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如何将化学史和教学联系

如何将化学史和教学联系

发布时间:2022-11-12 18:57:30

Ⅰ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是真正能贯彻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创新教育,是一种内在的创新培养。化学史有很多创新的教育因素,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一定能使科学家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相碰撞,擦出理想的火花。

Ⅱ 从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教育价值

三维目标是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化学史教育,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在化学史教育中可以渗透知识与技能。

二、通过化学史教育,使学生学习并理解老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养成好的科学习惯
三、通过化学史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对科学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科学理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Ⅲ 化学史教育的意义

一、化学史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对大自然化学知识的历史论述,是化学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也是科学思想取得胜利的历史。化学史教育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穿插化学史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1904年,法国着名的科学家郎之万(Langevin 1872—1946)首先提倡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尊心;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简而言之,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起到知识教育、创造教育、德育、美育等素质教育功能。所以,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情况
我国20多年来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都渗透了化学史教育的内容,而且化学史内容都占了一定的比例。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的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内容逐年增多。对比几种教科书,不难看出,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内容的章节所占比例逐年递增,1978年版的教科书中化学史才占5%,而2001年版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史则占到50%。90年代以来,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强调加强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教科书中化学史内容渗透逐年增多,说明初中化学教科书正努力反映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化学史在教科书中占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时,也说明化学课程在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以适应21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内容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宽。1978年版的教科书只是略介绍化学的发展,随后几种版本的教科书,除化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重要的实验方法外,也介绍了一些着名的化学家及其对化学的重要贡献,化学史的渗透虽有了较大进步,但这些化学史料只是紧扣所学内容,没有进行扩展,这样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窄。而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增加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既介绍了早期化学史实,又涉及到了19世纪的经典化学和20世纪的现代化学,化学史内容所涉及的面有化学家及科学实验、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国情知识等诸多方面,化学史得到进一步的渗透。透过化学史实,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生的重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同时能让学生知道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够让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关系,逐步使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3.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比几种教科书,90年代前的教科书,多是以文字叙述化学史,形式单一,90年代后的教科书中介绍化学史时,在原来基础了增加了一些插图,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有一定变化。而2001年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在文内增加了不少插图和实物照片,如彩陶、古画、雕像、透明金刚石薄膜等,图文并茂,通过真实的图片、鲜艳的色彩、具体的数据、重要的史实,再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把化学史知识融汇在各单元各课题中,画面色彩明丽,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史知识更直观、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
三、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引入和穿插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趣味化和过程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化学教科书的编排时应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可通过渗透化学史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可以使化学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随着化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化学教科书会不断改变,不断进步,化学史的渗透也会不断增加,化学史教育也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在化学教育中重视化学史教育将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Ⅳ 浅析如何利用化学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探究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全面性,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探究和发现,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过程性、实践性,突出趣味性,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便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全体性

Ⅳ 概念原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实施策略有哪些

所谓的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有大小之分。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概念的引入教学通常有一下三方面的功能:
概念引入的第一个功能是关注学生原有认识,揭示学生原有认识,并让学生确认其原有认识存在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时,使用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制造认知冲突,可以使用实验、新奇的现象、生活中的想象等为情境素材,让学生进行解释,当学生不能顺利进行解释时,便会产生建立新概念的需要。
概念引入教学的第二个功能是引出新概念,此时可以采用类比的策略。
概念引入教学的第三个功能是扩展学生原有认识。在概念引入教学中,化学史素材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化学史真实地再现概念提出的历程,另一方面展示了在历史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阶段性,而这种阶段性与局限性与学生的认识常常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用这种阶段性和局限性来揭示学生错误认识。老师们在使用化学史素材时要注意解决好“如何将化学史与概念紧密结合?”这一问题。还可以用实验事实引入概念教学。在概念引入教学中的实验策略使用的关键点是建立实验事实与概念本质间的联系,案例3在这方面处理的比较好。此外,还需要用更宽阔的思路考虑学生的原有认识是什么。老师仅凭自己的想象(假设)确定学生的认识起点是不够的,可以在概念引入环节通过一些活动揭示学生原有认识的起点。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时,要首先会到原点,考虑概念 引入的目的(或功能)是什么,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素材和合适的教学策略。其实要考虑如何用好素材、用好教学策略,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认识,另一点是要关注概念原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在选择概念引入教学策略时,除了关注素材和情境的设计外,还要关注活动的设计。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预测性活动、分类活动、解释类活动、设计类活动引入概念。在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关注例证策略的使用,一个好的例证系统可以解决概念教学中的所用困难。因为概念的形成源于一组例子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概念的理解则是通过确定分析一组具有差异性的例证特征是否具有概念的本质特征来实现的,而概念的应用又是一个把概念的本质特征还原成具体事实去归类、判断的过程。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概念原理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Ⅵ 高中化学教师职称考试常见的学科类的简答题和教学设计

