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初三下册化学学不懂怎么办

初三下册化学学不懂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11-05 22:42:54

① 初三化学下册的书开始不懂了,置换反应和酸碱盐,真头疼,考不好怎么办呢,听课也不懂,怎么才能学好它们

在不懂的地方多看几遍,你就是没看进去,规律是很明显的。活泼的挤掉了不活泼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意思。有些题目里还要注意到例如水这样的东西,先和什么反映再和什么反应。多看几遍,高中以前没有什么难的,你一般就卡在一个地方了,弄通了就顺畅了,千万不能一知半解的。

② 初三学不懂化学怎么办

学习一定要有耐心。初三上册大多是记的吧应该不难,没学好只能是没好好背。金属和溶液这些主要是些反应类型学习。金属是置换反应,得背会金属活动性。溶液主要是计算和实际操作技能(这个一部分初三上册有)我给你几个我们老师总结的文档应该有帮助。(压缩的一次只能上传一个,你自己解压缩)我们老师还有些中考资料都是doc,你有用的话找我要就行,不过我可能不长上,毕竟要考高中没那么多时间了。

③ 初三化学全都不懂怎么办

那就干点实事吧,这是我给你找的资料。我高一,也是过来人,加油吧!初中化学选择题: http://wenku..com/view/5b8b13a1284ac850ad024249.html初中化学推断题: http://wenku..com/view/20c362d1240c844769eaeeac.html初中化学实验题: http://wenku..com/view/b533944d2b160b4e767fcf69.html初中化学计算题: http://wenku..com/view/92accf9b51e79b89680226d9.html
OH(-1)NO3(-1)Cl(-1)SO4(-2) CO3(-2)PO4(-3)H(+1)(H2O)溶、挥 (H2NO3)溶、挥 (HCl)溶 (H2SO4)溶、挥 (H2CO3)溶K(+1)溶(KOH)溶(KNO3)溶(KCl)溶(K2SO4)溶(K2CO3)溶Na(+1)溶(NaOH)溶(NaNO3)溶(NaCl)溶(Na2SO4)溶(Na2CO3)溶NH4(+1)溶、挥(NH4OH)溶(NH4NO3)溶(NH4Cl)溶(NH4)2SO4溶(NH4)2CO3溶Ba(+2)溶Ba(OH)2溶Ba(NO3)2溶BaCl2不(BaSO4)不(BaCO3)不Ca(+2)微Ca(OH)2溶Ca(NO3)2溶(CaCl2)微(CaSO4)不(CaCO3)不Mg(+2)不Mg(OH)3溶Mg(NO3)2溶(MgCl2)溶(MgSO4)微(MgCO3)不Al(+2/+3)不Al(OH)2溶Al(NO3)3溶(AlCl3)溶Al2(SO4)3---不Mn(+2)不Mn(OH)2溶Mn(NO3)2溶(MnCl2)溶(MnSO4)不(MnCO3)不Zn(+2)不Zn(OH)2溶Zn(NO3)2溶(ZnCl2)溶(ZnSO4)不(ZnCO3)不Fe(+2)不Fe(OH)2溶Fe(NO3)2溶(FeCl2)溶(FeSO4)不(FeCO3)不Fe(+3)不Fe(OH)3溶Fe(NO3)3溶(FeCl3)溶Fe2(SO4)3---不Cu(+2)不Cu(OH)2溶Cu(NO3)2溶(CuCl2)溶(CuSO4)---不Ag(+1)---溶(AgNO3)不(AgCl)微(Ag2SO4)不(Ag2CO3)不编辑本段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 都能溶解水中间. 盐酸盐不容银,亚汞, 硫酸盐不容钡和铅, 碳酸盐照顾溶钾钠铵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 , 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 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 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④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 (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 (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 (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 (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 (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溶解性口诀五 钾钠铵盐硝酸盐 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亚汞氯化银 硫酸钡和硫酸铅 生成沉淀记心间 氢硫酸盐和碱类 碳酸磷酸硝酸盐 可溶只有钾钠铵 酸碱盐试题汇编 一、选择 1.(烟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体温表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C)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小苏打——Na2CO3 (D)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 2.(眉山市)风靡美国多年的苹果醋(ACV)浓缩饮料,其主要物质之一是苹果酸(C4H6O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苹果酸饮料的PH>7 B、苹果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4:6:5 C、苹果酸可用铝制容器盛放 D、苹果酸属于有机物 3.(青岛市)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D)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4.(枣庄市)现有5种物质:①浓盐酸 ②烧碱 ③食盐 ④浓硫酸 ⑤铁 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B) A.①② B.②⑤ C.③④D.③⑤ 5.(枣庄市)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及应用不正确的是(B)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B.根据金属的熔点数据表,判断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D.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6.(山东省)化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把金属矿物冶炼成金属就是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实现物质改造的典型范例。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A)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二、填空 1.(常州)(7分)(1)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有:A.离子的种类不同;B.分子的构成不同;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等,请从中选择导致下列物质性质差异的因素(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 ②FeSO4为绿色而Fe2(SO4)3为黄色: ; ③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2)写出具有下列用途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甲烷、食盐、熟石灰、氧气、碳酸氢铵、石灰石 ①可作为燃料 ; ②可作为化肥 ; ③可作为调味品 ; ④可作为火箭助燃剂 。答案 (1)①B ②A ③C(各1分) (2)①Al ②NH4HCO3 ③NaCl ④CaCO3(各1分) 2.. (上海)鉴别物质时通常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现需鉴别三包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它们可能是CaCO3、Na2CO3和Na2SO4,请按下表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步骤一:(物理方法) 步骤二:(化学方法) 答案:(本题共2分,合理即得分)分别取样,加入足量水,振荡 不溶解的是CaCO3 分别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盐酸 有气泡生成的是Na2CO3 无明显现象的是Na2SO4 3.(烟台)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元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下列收集方法不适宜的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收集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在此反应中发生的变化是 。 A.不变 B.仅升高 C.仅降低 D.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 答案: (5分)(1)③ (2)A、B (3)3NO2+H20 = 2HNO3+NO D (4)生成的硝酸盐可作氮肥 三、实验 1.(成都)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1)化学方法 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方法一 锌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方法二 方法三 (2)物理方法 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答案:(7分)(1)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3分)下面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碳酸钙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碳酸钙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2)操作方法: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2分)判断方法: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的是稀盐酸(2分) 2.(成都)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探究过程如下:【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为:①pH<7,② ,③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评价与反思】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 同学。指出其于同学的操作错误: 同学: ; 同学: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同学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 (如正确,该处不填)。答案:(11分)【猜想或假设】pH=7;pH>7(2分)【设计和实验】②③(2分)【评价与反思】甲;(1分)乙同学:pH试纸不能润湿;(2分)丙同学:pH试纸不能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2分)【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碳酸钠(2分)四、计算 1. (济南)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 Na2CO3和Na 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答案:(共6分) (1)4.4 (1分) (2)NaCl 、HCl (2分,答对一个给1分,有错项不给分) (3)(共3分)解: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 73g×10%=7.3g (0.5分)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分) 106 73 117 X 7.3g y = x=10.6g (0.5分) = y=11.7g (0.5分)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17.g + (22.3g-10.6g) = 23.4g (0.5分)答:略 2.(07济宁)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一:取5g样品放入50mL小烧杯中,加足量的蒸馏水至样品完全溶解;步骤二:向烧杯中滴加氯化钡试剂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混合物;步骤三:将滤得的沉淀干燥,称得质量为1.97g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面问题: ⑴有同学认为也可以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方法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你谈谈对这个方案的看法。 ⑵根据课外兴趣小组测定的数据计算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答案:⑴加入的盐酸没有全部用于跟碳酸钠反应,测定时所用盐酸的量偏多。另外,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还需其他反应来吸收,造成计算、操作过程繁琐 (1分) ⑵解: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2NaCl+BaCO3↑ (1分) 106 197 x 1.97g = x=1.06g (1分)已变质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00%=78.8% (1分)答: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8.8%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827071.htm?fr=ala0_1_1#2_1初中化学试验题技巧: http://www.doc88.com/p-10422542450.html中考加油,望采纳。

