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诺贝尔化学奖有哪些

诺贝尔化学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1-13 08:14:38

Ⅰ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美国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1932年 欧文·兰米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4年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

1946年 詹姆斯·B·萨姆纳 美国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1946年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美国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6年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国

1949年 威廉·吉奥克 美国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1951年 埃德温·麦克米伦 美国 “发现了超铀元素”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美国

1954年 莱纳斯·鲍林 美国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的阐述上的应用”

1955年 文森特·迪维尼奥 美国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国 “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1961年 梅尔文·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5年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1966年 罗伯特·马利肯 美国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进行的基础研究”

1968年 拉斯·昂萨格 美国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

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1972年 斯坦福·摩尔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72年 威廉·霍华德·斯坦 美国

1974年 保罗·弗洛里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国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国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1980年 保罗·伯格 美国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DNA的研究”

1980年 沃特·吉尔伯特 美国 “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1980年 罗德·霍夫曼 美国

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国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1984年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美国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国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杰尔姆·卡尔 美国

1986年 达德利·赫施巴赫 美国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1986年 李远哲 美国

1987年 唐纳德·克拉姆 美国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1987年 查尔斯·佩德森 美国

1987年托马斯·切赫 美国

1990年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1992年 鲁道夫·马库斯 美国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1993年 凯利·穆利斯 美国 “发展了以DNA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 乔治·安德鲁·欧拉 美国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1994年 马里奥·莫利纳 美国

1994年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美国

1996年 罗伯特·柯尔 美国 “发现富勒烯”

1996年 理乍得·斯莫利 美国

1997年 保罗·博耶 美国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1998年 沃尔特·科恩 美国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2000年 艾伦·黑格 美国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2000年 麦克德尔米德 美国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2001年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2002年 约翰·贝内特·芬恩 美国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发现了水通道”

2003年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的研究”

2003年 欧文·罗斯 美国

2003年 罗伯特·格拉布 美国

2003年 理乍得·施罗克 美国

2006年 罗杰·科恩伯格 美国 “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6年 马丁·查尔菲 美国

2006年 钱永健 美国

2006年 托马斯·施泰茨 美国

2010年 理乍得·赫克 美国 “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2012年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 美国 “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2012年 布莱恩·克比尔卡

2013年 马丁·卡普拉斯 美国 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2013年 亚利耶·瓦谢尔 美国

2014年 埃里克·白兹格 美国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 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 美国

2014年 保罗·莫德里奇 美国

2018年 弗朗西斯·阿诺德 美国 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2018年 乔治·史密斯 美国

2019年 约翰·古迪纳夫 美国 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

Ⅱ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01。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190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1903。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190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190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1907。爱德华·毕希纳(E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190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1909。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1910。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1911。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1912。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1913。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1914。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1915。理乍得·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1916-1917。空

1918。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1919。空

1920。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1921。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1922。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1923。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1924。空

1925。理乍得·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1926。西奥多。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1928。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1929。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1930。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1931。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1932。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1933。空

1934。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1935。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1936。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1937。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1938。理乍得·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1939。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1940-1942。空

1943。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1944。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1945。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兰人(1895–1973)

1946。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throp美国人(1891– )

1947。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1948。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1949。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2000。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

2001。野依良治 日本人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2002。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

2004。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2005。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乍得·施罗克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2008年。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

2009年。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乍得·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2013年。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乍得·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Ⅲ 近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

1、2009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阿达·约纳特“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2、2010年理乍得·赫克、铃木章、根岸英一“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3、2011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准晶体的发现”。

4、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布莱恩·克比尔卡“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5、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亚利耶·瓦谢尔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6、2014年 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7、2015年阿齐兹·桑贾尔、保罗·莫德里奇、托马斯·林达尔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

8、2016年让-彼埃尔·索瓦、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伯纳德·费林加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9、2017年雅克·杜波切特、阿希姆·弗兰克、理乍得·亨德森开发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

10、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格雷戈里·温特尔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11、2019年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吉野彰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

Ⅳ 历史上高分子获得的四次诺贝尔化学奖分别是什么

1、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德国着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因对高分子聚合原理、结构构型和基本理论方法的研究而获奖。

2、1963年卡尔·齐格勒和居里奥·纳塔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发明并改进了用于高分子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而获奖。

3、1974年保罗·弗洛里因在高分子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而获奖。

4、2000年艾伦·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因发现导电性聚合物而获奖。

5、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Ⅳ 诺贝尔化学奖是什么

诺贝尔化学奖是五个诺贝尔奖之一,旨在奖励在化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科学家。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已颁奖114次,获奖人数超过180人。

