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拉瓦锡怎么建立氧化学说

拉瓦锡怎么建立氧化学说

发布时间:2022-10-31 03:34:50

㈠ 拉瓦锡是怎样提出以氧化学说为核心的燃烧理论的

定量方法的广泛采用和气体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氢气(1766年)和氧气(1747年)的发现,为拉瓦锡(AntoineL.Lavoisier,1743—1794年)奠定近代化学的基础创造了条件。1783年,拉瓦锡提出了以氧化学说为核心的燃烧理论。

㈡ 拉瓦锡门捷列夫等里程碑是化学家提出新理论学说之前的认识是怎样的

1771年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775 年,法国化学家 A.L.拉瓦锡在氧的发现基础上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氧化说指出,物质燃烧 (包括金属煅烧)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空气中氧的化合反应。 它既解释了燃素说所能解释 的所有现象,又解决了金属增重这个难题。燃素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物,而氧则是具有确 定性质、可量度、可采集的气体物质。 氧的存在已是无可怀疑的事实,氧化说最终取代了燃素说,这在化学史上被称为“化学革命”。这场化学革命的意义超出了化学领域,促进了生物学、特别是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自从氧化说把燃素赶出化学领域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原性说”观念在化学中的影响被 最后消除。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㈢ 安东拉瓦锡提出了什么学说

安东?拉瓦锡,法国着名化学家。他是“氧化说”的创始人,对燃烧问题做过一系列实验,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他于174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18世纪以前,化学发展极为缓慢。在拉瓦锡生活的18世纪中后期,化学也还只处于“搜集材料”时期,人们只是把它看做制药业的副产品,戏称为“丫环”,而且还是一个笨头笨脑的“丫环”。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水可变木”、“水可变土”。拉瓦锡对此表示怀疑,他决心用“事实来说话”,用实验来说明问题。

他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安上一个体积很大的蒸馏瓶,然后把冷却后的蒸馏水灌入一个大烧瓶中,封好瓶口,称好重量,放在酒精灯上日夜加热。加热到第25天时,水开始混浊,27天时出现了固体微粒,30天以后瓶内出现了沉淀物,人们可能就是据此认为“水可以变土”的。但是拉瓦锡经过冷静分析后认为这是一种“假象”。他在加热到30天以后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加热,直到第100天时才停止。

加热停止以后,拉瓦锡将冷却后的烧瓶和蒸馏水称了一下,它们的重量与加热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然后他又把蒸馏水单独称了一下,也与加热前相等。他又把渣滓和沉淀物的重量称了一下,共1.74克。当拉瓦锡再转过头去称空烧瓶的重量时,他惊奇地发现正好比加热前轻了1.74克!

“百天实验万岁!”拉瓦锡和他的助手们欢呼起来。这个实验显然证明了“水变成土”的假说是不正确的,水蒸发后沉淀下来的“土”来自容器而不是来自水。

拉瓦锡的这个实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传说的观点不断遭到人们的怀疑,科学家们竞相用实验去验证传统的理论。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权威理论,即认为物质之所以能够燃烧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燃素”,物质燃烧时,它本身所含的“燃素”就跑了出来。即使本身不含“燃素”的物质,如果吸收了“燃素”,就可以燃烧。“燃素说”已经统治了化学界100年之久,很少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然而,拉瓦锡却从不准备对前人的理论原封不动地接受,对“燃素说”也不例外,他准备用实验来说明问题。从1772年开始,他就着手研究燃烧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通过加热氧化汞制备了氧,并用老鼠和植物进行了氧的特性实验。但他未能摆脱“燃素说”的束缚,认为这是一种“无燃素气体”。这年8月30日,拉瓦锡收到了瑞典化学家舍勒的一封信。信中舍勒建议他做一个能得到一种“火焰空气”(实际指的是氧气)的实验,但拉瓦锡对这封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0月,普利斯特列访问巴黎,拜见了拉瓦锡,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发现“天燃素气体”的实验。拉瓦锡又想到了舍勒的“火焰空气”,这时他才开始对这类实验重视起来。

