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家怎么配

化学家怎么配

发布时间:2022-12-08 03:58:58

A. 四氧化三铁的化合架怎么配

要先区分一个概念。氧化数与化合价的问题。
氧化数又叫氧化态,它是以化合价学说和元素电负性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个化学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状态。在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值和电子转移情况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除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外,对于其他物质,往往不易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数;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化合物或原子团,更难确定它们在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因而难以表示物质中各元素所处的价态。1948年,美国化学教授格拉斯顿首先提出用“氧化数”这一述语来代替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元素的价数,以便简便地表述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进而表明物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态。他规定氧化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以区别于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化合价。以后许多化学研究者对于氧化数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60年代以前,正负化合价和氧化数的概念在许多情况下是混用的。
70年代初,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无机化学命名法》中,进一步严格定义了氧化数概念,并对氧化数的求法作出一些规定。这些规定比较严格,但在具体求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时不方便,例如一个化合物中究竟有多少键合电子,它们如何分配,有时说不清楚。当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相近时,如对于NCl3、S4N4等,按上述规定难于确定这些元素的氧化数。
氧化数概念可这样定义:在单质或化合物中,假设把每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所连接的两原子中电负性较大的一个原子,这样所得的某元素一个原子的电荷数就是该元素的氧化数。可见,氧化数是一个有一定人为性的,经验性的概念,它是按一定规则指定了的数字,用来表征元素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数(或表观电荷数)。这种形式电荷,正象它的名称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形式上的意义。
日本化学教授桐山良一(在1952年)和美国着名化学家鲍林(1975年)等人分别发表论说,对确定元素氧化数的方法制定了一些规则。现在化学界普遍接受的规则是:
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等于该元素单原子离子的电荷数。
3.在结构已知的共价化合物中,把属于两原子的共用电子对指定给两原子中电负性较大的原子时,分别在两原子上留下的表观电荷数就是它们的氧化数。例如,在H2O中,氧原子的氧化数为-Ⅱ,氢的为+Ⅰ。对于同种元素两个原子之间的共价键,该元素的氧化数为零。如该化合物中某一元素有二或二以上个共价键,则该元素的氧化数为其各个键所表现的氧化数的代数和。
4.在结构未知的共价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可按下述规定由该化合物其他元素的氧化数算出,这个规定是:分子或复杂离子的总电荷数等于其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
5.对几种元素的氧化数有下列规定:(1)除金属氢化物(如LiH、CaH2)中氢的氧化数为-Ⅰ外,其余氢的化合物中氢的氧化数都是+Ⅰ。(2)氧的氧化数一般为-Ⅱ,例外的有:H2O2及过氧化物中氧以氧化数是-Ⅰ;OF2中是+Ⅱ。(3)氟在其所有化合物中氧化数该都为-Ⅰ;其他卤素,除了与电负性更大的卤素结合时(如ClF、ICl3)或与氧结合时具有正的氧化数外,氧化数都为-Ⅰ。
对于某一化合物或单质,只要按照上述规则就可确定其中元素的氧化数,不必考虑分子的结构和键的类型。因此,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用氧化数比用化合价方便得多。现在氧化数已成为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来定义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但在我国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仍用正负化合价来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将前面所述氧化数概念及其应用,与中学化学课本中化合价概念的定义及其应用对比一下,就可看出,中学化学课本中所定义的化合价实际上指的是氧化数,它不同于现代化学中的(如大学化学课程中所应用的)化合价概念。

氧化数和化合价两个概念的区别
如前所述,氧化数概念是从正负化合价概念分化发展产生的,这既说明它们有历史联系,又表明氧化数和化合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合价的原意是某种元素的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相化合时两种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化合价不应为非整数。例如,在Fe3O4中,Fe实际上存在两种价态:+2和+3价,其分子组成为:Fe+3·Fe+2[Fe+3O4]。氧化数是形式电荷数,所以可以为分数。引入氧化数概念后,化合价概念可保持原来原子个数比的意义,而不必使用“平均化合价”等容易使化合价概念模糊的术语了。这也正是氧化数概念在正负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区分出来的理由之一。
化合价的意义和数值与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有关。对于同一物质,其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数两者的数值一般是不同的。对于离子化合物,由一个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价正好等于该元素的氧化数。其他离子的电价数与其中元素的氧化数不一定相等。对于共价化合物来说,元素的氧化数与共价数是有区别的。第一,氧化数分正负,且可为分数;共价数不分正负,也不可能为分数。第二,同一物质中同种元素的氧化数和共价数的数值不一定相同。例如,H2分子和N2分子中H和N的氧化数皆为0,而它们的共价数分别为1和3。在H2O2分子中O的共价数为2,其氧化数为-1。在CH3Cl中,碳的共价数为4,碳的氧化数为+2,碳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数却为3。

则,铁在四氧化三铁中有两种化合价,四氧化三铁可视为FeO·Fe2O3,有2价的也有3价的,但它的氧化数是8/3.

