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仪器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有哪些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在药学检测领域应用,同时可以用于药品的检测,以及药品的研发应用。
Ⅱ 如何将细胞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药学研究
经历了近两年的艰苦努力,《药学细胞生物学》一书终于完稿待印。在欣慰之余,编写组的
全体人员期待着借此书同读者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
细胞生物学是最活跃的生物学科之一,其知识结构更新迅速,而药学版细胞生物学书籍国内
外尚无先例可借鉴。为适应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改变国内药学院校细胞生物学课程一直只
能选用《细胞生物学》或《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而与药学专业有一定偏离的被动局面,我
们竭尽所能,编写了此书。
鉴于本书主要为药学本科专业的生物学基础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着重考虑了教材所要求
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又充分注意到将内容的新颖性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相结合。本书的主线
是根据当前细胞生物学与药学两门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从细胞、超微结构和分子水
平的不同层次,阐述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规律和本质,特别强调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的紧
密联系,并提供了一定篇幅的药学示例,以有助于药学专业读者对细胞生物学学科的理解与
把握。本书力求使读者既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又增强对药学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
本书虽是应实际所需而编写,但毕竟是初次尝试,编者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有限,在
取材范围和编写深度上难免有不当、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努
力完善与修正。
编者
2005年9月
作者简介:目录:第一章绪论(1)
内容提要(1)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概述(1)
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二、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5)
三、细胞生物学与诺贝尔奖(9)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与现代药学(11)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药学的基础理论(11)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与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12
)
三、药学细胞生物学的涵义(19)
思考题(20)
参考文献(20)
第二章细胞概述(22)
内容提要(22)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生物学意义(22)
一、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22)
二、细胞是生物有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3)
三、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23)
四、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23)
第二节细胞的化学组成(23)
第三节细胞的形态与大小(24)
一、细胞的形态(24)
二、细胞的大小(25)
三、细胞的计量单位(25)
第四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26)
一、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6)
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7)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29
)
第五节细胞与药物作用靶标(31)
一、药物作用靶标的概念(31)
二、细胞的药物作用靶标(31)
三、靶标药物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33)
思考题(33)
参考文献(33)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35)
内容提要(35)
第一节细胞形态显微观察技术(35)
一、显微镜的发展简史(35)
二、显微镜的分类(37)
三、显微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成像原理(38)
四、常用的光学显微镜(44)
五、电子显微镜(48)
六、显微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58)
第二节细胞化学技术(63)
一、酶细胞化学原理与方法(64)
二、免疫细胞化学原理与方法(65)
三、放射自显影术(67)
四、原位杂交技术(69)
五、问题与展望(69)
第三节细胞及其组分的分级分离与分析(70)
一、细胞的分离与纯化(70)
二、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73)
三、细胞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整合应用(77)
四、细胞组分的显色分析(78)
五、流式细胞计量术及其应用(79)
第四节细胞培养与细胞制药工程(85)
一、细胞培养概述(85)
二、动物细胞培养与Caco-2细胞模型(88)
三、细胞工程制药的主要技术与发展(93)
第五节功能基因组学及其重要研究技术(97)
一、功能基因组学的定义和内涵(97)
二、功能基因组的重要研究技术(98)
思考题(101)
参考文献(102)
第四章细胞膜(103)
内容提要(103)
第一节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104)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104)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110)
三、细胞膜的基本特性(112)
第二节物质的跨膜运输(116)
一、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117)
二、大分子物质的膜泡运输(124)
第三节膜表面受体与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129
)
一、离子通道受体(131)
二、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介导的信号转导(134)
三、酶偶联受体(142)
四、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147)
第四节细胞膜异常与疾病(148)
一、细胞膜转运系统异常(149)
二、细胞膜受体异常(149)
三、细胞膜与肿瘤(150)
四、细胞膜损伤(151)
