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二化学求高人指点啊(在线等,没分了求好心人)
Na2SO4---BaSO4
Na2SO4和BaSO4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m2/233是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也是十水硫酸钠的物质的量,Na2SO4*10H2O的质量=m2*322/233
㈡ 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
设锆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氯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物的化学式为:ZrClx ∵锆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 ∴91+35.5X=233 得:X=4 ∵在锆的氧化物中锆的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O 2 , 故选A. |
㈢ 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
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氯元素显-1价,设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Cl x ,91+35.5x=233,x=4;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若氧化物中R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R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显-2价,则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 2 .
故答案为:RO 2 .
㈣ 急求初三化学资料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归纳之一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注意:“氨”与“铵”不同,前者指氨水、一水合氨;后者指铵盐,即含NH4+的物质。
二、常见化学肥料及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
1、氮肥(作用:长叶)及N% 碳铵NH4HCO3 17.7% ; 硫铵(NH4)2SO4 21.2%
硝铵NH4NO3 35% ;氯化铵NH4Cl 26.2% ;尿素CO(NH2)2 46.7%
磷肥(作用:长果实): 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钾肥(作用:长茎) : K2SO4 KCl 草木灰(K2CO3)
2、复合肥(含N、P、K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常见的有KNO3、KH2PO4、(NH4)2HPO4等
3、铁的三种氧化物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
Fe2O3 Fe%=70% ; FeO Fe%=77.8% ; Fe3O4 Fe%=72.4%
4、几种特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AgNO3:170 ; BaSO4:233 ; AgCl:143.5 ; HCl:35.5; H2SO4、H3PO4、Cu(OH)2:98 ; CuO:80;
NaCl:58.5 ;NaOH:40 KClO3 :122.5 KMnO4 :158
5、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均为常典型的混合物)
(1)生铁、钢:Fe (2)煤气:CO (3)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 (4)爆鸣气:H2和O2 (5)天然气、沼气、瓦斯:CH4 (6)铁锈:Fe2O3 (7) 赤铁矿:Fe2O3 (8)磁铁矿:Fe3O4 (9)菱铁矿:FeCO3 (10)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11)煤(主要含C元素) 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12)食盐:NaCl (13)酸雨:H2SO3 →H2SO4 (14) 盐酸:HCl (15) 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硫:淡黄色 ▲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 白色↓:CaCO3 BaCO3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 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归纳之二
四、化学之最
1、结构最简单、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是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它的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一个氢离子就是一质子。
2、水在4℃时密度最大(1g/厘米3),即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水结冰体积增大,水分子间间隔增大,密度减小。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气体是N2 ;在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O、Si、Al、Fe(前两种为非金属元素,后两种为金属元素);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的最外层电子数(即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g 其次Cu、Al、Fe
6、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7、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元素:C 天然物质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化学式为:C)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O%最大的氧化物:H2O (H2O2属于“过氧化物”一般不考虑它)
9、分离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过滤和结晶。
过滤可用于分离不溶物与液体、晶体与液体的分离。固体混合物(—溶—不溶):溶解→过滤→
◆ 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如NaCl,
另外从溶液中直接得到溶质固体也用此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KNO3
从两种可溶的混合物中分离物质要看得到哪种物质,然后根据其溶解度曲线的缓陡来决定用相应的方法。
10、测定溶液pH最简便的方法:使用pH试纸。
(不能先湿润试纸,否则结果, 酸性变大、碱性变小、中性不变)
11、读量筒的液体体积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所得溶液称水溶液,另外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
13、熔点最低的金属:水银 (汞)为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 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3、工业三废:废液、废渣、废气
4、水污染三原因: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农药化肥。
5、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6、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7、元素的分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单质的三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8、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9、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0、常见的三种还原剂:H2(气态单质)、C(固态单质)、CO(气态氧化物)。另外Al也有还原性。
11、三种灭火器:泡沫、干粉、液态二氧化碳 (了解各自适用范围,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用液态CO2 )
1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13、氢能源的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产物水污染少
14、取用药品的三不:触、闻、尝。
15、过滤的三靠:上: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中:玻璃棒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下: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16、灯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外焰 )
1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1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2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22、盐按组成三分类:正盐(如Na2CO3 CuSO4)、 酸式盐 (NaHCO3 NaH2PO4 )、碱式盐(Cu2(OH)2CO3)
2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三种情况:大多数升升、少数变化不大[NaCl]、极少数升减[Ca(OH)2]
24、炼钢主要设备三种炉:转炉、电炉、平炉 (炼铁用高炉,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
25、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原子、电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 (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26、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既能构成单质(如:H2、O2、N2、F2、Cl2、Br2、I2等),
又能构成共价化合物(如HCl、CO2、H2O、NH3、SO2、H2SO4、HNO3等)。
(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
(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
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 凡含金属元素或NH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并非唯一粒子。(主要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初化学中考复习知识归纳之三
六、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
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
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含10个质子,10个电子的粒子:Ne、HF、H2O、NH3、CH4
(2)含18个质子,18个电子的粒子:Ar、HCl、H2S、F2、CH3OH
(3)含10个电子的粒子:Ne、HF、H2O、NH3、CH4、O2-、F-、Na+、Mg2+、Al3+、OH-、NH4+
(4)质子数相同的分子和离子:O不一定不一定与S2- SO3与SO2-
质子数相同的离子:Fe2+与Fe3+ OH-与F- Na+与NH4+
(5)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原子:H、Be、Al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两倍的原子:He、C、S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11、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2、 ⑴能溶于水的物质,其水溶液不一定能导电(如蔗糖、酒精)只有能电离的物质才能导电。
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⑵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并不一定都是该物质本身电离的原因(如K2O、Na2O、SO3溶于水,是它们的水合物发生电离从而使溶液导电)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失高氧、得低还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 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
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 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
(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
(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
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计算公式:产生氢气的质量=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 写在左边。如NH3 、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
◆相同条件下,CaO 或Ca(OH)2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七、化学中的一些“规律”
1、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SO42-,沉淀为BaSO4.