Ⅵ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欧文·兰米尔,哈罗德·克莱顿·尤里,詹姆斯·B·萨姆纳,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威廉·吉奥克,埃德温·麦克米伦,格伦·西奥多·西博格,莱纳斯·鲍林,文森特·迪维尼奥,威拉得·利比,梅尔文·卡尔文,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罗伯特·马利肯,拉斯·昂萨格,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斯坦福·摩尔,威廉·霍华德·斯坦,保罗·弗洛里,威廉·利普斯科姆,赫伯特·布朗,保罗·伯格,沃特·吉尔伯特,罗德·霍夫曼,亨利·陶布,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赫伯特·豪普特曼,杰尔姆·卡尔,达德利·赫施巴赫,李远哲,唐纳德·克拉姆,查尔斯·佩德森,托马斯·切赫,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鲁道夫·马库斯,凯利·穆利斯,

乔治·安德鲁·欧拉,马里奥·莫利纳,弗兰克·舍伍德·罗兰,罗伯特·柯尔,理乍得·斯莫利,保罗·博耶,沃尔特·科恩,艾伦·黑格,麦克德尔米德,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约翰·贝内特·芬恩,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欧文·罗斯,罗伯特·格拉布,理乍得·施罗克,罗杰·科恩伯格,马丁·查尔菲,钱永健,

托马斯·施泰茨,理乍得·赫克,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布莱恩·克比尔卡,马丁·卡普拉斯,亚利耶·瓦谢尔,埃里克·白兹格,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保罗·莫德里奇,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约翰·古迪纳夫

Ⅶ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和成就

截至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113次,有187人获奖,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 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获奖)。

桑格在1955年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来,同时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他利用自己新发现的桑格试剂(Sanger's reagent),也就是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将胰岛素降解成小片段,并与专门水解蛋白质的胰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再将一部分混合物的样本置放于滤纸的一面。

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胰岛素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这项研究使他单独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Ⅷ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历届名单

1901。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190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1903。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190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190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1907。爱德华·毕希纳(E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190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1909。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1910。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1911。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1912。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1913。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1914。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1915。理乍得·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1916-1917。空

1918。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1919。空

1920。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1921。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1922。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1923。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1924。空

1925。理乍得·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1926。西奥多。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1928。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1929。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冯。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1930。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1931。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1932。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1933。空

1934。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1935。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1936。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1937。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1938。理乍得·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1939。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1940-1942。空

1943。盖奥尔格·冯·赫维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1944。奥托·哈思 (Otto Habn) 德国人(1879–1968)

1945。阿尔图巴·I·魏尔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兰人(1895–1973)

1946。詹姆斯·B·萨姆纳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国人(1887–1955);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throp美国人(1891– )

1947。罗伯特·鲁宾逊Robert Robinson英国人 (1886–1975)

1948。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1949。威廉·F·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国人

1950。奥托.P.H·第尔斯(Otto P.H.Diels) (1876–1954)德国人;库特·阿尔德 (Kurt Alder) (1902–1958) 德国人

1951。艾德温.M·麦克米伦(Edwin M.Mcmillam) 美国人(1907– );格伦.T.酉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 美国人

1952。阿切尔·J.P·马丁(Archer J.P. Martin) (1910– ) 英国人;理乍得·L.M·辛格(Richard L.M.Synge)英国人(1914–)

1953。赫尔曼·施陶丁格尔(Hermann Staudinger) 德国人(1881–1965)

1954。菜纳斯·c.波林 (Linus C.Pauling) 美国人 (1901–)(一九六二年获和平奖)

1955。文森特·杜·维格诺德(Vincent Vigneaud)美国人(1901–)

1956。西里尔·N.欣谢尔伍掐(Cyril N.Hinshelwood) 英国人(1897–1967);尼古拉·N·谢苗诺夫 (Nikolai N.Semenov)苏联人(1896– )

1957。亚历山大·R·托德 (Alexander R.Todd)英国人(1907–)

1958。弗雷德里克·桑格(Fnederick Sanger)英国人(1918–)(一九五八、一九八O年两度获奖)

1959。雅罗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 捷克斯洛代克人(1890–1967)

1960。威拉德·弗兰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美国人(1908–)

1961。MELVINCALVIN

1962。约翰·考德里·肯德鲁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国人(1917–)

1963。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1964。多罗西·克劳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国人 (1910–)

1965。罗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国人 (1917–1979)

1966。罗伯持·桑德逊·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国人(1896–)

1967。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国人 (1927–);罗纳德·G.w·诺里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国人 (1897–1978);乔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国人 (1920–)