第五节细胞膜在药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152
)
一、药物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152)
二、细胞膜研究热点内容(158)
三、细胞膜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158
)
思考题(164)
参考文献(164)
第五章细胞内膜系统(166)
内容提要(166)
第一节研究细胞内膜系统的方法学(167)
一、放射自显影术(168)
二、荧光蛋白技术(168)
三、亚细胞组分的生化分析(168)
四、无细胞系统(168)
五、遗传菌株突变技术(169)
第二节内质网(169)
一、内质网的基本结构特征(170)
二、内质网的化学组成(171)
三、内质网的类型(172)
四、内质网的功能(174)
五、内质网与疾病(183)
六、分子伴侣及其应用(185)
七、内质网研究展望(188)
第三节高尔基体(188)
一、高尔基体的基本特征(190)
二、高尔基体的功能(194)
三、高尔基体的病理状态(203)
四、高尔基体与药学研究的相互促进(204)
第四节溶酶体(205)
一、溶酶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分类(205)
二、溶酶体的功能(207)
三、溶酶体的形成(210)
四、溶酶体与疾病(212)
五、溶酶体的相关药学应用(213)
第五节微粒体与药物代谢(217)
一、微粒体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218)
二、药物代谢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21)
三、重要的CYP氧化代谢酶举例(229)
思考题(234)
参考文献(235)
第六章线粒体(237)
内容提要(237)
第一节线粒体的生物学特征(237)
一、线粒体的形态与结构(238)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与酶定位(240)
三、线粒体的增殖方式(242)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243)
第二节线粒体的主要功能(246)
一、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247)
二、氧化磷酸化是代谢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249)
第三节线粒体与医药学(256)
一、病理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及线粒体病的诊断(256
)
二、药物与毒物对线粒体的影响(257)
三、线粒体靶标药物制剂技术(262)
四、线粒体与糖尿病(264)
五、线粒体与细胞凋亡(264)
思考题(265)
参考文献(265)
第七章细胞核(267)
内容提要(267)
第一节细胞核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68)
一、核被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68)
二、染色质的结构与染色体的构建(272)
三、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284)
四、细胞核基质(核骨架)(288)
五、细胞核的功能(289)
第二节细胞核异常相关疾病及其治疗(291)
一、遗传性疾病(291)
二、恶性肿瘤(294)
思考题(294)
参考文献(295)
第八章核糖体(296)
内容提要(296)
第一节核糖体的形态结构与存在类型(297)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297)
二、核糖体的存在类型(297)
第二节核糖体的理化性质(298)
第三节核糖体的自组装(299)
第四节核糖体的功能(300)
一、合成蛋白质的类型(301)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02)
第五节异常情况下核糖体的变化(308)
第六节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308)
一、血红素对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309)
二、干扰素对蛋白质合成的调节(309)
三、抗生素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309)
思考题(310)
参考文献(310)
第九章细胞骨架(311)
内容提要(311)
第一节细胞骨架概述(311)
一、细胞骨架的概念与主要功能(311)
二、细胞骨架的遗传学研究方法(313)
第二节微丝(314)
一、微丝的分子结构(314)
二、微丝结合蛋白(316)
三、肌肉收缩系统(319)
四、微丝的功能(322)
五、研究微丝的遗传学新方法(324)
第三节微管(324)
一、微管的分子结构(324)
二、微管结合蛋白(326)
三、微管组织中心(327)
四、微管的功能(329)
第四节中间纤维(332)
一、中间纤维的类型(332)
二、中间纤维的分子结构(334)
三、中间纤维结合蛋白(335)
四、中间纤维的功能(335)
五、三种细胞骨架的比较(336)
第五节细胞骨架蛋白与疾病及新药开发(336)
一、细胞骨架蛋白异常表达与疾病的举例(336
)
二、微管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38)
三、功能基因组学为细胞骨架研究提供了新机遇
(347)
思考题(348)
参考文献(348)
第十章细胞增殖(350)
内容提要(350)
第一节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351)
一、什么是细胞周期(351)
二、细胞同步化(353)
第二节有丝分裂(354)
一、细胞分裂的类型(354)
二、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354)
第三节减数分裂(363)
一、间期(365)
二、分裂期(365)
第四节细胞周期调控(369)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背景概述(369)
二、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方式(374)
三、DNA复制的调控(381)
四、细胞周期关卡的调控(382)
五、生长因子的调控(384)
六、蛋白质合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384)
第五节酵母细胞周期调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实例(385
)
一、寻找周期性表达的基因(385)
二、M和G1期转录水平达到峰值的基因(386)
三、S期和G2期转录水平达到峰值的基因(386)
四、周期性表达基因的转录调控(386)
五、细胞周期调控的基因表达的保守性(387)
第六节基于细胞周期相关机制的新药开发(389
)
一、细胞周期研究在抗肿瘤新药开发中的应用(389)
二、细胞周期研究在抗病毒与抗真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395)
三、利用细胞周期标记分子研究药物作用的机制与筛选新药(395)
思考题(396)
参考文献(397)
第十一章细胞分化(398)
内容提要(398)
第一节细胞分化的概念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潜能变化(398)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与特点(399)
二、细胞分化的主要标志与研究方法(408)
三、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潜能变化(410
)
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与基因表达的调控(414)
一、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414)