④ 初三,化学太差了,上课一点都听不懂,怎么办

化学学习原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总结化学学习经验,而对化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以下几条是基本的学习原则:

学生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
化学学习原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总结化学学习经验,而对化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
化学学习规律原则有哪些,还有待深入研究。就目前化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以下几条是基本的学习原则:
1.手脑并用原则

1)要明确化学学习是认识过程,艰苦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2)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就要不断地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又有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运动变化,还要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认识到学习时动手、动眼、动口又动脑的重要。自觉地全神贯注读、做、想练结合。并注意指导学生改进动脑又动手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另一方面,要从心理学、生理学和信息论等方面,提高对主动学习的认识。如信息论认为,学习是信息通过各种感观进入大脑,进行编码、转换、储存、组合、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就信息输入来说,有强有弱,当学习者高度主动自觉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就能主动调节感受器官,接受各种输入信息。如果学习不主动,信息没有很好输入,后面的信息处理就要发生很多问题。因此,要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被动地学,只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而不开动脑筋想是学不好的。实验不动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不了时,就主动请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做到勤学好问。
2.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

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因为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易于转化成为能力,便于应用和学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它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努力下逐步形成的。
这是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实验中运用知识前的必要过程。因此,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化学基础知识内部之间,以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以物质结构等理论的指导,揭露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成为小系统、小结构,然后逐步成为大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结构化的要求。

⑤ 初三下了,化学越来越听不懂,题目也不会做,我该怎么办啊

敬告学妹:初中高一化学偏向文科,前提是得记熟知识点。其次多做题,课前预习看看书,课后定时复习巩固知识点。准备错题难题本,真心有用!如果没时间整理就用相机照下来,这些都做好总复习就轻松高效多了!祝成功!