1774年10月到1775年3月,拉瓦锡重复了普利斯特列和舍勒的实验,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他科学地总结了波义耳、舍勒、普利斯特列等人的研究成果。接着在1778年,他又把“火焰空气”称为是“空气中的纯部分”,“可供呼吸的部分”,后来又把它命名为“氧”。这种观点大大突破了“燃素说”的思想束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1783年,他发表了《燃烧通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氧化学说”。为此,他组织了一次家庭舞会,以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舞会开始时,拉瓦锡手中高高举起他新出版的《燃烧通论》,当着众多来宾的面庄严宣布:“水是氧和氢化合的产物”。他的夫人则当众烧毁了德国化学家、普鲁士国王的御医斯塔尔的燃素说着作,象征性地宣告燃素时代的结束、新的化学时代的到来。

拉瓦锡的化学理论像革命的风暴一样,摧毁了“燃素说”。可是在《燃烧通论》出版后的第八个年头,他自己在政治上却被革命风暴吹倒了。

1791年1月27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杰出代表马拉在他主编的《人民之友》上公开点名抨击拉瓦锡。这主要是由于拉瓦锡和法国路易王朝的联系过于密切,某些言论难免受到王室的影响。而马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点名攻击无异于死刑宣判。很快,革命政权下令逮捕了拉瓦锡。

1794年5月,法庭公开审判拉瓦锡,拉瓦锡的辩护律师在辩护中请法官考虑到拉瓦锡在科学上所做的特殊贡献,希望能从宽处理。可是法庭副庭长科劳霍尔却说:“共和国不需要科学家!”

拉瓦锡在法庭的最后一次陈述中说:“我愿意被革命政权剥夺我所拥有的一切,只要允许我做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试验。”但法官迈兰却说道:“法国的学者已经太多了!你要想幸免一死,根本不可能。”

“既然法庭非要宣判我死刑,那我提出最后一个请求,请求法庭缓刑两个星期。我在入狱前正在做一个关于汗的分泌的重要实验,让我做完这个实验再去死吧。”拉瓦锡最后一次恳求法官。

“现在是革命时期,你那个汗的分泌实验对革命会有什么用呢?”法官以一副嘲讽的口吻反问。

就这样,1794年5月8日,拉瓦锡被推上了断头台。

拉瓦锡死后,法国数学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砍下拉瓦锡的头颅只需要一瞬间的工夫,但是要再重新产生这样一颗头颅,法兰西也许要等上一个世纪之久!”

㈣ 什么叫做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氧气发现后不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了解到普利斯特里制得氧的方法,在此之前,拉瓦锡已做过了煅烧金属的实验,他在工作中非常注重量的研究.1774年,他用锡和铅做了着名的金属煅烧实验,他首先将实验用的铅和锡进行精确称量,将它们放入曲劲瓶中,将瓶封闭后再准确称量铅、锡与瓶的总重量.准备就绪后,进行加热,直到铅、锡变为灰烬.再称量总重,与试验前一样.之后,当他把瓶子打开时发现空气冲了进去,这时再对瓶及煅灰进行称量,发现总生日重量增加了,另外,他发现金属在煅烧后重量也增加了,所增重量恰恰是等于空气冲进瓶后总增量.因此,拉瓦锡断定,金属所增加的重量,既不是来自水中,也不是来自瓶外任何物质,只能是金属结合了瓶中部分空气的结果.在这种鲜明的事实面前,拉瓦锡对燃素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金属的煅灰会不会是金属和空气的化合物?这了验证这一点,拉瓦锡又用煅灰做了许多实验.他发现,把铅煅灰与焦炭一起加热时有大量“固定空气”释放出来,与此同时,煅灰还原成金属铅.这些“固定空气”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感到这绝不仅仅是从焦炭里吸取一点燃素那样简单了.联系到焦炭在空气中燃烧也生成“固定空气”的事实,拉瓦锡更加确信煅灰是金属和空气相结合的产物,而煅灰在用焦炭还原时所放出来的“固定空气”,一定是从煅灰中释放出来的空气与焦炭相结合的结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个结论,最最有说服力的当然是设法从金属煅灰中直接分解出来空气,然而实验却未能成功.
恰在这时,普利斯特里会见了拉瓦锡,告诉了拉瓦锡制得氧气的方法.拉瓦锡重复了普得斯特里垢实验,果然从汞煅灰中分解出了比普通空气更加助燃、助呼吸的气体,拉瓦锡于1777年将这种气体正式命名为Oxygene(氧).意为“成酸元素”.上述实验有力地证明了拉瓦锡否定燃素说的结论,说明可燃物质的燃烧或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氧化合的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
金属+氧=煅灰
而绝非燃素说的所谓
金属-燃素=煅灰
此后,拉瓦锡又对金属的氧化与还原的反应进行了很精确的定量研究,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不灭的定律.同时,他又做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对种种物质燃烧后的产物进行了一一试验研究.在几年的积累、归纳总结之后,拉瓦锡于1777年提出了科学的燃烧学说-氧化学说.此后不久,水的合成和分解试验取得成功,氧化学说也随之为举世公认了。