2、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Cl-,沉淀为AgCl。
3、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
◆ 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4、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5、SO42- 与Cl- 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 ,然后再用AgNO3 溶液检验Cl- .
6、可溶性的碱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分解。Cu(OH)2 △ CuO+H2O
7、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8、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制H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9、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注意:给试管里物质加热时)
10、题目给出某温度下的S,求该温度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求C%。解题时要先根据水的质量判断是否全部溶解。
11、反应后生成物溶液质量=反应前所有加入物质的总质量—气体—沉淀—不反应的(包括过量的不能溶解反应物)
12、同种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假设C1<C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C,则C1<C<C2,若两种溶液等质量则C=
13、同温下,不同质量的同溶质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14、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某温度下,若加入ag该物质或蒸发bg水均可饱和,则该温度上该物质的溶解度:S=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在某温度下,若一份加入a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bg水均可饱和,该温度上该物质的溶解度:S=
15、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或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高温度(S增大) 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改变。
16、某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晶体后,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S溶剂的质量,加入晶体质量等都不会改变。
(注意:CuSO4饱和溶液中加CuSO4粉末,以及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则情况不同。而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晶体,则与规律相同)
㈤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doc》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uqmJR9b3_6EtmIrbh5nU4w
㈥ 熔点250度,分子量233 的化学分子是什么
不是,熔沸点和物质的分子量没有必然联系。
原因是: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这类物质熔沸点高,硬度大;而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这类物质熔沸点低,多为气体。
㈦ cio2是什么化学名称
不是cio2,是clo2,化学名称是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lO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气体,主要用于纸浆和纸、纤维、小麦面粉、淀粉的漂白,油脂、蜂蜡等的精制和漂白,饮用水的消毒杀菌处理。
基本信息:
化学式:ClO2。
分子量:67.452。
CAS号:10049-04-4。
EINECS号:233-162-8。
clo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红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59℃时凝固成橙红色晶体。有类似氯气和硝酸的特殊刺激臭味。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橙红色。沸点11℃。相对蒸气密度2.3g/L。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二氧化氯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
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受热和受光照或遇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能促进分解并易引起爆炸。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属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以下内容参考:网络-二氧化氯
㈧ 233是一种化学物质,到底是神马求解
准确的资料没有查到,不过有机化学有一种命名法是用每个分子中的碳、氟、氯、溴原子个数来命名的,比如CF2ClBr,就叫作1211
如果你问的也是这种情况,那就应该是C2F3Cl3,即三氟三氯乙烷。
不知道推断的是否正确,仅供参考。
㈨ 化学计算题
(1)23.3g为BaSO4沉淀,BaSO4的式量为233,BaCl2的式量为208,由方程式BaCl2+Na2SO4=2NaCl+BaSO4↓可知BaCl2为20.8g,因此BaCl2的溶液质量分数为20.8/208=10%。
(2)由上反应方程式可知BaCl2反应生成11.7gNaCl,其中所含氯元素为7.1g,因此原固体中所含的NaCl中的氯元素为21.3-7.1=14.2g,即原固体中含有23.4gNaCl。
㈩ 化学原子质量为233
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而且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所以每个分子中氯的原子数一定是偶数.
先试两个氯,71加91得162,不合题意
四个,142加91正好233,所以锆的化合价为正4价,所以氧化锆的化学式为ZrO2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