二、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调控(415)
第三节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419)
一、细胞内部组分对细胞分化的影响(421)
二、位置信息对分化的影响(422)
三、外部信号等对细胞分化的诱导和抑制(423
)
第四节细胞分化及其相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426
)
一、细胞分化与肿瘤(426)
二、干细胞研究的应用价值与肿瘤(433)
三、肿瘤与诱导分化(439)
四、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肿瘤诱导分化的药物靶标(
442)
思考题(445)
参考文献(445)
第十二章细胞凋亡与衰老(446)
内容提要(446)
第一节细胞凋亡的特征与分子机制(447)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447)
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452)
三、细胞凋亡发生的四个阶段(453)
四、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459)
五、细胞凋亡检测技术(460)
第二节细胞凋亡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远景(463
)
一、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463)
二、细胞凋亡药物的应用远景(464)
第三节细胞衰老(470)
一、细胞衰老的机制(471)
二、抗衰老药物(476)
思考题(480)
参考文献(480)详细介绍:
《药学细胞生物学》为国内第一部将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有机结合,面向全国高等药学院
校各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基础教材。本书以细胞生物学理论、原理和技术为基础,
研究其在新药研发、药学研究以及药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全书共12章,涵盖药学细胞生物
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一些研究热点,包括绪论、细胞概述、研究方法、细胞膜、细胞内膜
系统、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细胞骨架,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凋亡,并在
各章中融入了相关的药学知识与应用。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读者有所启迪,使其更加易于理
解细胞生物学与药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Ⅲ 求大虾,药物化学中的哪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应用于中药现代研究。
主流的有光谱技术如红外吸收、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波谱法如质谱、核磁共振等,此外还有圆二色谱等。
Ⅳ 药物化学课程中通过哪些研究内容去发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物发现的新方法及其优势
根据药物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特点,药物研究的全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药物发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药物的临床研究。过去,药物的发现局限于对天然产物的提取物的筛选或从化合物的专利中寻找线索,而且化合物的合成也是一次只生产一种化合物,一次只发生一个反应,效率很低。
一、 化学基因组学的简介
化学基因组学(chemogenomics) ,是联系基因组和新药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它指的是使用对确定的靶标蛋白高度专一的小分子化合物来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化学基因组学整合了组合化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学等领域的相关技术,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小分子配体作为探针,研究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同时为新药开发提供具有高亲和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
所谓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就是首先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从细胞和分子层次弄清疾病发生的机制与防治机理,发现并确证药物作用的靶标,然后有目的的寻找药物。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的一般程序包括靶点发现、组合化学合成、高通量筛选等。
二、 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的关键过程及其优势
1. 靶点发现与药物设计
寻找药物靶点是新药开发的第一步。人类基因计划的研究结果为揭示人类疾病机理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或者蛋白质都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基因与蛋白质的对应关系,分析蛋白的功能,明确其对应于何种疾病;并对蛋白质进行纯化、结晶,利用X晶体衍射技术,确定蛋白的结构,从而寻找到药物作用的靶点。
目前的一些基因组学技术为药物最佳的靶标的确认提供了机遇。这些技术可以分为:致病蛋白质确认的综合技术(global strategy) 和致病蛋白质部分表征的靶标专一技术(target – specific strategy) 。前者着眼于药物靶标的确认和序列分析方面,包括计算机同源校准,差示基因表达分析,整体蛋白组分析;后者则对基因功能给出合理的阐释,包括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反义mRNA 和核酶抑制以及计算机模拟对基因产物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在疾病细胞或动物模型的活性检测及临床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了解靶点与疾病间的关系,实现对靶基因或蛋白质的功能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疾病机理及其治疗机制。
在靶标生物大分子的功能被阐明,三维结构被测定后,药物分子的设计就可以开始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功能先进的图形工作站,使得许多药物分子设计的新方法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药物分子设计已成为一种实用化的工具介入到了药物研究的各个环节,并已成为创新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这一。据统计,由于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介入,使得药物研发的周期缩短了0.9年。