㈤ 氧化学说的介绍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在实验中发现:密闭容器内锡和铅经加热后表面形成了一层金属灰,加热后容器内物体的总重量未改变,但锡和铅的重量增加了,而空气减少了。他意识到这一现象的本质是金属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合反应。此后,拉瓦锡得知并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进而发现与金属化合的空气成分就是氧气。1777年,拉瓦锡正式提出了氧化学说:燃烧的本质是物体与氧的化合。

㈥ 拉瓦锡是怎么发现燃烧氧化原理的

1743年8月26日拉瓦锡出生于巴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幼年丧母,由姑母抚养长大,他生来便身体羸弱。由于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律师,与当时的科学界名人来往颇为密切,拉瓦锡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科学的熏陶,并逐渐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父亲为此给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教他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为他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位父亲却希望拉瓦锡子承父业,于是把拉瓦锡送到巴黎的索尔蓬纳学院法律系学习法律。然而年轻的拉瓦锡对科学钟情不改,在大学除了学习法律以外,还经常去听该校着名化学家卢埃尔的化学课,在这里,他了解了波义耳的元素说,也接触到了当时影响深远的燃素说。

拉瓦锡涉猎广泛,好疑深思。1766年,在他23岁时写了一篇关于大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受到法国科学院的注意,并被授予金质奖章,这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便放弃了律师职业而专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次年夏天,他随同着名的地质学家詹·格塔尔作了一次地质考察。这一探险活动对他很有吸引力,因为他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满足强烈的好奇心。他于10月底回到巴黎时,不仅身体强壮了,而且成了一个态度严谨的科学家。25岁时,他就被选入巴黎科学院,这对年轻的拉瓦锡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鼓舞。从此,他开始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各种科学研究活动。

当时西欧的化学界,在燃烧的原因上,“燃烧素”学说占统治地位,拉瓦锡很早就发现了燃素说的矛盾,决心通过自己的实验揭示燃烧的真正原因,并预感到这必然要在化学上引起一场革命。他每天都在自己的实验室做大量的实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这场革命的到来。他在实验室里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他认为,在化学反应前的反应物总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量是相等的,而且化学反应前后化学要素保持不变,只是发生了要素之间的替换而生成新物质。正因为他坚信这一原理,当他进行燃烧实验时,就致力于鉴定燃烧时是什么使得可燃物在燃烧时灰烬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氧化说的诞生。

和其他科学革命一样,氧化理论提出之后,遭到了保守的化学家们的反对,普列斯特列、席勒、卡文迪等许多曾为化学发展作出贡献的化学家都不接受氧化说。但真理终将战胜谬误,氧化学说很快得到了年轻一代科学家的欢迎并传播开来,而燃素说则在历史进程中与思想保守的老一代化学家一同葬入坟墓。

