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
一、包埋法
定义:将酶、细胞或原生质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其固定化的方法。
分类:根据载体的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为凝胶包埋法(网格型包埋法)、半透膜包埋法(微囊型包埋法)。
1、凝胶包埋法:应用最广泛的固定化方法。
定义:以各种多孔凝胶为载体,将酶、细胞或原生质体包埋在凝胶的微孔内的固定化方法。
载体:琼脂凝胶、海藻酸钙凝胶、角叉菜胶、明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注意事项:凝胶的孔径应控制在小于酶分子直径的范围内;不适于那些底物或产物分子很大的酶类的固定化。
2、半透膜包埋法
定义:将酶或细胞包埋在由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内,制成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
载体:聚酰胺膜、火棉胶膜等。 适用:底物和产物都是小分子物质的酶的固定化。
方法:将酶液滴分散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在酶液滴表面形成半透膜,将酶包埋在微胶囊中。
二、结合法
定义:选择适宜的载体,使之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酶结合在一起的固定化方法。
分类:根据酶与载体结合的化学键不同分为离子键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
1、离子键结合法
定义: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载体:某些不溶于水的离子交换剂,如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
方法:一定条件下,酶与载体混合搅拌几小时,或是将酶液缓缓流过处理好的离子交换柱。
特点:结合力较弱,在pH、离子强度等条件改变时,酶容易脱落。
使用注意:pH、离子强度、温度等的控制。
2、共价键结合法
定义:通过共价键将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常用载体: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等
可以形成共价键的基团:氨基、羧基、巯基、羟基、酚基和咪唑基等。
特点:结合牢固、酶不会脱落、可连续使用较长时间;载体活化的操作复杂;共价结合可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Ⅱ 化学结合法是敏感膜制备中常用的方法,反应类型有哪些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单质,故A错误;B.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C.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氢气是还原剂,硅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硅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所以混入少量空气对上述反应有影响,故D错误;故选:C.
Ⅲ 什么是固定化酶酶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
固定化酶是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吧酶束缚在一定的空间内并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制备方法有:1、吸附法 是酶分子吸附于水不溶性的载体上,有物理吸附法及离子交换剂吸附法。 2、共价结合法 将酶通过花些反应以共价结合与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Ⅳ 化学结合法与包埋法有什么不同
包埋适合物质否则物质缝隙露化结合物理结合适用于物质
Ⅳ 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 化学结合法
A、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中即酶固定方式中的包埋法,故A正确;
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即酶固定方式中的化学结合法,故B正确;
C、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即酶固定方式中的物理吸附法,故C正确;
D、将酶加上糖衣只不过是为了防止胃液里的胃蛋白酶消化酶制剂的方法,并不是酶固定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D.
Ⅵ 化学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
据图分析,①表示包埋法,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内;②表示交联法,将酶互换链接起来;③表示载体结合法,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
故选:D.
Ⅶ 化学结合法的缺点
缺点如下:
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即可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优点: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缺点: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Ⅷ 为什么要进行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因为在有些反应相中,如果酶和产物混合在一起以后不好分离,会影响后续操作,此外,溶解相的酶有时候效率会比较低。
方法:
1、载体结合,将酶和一些高分子材料结合在一起。优点:制作简单,反应效率较高,比较适合大型工业化生产;缺点:适用的酶范围比较小。
2、交联,利用连接分子将酶相互连在一起形成高分子。优点:类似第一条;缺点:会产生酶的浪费,教练反应比较激烈会可能导致酶活性的降低。
3、包埋,将酶包裹在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网格中,包埋材料允许反应物通过,但不允许酶通过。优点:方法较统一,适合实验室操作,对酶和反应相限制较少;缺点:持久性差,包埋反应可能会减损酶活性。
Ⅸ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几种化学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验、练习、讨论和自学辅导等。
根据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可采取下以教学方法:
1.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
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
2.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