摘要 例题

Ⅶ 如何将化学史知识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1.在讲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化学史.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见书末附表).
19世纪中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14岁那年,父亲逝世,接着火灾又吞没了他家中的所有财产,真是祸不单行.1850年,家境困顿的门捷列夫藉着微薄的助学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后来成了彼得堡大学的教授.幸运的是,门捷列夫生活在化学界探索元素规律的卓绝时期.当时,各国化学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内在联系规律.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过,条件限制了他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原子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原子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可见,任何科学真理的发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为的.当年,纽兰兹的“八音律”在英国化学学会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无讥讽的口吻问道:“你为什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 门捷列夫顾不了这么多,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艰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现,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现者――门捷列夫.
通过对门捷列夫本人及他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的介绍 ,学生们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了解了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并能真正理解成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汗水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说受益匪浅.
2.在讲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时候,就可以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发现历史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发现和发展,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层地理解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一个定律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被补充或者被修正而得来的.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启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阿伏加德罗在1811年提出了一种分子假说:“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在把这一假说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这一假说是根据盖・吕萨克在1809年发表的气体化合体积定律加以发展而形成的.阿伏加德罗在1811年的着作中写道:“盖・吕萨克在他的论文里曾经说,气体化合时,它们的体积成简单的比例.如果所得的产物也是气体的话,其体积也是简单的比例.这说明了在这些体积中所作用的分子数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必须承认,气体物质化合时,它们的分子数目是基本相同的.”阿伏加德罗还反对当时流行的气体分子由单原子构成的观点,认为氮气、氧气、氢气都是由两个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
当时,化学界的权威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的电化学学说很盛行,在化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电化学学说认为同种原子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英、法、德国的科学家都不接受阿伏加德罗的假说.一直到1860年,欧洲100多位化学家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举行学术讨论会,会上坎尼扎罗散发了一篇短文《化学哲学教程概要》,才重新提起阿伏加德罗假说.这篇短文引起了迈尔的注意,他在1864年出版了《近代化学理论》一书,许多科学家从这本书里了解并接受了阿伏加德罗假说.现在,阿伏加德罗定律已为全世界科学家所公认.阿伏加德罗数是 1摩尔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其数值是 6.0221367×1023,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的基本常数之一.
3. 在学习铝的时候,就可以引入铝的使用和冶炼历史.通过铝的冶炼和广泛使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是通过很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的结果.也让学生了解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知识的宝贵,从而去珍惜这些宝贵的知识遗产,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铝在100多年前是一种贵重金属,比黄金还贵被称为“银色的金子”.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制造了一顶比黄金还贵的“铝王冠”,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在化学界铝也被看成最贵重的.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这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为什么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铝在当时会那么值钱呢.原来铝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一般的还原剂很难将它还原,因而铝的冶炼比较困难.铝从发现到制得纯铝,经过十几位科学家100多年的努力.由于科学家们的努力才使铝变成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也才有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铝制品.
4.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历史意义和广泛应用.化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如果单凭这句话很难让学生信服,所以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进行验证.如: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导言中就讲述了金属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所起的作用,每一次历史的变更也必定有新的金属被使用.这让学生体会到冶炼和使用金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好感而产生更深层了解金属的好奇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从而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又如在对硅酸盐的学习中,可以引入陶瓷的制造和使用历史.大约距今1万年以前,中国开始出现烧制陶器的窑,成为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所以说中国是“陶器的故乡”.陶器的发明,在制造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制陶过程改变了粘土的性质,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氧化镁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陶器具备了防水耐用的优良性质.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术意义,而且有新的经济意义.它使人们处理食物时增添了蒸煮的办法.陶制的纺轮、陶刀、陶锉等工具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和水便于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特别是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是离不开陶器.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陶器并没有被淘汰而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陶器也在不断被更新,创造出有功能性陶器.再如学习氨的性质时可以引入氨气合成的历史和意义.由于氨气的合成才实现了人工固氮,才有可能合成氮肥保证粮食的产量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这些都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化学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5.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氮的氧化物的教学中,可以介绍他们对环境的危害.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
而在学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性质时,也可以结合硫的氧化物污染环境的史实进行讲解.如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事例.再如由二氧化碳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通过对这些化学史实的了解,以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从而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适当渗透化学史教育不但会使学生深入地了解科学家进行科研的全过程,还会引导学生学会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Ⅷ 如何进行化学史的教学

这要看所面临的学段吧。真正正式的把化学16了一门课程一般是在本科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
如果是在初高中阶段进行化学时的教学,要渗透在普通课程当中。有些课题的引入可以化学史话来引入,让学生了解这个物质的发现,发展以及应用的整个过程。大致的了解一下整个化学的发展。如果要细致一点的话,可以调研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去查相关资料,了解化学式的发展。
当然调研报告的话可能更多的由于课时的限制会出现在本科的化学学生或者化学的师范生当中。

Ⅸ 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中学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与如何将化学史和教学联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