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药物化学降解途径有哪些

药物化学降解途径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1-17 13:34:14

⑴ 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三种,溶酶体途径、泛素化途径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途径。
1、溶酶体途径:蛋白质在同酶体的酸性环境中被相应的酶降解,然后通过溶酶体膜的载体蛋白运送至细胞液,补充胞液代谢库。胞内蛋白:胞液中有些蛋白质的N端含有KFERQ信号,可以被HSC70识别结合,HSC70帮助这些蛋白质进入溶酶体,被蛋白水解酶降解。胞外蛋白:通过胞吞作用或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在溶酶体中降解。
2、泛素-蛋白水解酶途径:一种特异性降解蛋白的重要途径,参与机体多种代谢活动,主要降解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纺锤体相关蛋白、细胞表面受体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录因子如NF-KB、肿瘤抑制因子如P53、癌基因产物等;应激条件下胞内变性蛋白及异常蛋白也是通过该途径降解。该通路依赖ATP,有两步构成,即靶蛋白的多聚泛素化?多聚泛素化的蛋白质被26S蛋白水解酶复合体水解。
(1)、物质基础:
泛素(ubiquitin):一种7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又称遍在蛋白。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转移到靶蛋白上,介导靶蛋白的降解。
蛋白水解酶(proteasome):识别、降解泛素化的蛋白质的复合物,由30多种蛋白质及酶组成,其沉降系数为26S,又称26S蛋白酶体,由20S的圆柱状催化颗粒和19S的盖状调节颗粒组成,是一个具有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胱天蛋白酶等活性的多功能酶。所有蛋白酶体的活性中心都含有Thr残基。经泛素化的底物蛋白可以被26S蛋白酶体的盖状调节颗粒识别,并被运送到20S的圆柱状核心内,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寡肽,最后从蛋白酶体中释放出来。泛素则在去泛素化酶的作用下与底物解离后回到胞质重新利用。
(2)、具体过程:
①靶蛋白的多聚泛素化:泛素激活酶E1利用ATP在泛素分子C端Gly残基与其自身的半胱氨酸的SH间形成高能硫脂键,活化的泛素再被转移到泛素结合酶E2上,在泛素连接酶E3的作用下,泛素分子从E2转移到靶蛋白,与靶蛋白的Lys的ε-NH2形成异肽键,接着下一个泛素分子的C-末端连接到前一个泛素的lys48上,完成多聚泛素化(一般多于4个)
②多聚泛素化的蛋白质被26S蛋白水解酶复合体水解:经泛素化的底物蛋白可以被26S蛋白酶体的盖状调节颗粒识别,并被运送到20S的圆柱状核心内,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寡肽,最后从蛋白酶体中释放出来。泛素则在去泛素化酶的作用下与底物解离后回到胞质重新利用。
3、胱天蛋白酶(caspase)途径:细胞凋亡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Caspase的含义指该类蛋白酶的活性部位为极为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及特异性切割底物的天冬氨酸(aspase),简称caspase。根据其具体功能分为调控caspase(caspase1,2,4,5,8,9,10)和效应caspase(caspase3,6,7,11)。
Caspase以酶原形式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细胞凋亡启动后被激活。一条途径是由死亡信号分子和受体结合后的死亡结构域介导,使caspase-8自身催化成为具水解酶活性的蛋白酶,水解下游的caspase-3,6,7等,caspase-3,6,7作用于底物使其降解,导致细胞凋亡;另一条途径由位于线粒体上的细胞色素C介导,激活caspase-9,活化的caspase-9进而激活caspase-3。细胞凋亡中被降解的蛋白有:DNA损伤修复酶、U1小核核糖核蛋白组分、核纤层蛋白、肌动蛋白和胞衬蛋白等,这些酶及蛋白的降解导致细胞形成凋亡小体,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其他:有些细胞器具有特有的蛋白水解酶,确保细胞内各项代谢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如线粒体的La蛋白酶、高尔基体内Kex2水解酶、细胞膜表面的水解酶系统等。

⑵ 现在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方法都有哪些

1、生物降解(包括微生物分解);2、光解(部分农药见光分解如辛硫磷等);3、水解;4、化学降解(通过化学反应,分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

⑶ 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

药物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包括: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PH值的影响、酸碱催化、溶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辅料的影响等)、环境因素(温度的影响、光线的影响、空气中氧的影响、金属离子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等)等等!