药物设计方法可分成两类:基于小分子的药物设计(LBDD)和基于受体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LBDD主要根据现有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与活性关系的分析,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或药效基团模型,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SBDD根据受体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的三维结构(晶体结构、核磁共振结构、低温电镜结构或计算机模拟结构),用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建立小分子-受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预测小分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受体结合互补的新分子。
2. 组合化学合成
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最初是为了满足高通量筛选技术对大量的新化合物库的需求而产生的。它为高通量筛选提供了物质基础,扩大了药物筛选的范围,适应了化学基因组学快速筛选的要求。组合化学可以通过可靠的化学反应系统合成大量的有机分子。根据同一种受体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可设计出不同的先导化合物,每一个先导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母核( scaffold) ,然后对母核进行结构改造,用不同的基团和分子碎片由母核的不同部位向受体的不同方位“延伸”,这样可得到不同的化合物。在药物筛选过程中,不同分子结构的样品库,可用于不同疾病、不同模型的筛选。
组合合成在药物发现方面应用最早的一个例子是在由Lilly研究实验室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描述的肽库合成。之后,又用于开发HIV蛋白酶的潜在五肽抑制剂。除了肽库的合成,组合化学在其他化合物库的合成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为止,组合化学在发展了十余年后,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研究思维模式,即组合模式。组合化学的根本是如何从多样性的化学库中将最期望得到的分子筛选出来。
组合化学库的合成通常使用固相化学技术。固相合成技术包括4个部分:(1)固定相;(2)连接基团;(3)活性官能团的选择性保护和脱保护策略;(4)化学反应及条件优化。另外除了使用固相化学合成之外,组合化学有时候也采用液相法。有过有合适的化学条件,如产率很高或通过简单的液液萃取就可以获得产物,液相化合物库合成也是极其合适的。
组合化学和与之相适应的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新药开发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药发现和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引入更是让组合化学在药物发现的领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3. 高通量筛选
高通量筛选(HTS) 是20 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快速、微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度自动化和充分利用药用资源的特点,常和组合化学联合使用。HTS 是化学基因组学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为药物发现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药物筛选速度。例如利用功能超高通量筛选(uHTS) 鉴定出的肾上腺素G蛋白偶联受(GPCR) 靶标的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空间物理常数,与MDL 药物数据库(MDDR) 中调节同一靶标的已知化合物的参数进行比较,显示新的先导化合物在化学空间上与以往的调节剂有所不同,同时显示新的靶标作用,它给出了药物发现和靶标确证的唯一可选择的先导化合物结构。
高通量药物筛选所采用的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筛选模型,由这些模型所筛选出来的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而且需要采用必要的其他试验方法加以验证:
(1)样品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多数是由于药物与机体内生物大分子特定位点(靶点) 相结合而产生的。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达到相互间结合,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建立筛选模型,可以筛选出的与特定靶点具有亲和力的样品。
(2)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酶抑制药为筛选目标进行筛选时,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原理筛选具有亲和力的化合物,也可以根据酶活性作为检测指标筛选影响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酶活性(观察反应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增加) 作为观察指标,可直接说明药物的作用,这种筛选模型在高通量筛选中被广泛采用。
(3)对细胞的作用。以整体细胞作为药物作用的对象,观察被筛选样品对整体细胞的影响。这种作用方式可能是通过某一具体的靶点,也可能是作用于多靶点,其产生的效应是在整体细胞条件下获得的,可以反映整体细胞对药物作用的反应。
采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发现和开发药物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
(1)初筛和复筛。初筛以后,选择具有活性的化合物,采用系列浓度,进行同一模型的复筛,阐明其对该靶点的作用特点、作用强度和量效关系,由此发现活性化合物(样品) 。
(2)深入筛选。在初筛和复筛的基础上,将得到的样品,采用与初筛不同但相关的分子、细胞模型作进一步的筛选,包括证明样品的选择性、细胞毒性,以及其他性质。
(3)确证筛选。对深入筛选获得的先导化合物或优化后被选定的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包括药理作用、药物代谢过程、一般毒性等多方面的筛选,以确定其开发前景。将符合要求的样品确定为药物候选化合物,进入开发研究程序,即临床前研究,为临床研究准备必要的资料。
三、总结
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模式作为一种药物发现的新方法,结合了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蛋白质组学等等技术,加快药物发现的速度。另外,化学基因组学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研发模式,在小分子药物研究中有独特的优势,促进了小分子药物的开发进程。而药物发现作为药物研究的第一步,它的效率提高,使整个医药水平、制药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尚鲁庆,徐文方。化学基因组学与药物发现。食品与药品,2005,7(3):5-8.
[2] 杜冠华。 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医药导报,2001 ,6( 20 ):339-340.
[3] Selzer P M, Brutsche S , Wiesner P , et al . Target2based drug discovery for the developent of novel antiinfectives[J ] . Int J Med Microbiol , 2000 ,290(2) :191 - 201.