1968。拉斯·翁萨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1969。德里克·哈罗德·理乍得·巴顿 (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 英国人 (1918–);奥德·哈塞尔 (Odd Hassel)挪威

1970。卢伊斯·弗德里科·菜洛伊尔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1971。格哈特·赫兹伯格 (Gerbard Herzberg) 加拿大籍德国人(1904–)

1972。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Christian Boehmer Anfisen) 美国人 (1916–)

1973。恩斯持·奥托·费台尔 (Ernst Otto Fisher) 德国人(1918–);杰弗里·威尔金森 (Geoffrey Wilkinson) 英国人 (1921–)

1974。保尔·约翰·弗洛里 ( PaulJohH Flory) 美国人 (1910–)

1975。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John Warcup Cornforth) 英国人(1917–);弗拉基米尔·普赖洛格 ( Vladimir Prelog) 瑞士籍南斯拉夫人(1906–)

1976。W.N. 利普斯科姆(美国人)

1977。I. 普里戈金(比利时人)

1978。P.D. 米切尔(英国人)

1979。H.C. 布朗(美国人)、G. 维蒂希(德国人)

1980。P. 伯格(美国人);W.吉尔伯特(美国人)、F. 桑格(英国人)

1981。福井谦一(日本人)、R. 霍夫曼(英国人)

1982。A. 克卢格(英国人)

1983。H.陶布(美国人)

1984。R.B. 梅里菲尔德(美国人)

1985。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

1986。D.R. 赫希巴奇、李远哲(中国台湾人)、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

1987。C.J.佩德森、D.J. 克拉姆(美国人)、J.M. 莱恩(法国人)

1988。J. 戴森霍弗、R. 胡伯尔、H. 米歇尔(德国人)

1989。S. 奥尔特曼, T.R. 切赫 (美国人)

1990。E.J. 科里(美国人)

1991。R.R. 恩斯特(瑞士人)

1992。R.A. 马库斯(美国人)

1993。K.B. 穆利斯(美国人)、M. 史密斯(加拿大人)

1994。G.A. 欧拉(美国人)

1995。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人)

1996。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R.E.斯莫利(美国人)

1997。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

2000。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

2001。野依良治 日本人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2002。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

2004。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2005。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乍得·施罗克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2008年。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

2009年。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乍得·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2013年。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乍得·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8)诺贝尔化学奖有哪些扩展阅读:

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做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Ⅸ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

瑞典当地时间2021年10月6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0月6日17时55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Benjamin List和美国科学家DavidW.C. MacMillan,以表彰他们对“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的贡献。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1、1901年,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2、1902年,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3、1903年,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4、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5、1905年,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

6、1906年,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

7、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E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

8、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

9、1909年,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1932)

10、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国人 (1847–1931)

11、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兰人(1867–1934)

12、1912年,维克多•格林尼亚(Victor Grignard) 法国人(1871–1935)

13、1913年,保尔•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国人(1854–1941);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国人 (1868–1928)

14、1914年,阿尔弗雷德•维尔纳(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国人(1866–1919)

15、1915年,理乍得•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国人 (1872–1942)

16、1916-1917年,空

17、1918年,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国人(1868–1934)

18、1919年,空

19、1920年,瓦尔特•能斯脱(Walther Nernst) 德国人(1864–1941)

20、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国人 (男) (1877-1956)

21、1922年,弗朗西斯•威廉年,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国人 男 (1877-1945)

22、1923年,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奥地利人 (1869-1930)

23、1924年,空

24、1925年,理乍得•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国人(1865-1929)

25、1926年,西奥多年,斯维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26、1927年,海因里希•O•魏兰德(Heinrich.O.Wieland)德国人(1877-1957)

27、1928年,阿道夫•O•R•温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国人(1876-1959)

28、1929年,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国人(1865–1940);汉斯年,冯年,奥伊勒一歇尔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国人(1873–1964)

29、1930年,汉斯•菲舍尔(Hans Fischer)德国人(1881–1945)


30、1931年,卡尔•波斯(Carl Bosch)德国人(1874-1940);弗里镕里希•贝吉乌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国人 (1884–1949)

31、1932年,欧文•兰茂尔(Irving Langmuir) 美国人 (1881–1957)

32、1933年,空

33、1934年,哈罗德•克荣顿•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国人(1893– )

34、1935年,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国人(1900–1958);伊伦•约里奥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国人(1897–1956)

35、1936年,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兰人(1884–1966)

36、1937年,瓦尔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国人(1883–1950);保罗•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37、1938年,理乍得•库恩 (Richard Kuhn) 德国人 (1900–1967)