⑷ 有氧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有氧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微生物,对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有机物都有降解作用,其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最大。凡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生物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需求的不同,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好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使有机物降解并稳定化的生物处理方法。城市垃圾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生物组分的大分子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如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等,这些有机物一般都较容易为微生物降解。在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小分子可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而不溶的胶体及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则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再输送入细胞内为微生物所利用。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过程,把一部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c02、HzO、NH3、P043_、S042~等,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又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增殖。
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厌氧生物降解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各种有机酸、醇、CH4、H2S、c02、NH3、H2等和少量细胞物质的过程。它是一个多类群细菌的协同代谢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传统垃圾处理法
目前世界各国处理这类垃圾的方法通常有:
2.1填埋法:通过垃圾收集,装运到填埋场铺平压实。其优点为简便易行。缺点为造成地下水、空气、周围环境污染,且占用大量土地。
2.2焚烧法:固体废弃物高温分解,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其优点为迅速大幅度减少废弃物容积,消除有害细菌,还能用来供热发电。缺点为投资大,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如二恶英等)并散布不良尘埃,且发电量有限。
2.3堆肥法:垃圾发酵后成为无害的腐植质。但发酵周期长,养分含量低,处理后体积大,仅适用于交通不便的农村。
现代新型垃圾处理法
目前,对于可生物降解的城市垃圾的处理,世界各国主要采用堆肥、卫生填埋、厌氧发酵等处理方法。

⑸ 微生物降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主要途径有几种

三种。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

⑹ 微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的主要途径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生物体中糖的氧化分解主要有3条途径: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其中,糖的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glycolysis)。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的过程,由于此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

催化糖酵解反应的一系列酶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糖酵解全部反应过程均在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是所有生物体进行葡萄糖分解代谢所必须经过的共同阶段。

反应特点

1、糖酵解反应的全过程没有氧的参与。

2、糖酵解反应中释放能量较少。糖以酵解方式进行代谢,只能发生不完全的氧化。

3、糖酵解反应的全过程中有3个限速酶。在糖酵解反应的全过程中。有三步是不可逆反应。这三步反应分别由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3个限速酶催化。

(6)药物化学降解途径有哪些扩展阅读

生理意义

糖酵解可以把释放的自由能转移到ATP中。糖酵解也是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等己糖的共同降解途径。果糖及甘露糖通过己糖激酶的催化作用可转变成果糖-6-磷酸,果糖还可以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

半乳糖可以在一些酶催化下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有些先天性代谢疾病是由于上述果糖与半乳糖代谢中的某些酶缺失所致。如缺失磷酸果糖醛缩酶,则果糖-1-磷酸在肝、肠及肾中堆积引起肝肿大及肝肾及肠吸收功能衰退,患这种病的儿童不能服用果糖或蔗糖。

⑺ 有氧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微生物降解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 l ) Embden-Meyerhof 途径(恩伯顿-迈耶霍夫途径):简称E-M 途径。即葡萄糖进行厌氧性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此途径大致分为4 个阶段:
① 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② 1,6-二磷酸果糖分解为丙糖。
③ 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
④ 丙酮酸的生成。
由葡萄糖变为丙酮酸时将释放能量,以供细菌生长之用。这些能量是通过磷酸键的分解而产生的。各种磷酸键所含的能量也各有不同。由此可知,在醣代谢过程中需要无机磷酸,如果培养基中完全没有磷酸盐时,则发酵作用便不能进行,细苗也不能生长。多数细菌的醣代谢是通过E-M 途径进行的。有些细菌则还有其他途径,或者兼而有之。
( 2 ) Warburg-Dickens途径(瓦勒-狄更斯途径)——也称磷酸已糖途径。是在葡萄糖经E-M 途径第一步变成6-磷酸葡萄糖后,不按E-M 途径进行而是向另一分路进行分解,故又称单磷酸己糖分路,即在6-磷酸葡萄糖第一个碳原子处被氧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被氧化变为磷酸3-酮葡萄糖酸,这个酸经脱羧作用生成5-磷酸核酮糖。这个途径即称磷酸已糖途径。5-磷酸核酮施在合成核酸、辅酶上具有重要性。它可同木糖和阿拉伯糖互变,使这些糖也可以被细菌所利用。
( 3 ) Entner-Doudoroff 途径(恩特纳-道德洛夫途径)——有些假单胞菌种或其他菌种在利用葡萄糖时,先使葡萄糖磷酸化和氧化,成为6-磷酸葡萄糖酸,再由磷酸葡萄糖酸脱水酶催化,变为6-磷酸-2-酮-3-脱氧葡萄糖酸,然后分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最后生成CO2、乙醇和乳酸即为这个途径。
(4)Campbell途径( 坎贝尔途径):绿脓杆菌等对葡萄糖的分解缺乏E-M 途径,不经过磷酸化作用,而是先氧化为葡萄糖酸,再变为2-酮葡萄糖酸,此酸先磷酸化为6-磷酸-2-酮葡萄搪酸,然后分解为两分子的丙酮酸。此即为本途径。

⑻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已糖途径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这些过程相互之间有什么联

