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化学平衡问题
一、等同平衡原理和等效平衡原理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即这两个平衡状态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称之为等同平衡。
若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后,平衡不发生移动,两个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那么这两个平衡状态也可以称之为等效平衡。
例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W mol。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的物质的量0.6 mol A、0.3 mol B和1.4 mol C充入容器后达到平衡,C的物质的量仍为W mol,则x( )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不能确定
(变形1)将例1中“C的物质的量为W mol”改为“C的体积分数为W%”
分析:两次平衡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两次平衡状态完全相同,即第二次填充的物质若完全转化为填充A、B的形式,其物质的量应与第一次填充相同。所以例1的正确选项应为A。
两次平衡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为等效平衡,除例1所举的情况外,x=3时,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也符合题意。所以变形1的正确选项应为C。
二、恒容容器和恒压容器中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在恒温恒容(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改变压强,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为等效平衡;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则平衡将向能够减弱压强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恒温恒压(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平衡的移动一般只考虑浓度的改变。若两次填充的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则两次填充各物质的浓度相等(因为体积可变),所以这两个平衡为等效平衡;若两次填充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相等,则需要考虑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
例2.某温度下,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 A气体和2L 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3A(g)+2B(g)2C(g)+2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p%。若维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L A气体和2L 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 )
A.>p% B.<p% C.p% D.无法判断
(变形1)将例2中反应改为“3A(g)+2B(g)C(g)+4D(g)”
(变形2)将例2中“固定容积”改为“容积可变”
(变形3)将变形1中“固定容积”改为“容积可变”
分析:容器体积固定,第二次填充后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例1的正确选项为A。变形1中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所以变形1的正确选项为C。
容器体积可变,两次填充各物质的浓度相同,为等效平衡。所以变形2、变形3的正确选项都为C。
三、例解高考平衡试题
例3.(2004年天津理综第13题)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Ar(g)
分析:A中为恒容容器,充入SO3,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3平衡浓度增大;B中为恒压容器,充入SO3后,两平衡为等效平衡;C中充入O2,平衡正向移动,SO3平衡浓度增大;D中为恒压容器,充入Ar后,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SO3平衡浓度减小。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
例4.(2003年全国理综第12题)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分析:容器为恒压容器,A、B调整后各物质浓度未变,为等效平衡;C中A、B、C的物质的量分别调整为5 mol、3 mol、5 mol,而与原平衡等效的填充应为5 mol、2.5 mol、5 mol,即增加了0.5 molB,平衡应右移;选项D中A、B、C的物质的量分别调整为3 mol、1 mol、3 mol,而与原平衡等效的填充应为3 mol、1.5 mol、3 mol,即减少了0.5 molB,平衡应左移。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
❷ q值检验法叫q值法吗
Q检验法又叫做舍弃商法,是迪克森(W.J.Dixon)在1951年专为分析化学中少量观测次数(n<10)提出的一种简易判据式。
按以下步骤来确定可疑值的取舍:
(1)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X1,X2,X3,…,Xn-1,Xn。
(2)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极差)Xmax-Xmin.
(3)求出可疑值与其最相邻数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
(2)化学舍弃商怎么算扩展阅读
Q值检验法的注意事项
(1)适用于测定次数3~10次的检验。
(2)Q检验法符合数理统计原理。
(3)具有直观性和计算简便的优点
(4)缺点是数据离散越大,可疑值越难舍去。
(5)测定次数少于3次,不适合。
❸ 什么是T检验法和Q检验法
【Q检验法】
Q检验法又叫做舍弃商法,是迪克森(W.J.Dixon)在1951年专为分析化学中少量观测次数(n<10)提出的一种简易判据式。
按以下步骤来确定可疑值的取舍:
(1)将各数据按递增顺数排列:X1,X2,X3,…,Xn-1,Xn。
(2)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极差)Xmax-Xmin.
(3)求出可疑值与其最相邻数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
(4)求出Q(Q等于(3)中的差值除以(2)中的极差)。
(5)根据测定次数n和要求的置信水平(如95%)查表(见下)得到值
(6)判断:若计算Q>Q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予保留。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 F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着差异;
F ≥ F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着差异。
【T检验法】
T检验法,亦称student t检验(Student's t test),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例如n<30),总体标准差σ未知的正态分布资料。
t检验是用t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着。它与f检验、卡方检验并列。t检验是戈斯特为了观测酿酒质量而发明的。戈斯特在位于都柏林的健力士酿酒厂担任统计学家,基于Claude Guinness聘用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出来的最好的毕业生以将生物化学及统计学应用到健力士工业程序的创新政策。戈斯特于1908年在Biometrika上公布t检验,但因其老板认为其为商业机密而被迫使用笔名(学生)。实际上,跟他合作过的统计学家是知道“学生”的真实身份是戈斯特的。
❹ 化学数据记录中四舍六入五成双的意思尤其是五成双怎么算
就是要略去的那位数是1、2、3、4的时候直接舍弃;是6、7、8、9的时候,舍弃掉,前一位数加1;五成双的意思是当最后一位数为5,而前面是奇数的时候,那就舍弃5,前面数加1,如果是偶数的时候,就直接舍弃,确保舍弃的时候,前一位的数为偶数。
❺ 问一下,有机化学里,什么是商余法
由式量求化学式可用商余法,步骤如下:
1.由除法得商和余数,得出式量对称烃的化学式,注意H原子数不能超饱和。
2.进行等量代换确定出同式量其他烃或烃的衍生物的化学式:
(1)1个C原子可代替12个H原子;
(2)1个O原子可代替16个H原子或1个“CH4”基团;
(3)1个N原子可代替14个H原子或1个“CH2”基团,注意H原子数要保持偶数。
❻ 化学商余法怎么推出来的 原理是什么
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❼ 在化学平衡问题中商的意思
商是混乱度的表达..举个简单的例子
晶体中各个微粒排列最整齐 所以混乱度最小 商就小
气体中各个微粒随意碰撞 运动 最不整齐 所以混乱度最大 商就大
其意义在于 对孤立体系化学反应 自发性 的判定
以及参与对 封闭体系化学反应 自发性 的判定
判定判据为 吉布斯自由能 G=H-TS
在化学平衡问题中商的意思:表示反应化学计量数mol的物质后,可逆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数值。
如2NO2=(可逆)N2O4;△H=-57kJ·mol-1,表示有2molNO2转化时,要放出热量57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