[ 4] Gonzalez J E , Negulescu P A. Intracellular detection assays for high throughlput screening[J ] . Curr Opin Bitechnol , 1998 ,9 (6) :624 – 631
[5]彭涛。组合化学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2(2):103-107.
[6]王宝雷,李正名,臧洪俊. 基因组学对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影响[J] . 化学进展,2002 ,15(6):505 - 510.
Ⅳ 药剂学制剂的新技术是药剂学发展的前沿技术,那么这些新技术都有哪些
定义:药剂学(英语:Pharmaceutics)全称:药物制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合理应用以及药物制剂剂型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关系的综合技术科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实际上可以分成如下三个层次:第一,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第二,药剂学的研究内容是关于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等;第三,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研究内容:基本理论(例如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给药系统理论等),新剂型开发,新辅料开发,新制剂设备开发,新技术制剂研究。
Ⅵ 什么是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概念和方法发现确证和开发药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作为专业,是2011年新增的本科专业,研究任务包括: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活性间的关系(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阐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鉴定药物在体内吸收、转运、分布的情况及代谢产物;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饰获得新化学实体创制新药。
中文名
药物化学
专业代码
100706T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修学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医学
【网络专业甄选】
pick国内高校更多热门专业
进入专题
快速
导航
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实践教学知识能力发展前景相近专业开设院校
主干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高等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设计,药物合成反应,近代有机合成,甾体、抗肿瘤、抗病毒前沿研究跟踪,药物设计进展,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光谱鉴定,有机结构测定的物理方法,现代生物技术与新药研究开发等。[1]
培养目标
药物化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在药品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药物化学分析、药事与企业管理、策划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探索药物化学事业科学发展规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1]。
培养要求
通过药物化学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化学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为有效、合理地使用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1]
实践教学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等。[1]
知识能力
1.熟悉常用药物的结构,中英文通用名及化学名称;
2.掌握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影响药效、毒性、质量控制及分析和剂型选择有关的理化性质;
3.懂得新药设计和创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代谢、毒副反应(即临床应用),熟悉药物的结构特征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含各类重要药物的发现和发展过程、构效关系;
5.熟悉化学药物的制备及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懂得杂质与制备关系及如何控制杂质,保证药物质量的方法;
6.熟悉各类药物发展及结构类型,了解其最新进展,能够对常用化学药物的合成原理和合成路线的设计及评价;
7.了解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1]
发展前景
该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有着扎实的生化研究和分析的基础,则也有着多方面的就业机会,一是可以进入日用化工行业,二是可以进入生化药品行业,三是可以进入石油化工行业,四是可以直接进入制药和从事药物制剂开发、研究、质检以及销售代理岗位。[1]
相近专业
药学(100801)、药物制剂(100803)、药事管理(100810S)、药物分析(100812S)、中药学(100802)、临床药学(100808S)、化学生物学(070303W)、化工与制药(081103W)、生物制药(081107S)、制药工程(081102)等。
开设院校
2011年,中国药科大学将率先增加药物化学专业。关于“药物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改革从1998年开始,先后在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药学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医药点)(简称:生命基地)、六年制本硕连读长学制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应用药学专业”等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试点、调整和应用。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北京大学药学院已成为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示范中心。三所学校所建立的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教材、习题及解答、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试卷及答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以及部分授课录像等。
Ⅶ 哪些技术已被用于药物化学的研究
这个有很多了。比如同位素示踪法、荧光素示踪法、单克隆抗体、鳌合法、比色分析法、探针法、原位杂交法等。自己查一下解释,然后想一下。
Ⅷ 化学的哪些理论与技术可应用生物化学的研究
首先搞清楚生物化学研究什么
生物化学: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所以很明白能研究生物的化学技术都可以用
有1.有机化学 2.酶化学 3.高分子化学 4.药物化学 等
最后一句: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化学变化当然要用化学技术,希望明白
Ⅸ 目前药物化学研究热点有哪些
1.新药物的研发 如楼上说的抗癌,抗心脑血管病,抗艾滋等的药物研发
2.揭示病理 寻求新的医疗途径
3.寻求更安全的药物
4.中药的开发与利用
等
Ⅹ 研究中药学会用到哪些技术和手段
研究中药学涉及到很多技术和手段,主要有:定量分析、药物提取分离技术、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动物实验、统计学、动物病理模型、毒性试验、安全限度检查、传统鉴定方法,等等;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