㈦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

天下绝无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1: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2:

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

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1774年,他又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

“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我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预言的性质。这时,拉瓦锡坚信:绝对没有“燃素”存在,可燃物质的燃烧,或者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有用空气”发生了化合!1777年,他把这种“有用空气”正式命名为氧。

一向严肃谨慎的拉瓦锡,从1772年到1777年的5年中,作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对燃烧之后产生的物质以及剩余气体一一加以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直到1777年,他才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研究报告,题目是《燃烧概论》。这一理论彻底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学说,完全割断了化学与炼金术的联系,使得100年来在“燃素”学说错误基础上被颠倒了的全部化学又重新恢复了科学的本来面目,使化学这门科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全物的第一种合理命名法是拉瓦锡和另外三位化学家共同拟定的。此后,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定量关系才开始用初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拉瓦锡以1787年建立的新化学语言和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本教程》完成了化学革命,用17年的时间改造了化学科学。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他毕生勤奋,每天6点起床,从6点到8点进行实验研究,8点到下午7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7点到晚上10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3: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5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世,从此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以后升入法政大学,21岁毕业而取得律师的资格。他的家庭打算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开业律师,然而在大学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拜一些着名学者为师,学习数学、天文、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从20岁开始,他坚持每天作气象观测,假期还跟随地质学家格塔尔到各地作地质考察旅行。他最初发表的关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在地质调查之中写成的,1765年,法国科学院以重奖征集一种使路灯既明亮又经济的设计方案,22岁的拉瓦锡勇敢地参加了竞赛。他的设计虽然未获奖金,但被评为优秀方案,荣获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这项活动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大的鼓舞、使他更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的事业中、同时他的科研才华也开始引起了科学界的注目。因为拉瓦锡接连不断地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也因为他具备了无需忧虑生活来源的优越科研条件,1768年他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副会员,1778年成为有表决权的18名正式会员之一。1785年他担任了科学院的秘书长,实际上成为科学院的负责人。

拉瓦锡成为科学院的成员后,科学研究愈加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从1778年起,他逐个地取得了化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步入化学家的行列。他才华洋溢,精力充沛,逐渐成为科学界乃至政界的一位新星。

1768年,拉瓦锡选择的一个研究课题是验证水能否变成土。在当时,许多人都相信水能变成土。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土互变的提法, 17世纪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曾以柳树的实验(海尔蒙特将一柳树苗栽入预先经烘干称重的土盆中,经常淋水。5年后,柳树长成大树了。泥土经烘于,重量并没有减少。于是他认为柳树长大所增加的重重,只能来源于水,水能转变为土,并为树所吸收。)来支持这一观点。人们也时常发现在容器中煮沸水,时间长了总会有沉淀物生成。拉瓦锡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为此他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他采用一种欧洲炼金术中使用过的很特别的蒸馏器。这种蒸馏器能使蒸馏物被反复蒸馏。他将蒸馏器称重,然后加入一定重量的经3次蒸馏后的蒸馏水。密封后点火加热,保持微热,同时进行观察。二周过去了,水还是清的。第三周末开始出现很小一点固体,随后慢慢变大,第八周固体因增长而沉淀下来。就这样连续加热了101天,蒸馏器中的确产生了固体沉淀物,冷却后,他首先称了总重量,发现总重量与加热前相比没有变化。他又分别对水、沉淀物、蒸馏器进行称量,结果是水的重量没变,沉淀物的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所减少的重量。据此拉瓦锡撰写论文驳斥了水转化为土的谬说,瑞典化学家舍勒也对这沉淀物进行分析,证明它的确来自玻璃蒸馏器本身。

1772年9月,拉瓦锡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研究。在这以前,波义耳曾对几种金属进行过煅烧实验,他认为金属在煅烧后的增重是因为存在火微粒,在煅烧中,火微粒穿过器壁而与金属结合。

