流传于全世界。《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Carl Linnaeus 1707-1778 ,着名的分类学大师,林奈,瑞典动植物分类学家,,1727年进入Lund大学学习医学,1729年转入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1732年到瑞典北部的拉普兰地区进行了一次自然考察,大大丰富了他的自然史知识,1741年任乌普萨拉大学植物学教授,直到1778年去世。1735年出版 Systema naturae, 1742年出版 Genera plantarum, 1753年出版二卷本Species plantarum.
Linnaeus 为植物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生物命名的双名法。他将植物按各部分的数目、雄蕊的长度、数量等分为24个纲,这是一个人为性很强的系统。至今,伦敦还有林奈学会,纪念这位伟大的分类学家。该学会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刊物、组织学术活动等。
12、J. B. P. de Lamarck 1744-1829,植物检索表的发明人,学习3年植物学之后就写成了 法兰西植物志。他也是Lamarck进化论的提出者。
⑵ 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化学家生平,他所做的主要科学工作和科学贡献(拉瓦锡,沈括,门捷列夫等)
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1743-1794)生于巴黎。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在学校是一个天才男孩。20岁时因出色地撰写了巴黎街道照明的设计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嘉奖。几年之后,即1768年,他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
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还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名称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书中,拉瓦锡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化学鲁教授伊勒教授。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试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为了表明守恒的思想,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拉瓦锡又撰文写到:
“可以设想,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通过实验,算出它们的值。这样,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计算。我就经常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改进实验,直到获得成功。”
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燃烧原理,是他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伟大的科学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气体:氧、氮和氢的作用。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燃烧的原理。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的元素”的意思。
拉瓦锡最终排除了当时流行极广的关于“燃素”的错误看法。按照那种理论,在燃烧期间,任何被燃烧的物质同一种被称为“燃素”的物质相分离。“燃素”被认为是整个燃烧过程的主导者。
拉瓦锡还识别出了氮气。这种气体早在1772年就被发现了,但却被命名了一个错误的名称——“废气”(意思是“用过的气”,也就是没有燃素的气,因此不会再被用作燃烧的气)。拉瓦锡则发现这种“气体”实际上是由一种被称为氮的气体构成的,因为它“无活力”(来源于希腊语azofe)。后来,他又识别出了氢气,这个名称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拉瓦锡还研究过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从化学的观点看,物质燃烧和动物的呼吸同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定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灰烬(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于是他又改进实验的方法:将白磷放入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钟罩里的空气用管子连接一个水银柱(注:测定空气的压力)。加热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水银柱上升。拉瓦锡还发现“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2.7盎司的白色灰烬(P2O5)。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基本接近”。
拉瓦锡的发现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5年,拉瓦锡对氧气进行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实际上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这就是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
1777年,拉瓦锡批判燃素学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因此称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他当之无愧。
拉瓦锡对化学的第三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
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1.简单物质,光、热、氧、氮、氢等物质元素。
2.简单的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其氧化物为酸。
3.简单的金属物质,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等,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
4.简单物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等。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被诬陷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处以绞刑。着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门捷列夫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2.7~1907.2.2),生在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着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把前人在实践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类关于元素问题的长期实践和认识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例如,已知卤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质;碱金属元素锂、钠、钾暴露在空气中时,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金属例铜、银、金都能长久保持在空气中而不被腐蚀,正因为如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