3.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
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灵活处理“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常识性介绍”和“选学内容”等内容。
由于学校及家庭的实际条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做时会产生困难。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采取课内、学生与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的优势,又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教材编入的“常识性介绍”及“选学”内容,语言叙述丰富有趣,学生愿读、易懂,且常常以形象逼真科学的图表描绘。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果把这些内容同以往教学一样放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既造成教学课时上的紧张,又发挥不了教材特点,因此,在教学上也要灵活处理,采用详讲与学生自学,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能解决课时紧张的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Ⅹ 微生物细胞的固定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是哪种
微生物细胞的固定方法有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和包埋法两种。
1.物理吸附法
带电的微生物细胞和载体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细胞体吸附固定在硅藻土、木材、玻璃、陶瓷和塑料等载体上。如酵母细胞是带负电的,在固定时要选择带正电的载体。在PH4时,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等在陶瓷表面上的吸附程度较大,载体表面的40~70%被细胞牢固吸附,不会被高流培养液冲掉。载体的性质也影响细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载体的成分、表面电荷、表面积和PH的影响。所有的玻璃和陶瓷都是由不同比例的氧化硅、氧化镁等组成,如将玻璃等放在溶液中,在它的表面会发生离子交换,形成不再是铝、硅等的氧化物,而为相应的氢氧化物。载体表面的羟基可被微生物细胞表面的氨基或羧基所取代,在细胞与载体之间形成键。物理吸附法固定化活细胞的酶活性不受影响,但吸附过程相当复杂,吸附过程与微生物的性质、载体的特性及细胞与载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有关,只有这些参数配合恰当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微生物细胞-载体复合物。
物理吸附法固定微生物细胞现已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工程——生物膜法,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应用自养菌和异养菌的混合菌,吸附于玻璃钢蜂窝填料繁殖成生物膜,用以处理含硫氰酸钠的腈纶废水。北京工业大学应用驯化的混合菌吸附于活性炭的大孔及其表面,用以处理印染废水等。
2.包埋法
将微生物细胞用物理的方法包埋在琼脂、海藻酸钠、明胶、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PVA)等凝胶载体内,使微生物细胞固定化。一般的包埋成形法比较复杂、机械性能差、易磨损、不适于大批量生产。因而近年来一些学者又研究了一种制备珠型固定化细胞技术。
1)琼脂凝胶包埋法,称取4g琼脂或琼脂糖溶于50ml 0.2M pH7.0磷酸缓冲液中,加热溶解后,冷却到55℃左右,将细胞浓度为60%左右细菌悬浮液于40℃下保温,然后与琼脂溶液混合均匀。用注射器针头将热的混合液滴入冷的甲苯溶液,四氯乙烯溶液或液体石腊内,冷却形成2~3mm直径的小球。或将热琼脂-细菌混合液流加到搅拌下的500ml30℃的醋酸丁酯中,加完后继续搅拌3分钟,到混合物分散成小滴,迅速加入300ml冷的醋酸丁酯,再搅拌2~5分钟,倾去醋酸丁酯,抽滤干,用缓冲液洗至无醋丁酯味,即制成珠型固定化细胞,小珠约在1~3mm。使用前将球形固定化细胞放入消毒好营养液中30℃活化24小时后再用。
2)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 称取2g海藻酸钠,加30ml生理盐水于高压灭菌锅中加热溶解、冷却到40℃,取20ml与20ml细胞浓度为50%的细菌悬浮混合均匀,然后用注射器针头滴加到0.1M氯化钙或4%的氯化钡溶液中,边滴边摇,使其形成2mm直径球型小珠,然后用生理盐水洗涤。或将混合液流加到搅拌下的200~500ml醋酸丁酯中,当分散成小滴后,迅速加入5ml 0.1M的二氯化钙溶液,继续搅拌5~10分钟,自然沉降,倾去醋酸丁脂,再加入50ml 0.1M的二氯化钙溶液,浸泡1小时,进一步固化,然后用蒸馏水彻底洗涤,即得直径为1~3mm珠型固定化细胞。干后可保存于低温下,使用前需放入消毒好的营养液中30℃活化24小时后再用。由于磷酸盐会破坏凝胶的结构,因而在使用海藻酸钠固定细胞时尽量防止磷酸盐的加入。
3)明胶包埋法 称取6g明胶,加入50ml 0.1M pH7.0的磷酸缓冲液,加热溶解后冷却至40℃,取20ml与20ml细胞浓度为60%的细菌悬液在40℃混合均匀,冷却凝固后切成1~2mm3方块,然后再加2.5%戊二醛,使包埋块悬浮在戊二醛溶液中,室温下轻轻搅拌4小时进行交联,滤去戊醛后,逐次用0.1M氯化钠和去离子水洗涤后即成。或者将明胶-菌体混合液流加到200ml 20℃搅拌下的醋酸丁酯溶液中,当分散成小珠后,迅速加入5ml 5%的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5~10分钟,倾去醋酸丁酯,水洗即得到珠型固定化细胞,再放入50ml的pH5.0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彻底洗涤,即获得直径1~3mm的球形小珠。使用前将其放入营养液中30℃活化24小时后再用。用戊二醛交联的明胶包埋法,可获得机械强度及工作稳定性较好的固定化细胞。
4)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法,引此法是较常用的一种包埋法。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常用的催化剂和加速剂是过硫酸铵和四甲乙二胺或三乙醇胺。
称取17.6g丙烯酰胺和1.2g N—N′—甲叉双丙烯酰胺溶于0.05M pH7.0的Tris-HCl缓冲液中,取20ml与5g的湿菌泥混合均匀,加入50μl的40%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后流加到搅拌的豆油或液体石蜡中,搅拌分散成小滴,迅速加入250μl的四甲基乙二胺,小滴即很快聚合形成小珠,倾去流体,用水或缓冲液充分洗涤即可获得珠型固定化细胞。或将菌泥混合液加入1%过硫酸铵0.25ml和10%三乙醇胺4 ml,将上述混合液搅拌均匀,不要出现气泡,置于40℃恒温浴中30分钟左右,即形成聚内烯酰胺凝胶固定化细胞,在凝胶未干时切成2~3mm3小块,于50~60℃中干燥后保存。使用前将包埋好的固定化细胞放入消毒后的营养液中活化24小时再用。最常用的是包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