金属+火微粒——>金属灰

1702年,德国化学家斯塔尔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认为金属在煅烧中放出了燃素,即:

金属+燃素——>金属灰

斯塔尔将有关燃素的观点系统化,并以此来解释当时已知的化学现象。由于燃素说的解释较过去的合理,很快被化学家所接受,成为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化学理论。尽管一些实验研究的进展已披露了燃素说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但多数化学家还是设法调和这一矛盾,以维护燃素说。拉瓦锡正是在研究了化学史的概况和前辈化学家的工作之后,发现了这一矛盾,并决心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他对磷、硫等易燃物的燃烧进行观察和测定,他发现磷、硫在燃烧中增重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于是他想到,金属在煅烧中增重是否属于同一原因?1774年,他重做了波义耳关于煅烧金属的实验。他将已知重量的锡放入曲颈瓶中,密封后称其总重量。然后经过充分加热使锡灰化。待冷却后,称其总重量,确认其总重量没有变化。而后在曲颈瓶上穿一小孔,发现瓶外空气带着响声冲进瓶内,再称其总重量和金属灰的重量,发现总重量增加的值恰好等于锡变成锡灰后的增重。拉瓦锡又对铅、铁等金属进行了同样的煅烧实验,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拉瓦锡认为燃烧金属的增重是金属与空气的一部分相结合的结果,否定了波义耳的火微粒之说,对燃素说也提出了质疑。那么,与金属相结合的空气成分又是什么?当时人们还不了解空气具有两种以上组分,拉瓦锡也无从推断。1774年10月,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访问巴黎。在拉瓦锡举行的欢邀宴会上,普利斯特列告诉拉瓦锡,在3个月前,他曾在加热水银灰的实验中发现一种具有显着助燃作用的气体。这信息给拉瓦锡以启示,他立即着手汞灰的合成和分解。实验事实使拉瓦锡确信,煅烧中与金属相结合的决不是火微粒或燃素,可能是最纯净的空气。1775年末,普利斯特列发表了关于氧元素(他命名为脱燃素空气)的论文后,拉瓦锡恍然大悟,原来这种特殊物质是一种新的气体元素。随后,他对这种新的气体元素的性质进行了认真的考察,确认这种元素除了助燃、助呼吸外.还能与许多非金属物质结合生成各种酸,为此他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酸素,现在氧元素的化学符号O就是来源于希腊文酸素:oxygene。对氧气作系统研究后,拉瓦锡明确地指出:空气本身不是元素,而是混和物,它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1778年他进而提出,燃烧过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燃物质与氧的化合,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吸收了氧而增重。所谓的燃素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拉瓦锡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终于使人们认清了燃烧的本质,并从此取代了燃素学说,统一地解释了许多化学反应的实验事实,为化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长期以来,水也被看作是一种元素。在氧元素被确认后的1781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氢气与普通空气或氧气的混和气中通电、发生火花时,会有水珠的生成,这一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但是由于卡文迪许仍旧信仰燃素说,所以对这一实验结果不能做出清晰的解释。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 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并且用氧化理论给以准确的说明。

运用氧化理论,拉瓦锡弄清了碳酸气就是碳与氧元素的化合物。他又根据酒精一类有机化合物在燃烧中大都生成碳酸气和水的事实,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法,将有机物在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用苛性碱溶液来吸收其产生的碳酸气,再从残留物中计算出生成的水量,由此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数。