于是,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经过了一系列的排队以后,他发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因此,当有人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看得很简单,轻松地说他是用玩扑克牌的方法得到这一伟大发现的,门捷列夫却认真地回答说,从他立志从事这项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约20年的功夫,才终于在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学元素从杂乱无章的迷宫中分门别类地理出了一个头绪。此外,因为他具有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责,不怕嘲讽,勇于实践,敢于宣传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人们将美国化学家希伯格在1955年发现的第101号新元素命名为Mendelevium,即“钔”。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现在,我们知道,在人类生活的浩瀚的宇宙里,一切物质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本身在内。
可是,化学元素是什么呢?化学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人们常说,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砖石”,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可以的。然而,化学元素周期律说明,化学元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互相毫无关联的。这些事实意味着,元素原子还肯定会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里已经蕴育着物质结构理论的变革。
终于,到了19世纪末,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放射性元素和电子被发现了,这本来是揭开原子内幕的极好机会。可是门捷列夫在实践面前却产生了困惑。一方面他害怕这些发现“会使事情复杂化”,动摇“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感到这“将是十分有趣的事……周期性规律的原因也许会被揭示”。但门捷列夫本人就在将要揭开周期律本质的前夜,1907年带着这种矛盾的思想逝世了。
门捷列夫并没有看到,正是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和实践,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扬弃了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关于原子不可分的旧观念。在扬弃其不准确的部分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它的合理内涵和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元素周期律的新理论,比当年门捷列夫的理论更具有真理性。
沈括
在化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在出任延州时候曾经考察研究漉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他还讲到了金属转化的实例,如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变成铜的物理现象。他记述的这些鉴定物质的手段,说明当时人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突破单纯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开始向物质的内部结构探索进军了。
⑶ 文冠茶具体有哪些作用
文冠果叶中含有可食用蛋白19.8~23%(其含量高于红茶,咖啡因含量高于花茶),还含有16中氨基酸,其中赖氨基酸含量35mg/kg(鲜叶),经过水提物测定文冠果叶含有将脂、降压、降尿酸特效的10中化学成分和12中微量元素,(锶、锌、钡、硼、铁、铜、锰等),并含有杨梅树皮苷5.53%,因此文冠茶具有杀菌、稳定毛细血管、止血、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1、提高人体免疫力
2、缓解痛风
3、降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⑷ 文冠茶的功效
文冠果养生茶具有消食、消脂,减少体内脂肪堆积、保护心脑血管等功效,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长期饮用可以起到利尿、止血、去风湿、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⑸ 文冠果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别名
木瓜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800cm,低者200—300cm,胸径可达90cm。树皮灰褐色,小枝紫褐色,光滑或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9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无柄,边缘有锐锯齿。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25cm;小花具细长梗,萼片5,花瓣5,白色有紫红色斑纹。果大,球形或卵圆形,3—4室,每室有种子1—8粒;种子球形,黑褐色(图112)。
图112 文冠果
Xanthoceras orbifolia Bunge
细胞染色体 2n=30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南起北纬33°,北至46°;西起东经100°,东至127°,包括江苏、安徽二省北部、河南南部,往北分布到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辽宁、吉林等省(区),其中尤以内蒙古、山西和陕西三省(区)分布较多。近年来各地多有引种栽培,已初步获得良好结果的包括黑龙江(齐齐哈尔、牡丹江)、新疆(南疆和北疆)等省(区);在国外,朝鲜有分布。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在内蒙古东部,文冠果于4月下旬芽开始膨胀,5月上、中旬芽完全展开并开始开花,5月中、下旬盛花,下旬开始落花;盛花期以后,5月末子房开始膨大,7月中、下旬果实形成,9月上、中旬果熟。5月中、下旬开始出叶,下旬出齐叶,至10月中、下旬落叶徐东翔等,文冠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文冠果丰产生理学问题,1986;。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引种的文冠果于4月上、中旬芽膨胀萌动,5月上、中旬开始出叶,至10月下旬落叶,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5月中旬至7月下旬结果,7月中旬停止生长,整个物候期比在内蒙古东部早半个月左右。