糖酵解是指在氧气不足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每一反应步骤基本都由特异的酶催化。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可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接受磷酸丙糖脱下的氢,被还原为乳酸。而有氧条件下的糖的氧化分解,称为糖的有氧氧化,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
柠檬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CA),Krebs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在三羧酸循环中,反应物葡萄糖或者脂肪酸会变成乙酰辅酶A(A cetyl-CoA)。这种"活化醋酸"(一分子辅酶和一个乙酰基相连),会在循环中分解生成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并脱氢,质子将传递给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和黄素腺嘌呤(FAD),使之成为NADH + H+和FADH2。 NADH + H+ 和 FADH2 会继续在呼吸链中被氧化成NAD+ 和FAD,并生成水。这种受调节的"燃烧"会生成ATP,提供能量。
更正你一下,应该是“磷酸戊糖途径”,你可以查一下课本。
磷酸戊糖途径,也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溶质(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 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 :1 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 ;2 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3 分解戊糖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发生在线粒体内,是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型。即ATP生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先形成一个高能中间代谢物,促使ADP变成ATP。这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如3-磷酸甘油醛氧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再降解为3-磷酸甘油酸。另一种是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TP的生成。生物体内95%的ATP来自这种方式。
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可以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作用下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中产物可以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产生的NADH(NADPH)通过与氧化磷酸化相偶联,产生大量的ATP,供有机体利用。

⑼ 蛋白质降解的常见途径有哪些

氧化反应和脱酰胺反应是蛋白质发生化学降解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可以发生酰胺键断裂成肽段,物理降解主要是聚集。

⑽ 农药的降解方法都有哪些

一、光解

施于植物及土壤表面的除草剂,在日光照射下会进行光化学分解,这种光解作用是由紫外线引起的,光解速度决定于除草剂的类型、品种和分子结构。紫外线的强度、除草剂分子对光的吸收能力及温度等因素都是影响光解作用的因素。

大多数除草剂溶液都能进行光解作用,其吸收的是220-400nm的光谱;不同类型除草剂的光解速度差别很大,二硝基苯胺除草剂,特别是氟乐灵最易光解,其他各类除草剂光解速度稍慢。为防止光解,喷药后应将药剂混拌于土壤中。

二、挥发

挥发是除草剂特别是土壤处理除草剂消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挥发性强弱与化合物的物理特性、饱和蒸汽压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制约;饱和蒸气压高的除草剂,挥发性强;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品种就属于饱和蒸气压较高的一类,其次是硫代氨基甲酸脂类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喷洒于土表后,就会迅速挥发,丧失活性。其中挥发的气体更容易伤害敏感作物。

在环境因素中,温度与土壤湿度对除草剂挥发的影响最大:温度上升,饱和蒸气压增大,挥发性越强;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解吸附作用,使除草剂易于释放在土壤溶液中成游离态,故易汽化挥。

三、土壤吸附

吸附作用与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土壤中残留与持效期有密切关系。除草剂在土壤中主要被土壤胶体吸附,包含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一方面决定于除草剂的分子结构,另一方面决定于土壤有机质与黏粒含量,脲类、均三氮苯类、硫代氨基酸酯类等许多类型除草剂在土壤中易被吸附,而磺酰脲类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不易被吸附;土壤有机质与黏粒含量高的土壤对除草剂吸附作用强。



四、淋溶

淋溶是除草剂在土壤中随水分移动在土壤剖面的分布,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淋溶决定于其特性和水溶度,土壤结构组成、有机质含量、PH值、透性以及水流量等。水溶度高的品种易淋溶,同时化合物的盐类比酯类淋溶性强;土壤不同,导致其表面积差异很大,黏粒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作用强,使其不易淋溶。

淋溶性强的除草剂易渗入土壤剖面下层,不仅降低除草剂效果,而且易在土壤下层积累或污染地下水。

五、化学分解

化学分解是除草剂在土壤中消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包括氧化、还原、水解以及形成非溶性盐类与络合物。磺酰脲类除草剂在酸性土壤中就是通过水解作用而逐步消失的。当土壤中高价金属离子Ca2+、Mg2+、Fe2+等含量高时,一些除草剂能够与这些离子反应,形成非溶性盐类;有的除草剂则与土壤中的钴、铜、铁、镁、镍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残留于土壤中。

六、生物降解

除草剂的生物降解包括土壤微生物降解与植物吸收后在其体内的降解。微生物降解是大多数除草剂在土壤中消失的最主要途径。真菌、细菌与放线菌参与降解。在微生物作用下,除草剂分子结构进行脱卤、脱烷基、水解、氧化、环羟基化与裂解、硝基还原、缩合以及形成轭合物,通过这些反应使除草剂活性丧失。

土壤湿度、温度、PH值有机质含量等显着影响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适宜的高温与土壤湿度促进降解。

阅读全文

与药物化学降解途径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