B. 化学方程式配平

铁:0价到+3价,升高3价
硫:+6价到+4价,降低2价
根据最小公倍数,Fe前面应该乘以2,H2SO4前面乘以3
但是要注意,H2SO4前面乘以3仅仅表示的是发生化合价变化的S,因此SO2前面应该是3,但是在Fe(SO4)3中还有3个硫酸根化合价没有变化,即有3分子硫酸是作为酸参加反应的,因此H2SO4前面应该乘以6才对,这样根据H可以知道,H2O前面配6

2Fe+6H2SO4=Fe2(SO4)3+3SO2+6H2O

这道题目的关键是其中的硫酸有一部分是作为酸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你在配硫酸前面的系数时,一定要把作为酸的这部分硫酸加上去。

化合价下降的是氧化剂,即H2SO4
化学家上升的是还原剂,即Fe

C. 碳酸水是什么怎么配制

碳酸水(英文:Carbonated water),亦称苏打水(soda water广东话音译),是溶入了二氧化碳的水。溶入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碳酸化。碳酸的化学分子式是H2CO3。

从前,碳酸水由一家德国赛尔脱兹的天然气泡矿泉水公司生产,他们将水放入瓶中,然后加入碳酸氢钠制成。根据苏打俱乐部出产的碳酸水瓶上标示之制成分量,也是用小量的食盐、柠檬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酸钾或磷酸盐制成,这些添加剂使得碳酸水略带咸味。

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为发现碳酸水制作方法的第一人。他在利兹的一间啤酒厂中,将一碗水放啤酒桶之上的一个地方。之后,二氧化碳和氮两种气体便覆盖住发酵啤酒桶上的水碗。当时,人们多是用二氧化碳和氮来灭鼠。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意想不到,水加入了气体之后更有宜人的口感,于是他为朋友提供碳酸水作一种刷新的饮料。1772年,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出版了一本书,《水和气之结合》,描述把硫酸滴在白垩上,会释放二氧化碳,并且鼓励人们用盛满水的碗收集气体。

1771年,瑞典化学家卢本·贝格曼独立发明一种与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发现碳酸水制作方法相似的制造过程。但不太成功,他设法再生产自然地冒泡的泉水,当时认为冒泡的泉水对健康有益。

现在,碳酸水都是由被加压的二氧化碳通过水做成。加压之压力比标准大气压力更强,使其增加溶解度,令更多二氧化碳溶入。当瓶盖打开,压力被释放,气体形成泡沫出来,如此形成独特泡影。

碳酸水最出名是好处是去除污迹,例如咖啡杯中的咖啡污迹,或银的污迹 。据说葡萄酒污迹可以混入食盐,然后加入大量碳酸水去除。

今天,碳酸水在杂货店有售,制作亦非常简单。

软饮料和碳酸饮料(汽水)其主要材料就是碳酸水。

D. 斐林试剂是怎么配制的

A液配制是把50g氢氧化钠和137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ml蒸馏水中;

B液配制是将34.5g结晶硫酸铜和0.5ml硫酸溶于500ml水中。

斐林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B液反应生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A液和B液必须反应完全后再加入待测样本里,而且必须是现用现配。

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放在一起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现配置的斐林试剂才能不使两者反应完全,时间长了都变成沉淀就没效果了。

(4)化学家怎么配扩展阅读

斐林试剂是公元1849年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制作出来,可以用来区分水溶性的醛及酮官能基,也可以用来测定单糖。

斐林试剂可以用于鉴定含有羰基的化合物是否为醛或酮。试剂中的二价双酒石酸盐负离子螯合物为氧化剂和此检测中的活化剂。若化合物中具有醛基,则会被氧化呈阳性反应,此外除具有α-羟基酮官能基的化合物,其他酮类皆不与斐林试剂反应。

该反应原理是二价双酒石酸盐负离子会去氧化羧酸阳离子,在这个过程中螯合物的中央二价铜离子被还原成为一价铜离子(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此即斐林试剂的阳性反应结果。反之,没有发生沉淀则为阴性结果。

E. 斐林试剂怎么配置测试还原糖,极其原理

1、斐林试剂配制方法:0.1 g/mI NaOH(甲液)和0.05 g/mI CuSO4(乙液)。甲液配制方法是将125 g氢氧化钠和137 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 mI,蒸馏水中(贮于带橡皮塞的瓶中)。乙液配制方法是将34.5 g结晶硫酸铜溶于500 ml水中,加0.5 mI硫酸。混合均匀。

2、测试还原糖原理: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3、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或在2 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现砖红色沉淀;如待测液中不存在还原糖,则仍然呈蓝色。

(5)化学家怎么配扩展阅读:

1、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斐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新配置的Cu(OH)2溶液呈悬浊液,与还原糖反应最充分,砖红色的Cu2O生成也最多,均匀饱满的分布在溶液中。放置后的Cu(OH)2溶液,一方面会发生沉淀,影响与还原糖的接触面,另一方面Cu(OH)2自身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uO黑色沉淀,都会影响实验效果。

F. 斐林试剂如何配制

斐林试剂是由德国化学家斐林在1849年发明的,它由NaOH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溶液和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05g/mL,还有酒石酸钠钾配制而成。它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存在与否。

G. 斐林试剂怎么配

将36.4g CuSO4.5H2O溶于200mL水中,用0.5mL浓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释到500mL待用;取173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71g NaOH固体溶于400mL水中,再稀释到500mL,使用时取等体积两溶液混合。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它是由氢氧化钠的含量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含量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含量为0.2g/mL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其本质是新配制的氢氧化铜。

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H. 化学配平方程式C4+O2—CO2﹢H2O怎么配

C4???是CH4吧?
CH4+2O2--CO2+2H2O

I. 含有四氧化三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何用化学家升降法配平

Fe3O4可以写为FeO·Fe2O3,所以一个+2价Fe,两个+3价Fe要被还原成Fe单质一共下降8价;
而CO的C为+2价,要成为CO2要上升2价,所以是1:4的关系,即FE3O4+4CO=4CO2+3FE

阅读全文

与化学家怎么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2