文冠果虽系雌雄同花,但花有二型,其一为可孕花,雄蕊退化,花药不开裂,而子房发育正常、可孕;其二为不孕花,雄蕊正常,花丝长、花药开裂,可散布花粉,但子房退化、不孕。花序着生位置不同,可孕花、不孕花比例亦异。可孕花一般在顶生花序较多,在侧生花序则较少。但总的来看,通常开花多、座果少,故曾有“千花一果”之说。加强水肥管理可提高可孕花比例。一般栽植3—5年开始结果,到9年以上可达盛果期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农业出版社,1979。。
文冠果为深根性乔木,主根发达,根系损伤后较难愈合,移植苗木应对根系充分保护。根系生长同地温关系密切。据观测,地温在20℃左右时,根系生长旺盛,低于15℃生长减缓,低于10℃生长微弱,低于5℃停止生长徐东翔,文冠果根系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期,1985。。种子颗粒大,但大小变化也较大,其千粒重一般为600—1250g,最高可达2850g,低者不及500g。
文冠果为喜光植物,中生,但也耐干旱、瘠薄。喜生于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的中性沙壤土上和pH7.5—8的微碱性土壤上。在黄土丘陵、冲积平原、固定沙地和石质山区都能生长。较耐盐碱,但在排水不良的低湿地不能生长。适应的海拔高度为52m(北京)至2260m(西宁)。抗寒性很强,在绝对最低气温达-42.4℃的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可以安全越冬。对病虫危害也有一定抗性。
饲用价值
文冠果可充饲用的部分主要是复叶和细枝。这部分比较柔软,利于饲用。它的株体高,饲用形式应是风干的嫩枝叶。由于它自然分布较少,而栽培的又多在寺庙周围,加上思想束缚,它受到较严的保护,很少用来饲畜。据记载它可以代茶供饮用,说明它没有有害作用和异味,可以开发饲用。再从其叶的化学成分看,粗蛋白质含量是较高的,粗脂肪也较高,而粗纤维含量很低,矿物质中钙含量中等,而磷偏低(表112—1)。文冠果种子含油30—36%,可供榨油,榨油后残渣俗称油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约70%左右,其中所含必需氨基酸高达12.56%(表112—2),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价值,是良好的精饲料。
表112—1 文冠果叶的化学成分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分析。(%)
表112—2 文冠果油饼中必需氨基酸引自徐东翔,1986:文冠果种子榨油试验初报,文冠果丰产生理学问题。
栽培要点
文冠果栽培先要育苗,通常采用播种育苗。
选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沙壤土作育苗地最好。播种前一年秋季和当年春季翻耕土地,粉碎土块,整平地面,筑畦便于灌溉。亩施腐熟堆肥或厩肥3000kg左右,结合春耕施入圃地。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每亩需种子15—20kg,种子播前须施催芽处理,播种后当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此外,还可进行插根育苗。
用培育好的苗木进行栽植,事前要选地、整地,在早春土壤解冻后随即栽植。随掘坑随栽。苗根要舒展,填土勿过深,随填随踏实。栽后充分灌水,成活后注意抚育管理,保证正常生长,注意病虫防治。
其他用途
文冠果是我国三北地区推广的油料树种,种子含油较多,油味芳香,为优良食用油。油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组成,前者可充工业原料,后者可用于制药。油饼可充提取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原料。木材和枝叶可药用,治风湿性关节炎。
⑹ 文冠茶有什么用
文冠果不管哪部分都是可以被利用起来的,而且对环境也同样有极大的好处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文冠茶的功效。
文冠果古称“长寿果”。传说古代佛家、道家、儒家在养生过程中都必须服用其叶子制成的茶,故称“长寿茶”。长期服用该茶可延年益寿,松柏齐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出各路使节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而得此茶,即封为“御用神茶”。古书籍记载:长寿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昔唐德宗幸奉天,民献是果,德宗饮之,龙颜大悦,遂官其人,故名“文官果”也有“喝文冠果茶可升官发财”之说。据《康熙大典》记载,董妃常饮文冠果茶,青春永驻,美如天仙,深得顺治帝疼爱。因此文冠果茶倍受历代皇家贵族的青睐,成为古代宫廷御用饮品。
文冠果隶属于无患子科文冠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北方寒凉至暖温带旱生区域特有的一种木本油料和药物树种。文冠果的根、茎、叶、花、果实均可入药,可生产口服“风湿灵”或提取浓缩生产“风湿贴膏”,也是生产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孩尿床、大人尿频尿滴,男性前列腺肥大、炎症等药品的原料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文冠果具有抗炎、抗癌、抑制 HIV 蛋白酶、改善学习记忆等药理作用。从文冠果叶中检测出 10 种化学成分,其中杨梅树皮甙含量为 5.53 %,以及锶、锌、钡、硼、铁、铜、锰等 12 种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为 255.5μg/g 。
文冠果的叶富含蛋白、赖氨酸和杨梅树皮苷,成分中无茶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文冠果叶作为茶饮,利尿、抗风湿,可治腰腿疼,而且具有杀菌,稳定毛细血管,止血,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和增强患者体质的保健功效。文冠果叶制成的茶,用沸水冲泡加盖闷5 min 即可饮用。文冠果叶茶与沸水比例,可根据爱好灵活掌握。一般每日 15~30 g 当茶饮,随泡随饮。味甘爽,具茶香,有清香愉悦适口的味觉。
⑺ 历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化学家有哪些以及简要说明他们的贡献,最好能条理一点。谢谢
中国杰出的化学家唐敖庆
唐敖庆,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1986年任吉林大学教授、校长,198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
唐敖庆教授是中国杰出的化学家,数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成就.他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研究方法,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和发展分子轨道图形理论的一系列新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深化了对化学拓朴规律的认识,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唐敖庆教授还对高分子反应,即缩聚、交联与固化、加聚、共聚与裂解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以后,他重点从事高碳原子簇的研究工作,在对称性、电子结构及稳定性规律方面取得成果.