根据氧化理论,1777年拉瓦锡发表论文,指出动物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碳酸气。他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合作,1782年设计了冰的热量计,测定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和潜热。同时证明动物的呼吸也属于一种燃烧现象。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是对燃素说的否定,他关于水的组成、空气的组成等一系列实验成果是对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的批判,为了与新的理论相适应,1785年,拉瓦锡和他的同行戴莫维、贝托雷、佛克罗伊合作编写了《化学命名法》。这本专着强调指出每种物质必须有一固定名称,单质命名尽可能表达出它的特性,化合物的命名尽可能反映出它的组成,据此他们建议对过去被称为金属灰的物质应依据它的组成命名为金属氧化物;酸、碱物质使用它们所含的元素来命名;盐类则用构成它们的酸和碱来命名。这样一来,汞灰应称为氧化汞,矾油应叫做硫酸等等。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术语命名的基础,当今所用的化学术语的大部分都是依据这一命名法而来的。

拉瓦锡的化学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总是有意识地把质量不变的规律作为他思维推理的前提。这种质量守恒的思想在他1789年出版的《化学纲要》中,作了清楚的阐述,这是他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又一突出的贡献。就在《化学纲要》这部名着中,拉瓦锡总结了他化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发展了波义耳提出的元素概念,提出元素是化学分析到达的终点,即在当时用任何化学手段都不能分解的物质可称为元素。据此他还列出了一张包括33种元素的分类表。现在看来,这张表虽然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世界公认这是第一张真正的化学元素表。

就在拉瓦锡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要进展时,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的大革命。拉瓦锡虽然主张君主立宪制,但是他还是积极地参与了统一度量衡的改革工作。统一度量衡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随着革命的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转移到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的手中,阶级的对抗更为激烈,包括拉瓦锡在内的60人组成的征税承包商集团成为了革命的对象。所谓征税承包业指由一批商人组成的集团,把法国国王的部分征税承包下来,由商人雇用人员到各地强行征收盐、酒、烟草及其它商品的关税。包税商除了上缴给国王一定税款外,还要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这种征税承包业显然加重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很自然地成为革命中的众矢之的。拉瓦锡的家庭经济状况足以维持其从事科研的生活,但是拉瓦锡妄图发财,几乎在他投身科学研究的同时,于1768年加入了包税商集团。从此赚钱的买卖花费了他不少精力。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问题为他招来了灭顶之灾。1793年,革命政权逮捕了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包税商,第二年以超过法定数4%的收入,谋取6~10%的利润的罪行而被处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正当他事业兴旺时,落得这样一个可悲的结局,当时和后来的许多人都对此深感惋惜。

拉瓦锡虽然死了,他对发展近代科学的突出贡献,后人并没有抹煞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人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和教益。综观拉瓦锡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树,正如有人评论说:拉瓦锡既没有发现新物质,也没有提出新的实验项目,甚至没有创新或改进实验手段或方法,然而他却在重复前人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了所得结果的正确解释,做出了化学发展上的不朽功绩。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强调了实验是认识的基础,他的治学座右铭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他在研究中一直遵循“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从不推导严格的定律”的原则。这种尊重科学事实的思想使他能把前人所作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而不是教条,从而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成果,敢于进行理论上的革命。

拉瓦锡善于学习,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对于前人的有关研究,他的学习是很认真的。他能把前人对于同一实验所作的不同解释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为此他选择了一些关键的跟踪实验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点,并在实验中,保持清醒头脑。在实验中他除了细致地观察外,还善于捕捉那些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整体上去认识反应的本质,因而显得比别人站得高、看得准。系统严格的定量性是拉瓦锡实验方法的基本特点。他在实验分析中有一个信条:“必须用天平进行精确测定来确定真理。”根据这一信条,拉瓦锡的实验研究都明确地运用了定量方法。以量求质,通过数量的确定推翻了水土相互转化的古老观念,否定了燃素的存在,揭示了氧气的实质和燃烧的本质。他能以考察量的变化来推导化学变化的规律,是因为他相信自然界物质的各种变化中,质量是守恒的。他提出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说明了化学定量方法所依赖的前提。拉瓦锡敢于明确地提出这一原理,除了有实验事实为根据外,他还从“无中不能生有”这一深刻的哲学和“总量等于它的各个分量”的数学公理中获得了启示。

阅读全文

与拉瓦锡怎么建立氧化学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