⑥ 初三化学学不好怎么办

1、巧学——学好“化学”的灵魂在课本。平常我见到许多学生把课本丢得远远的,尽管同学们对化学这个学科也下了不少工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同学们并没有掌握化学这个学科的特点。

大家知道,化学这个学科,具有很强的文科特点,课本上许多知识点需要极易消化,如果脱离课本,大量去做一些课外辅导题目,这就有些舍本逐末,背离了学好化学的具体特点了,怎能学好呢?
2、巧记——“化学”是理科科目中的“文科”。如果对化学这个学科进行这样的定义,同学们可能会恍然大悟。因为化学学科知识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是不是需要同学们去记忆?
所以,化学的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同学们必须研究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只有把化学知识准群无误地记住了,才能学好化学。有一位中考状元曾经把化学记忆归纳为“记忆五法”,化学学习效果很好。

3、巧练——用化学知识来做化学计算。除过化学知识具备文科特点,记忆的知识不少外,其实质还是属于理科,从这角度来说,学好化学,还是要通过练习提高化学能力。
学好化学,还是反对“题海战术”,因为初三一年时间会特别的紧张,需要同学们学会“巧练”,并且要提高成绩。如何“巧练”?
同学们还是要紧紧扣住化学学科特点。中考化学无非三种题型:基础知识、实验题、计算题。围绕这些题型进行练习,心无旁骛,重点把这些提醒研究透彻了,你的成绩会不会提高?

所以,学好化学要抓住三个“巧”字。巧学化学,让你占据着初三一年学习的主动,通往中考的路途就会变得平坦。

⑦ 初三下的化学,一窍不通,怎么办.

一、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

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

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

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

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必须

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 性质 用途 制备的顺序进行的。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

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记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即记通性又记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

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如何学习呢?
1. 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

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

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

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

化,条理化。
4.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从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H2

、CO分别还原CuO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CO还原CuO需进行尾气处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颜色不一样,还原性的产物都有金属或水或CO2,从反应类型看CO与CuO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三、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式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H2O的式量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

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式量比为22:9,若生成4克C同时还有多少克D生成。其C和D的质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如把C和D的质量比仍按22:9进行计算就是

错误的,反映出你对式量的概念还不清楚。
2.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
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

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
3.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
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的

主要思路。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克生成O2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O2质量是a克+b克-c克。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2%,KMnO4中氧的质量分数的

40.5%,若各取100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

KClO3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转化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O2,近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SO4)3的混合物测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此题按元素质量分数求可做出来但很繁索,可以巧解。即从物质宏观元素巧妙地过度到微观原子个数来找出质量比从而可以进行计算。无论FeSO4或Fe2

(SO4)3中“SO4”是不变的所以: S : O原子个数比 1 :4,质量比 32 : 64 ,1 : 2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已知S元素质量为a%,则O元素的质量为2a%,那“SO4” 的总质量为3a%所以Fe元素的质量分

数为1-3a% 。
学习初中化学,“记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记忆的方法。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同学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六个字

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 要点:一、燃烧是否有火或火

焰。二、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三、所有燃烧 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但很陌生

,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几个步骤简化记忆。一、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二、装置;三、收集方法;四、如何鉴别。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有帮助。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

银;氦、氖、氩、氟、铂和金。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

楚了。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

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防止混淆加深记忆。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意比较,它们在数值上完全相同,只是排列的顺序不

同。

四、总结记忆

将化学中应记忆的基础知识,总结出来,写在笔记本上,使得自己记忆目标明确、条理清楚便于及时复习。如将课本前四章记忆内容概括出来;27种元素符号的写法、读法;按顺序记忆 1?0号元素;地

壳中几种元素的含量;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常见的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前四章化学方程式。

⑧ 九年级下册化学一点都不会怎么办

九年级下册不是就讲写什么方程式
水和酸什么的么
你别纠结得太深了
比如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为什么是亚铁

硝酸为什么和金属反应无氢气产生
点到为止

你只需要把书上的东西记得就可以了
反应原理到高中自然会学到

⑨ 现初三学生学习还是中下游,化学课根本听不懂,英语也比较差,该怎么挽救

现初三学生学习还是中下游,化学课根本听不懂,英语也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挽救的话,可以通过一下几点。

最后,不管是英语学习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依靠题海战术,对于很多人来说,题海战术确实能够帮助很多人,因为一些题目如果做的多的话,那么就自然就会领悟到其中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话,即便说在考试当中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也能够轻松解决。

阅读全文

与初三下册化学学不懂怎么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