⑻ 文冠果花有药用价值吗
文冠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更是天然保健品和美容用品。文冠果种子不但有非常高的含油量,而且油品的品质也特别好,常温下油品清亮,色泽金黄,味道甘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是植物油中的极品,品质比橄榄油还要好。种子含油率达33.7%,种仁含油率达66.39%,油份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其中亚油酸占36.9%,油酸占57.1%),酸值低(0.52),碘值高(125.8),符合国家Ⅰ级食用油标准,属极品食用油。文冠果中的脂肪酸是人体最易于吸收的物质,亚油酸又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之一。
文冠果堪称为不饱和油之王,而且所含不饱和脂肪较为稳定,比南方山茶油高3~8%,是超特级的高级保健食用油。文冠果油较橄榄油、花生油比较,其饱和脂肪的含量比橄榄油低1.78倍,比花生油低1.9倍。它的品质优于花生油、芝麻油,其保健作用也是色拉油、橄榄油等无法比拟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食用不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油料成为人们预防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保健措施。
不饱和脂肪酸可调整人体的各种机能,排除人体内多余的“垃圾”,也就是由于摄入了过量的饱和脂肪酸以后形成多余的脂肪。如果人体一旦缺少了不饱和脂肪酸,各方面的机能就会产生变化。诸如,前列腺素PGE1—PGE3就不能合成,会引发前列腺炎症,进而免疫、心脑血管、生殖、内分泌等系统就会出现异常、发生紊乱。从而引起高血脂、高血压、血栓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风湿病、糖尿病、皮肤粗糙、加速衰老等一系列疾病。因此,僧人和皇家把文冠果油称作神油来秘密食用,被民间誉为长寿油。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的日渐好转,使我们的食物结构饱和脂肪酸(即肉类、高蛋白等)摄入过量。精细的饮食结构引出的营养失衡,使血黏度变稠,从而引起心肌梗塞,脑溢血等一系列病变。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以下生理功能: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胆固醇脂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合成人体内前列腺素和凝血恶烷的前躯物质;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特别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在人体合成的脂肪酸,这些成分都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参与细胞成分磷脂的合成,形成细胞膜,与胆固醇结合参与体内新陈代谢。亚油酸在动物体内与胆固醇结合成脂而使其降解为胆酸,然后排出体外。故有降血脂、血压、胆固醇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主要成份能促进人体新生组织生长,受损细胞组织的修复、前列腺素合成等。
据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分析:文冠果油的脂肪酸中,存在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油酸30.4%,亚油酸为42.9%,饱和脂肪酸为7.3%。此外,还有软脂酸、硬脂酸等。李军、李霞冰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文冠果仁油中含有脂肪酸12种。文冠果中的脂肪酸是人体最易于吸收的物质,亚油酸又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之一。这两种物质含量的高低,决定了油的品质和对人的营养作用,因此经常食用文冠果油,能增进身体健康。另外,经测定,文冠果油酸值为0.368~1.26,按国家规定,酸值0.5的植物油为超级食用油,酸值为1.0的植物油为一级植物油,所以文冠果油是超级食用油。文冠果油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它自身的高贵价值。
在《粮油名词术语 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515—2008》】对文冠果油定性:从文冠果制取的油,为半干性油。经化验,文冠果的碘值含量为 114.9~141.0了,为半干性油,也决定了油的特性,说明了它有广泛的用途。
文冠果油是由14类90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易吸收,不易氧化沉积在人体血管壁、心脏冠状动脉等部位,从而可在医学和营养上的发挥重要作用而成为理想的食用油。其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钾、钠、钙、镁、铁、锌等18种微量元素和V B1、V B2、V C、V E、V A、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