38、1939年,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国人(1903一 );利奥波德•鲁齐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96、2001年,野依良治 日本人 、威廉•诺尔斯 美国人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人

97、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98、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年,

99、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100、2005年,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乍得•施罗克

101、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

102、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103、2008年,美国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Martin Chalfie(马丁•查尔菲),Roger Y. Tsien(钱永健)


104、2009年,美国科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学家Ada E. Yonath

105、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乍得•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

106、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尔•舍特曼)

107、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年,

108、2013年,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

109、2014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史蒂芬•赫尔(Stefan W. Hell)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默尔纳(William E. Moerner)

110、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

111、2016年,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

112、2017年,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本内(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英国科学家理乍得•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113、2018年,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美国科学家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格雷戈里·温特尔(Gregory P. Winter)

114、201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英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115、202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2020年10月7日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杜德纳,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Ⅹ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其基本情况。

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雅可比·亨利克·范霍夫,荷兰化学家,他关于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旋光异构现象,而且还能解释诸如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顺甲基丁烯二酸和反甲基丁烯二酸等另一类非旋光异构现象。

分子的空间结构假说的诞生,立刻在整个化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有识之上看到了新假说的深刻含义,纷纷称赞范霍夫这一创举。



从1877年之后,范霍夫开始注意研究化学动力学和化学亲合力问题。1884年,他出版了《化学动力学研究》一书。书中他不仅阐明了反应速度等化学动力学问题,而且还专门论述了化学平衡理论和以自由能为基础的亲合力理论。

这本书首先着重讨论了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变化规律。他创造性地把反应速度分为单分子、双分子和多分子反应三种不同类型来研究。其次,范霍夫对于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即可逆反应)采用了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研究。他首倡以双箭头符号来表明化学平衡的动态特性。

最后,他还给化学亲合力下了明确的定义,并对它进行了研究。在物理化学领域中,范霍夫重点研究的另一个课题是稀溶液的渗透压及有关规律。他做了许多关于溶液渗透压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能普遍适用的渗透压公式。

PV=iRT i>1

式中P是溶液的渗透压,V是其体积;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溶液的绝对温度。

范霍夫还证明,对许多物质来说:i值均为1,即渗透压关系式为PV=RT。同时,他还对此式的应用以及i不等于的体系(电解质溶液)进行了大量研究。范霍夫从化学动力学开始,进而广泛地研究了热力学,特别是有关稀溶液的渗透压问题。

他把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和物理测定统一起来,建立了物理化学的基础。正如范霍夫在创建立体化学时的遭遇一样,物理化学的诞生也遇到了不少挫折。

瑞典有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名叫斯特万·阿累尼乌斯。他根据自己对溶液导电性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溶液的电离假说。但这一新理论的出现立即遭到国内不少学者的强烈反对。为了寻求理解与支持,阿累尼乌斯把自己的论文寄给范霍夫请求诣正。

想不到身处异国的范霍夫一口气读完了论文后,不仅马上领会了阿累尼乌斯的基本观点,并且由此受到了极大启迪。他的脑子豁然开朗:电离作用!对,电离作用!这正是电解质溶液i>=1的原因。范霍夫认为,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确实分解为离子,那么溶液中的粒子数就会增多。

同样地,如果是由于粒子撞击半透膜隔层而引起的渗透压力,则很容易理解测量压力为什么会高于计算压力值。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并写信告诉了阿累尼乌斯,表示完全赞同电离学说。

范霍夫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的文章在斯德哥尔摩发表后,引起了德国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的极大兴趣。几个月后,他专程来到阿姆斯特丹,同范霍夫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俩一致认为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

奥斯特瓦尔德对范霍夫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理论的开端,它将会成为研究溶液特性的基础。而您本人的研究,将会证实和发展这个理论。”他还倡议道:“事业需要大家更紧密地进行合作,把一切力量都联合起来。”

当他得知阿累尼乌斯已决定要来阿姆斯特丹同范霍夫一起进行实验,随后还要去里加拜访他时,非常高兴。

1887年8月初,他们共同创办的《物理化学杂志》第一期在莱比锡问世。这标志着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一物理化学的诞生。范霍夫同阿累尼乌斯、奥斯特瓦尔德的友谊与协作,使他们突破了国界和学科的局限,共同为新学科的创立奠基、为新兴的基本理论的确立进行了顽强的战斗。

固此,他们被誉为“物理化学的三剑客”。

范霍夫毕生从事有机立体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广泛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1901年12月10日,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在瑞典科学院举行的隆重的授奖仪式上,发表了演讲,他着重讲到了关于溶液的理论方面的科学成就。

阅读全文

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