文冠果油是高级食用油,有关专家评价文冠果油优于橄榄油,比花生油、豆油好吃,适宜炒、煮、凉拌或直接食用,不宜于煎、炸(高温变质)。文冠果食用油黄色而透明,食用味美,炒菜时异香扑鼻,凉拌时滑爽顺口,色、香、味都堪称油料中的极品。
文冠果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对人们健康非常有利,能够提供前列腺素合成体;维系正常发育;促进胆固醇降解;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皮肤和肾受损。文冠果皂苷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具有提高记忆力,抗缺氧,抗缺血,抗疲劳等保健功能。
文冠果油具有消化血液脂质物,软化血管,消除血栓质,阻断皮下脂肪形成,降低血脂、胆固醇的特效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别显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油份中亚油酸是中药“益寿宁”的主要成份,具有极好的降血压作用。文冠果油具有极好的医疗和保健作用,过去在药店里曾经论滴卖配药,长期食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文冠果调味油,既具有特殊的浓郁的香气,色泽深红、透明发亮,又保留了文冠果各种营养成分。它含有更多的维生素E,更多的稳定成分和呈香物质。同时含有丰富的健脑物质——卵磷脂类,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香味浓郁而独特,是一种高档的营养调味油。
食用油主要分草本食用油和木本食用油,草本食用油如菜籽油、麻子油、胡麻油、大豆油、芝麻油等为低级食用油;木本食用油如橄榄油、茶油、核桃油文冠果油等为高级食用油。发展木本粮油生产有利于优化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优质木本粮油食品,具有重要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文冠果油还可作为天然不饱和因子、不饱和添加剂使用。文冠果油为半干性油,凝固点很低,为-37℃。由于凝固点低,乳化稳定性好,也可作为系列乳化香料的基料,开发系列乳化香味料,用于固态食品的调味。文冠果油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自身的价值,具有非常可观的开发前景。
文冠果油和花粉还可制成高级美容护肤品。在内蒙古和陕北等地区,由于风沙大,扬尘天气多,有人把文冠果叶捣碎泡制后用其水洗脸,有的在温水中放入少量的文冠果种仁粉来拌匀后洗脸,调查发现这对保护脸部的皮肤、防止脸上生斑、生青春豆非常有效。文冠果叶和种仁中含有利于皮肤吸收且无害的物质,并且有杀菌的作用,长期使用脸部无细菌,保持了皮肤的干净。同时,由于文冠果果仁、果柄、果叶中的活性物质,使脸部的皮肤毛孔保持了良好的收缩状态,脸部有光泽,肌肉富有弹性。有人说,用文冠果叶汁兑水洗脸,比芦荟要强。河北地区妇女有用文冠果饼揉涂在乳房上的习惯,据说可以起到很好的丰胸作用。
近年来,一些化妆品企业,瞄准了文冠果油含亚油酸的特点,利用文冠果油为基质,附加增白、去皱、保湿等成分,生产出高级的化妆品,一些高档的按摩行业,也利用文果亚油酸含量高,皮肤渗透力强,保健功能显着的特点,把文冠果油作为按摩用的底油。
目前,进入市场的文冠果瓤是新一代美容保健佳品,开发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很大。
2014年11月20日,西北文冠果基地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这是继育苗、种植之后,文冠果行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西北文冠果基地继成立首家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基地,破解“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之后,突破的第三个行业发展难题。
近年来,文冠果在北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子产量也一年比一年多,许多地方出现了滞销现象,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文冠果的积极性。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的研制成功,为种子的销路找到了出口,摆脱了行业困境,为文冠果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兰州新区特产,西北文冠果基地荣誉出品的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具有长寿、美容、保健、益智等功能,有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等功效,有抗炎、抗癌、抗病毒、抗艾滋病(HIV)活性等功效,对风湿病、小儿尿床、老年痴呆等有一定疗效,还有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